锦衣夜行第15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7:58      字数:11681
  仓观海两个卫所有船,其他诸卫都是陆战的军士,只能据岸防守。可海岸漫长,防无可防,他们一旦登岸,那就是近身做战了。

  倭人常以三五十人为一伙,每伙之间相距一两里地,鱼贯而行,形成绵延数十里的长蛇阵,不攻大城大阜,专挑没有城墙的村镇小县劫掠,不容易包围不容易歼灭,我们兵力纵然占优,却不可能迅速集中到他们登岸的地方,他们一旦登岸,进入村镇,那种巷战的地方,我们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出来。

  偶尔附近有我大股军队,对他们当真形成了威胁,他们还可以裹挟当地百姓,以老弱妇孺为肉盾,令我们进退两难,从而杀出重围,接着重新进行捉迷藏。而且,他们在当地有些内j眼线,可以为他们带路,所以对乡间地形之熟悉,更甚于我们的卫所官兵

  若以沿海诸省合力,统一部署运筹,在陆地上处处设防,调兵围剿,同时多造大船,在海上围追堵截,不予其停留之地,要予倭寇重挫,还是办得到的。不过,下官以为,如此劳师动众,仍旧难以触及他们根本”

  陈暄苦笑道:“下官以为,在海上,根本不可能消灭他们,现在不能,以后多造海船,可以远航万里,同样不能。而陆地上,我们也不可能把沿海处处驻兵,沿海地形复杂村寨简陋,又无法像西北一些地方,筑堡寨纳民众于内,来个坚壁清野,他们出来一百人,哪怕只有一个带着掠夺的财物活着回去,就能再吸引一千个人加入海寇的行列,野草一般,杀不胜杀”

  丘福冷笑道:“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他们能有多少人”

  丘福自幼投军行伍,是个不读书的武夫,可陈暄却是一位儒将,听了这话心中不觉有气,便淡淡地答道:“隋炀帝三征高丽,以致亡国,不是败于高丽之手,而是因为战争旷日持久,民间耕稼失时连年兴兵徭役无尽,以致十八路反王灭了大隋。大都督,陈暄是武人,不怕打仗,倭人是穷叫化子,不怕折腾,可咱大明数万万百姓,折腾不起”

  丘福怒道:“以你的说法,我们拿他们岂不是全无办法了”

  陈暄默然片刻,说道:“上一次辅国公招安双屿海盗时,曾与下官论及东海倭寇”

  他瞟了丘福一眼,见丘福没有反对,便道:“辅国公以为,倭寇根出日本,要想彻底歼灭他们,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以武力震慑以日本对我天朝谋求通商之需求,软硬兼施,迫其配合行动,让倭寇无立足之地。这样,纵有残余,也难成大患。

  不过,辅国公还说,堵不如疏,即便以此手段,也只能消弭一时之患,久而久之,倭寇必然再度兴起,盖因利之所至。远的不说,南海现在就有剧盗,武装大船比我水师还要厉害,他们可不是倭人,而是我中国遗民,可是同样为祸一方,侵扰我沿海居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辅国公说,恩威并济,只是迫使各方配合,让海盗走投无路。要想真正消弭祸患,还须釜底抽薪,我朝如能开海通商,惠泽万民,而做海盗又时刻面临覆亡之险,那么在一本万利和无本万利之间,大部分海盗还是肯放下刀枪,做个顺民的,这样于国于民也有益处。”

  丘福见他口口声声都是杨旭,好像对杨旭佩服的很,心中暗自恚怒。

  徐景昌那个小混球就不用提了,只知道跟在杨旭身边摇旗呐喊,丢尽了乃祖乃父的脸;朱能那个老滑头,人家都骑到自己头上拉屎撒尿了,居然还要给他面子,赶去赴宴。如今这个陈暄,简直搞不清他是五军都督府的人还是杨旭的人了。

  丘福忍着气问道:“陈都督,你是武人,还是文臣杨旭从不曾带过一天兵,他知兵么他懂得军事么这些想法,不过都是文人的夸夸其谈罢了。如果每逢犯边之敌,都有这样手段应付,那还要我们武将干什么”

