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147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7:58      字数:11748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夏浔给他们既争了面子又争了里子,在他们心里,从这一刻起,才是当仁不让的老大了。

  “言重了,言重了,快起来,快快起来”夏浔急忙将他们搀起,心中惊疑不定:“皇上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又是赐药,又是惩处谢佥事,以皇上的强硬性格,对一小小双屿岛,用得着如此示恩么,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449章 下套

  坐镇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里面,有三位国公,分别是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定国公徐景昌。正所谓打狗看主人,有这么三位重量级的人物做五军都督府的主人,不管是谁,想动五军都督府的人,都要掂量掂量。

  可是夏浔不但动了,而且鞭笞经历,贬谪佥事,反击手段势若雷霆,这还是在大家都认定了五军都督府只是无心之过的前提下,原本一副与人无害老好人形象的夏浔立即跃入了政坛各方势力的眼线。

  他们这才意识到,原来辅国公竟然拥有这么大的能量,竟然这般的强势,圣宠竟然这般隆重,谁也不敢再小觑这个貌似孤家寡人在政坛并无臂助的人物了,实际上夏浔此时也不算是孤家寡人了,因为他又高调干了一件事:请客

  请客这件事本身不算什么,京里面的大员们时不时的就会吃请一番,不过夏浔请客,一下子邀请了那么多跺跺脚就会四方乱颤的朝廷重臣,那就不仅仅是请客那么简单了,这是亮剑,一向秉持中庸之道的辅国公,终于初露峥嵘了。

  夏浔请客,打的幌子是回京之日,曾蒙各位同僚接迎,今日正式答谢。

  夏浔如此高调,是因为他已隐约揣摩到了永乐皇帝的心思,皇上贬谪五军都督府佥事,公开的拉偏架,就是在支持他建立自己的势力。

  朱棣既非推翻前朝的开国之君,也非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皇帝,所以他建立新政权的方式也与别人有所不同,他是直接攫取权力金字塔的塔尖,从而控制全国的,他无法也不能对整个政权来一场彻底的大换血。

  别看建文旧臣在血腥清洗下似乎全无反抗之力,可这只是他们暂时的隐忍,等到政局稳定下来,不愿意拥戴朱棣的旧朝势力,就会逐步发动反扑。反扑的手段未必是旗帜鲜明的对抗,只要消极怠工下下绊子使使阴招,这种内耗就叫人受不了,尤其是朱棣这样一个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当然,旧臣未必就不肯归附新帝,可是皇帝没有千手千眼,如果他逐一考察试探,直到确定他们的拥戴,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对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朱棣来说,这也同样不是他能等待的。

  所以,永乐皇帝需要培植新的势力,培养北平系心腹重臣的势力皇帝要管理天下,无法做到事必躬亲,他需要一些强力的臣子分担他的责任,他是一棵参天大树,各种盘根错节的势力就是他的枝干和树根,再往下去,那些低级官员地方官员就是枝叶和根须,他需要用新的枝干和树根,逐渐取代旧朝的根系和枝干。

  夏浔这一次作对的对象同样是北平系功臣,这没有关系,皇帝只怕臣子们不做事,不怕臣子们对立和竞争,只要他们有对立,就会努力争取一切可争取者,建立自己的势力,而朝中现在最多的就是旧朝官员,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必然将在这种竞争中被受他宠信的那几位大臣们拉拢吸收,旧朝势力就会逐渐分化消亡。

  而这些心腹之间有竞争,就会竭力向他效忠,努力为他办事,毕竟所有人的权力都来自于他。大家一团和气是不可能的,也是最危险的,适当的派系竞争,对皇帝只有好处。

  至于可能的失控,朱棣并不担心,他强势且自信,有他高高在上调停平衡,就能保证一切向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如果有人脱离他制定的游戏规则,危害到他的统治,他自然会出手扼杀这种危险的局面。

  在他眼中,整个天下就是一盘棋局,每个人都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主导整个棋局和每一枚棋子命运的,是他这个奕棋的人。想通了这一点,夏浔就肆无忌惮了。