  丘福只是一个单纯的武人,他想的只是如何取得胜利,却不会去想战争是为什么服务,因此视野就很难放在战争之外的解决办法上。训斥了陈暄一番,丘福断然道:“双屿岛群盗不是已受了朝廷招安么食朝廷俸禄,就要为朝廷做事

  我们在东海,如今已有三个卫所,拥有出海一战的能力,三卫互成犄角,进可攻退可守,以倭人所拥有的那些破烂战船,几乎没有远战武器,一旦海上遭遇,还愁不能歼之么至于陆地方面,本督也会妥善布置,除非他们不来,否则,我叫他们有来无回”

  丘福在帅案上狠狠一捶,睇着陈暄道:“你说,倭人常趁春汛秋汛侵我沿海,冬天,他们不会来吧”

  陈暄道:“也不然,冬季,倭人也有一战之力,只不过比起春秋两季,倭寇要少了许多。不过,冬季仍能来我沿海滋扰的,就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了,他们的船只比较精良,盗众的武力也比较出色,所以,人数比起春秋两季虽然少了,却也不好对付。”

  丘福冷冷一笑,花白的眉毛向上一挑,说道:“好老夫就先拿他们试试刀”

  茗儿坐在锦墩上,肘支着桌子,手托香腮,眼睛半睁半阖的,睁阖之间,眼波欲流。

  如果你看见她此时的眸光,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媚眼如丝。

  皇后娘娘正在宫中宴请二品以上大员和公侯伯爵夫人以及住在十王府的各位公主,因为都是女儿家,这酒的品种就多了些,大多都是果酒,比如葡萄酒梨酒枣酒椰浆酒乃至五加皮酒蒲桃酒柿酒等等。

  茗儿本来不会喝酒,不过看见别人喝的开心,又见那出自哈喇火的上品葡萄美酒醇红鲜艳,色彩诱人,受不得那些夫人们和千金小姐们怂恿,便喝了一盅,结果一盅就醉了。轻轻抚着脸颊,脸颊都在发烧的感觉,头也晕乎乎的。

  皇后见妹妹憨态可掬的样子,忍不住好笑,忙听人扶了她到自己宫中休息,茗儿本来颇有醉意,不知怎地,到了这里反而不想睡了,她托着下巴,迷糊了一阵,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打算,这是个好机会呀,一会儿姐姐回来,我要她帮忙好不好

  这样一想,身上忽然更加燥热起来,“小丫头,想男人,不知羞”茗儿咬了咬嘴唇,脸颊上浮起两抹醉人的红霞,似乎更烫了

  第461章 求赐

  男人在一起喝酒,议论最多的话题是女人。

  同样的,一个纯粹由女人组成的酒宴,就算不是主要话题,也必然会谈到男人。

  当然,宫廷宴会上的女人都是贵妇千金,所以谈论的也就含蓄的多,通常是由“我丈夫”“我儿子”开始的,听他们谈起朝中文武时,哪怕有人稍有只言片语对杨旭不恭,茗儿都会生气,很生气虽然她不会表现出来,可是真的会气鼓鼓的,相反,如果听到谁赞扬杨旭一声,她就会很开心。

  她的喜怒哀乐,不知不觉已经围着那个人转了,热恋中的女孩,就是这样。

  此刻,茗儿托着香腮,就在想杨旭。从她很小很小的时候想起,从那个丝毫不给她面子,从她面前取走了火狐皮裘的臭家伙开始;从那个飘雪的冬夜,那个凶巴巴地抓住她为人质的胆大包天的男人开始;从地宫里面,他彪悍地用烛台划破肌肤,用血熄灭火药捻子,想他们之间的一点一滴,想别人议论他的只言片语越想心里越甜,好像吃了蜜。

  眼神儿迷离着,嘴角挂着甜甜的笑,她的心神早已不知飘到哪儿去了,以致徐皇后走进寝宫,唤了她一声不见回答,又在她面前晃了两圈还没发现。徐皇后弯下腰,看着自己小妹脸上两朵桃花似的嫣红,惊奇地笑道:“我的小妹子这是怎么了”

  “啊”