  夏浔宴请的人,阵容太庞大了,足以让满朝文武为之侧目。

  勋戚方面,有王宁和梅殷两位驸马;功臣方面,有曹国公李景隆和定国公徐景昌;武将方面,有都督陈暄以及伤势已经痊愈的双屿岛三位指挥使,这三个人已经正式打上了他辅国公的烙印,也是他第一次让自己的人公开在朝臣面前露面,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栽培。

  文官方面,有大学士解缙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郑赐吏部尚书张沈工部侍郎黄立恭吏部侍郎毛泰亨左都御使陈瑛副都御使吴有道御史尹昌隆黄真,此外,还有锦衣卫南镇抚司刘玉珏。

  从这些人员组成就可以看出,建文旧臣仍旧把持着朝廷中大部分职权,如果朱棣不树几个属于自己的山头,再让这些山大王们去招兵买马,争取旧臣,这些旧臣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抱成一团,这对朱棣显然是不利的。

  酒席摆了三桌,满桌珍馐美味。左手一桌的人是最少的,因为这一桌坐着陈瑛。虽然永乐皇帝登基后的政治清洗已告结束,不过后续处理尚未完全结束,所以陈瑛和纪纲眼下依旧是整个朝廷的焦点,他们的一举一动,仍旧在触动着许多人的神经。

  在这一点上,哪怕是和五军都督府掰手腕大获全胜的夏浔也比不了,毕竟夏浔再厉害,也是你惹到他头上,他才会还以颜色,而陈瑛和纪纲就像一对疯狗,指不定就咬到谁身上,你无心中的一句话,听在他耳中可能就是一桩罪状,所以大家都下意识地避着他。

  与他同席的是副都御使吴有道御史尹昌隆黄真,这都是都察院的人,当然不能离顶头上司远了,此外许浒任聚鹰王宇侠。陈瑛坐在这一席的主位,右手边坐着一个俊雅温柔如处子的白袍年轻人,那是锦衣卫南镇抚刘玉珏,而他左手边暂时空着。

  宾主尽欢,正杯筹交错的当口儿,老管家在门口忽又唱名道:“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纪大人到”

  这一声喊,堂上立即鸦雀无声,没办法,现在纪纲是恶名在外,别看堂上坐着许多公侯和一二品的六部大员,对这个正三品的锦衣卫都指挥使,一听他的名字,心里着实有些忌惮。

  “卑职手上正忙着一件差使,故而来迟一步,国公恕罪恕罪”

  纪纲满面春风地走进来,先向夏浔抱拳称罪,然后又向各位国公驸马各部都堂抱拳行礼,品秩比他高的人颔首示意,同级或比他品秩低的都纷纷起立相迎,甚至几位比纪纲高了一级的侍郎也下意识地站了起来。这纪纲一来,还真有先声夺人之效。

  夏浔安坐不动,泰然笑道:“纪纲,你可不是迟了一点半点,我请吃酒,你也敢迟到,先自罚三杯吧”

  都御使陈瑛跟纪纲臭味相投,很对脾气,一见纪纲到了,便眉开眼笑地招手道:“纪大人,这里坐,这里坐,早就给你留了位子。”

  夏浔那一席上,坐的不是国公驸马,就是一品尚书,确实没有他纪纲的位置,纪纲便走到陈瑛旁边,叫人取了杯来,斟满三杯酒,爽朗地笑道:“今日辅国公爷请吃酒,卑职却来晚了,当罚,纪纲自罚三杯,向国公爷请罪。”

  说完把三杯酒一一饮尽,又向大家抱了抱拳,这才坐下。陈瑛笑嘻嘻地道:“纪大人,什么案子这般要紧,连辅国公爷的酒席也得耽搁”

  纪纲挟了口菜,一抹嘴巴道:“也没啥,就是监刑剐个人,处决人犯本来用不着我去监刑,可这人是钦犯,皇上亲自下的旨,纪某哪敢大意,要不然,辅国公爷相召,再大的事纪纲也得放下。”

  剐刑

  夏浔暗吃一惊,这些天京里已经平静下来了,这是对谁又大动干弋了他连忙问道:“皇上处决甚么人了,要你堂堂都指挥使亲自监刑,这官儿怕是小不了吧。”

  众人也都停箸听着,纪纲嘿嘿笑道:“除了那个胆大包天,敢拿太祖高皇帝灵位当盾牌,亵渎太祖在天之灵的铁铉,还有哪个”

  众人听了一阵马蚤动,夏浔急忙问道:“铁铉被抓回来了皇上如何处置的”

  夏浔这一问,众人也都侧起了耳朵,纪纲得意洋洋地道:“皇上已然御极,可铁铉还要反抗,妄想据城坚守,嘿嘿,可惜呀,这一回他可指挥不动济南兵马喽,朝廷旨意一到,铁铉就束手就擒了。

  这人身为臣子,竟敢拿太祖皇帝灵位抵挡炮火,大逆不道之极,依着我说,诛他九族也不为过。可惜,皇上只吩咐把铁铉押赴刑场明正典刑了。他的妻子在铁铉被捕的时候就投井自尽了,家中只剩下父母高堂和两个儿子,他的父母流放海南,长子发配戍守河池去了,那个次子么,贬为贱民,充入奴籍。”

  夏浔想起与铁铉同往东海缴寇的往事,不由微微一叹。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地位的不同,使他思考问题不再是站在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角度夸夸其谈地去谈道德,他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质,新时代的来临,必将有旧势力的灭亡,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把他赶走,或者排除在你的游戏队伍之外就可以了,要么顺服,要么死亡,本就没有中间路线。

  陈瑛也在摇头叹息,不过他的叹息与夏浔不同。他是以整人为业的,整的人越多,他的权势越大,如今铁铉也授首了,眼看就要“英雄无用武之地”,陈大人心中很是失落。

  纪纲吃了几口菜,压了压一气喝下的三杯烈酒,便又斟满一杯,起身来到夏浔席前,笑道:“纪纲来晚了,今儿借花献佛,就借辅国公的酒,敬辅国公爷,各位公爷驸马和部堂大人一杯。”

  众人都把酒吃了,夏浔目光微微一闪,顺手拿起一个碟子,在桌上那条足有二十多斤重的大鲤鱼上连着鱼珠挟了一片眼肉,递给纪纲,笑吟吟地道:“这是前两日周王殿下派人从开封送来的,正宗的黄河大鲤鱼,你尝尝。”

  纪纲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夏浔忽然一拍额头,笑道:“你看我这记性,答应人家的事,险些忘了。周王府送鱼来的人曾向我提过一件事情,我正不知该从何处着手,你来的正好,你锦衣卫神通广大,应该查得到,只是我也不知这事儿归不归你锦衣卫管。”

  纪纲连忙道:“国公爷的事就是卑职的事,国公只管吩咐下来。”

  无案不喜的陈瑛一听,忙也警觉地竖起了耳朵。

  夏浔摆摆手,下人忙端过一条凳子来,纪纲便垫着屁股侧身坐了,夏浔慢条斯理地道:“是这么回事儿,周王殿下回到藩国之后,派人去捕了几尾黄河大鲤,请本国公尝个新鲜。那承办此事的王府小吏便去了他的老家考城,捕了鲜鱼之后,直接盛了木桶,快马加鞭给我送来。

  他送鱼来的时候,曾顺口提起一件事情,他说,两个月前黄河决堤,考城遭了水患,当地百姓受灾颇重,士绅们从于民意,上书朝廷请求蠲免今秋两税,并向官府借贷米粮。

  可是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朝廷方面全无消息,当地饥民无数,不得不抛弃家园,流浪四方乞讨度日。士绅们诘问起来,考城知县说他已经上书朝廷,汇报灾情,并且就此一再促问过州府衙门,但朝廷何以迟迟没有回复,他也无从知道。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差迟,本国公也不晓得,昨天我问过内书房的木公公,木公公查了一下,内书房这几个月并未收到过考城知县的奏章,皇上日理万机,我总不能去问皇上吧,这事关乎国计民生,却又不容怠乎。”