  眼前的视线被挡住,茗儿才惊醒过来,下意识地仰了仰身子,看清面前是姐姐,茗儿才长吁了口气,拍着酥胸道:“姐姐怎么悄悄走进来了,吓死人了。”

  徐皇后又好气又好笑:“谁悄悄走进来了,我都在你面前走了两圈了。”

  她拉过一条锦墩,在茗儿身边坐下,打量着她可爱的样子,替她把鬓边一缕秀发掠到耳后,柔声问道:“我的小妹子,在想什么”

  “啊没想什么呀”茗儿忽然有点心虚起来。

  徐皇后浅浅一笑,在她鼻头上刮了一下,嗔道:“你呀,别忘了,姐姐的儿子都比你大,还看不出你的心思少装了,快告诉姐姐,是不是有心上人了”

  “我”

  茗儿摇摇头,想想不妥,又点点头,眼波一扬,看见姐姐似笑非笑的样子,一阵羞窘难当,哎呀一声,便扑到了她的怀里。说起来,这位长姐,对她来说,还真是母亲一般的存在。

  徐皇后笑着拍着她的后背,然后握住她的香肩,让她重新出现在自己眼前,望着她粉绽桃花似的秀靥,轻轻抚摸着她果冻般粉嫩光滑的脸颊,柔声道:“茗儿真的长大了呢,这小模样,我见犹怜,何况是男人呢。告诉姐姐,是谁家的儿郎这么有福气呀”

  茗儿羞答答的,不好意思启齿。

  徐皇后笑道:“前两天,你姐夫还跟我说起,该帮你说门亲呢,这几天宴请命妇皇亲,姐姐还真用心给你打听着呢,没想到你这小丫头,居然自己相中了男人,呵呵,说吧,是谁,小丫头,你不说,姐姐怎么替你做主”

  茗儿垂下了头,害羞地道:“我我说了,姐姐不许笑我。”

  徐皇后失笑道:“怎么会呢,我们女儿家,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不就是终身相许的人么,这么重要的大事,姐姐怎么会笑你,说吧,是谁家的儿郎呀你这疯丫头在哪看见人家的,这就喜欢上了”

  茗儿小声道:“其实姐姐也认得他的。”

  “姐姐也认得”

  徐皇后有些惊奇,想了几个功臣世家的子弟,似乎没有谁能对上号,忍不住道:“好啦,别给姐姐打哑谜啦,快说给姐姐听”

  “他他就是杨旭啦”

  茗儿说完,羞得无地自容,又扑进姐姐的怀抱。徐皇后一呆,讶然道:“杨旭谁家的孩子姓杨,哪位大臣啊”

  茗儿急了,坐直了,娇嗔道:“我就知道姐姐会取笑我,杨旭杨旭嘛辅国公杨旭”

  “什么”

  徐皇后愕然,怔了半晌,才道:“不对吧姐姐听说,杨旭不是已经成亲了么我怎么记得他是有妻子的呢,已经病逝了你堂堂中山王府的小郡主,要给人家做续弦不成不成不成就算他是国公这也不成”

  茗儿急得跺脚:“哎呀,我的糊涂姐姐,病什么逝啊,人家人家两个夫人,都活蹦乱跳的呢”

  徐皇后恍然大悟:“喔原来是妾呀,那倒使得,我的妹子,嫁个国公,倒也般配。只是他的岁数稍大了点,我想想好像他有二十七了吧你才十五,嗯勉强可以吧”

  茗儿道:“没有啊,杨旭两个夫人,都是明媒正娶的,不是妾室”

  “不是妾室”

  徐皇后嗔道:“臭丫头,那你跟我开什么玩笑,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能拿来说笑的”

  “我没说笑啊”

  “没有”

  徐皇后仔细看看妹妹的表情,神情凝重起来,扶住她肩膀道:“告诉姐姐,到底怎么回事”

  茗儿忸怩地道:“他他是两个平妻嘛,我想我想也没啥”

  徐皇后面沉似水,真的有些生气了:“没啥别的女人就没啥可你是我的妹妹,咱中山王府的闺女,就算是嫁给皇帝嫁给王爷的,可有一个还有与她平起平坐的妻子更何况还是两个”

  “姐姐”

  “你不要说了”徐皇后站起来,怒气冲冲地道:“这个杨旭,也太不像话了家里两房妻子,还敢招惹我的妹子。欺负你年轻不懂事,花言巧语骗你芳心,真是岂有此理,我饶不了他”

  “姐姐,你去哪儿”

  “我去找你姐夫,把那杨旭召进宫来,不成体统,简直胆大包大,你放心,姐姐替你出气,我不会轻饶了他”

  茗儿大惊,赶紧扑过去,一把抱住姐姐的胳膊,急得跺脚道:“哎呀,姐姐,你你不要去啦人家人家都不答应娶我呢,我还想让姐姐求姐夫赐婚呢。”

  茗儿说着,委曲得眼泪吧嗒的。

  “什么什么”徐皇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仔细看看妹妹,确实不像说笑,这才拉着她走到桌前重新坐下,说道:“来,你从头到尾好好说与姐姐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茗儿从头到尾,把自己对夏浔的思念和欢喜一股脑儿地倾诉给姐姐知道,然后滑下锦墩,贴着姐姐的大腿,眼泪汪汪地道:“大姐,人家真的喜欢他,就只喜欢他,你帮帮我,好不好你说话,他一定听的。”

  徐皇后这才明白,敢情只是自己妹子的单相思,她拉起茗儿,怜惜地替她拭去颊上的泪水,轻叹道:“你这傻丫头,好了,这事儿不要想了,你呀,就是一时糊涂,幸亏你只说给姐姐知道,要不还不让人家笑话这事儿就这么算了,以后不要再提了,过几天,姐姐亲自帮你选个称心如意的好郎君。”

  “啊”茗儿有些发呆:“姐姐不帮我么我是让姐姐求姐夫下道旨意嘛,谁叫你帮我选夫君了”

  徐皇后佯怒道:“你这臭丫头,还在死脑筋杨旭两房妻子,你怎么嫁”

  茗儿嗫嚅道:“那不是那不是还可以有个正妻嘛,也不算辱没了咱徐家”

  “还不算辱没”徐皇后在她脑门上点了一下,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又可气又心疼:“这事儿,断无可能你不要胡思乱想了,过几天,姐姐叫命妇们把家中未婚的适龄男子都带进宫来,叫你三个外甥设宴款待,你呢,可以偷偷看看,不管喜欢了谁,姐姐都替你做主,那个杨旭,不要想了”

  “我不我就喜欢他一个”徐茗儿也犯了犟脾气:“姐姐不帮我,还要拆散我,我不理你了”

  徐皇后又好气又好笑:“你这丫头,姐姐哪有拆散你,人家不也没说喜欢你么”

  徐茗儿挺起胸膛,不服地道:“我才不信,我哪里配不上他啦我知道,他和姐姐想的一样,也是觉得,他和我根本不可能,所以才不肯接受只要姐姐告诉他,你愿意让我嫁,他不就放心了”

  徐皇后吃惊地道:“你怎么如此肯定你你难道已经对他表白过了”

  徐茗儿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忸怩地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靴尖在地上画圈圈。

  徐皇后一屁股坐回锦墩上,喃喃地道:“你这丫头,怎么这么大胆子真是要气死我了,唉这都是爹娘死的早,家里人都宠着你,把你惯坏了,你怎么你怎么可以”

  徐茗儿跑过去,像小时候向她讨要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一样,摇着她的胳膊撒娇:“好姐姐,你帮帮我嘛,姐姐帮了我,茗儿一辈子念你的好。姐姐,人家真的喜欢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反正别人我看不上眼,那些自以为是的公子哥儿最讨厌了,姐姐,姐姐”

  “好了好了,你别摇啦,姐姐让你摇的头都晕了”

  “那你答应了”

  “嗯姐姐答应没用啊,如果你姐夫不同意”

  茗儿的小嘴马上撅得能挂香油瓶儿:“我们家的闺女嫁人,关他甚么事”

  “你”徐皇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又叹口气道:“要是人家杨旭不同意呢”

  “不可能”茗儿肯定地道:“我看得出来,他也喜欢我的”

  徐皇后没好气地道:“你这没羞没臊的丫头”