  说到这里,夏浔唏嘘一叹,悲天悯人地道:“我等在此花天酒地,美味珍馐,享用的尽是民脂民膏,饮水不忘挖井人,哪能不管百姓死活呢。能帮就帮上一把吧,只不知锦衣卫能否帮着查查,眼看就到冬天了,多耽搁一天,百姓们就多受一天的罪啊”

  茹瑺捻着胡须,飞快地瞟了夏浔一眼,心道:“有人要倒霉了,只不过是谁又得罪了辅国公。”

  纪纲听了,屁股一抬,刚刚欠了身子,还未及答话,都御使陈瑛就像嗅到了血腥的苍蝇,迫不及待地跳了起来:“竟有此事下官忝为都察院长,对此岂能不闻不问,国公爷请放心,这件事请交给下官吧,下官一定查它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450章 投石问路

  众人纷纷从夏浔府上出来告辞离去。刘玉珏翻身上马,刚刚坐定,身后忽地响起一个声音:“玉珏”

  刘玉珏扭头一看,拱手道:“纪兄”

  纪纲催马上来,微笑道:“朝廷多事之秋,南北镇抚又刚刚建立,诸事缠身,你我兄弟难得见个面说句话,走吧,到我府里聊聊。”

  刘玉珏犹豫道:“纪兄,火器匠作营刚刚重新组建完成,皇上急于建立神机营,我这里”

  纪纲淡淡一笑,说道:“走吧,再忙也不差在这一刻,我那里,还有一位故人等着你”说着催马向前行去,刘玉珏略一迟疑,便也提马跟了上去。

  户部尚书郑钝刚一上轿,便连声催促道:“快,快快,马上回户部。”

  轿夫们不知道老爷何事如此慌张,只好甩开大步走起来,等他们赶到户部,已是满身大汗。未等轿子停稳,郑钝就一个箭步从轿子里蹿出来,健步如飞地冲进衙门。

  “快些,快些,快查查,咱们户部有没有收到有关河南考城的公函或者皇上批下的奏章,近两个月的,但凡涉及考城的公文,全都找出来。”

  王钝把阖府官员都叫出来,神色紧张地吩咐下去,左右侍郎各司堂官主事们莫名其妙,却也不敢怠慢,一时间整个户部都忙碌起来,近两个月所有的公文全都翻了出来,发动全部人手逐一查阅起来。

  郑钝在大堂上扼着手腕走来走去,他知道,辅国公杨旭不大可能是针对他,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还真怕差迟出在自己户部。如果是在建文朝的时候,疏忽了一份公文并不算甚么大事,拣选时有所疏漏,或者哪个小吏不小心遗失了,不算甚么大不了的罪过,可永乐皇帝不同,他做事的强硬风格可是与洪武皇帝不相上下。

  太祖时候,荆蕲等地发生水灾,朝廷令户部主事赵乾前往赈灾,赵乾不愿前往灾区,居然磨磨蹭蹭的半年都没出发,太祖闻讯大怒,立即把他砍头示众,知情不举的上下官吏全部问罪流放。

  后来,青州地区有些地方发生干旱和蝗灾,地方官府不以为然,既不赈灾也不上报,以致饿死许多灾民,地方上推举年老德昭的乡绅进京告御状,朱元璋闻讯之后,又是屠刀高举,那几个尸位素餐坐视百姓饥饿而死的地方官员全部剥皮揎草,以平民愤。

  永乐皇帝登基,宣布三大诏,其中一道诏书就特意说明凡是地方上发生天灾人祸,地方官府无需请旨,可先行开官仓赈济灾民,延误救灾抚民者,格杀勿论,想不到还有人敢顶沿儿上,偏偏此事又被那陈瑛毛遂自荐了去,若换一个官员查办此事,说不定还会维护一下,给犯事的官员一个补救机会,陈瑛那可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呀。

  “千万不要是我户部出了纰漏,千万不要”

  郑钝口干舌躁,却连一口水都无心喝,等了好久,部堂各司主官纷纷回报:“大人,咱们这儿并未查到有关考城的上下公文。”