  茗儿抱着她的手臂,涎着脸撒娇:“这不是在自己姐姐面前么,答应我好不好,姐姐最好了姐姐”

  徐皇后在她眉心狠狠点了一记,嗔道:“死丫头成,姐姐替你说说去,可不保证一定成啊”

  茗儿一听,顿时雀跃起来,抱住姐姐,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徐皇后则想:“这孩子死心眼儿,我得和皇上商量商量,如果杨旭肯将那两个妻室贬为妾室,便将妹子嫁了他也不妨,要是他不肯,少不得要想办法打消了妹妹这荒谬的念头才是”

  第462章 情牵心肠

  “胡驸马请留步”

  夏浔等文武百官站在聚贤楼下,先送了三位皇子离开,众大臣也就一一向夏浔拱手告辞,夏浔看见胡观,连忙召唤一声,胡观神色不豫地勉强站住。

  夏浔知道,他为了那民女的事对自己正心存芥蒂,便笑吟吟走过去,说道:“驸马爷,借一步说话。”

  夏浔把他拉到一边,说到:“驸马,上一次你那佃户女儿的事”

  胡观皮笑肉不笑地道:“哦,这件事,我的管家已经对我说过了。那佃户人家欠了债还不上,管事催讨几次无果,便想要他女儿到我府上做丫环抵偿债务。当日我正在燕子矶迎候皇后娘娘,对此全无所知,事后听说管事自作主张,已经狠狠训斥了他一番。本来,我胡家不是开善堂的,欠了债就当抵还。我胡家佃户逾千,如果哪一家要死要活的我就免了债务,这家业再大,也就败光了。不过既然国公爷插手了,那就另当别论,我已经吩咐管事,免了他家债务。”

  夏浔暗道一声“果然上路”笑容更亲切了:“哈哈,驸马客气了,这么给杨某面子,惭愧惭愧。驸马呀,这儿没旁人,咱当着明人不说暗话,实话了吧,实际情况如何,呵呵,在下心里有数。其实当日杨某也是恰巧路过,这事儿本来不想管的,谁知道你那家人做事太张扬了些,让中山王府小郡主看见了。你也知道,女儿家心软,尤其是对这种事情,杨某寻摸着,我要是不管,郡主年轻气盛,说不定就会把事搞大了,到那时须与驸马脸面上不好看,所以就插了一手。”

  胡观听了不禁有些动容,他听家人回复,知道当时夏浔身边确有一位俏丽的少女,当时似乎是她不依不饶,一路追过来的,只是家人也不知她身份,原还以为是杨府的人,如今听夏浔一说才知究竟,原本心中满是不悦,这一下倒真的感激起来。

  夏浔察言观色,更加恳切地道:“驸马,你我都是男人,这事儿嘛,我能理解。不过,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再说,冲驸马你这人品家世地位,想要什么样的女子得不到这一次,是被徐府的小郡主看见了,巧巧的被我撞见,算是压下来了,要是真被张扬开来,就算公主不多加追究,到底是件丢面子的事,驸马以后还须小心从事,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巧取豪夺呢。”

  夏浔这话倒不是恭维,单似相貌论,人家胡观比他还英俊了几分,昂藏七尺,五官端正,英气勃勃。大明的官儿,相貌身材都是参考条件之一,选驸马更是跟选美差不多,条件十分苛刻,这胡观确实是个美男子。

  得知内中情形,胡观怨气顿消,再听夏浔这话,也就顺耳起来,连忙还礼道:“是是,国公金玉良言,胡某记下了。原来内中还有如此情形,胡某确实不知,国公如此维护,真是真是感激不尽。改日,改日胡某再设宴答谢国公,国公务必赏光啊。”

  “驸马客气,客气了,呵呵”

  夏浔忙还拱手还礼,他虽不怕胡观,却也没必要给自己乱树敌人,如今把话说开,如果胡观依旧耿耿于怀,那就是胡观不识相了,胡观如此上路,解决了一个麻烦,他也很开心。两下里又谈笑几句,目送胡观乘马离去,夏浔一转身,就看见工部侍郎黄立恭和锦衣卫南镇抚刘玉珏正站在楼门口候着。

  黄立恭是他特意留下的,刘玉珏因何也在,他倒有些奇怪,走回去顺口问道:“玉珏,怎么还在”

  刘玉珏欠身答道:“国公,卑职也正有事要与黄侍郎商量,所以也就留下了。”

  夏浔恍然道:“哦,是火器匠作的事吧走走走,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一起往工部一趟吧。”

  夏浔的侍卫牵了马过来,刘玉珏连忙抢上一步,从那侍卫手中接过马缰,把马牵到夏浔身边,恭恭敬敬地道:“国公请上马。”

  夏浔也没客气,伸手扳鞍,刘玉珏探臂一托,将夏浔送上马去,夏浔从他手中接过马缰,刘玉珏这才走向自己的坐骑,轻巧地纵上战马,一提马缰到了夏浔身边,落后半个马身时,便勒缰侍候,不再上前,俨然杨府家将一般,可是在他做来,却是无比自然,好像天经地义一般。

  工部侍郎黄立恭看在眼里,不由暗暗惊叹,这锦衣卫南镇抚,必是辅国公爷亲信无疑了。辅国公不是他本衙上司,却称卑职而非下官,这就足见彼此关系之亲近了,如今以一衙镇抚的身份,甘为杨旭马僮在黄立恭心里,对辅国公的评估便又高了几分。

  他的下人牵过马来,黄立恭翻身上马,下意识地便也落后半个马身,与刘玉珏一左一右,去的本是工部,他这工部侍郎倒成了随从一般。

  到了工部,夏浔也没打扰尚书郑赐,而是与刘玉珏一起来到黄立恭的签押房,分宾主落坐,着人上了茶来,夏浔便道:“大报恩寺那边,建造情形如今怎样了,皇上对此十分重视,可延误不得。我今日来,是想听听详细的情形。”

  黄立恭知道他找自己,必是为了此事,连忙叫人取来图纸,请夏浔上前,指点着介绍:“国公请看,这慈恩寺旧址,方圆九里十三步,已经完全清理出来了,眼下按照规划,正在打地基。这地基完全是按照宫殿建筑的要求建造的,各处主殿辅殿的地基,都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更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

  地面都削去一层,铺以木炭,上边再铺朱砂,以防潮防虫,然后才辅石板,寺墙内,预备建殿阁二十多处,画廊一百余处,经房四十余处。另外,就是拆了这旧塔,建一座九级五色琉璃塔,此塔预备建九层八面,高二十六丈,不要说整个京城,就算是站在数十里外的长江边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塔身贴以白瓷,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以狮子白象飞羊等佛家吉兽,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一百五十二个。塔身内壁雕筑佛龛,塔上建长明灯塔一百四十盏,昼夜长明,估计一日可耗灯油六十四斤”

  说到这儿,黄立恭笑了笑,解释道:“这座塔,是僧录司左善世道衍大师提议建造的,此塔建成,可以成为我大明第一塔这大报恩寺,凭此独一无二之宝塔,便可名扬天下”

  夏浔点点头,他倒没想到,僧录司还提出了宝塔的改造计划,原以为要保留寺中那座高十余丈的旧塔呢,从黄立恭的介绍,夏浔不禁想起了电影通天帝国里的那座通天浮屠,此塔如果建成,应该很壮观吧

  夏浔虽然来自后世,但是对这座塔全无印象,所以现在只能想象。实际上,这座塔的确建成了,也的确名扬天下,后来的欧州商人游客以及传教士来到南京,见到这座宏伟壮观的宝塔后,称之为“南京瓷塔”,并且把它和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夏浔之所以对这么一座有名的宝塔一无所知,是因为太平天国内讧的时候,北王韦昌辉担心石达开的部队占据此塔制高点向城内开炮,于是下令把这座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给炸毁了。后人根本没有见到它的壮观气象。

  夏浔又问了些情形,整个大报恩寺在工部主持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建造,搞建筑,人家黄侍郎是专业人才,夏浔是个外行,也不想多问,除了关注进度,主要是想问问遭遇到些什么困难,这时候就该轮到他出面了,作为主持人,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与各方面沟通协调,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刘玉珏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直到夏浔的事情问完了,他才提起自己的事来。火器匠人虽然统由锦衣卫南镇抚司负责了,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为了保密,火器可是大明的军工业机密,但是火器匠人只是负责研制开发制造火器,许多上游物资材料都需要其它部门的配合。整个制造过程冶金,锻造化学很多部门学科,这可不是火器匠人能够独立完成的。