  郑钝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到椅上,庆幸地道:“没有就好,没有就好,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各司堂官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问道:“大人,考城出了甚么事啊”

  “嗯”

  郑钝突然清醒过来,挺身喝道:“都在这儿干什么遇事不可慌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做事去,统统做事去”

  茹瑺坐进官轿,轿子悠悠而行,他的一双眼睛便眯了起来:“辅国公这可不是无的放矢呵,这么一件事,他要想查,从信驿司通政司内书房着手就成了,至少无需在他设宴款待朝廷各部大员的时候当众要人去查吧。辅国公虽然年轻,这么幼稚的错误却不应该犯,他是有意说给甚么人听,还是要借众人之口,把这件事宣扬出去呢”

  茹瑺捻着胡须沉吟良久,沉沉低笑起来。事情的关键,他还没有把握到,不过作为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练政客,他已经感觉到,辅国公近来一连串反常行为,似乎是有的而发。

  这对他来说,绝不是一件坏事,他茹瑺没有能力在朝堂上独树一帜,但是以他三朝元老,兵部尚书的身份,不管对哪一方势力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奇货可居呀

  轿窗外边,一顶绿呢官轿匆匆奔过,看那轿夫几乎是一溜小跑儿冲过去的,茹瑺有些诧异,掀开窗帘看了看,这才怡然一笑:“原来是陈瑛,这个陈瑛,咬起人来真比那个纪纲还要迫不及待啊。殊不知树大招风,刚极易折,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可是嚣张不了多久的,哼”

  茹瑺冷笑一声,把轿帘一放,微闭双目养起神来

  “纪兄,是哪位故人呐”

  一进锦衣卫衙门的大门,刘玉珏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纪纲把他让进客厅,脸色凝重地道:“贤宁被抓进京来了。”

  “什么”

  刘玉珏大吃一惊,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怒道:“纪纲,你我,还有高兄,昔日同窗就学,情同手足。如今虽人各有志,各保其主,却也不该忘了旧日交情。你抓贤宁做什么,他一个济南布政司的幕僚属吏,于你的功业又能增添几分光彩”

  纪纲并不着恼,只是苦笑道:“玉珏,你道我想捉他回来么这是皇上的吩咐,我能怎么办”

  “皇上的吩咐”

  刘玉珏惊疑不定地道:“你不要诳我,高兄职卑位微,在济南三司官员中根本排不上号,皇上怎么会惦记着他”

  纪纲叹气道:“玉珏,我还能骗你不成不错,贤宁在济南的确是排不上字号,不过皇上兵困济南时,他却曾为铁铉写过一篇周公辅成王论大骂皇上虚情假义,名为靖难,实则谋反。这篇文章骂得慷慨淋漓,我也没想到竟被皇上记住了。”

  刘玉珏这才信了,不禁脸色苍白,颤声道:“皇上要杀高兄么”

  纪纲轻轻摇了摇头,刘玉珏纳罕地道:“那么”

  纪纲道:“皇上很欣赏贤宁的文笔,想召他入朝为官。”

  刘玉珏一呆,随即大喜道:“那是好事啊,你我三人本是好友,如今又能同朝为官,这太好了”

  纪纲冷哼道:“你不要一厢情愿,问题在于,贤宁不肯降他不肯为当今皇上效力啊。我已经劝得口干舌燥了,可他这人倔得很,就是不肯低头,皇上那儿还等着回信呢,我只怕对皇上一说,皇上恼他不识抬举,那时他就真的没救了,所以才找你来,如果你能说服他最好,如果不能,咱们也好商量商量,如何保全他的性命”

  刘玉珏这才明白事情原委,连忙向纪纲道歉道:“纪兄,小弟方才言语冒犯,还请兄长莫怪,小弟实在是”

  “嗳”

  纪纲不耐烦地把他扶起来:“你我三人昔日同窗读书,最为友好,你要是对贤宁的处境丝毫不为所动,我才真要寒心呢。拌几句嘴没甚么大不了的,当务之急,是如果劝得贤宁回心转意”