  夏浔并不负责这一块,不过对于火器的重要意义,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看得更深远,哪怕是已经敏锐地认识到火器的犀利,不遗余力地推行火器发展的永乐大帝,在这一点上也不如他。听到火器研制,夏浔登时竖起了耳朵。

  刘玉珏自觉不自觉的,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夏浔身上,本来他还担心夏浔对此不感兴趣,怕耽搁他的时间,想要长话短说,简明扼要地提出火器匠人的需求,一见夏浔很有兴趣的样子,便改变了主意,很细致地说起来。

  大明虽然男风盛行,夏浔对此显然毫无兴趣,夏浔不喜欢的,他就不会做。所以他不敢让夏浔觉察他的感情,他把一切深深埋在心里,只要能倾听夏浔的声音,或者让夏浔听他说话,他就感到异常的满足和愉悦了,如果他是一个女子,这样的深深眷恋,算是感天动地了,可惜他是男人,也许他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不是一个女人。

  此时,徐皇后已经送了小妹出宫,她越想越觉事情严重,可是丈夫正在谨身殿批阅奏章,在朱棣处理国事的时候,徐皇后是不会用家事私事来打扰他的,她只能忧心忡忡地等待着,等着丈夫回来,一起商量个办法,拯救那陷入情网的糊涂小妹

  “小丫头不省心呐”

  想起妹妹,徐皇后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个小妹子幼失枯恃,再加上年龄差距太大,虽是妹妹,情同母女,可又不能把她当女儿对待,因此徐皇后格外地疼她宠她,又不似管教女儿般地严厉,只要她想,当大姐的恨不得能满足她的一切要求。

  然而,太荒唐的要求,就无法答应了,这不仅仅关系到皇家的尊严徐家的尊严,从长远考虑,徐皇后觉得对妹妹也不好,一时的头脑发热,在这样的天真少女眼中,似乎只要能同自己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就成了,过日子哪有那么简单,现在想不到,以后苦恼的时候就多了。

  也许我们很难理解,在当时,男人是允许三妻四妾的,不但男人以为天经地义,女人也是习以常,徐皇后不在乎杨旭是否纳妾,又何必在乎他有两个妻子其实不然,因为妾是没有地位的,在规矩大一些的人家,妾比婢也高贵不到哪儿去,可是沾了一个妻字,那就不同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有过女朋友,两人还发生过关系,对他成家影响并不大,可他都结过两次婚了,再结都三婚了,就算女方不在乎,她父母能不介意么结果再一打听,这男的不但结过两次婚,而且和前妻的离婚手续都没办好,那女方父母

  夏浔有两房妻室,在徐皇后听来,就是这种感觉。

  茗儿此番入宫乘的是轿,坐上轿子,想起终于对姐姐吐露了真情,姐姐也答应帮忙,不由得心花怒放。

  小轿荡荡悠悠的,她的一颗芳心也悠悠荡荡起来,恍惚间,似乎自己已经穿起凤冠霞帔,坐上了花轿,耳边还有嘀嘀嗒嗒的锁呐声

  小丫头越想越开心,越想越甜蜜,可是这种幸福感,却无法找个人来分享,那滋味儿真是难受啊

  她轻轻掀起轿帘一角儿,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和街头景色,越来越难遏制自己心中的渴望,突然就鬼使神差地吩咐道:“去辅国公府”

  巧云跟在轿侧,听见小姐吩咐,立即把手一扬,说道:“小姐吩咐,去辅国公府”

  茗儿飞快地放下轿帘,脸红心跳地想:“我我是过去看看思杨和思浔,又不是特意去看他,应该没问题吧,我都不知道他在不在家呢,他应该在家吧”

  第463章 恶人难做

  朱元璋统一天下时,就十分重视火器的发展,不过当时大明军队中火器的比例还比较低,一百人中,配备火铳手十人刀牌手二十人弓箭手三十人以及长枪手四十人,那时的冷热兵器比例是九比一。

  当然,那时的火器威力比起现在也小些,在很多场合并不比冷兵器占优势,这是限制大明军队热兵器普及的主要原因,与满清那种纯粹是出于愚昧无知的意识形态故意进行抵制不同。

  朱棣是个熟谙军事的人,在靖难之战中,他多次吃过火枪和地雷等火器的亏,尤其是面对他的朵颜三卫时,火器的震慑力比起弓弩要强大的多。

  这种血的教训,让他深知这种武器如果发展得好,运用得当,将是一件难得的利器,因此他登基之初,就决心建立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同其他军队不同,其他军队使用的弓弩长矛盾牌大刀,都是传统的冷兵器,而神机营将以火器为主,火器的科技含量较之传统冷兵器自然要高得多,这对火器匠作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没有一个能够制作出精良火器而且是可以批量生产的精良火器的匠作队伍,那建设火器营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依照朱棣对神机营的规划,神机营专习枪炮,需要装备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手把铳神枪快枪单飞神火箭等各类远近程火器,单兵火器和攻城火器,要适应各种地形的做战需要。

  当然,火器部队一般不会独立担负做战任务,它需要与骑兵和冷兵器步军相配合,但是以火器的犀利和凶猛,做战时可以达到先声夺人之效,使得己方以最小代价夺取胜利。

  在火器匠作交由锦衣卫南镇抚司管理以后,已经对各种火器进行了一番拣选,按照性能选择了最适宜装备专门火器部队的枪械,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们的质量,增加了它们的威力。

  神机营正在陆续装备火器并投入演练,在实战演练中,他们也反馈了许多问题,需要火器匠作予以解决,而火器的制造涉及许多行业,虽然火器匠人统统划归锦衣卫管辖,许多事情他们仍然需要军器局匠作局和工部的配合,此番刘玉珏赶来与黄侍郎洽谈的,就是需要工部帮忙解决的事情。

  夏浔一边喝茶,一边仔细听着,从刘玉珏和黄侍郎的对话中发现,其实当时的工匠也知道发明新的武器,知道如何提高火器的准确度射程和威力,而且他们是依据现有基础条件进行改良,在这方面,他是提供不了什么有益建议的。

  他上过警校,而不是恐怖分子培训学校,对枪械,他只是拿来主义,能够使用维护,并不明白如何制造枪械和火药。就像我们会用电脑,却不见得会造电脑。

  黑火药配比方面,工匠们已经尝试过多种比例的配方,也知道哪种火药配比能产生更大的效能,但是限于当时的武器材质,威力最大的不见得就是最适用的,如果火药威力强大到一用就炸膛,那它就是废物。

  而冶炼铸造工艺夏浔可不懂。当然,如果匠作们真得想要制造,也不是造不出较之当时一般火器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武器,问题是这样制造出来的武器太少了,这就像宝刀宝剑,最大的问题在于钢质的优劣。

  以当时的工艺水平,要提炼出一块百炼精钢何其不易。回为无法量产,所以相比之下,它就是宝刀宝剑,同样的道理,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旷日持久地制造一两件无法普及的精良武器,那毫无意义。

  不过在刘玉珏同黄侍郎提起武器的射速问题时,夏浔突然想到了燧发枪,这个东西当然也需要各种工艺技术的改进,但它主要在于创意,技术含量不是非常高,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如果研发一下,是能够实现的,于是他就把这个想法提了出来。

  一说到燧石和击砧,对精于制作的黄侍郎来说并不难理解,他觉得夏浔的提议很有创意,忙把这个提议记了下来,具体的研制就要靠工匠们去实现了,这个并不急于一时。

  接着,夏浔又提到了三段击,无疑,眼下这是最容易解决火器每发射一次,装药填弹间隔时间长的最佳手段,而且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它只是一个方法一个技巧而已。

  不要说黄侍郎,就算刘玉珏对此也是一听就懂,不禁大喜道:“国公真是妙计,神机营提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射速太慢,以致火器威力大受影响,国公这个法子极妙,我若将这办法禀报圣上,在神机营推行,当可解决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