  刘玉珏握拳道:“纪兄,他在哪里,我去劝他”

  纪纲带着刘玉珏来到诏狱,这地方鬼气森森,似乎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血腥气,不过关押高贤宁的牢房却很干净,看得出来是着人打扫过的。

  二人到了牢房门前,隔着栅栏望去,只见一人穿着一身白色的囚衣躺在床上,正背对牢门睡觉,看他头发整齐,身上一尘不杂,显见是没受过什么折磨虐待。

  刘玉珏几步冲到牢前,抓住栅栏向里边唤道:“高兄,高兄,我是玉珏啊”

  床上那人身子振动了一下,缓缓转过身来,慢慢坐起,看见刘玉珏,脸上便露出淡淡的笑意:“玉珏,你也来了。”

  “是,是,我来看你了。快,打开牢门”

  牢头儿连忙打开牢门,纪纲和刘玉珏走进牢去,纪纲道:“贤宁啊,我把玉珏也找来了,我们这两个老朋友一片赤诚,你还不肯回心转意么”

  刘玉珏忙道:“是啊高兄,我已经听纪兄说过了,你想想,你写檄文辱骂皇上,皇上不念你的罪过,反而欣赏你的文才,要许你高官厚禄,这样的皇上不值得咱们保吗

  高兄,当今皇上是太祖亲子,取建文帝而代之,这不过是皇族的家务事,向当今皇上称臣,也不算是失了气节。多少朝廷重臣鸿学大儒都已奉侍新朝天子了,你在建文朝时,不过一介布衣,仕途屡屡不顺,如今又坚持的甚么”

  高贤宁微笑道:“玉珏,自建文元年,你我兄弟三人各奔前程,今朝还是头一回聚首,能看到你和纪兄,我很开心。咱们兄弟只叙私谊,国家大事不要说了。”

  纪纲顿足道:“贤宁啊,不提国家大事,那咱们三兄弟很快就没私谊可谈了,你当初写檄文骂皇上,皇上爱你之才,不想追究,可你要是拒绝皇上封官的好意,皇上还能容你么”

  高贤宁呵呵一笑,从容道:“皇上不能容我,也不过就是砍头罢了,有甚么了不起”

  纪纲气极:“有什么了不起玉珏,你听听,你听听,他就是这副不死不活的臭德性,我恨不得一顿大嘴巴子抽醒他,这头犟驴”

  高贤宁见他真心为自己着急,不禁有些感动,便对他们道:“纪兄,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了什么伦理纲常而坚不低头,其实对这一点,我已经看透了,在我心里,建文帝才是正朔,所以我要为建文帝效力。如今,建文帝已经驾崩,再要坚持,已经毫无意义,难道置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只为坚持而坚持么”

  刘玉珏喜道:“对啊,高兄既然想的这么清楚,怎么”

  高贤宁摆摆手,正容道:“纪兄,你当初因为常发狂言,被府学驱逐,你要忠于新朝,有你的道理,我不怪你,也不会视你如仇。玉珏,你早在洪武末年,便已成为锦衣卫,锦衣卫整个儿降了永乐皇帝,你要为永乐帝效忠,也有你的道理。”

  “那你”

  高贤宁挺起胸膛道:“我是禀生,在府学时,吃穿用度就出自于朝廷。我屡试不中,出仕无门,是铁公识我用我,委以重任。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如今,铁公已然捐躯,高贤宁不能追随于地下,已然愧对铁公,若再效忠新帝,百年之后,何颜去见天公”

  “贤宁”

  “纪兄,玉珏,你们回去吧,不要再劝了。高贤宁可以死,却不能忘恩负义,做出对不起铁公的事情此事,休要再提”

  纪纲和刘玉珏面面相觑,面对高贤宁决绝的态度,再也说不出话来。

  二人怏怏地离开诏狱,站到阳光下互相看了一眼,刘玉珏无奈地道:“高兄一向脾气执拗,认准了的道理,九牛不回,我们怕是劝不了他了,纪兄,你说怎么办”

  纪纲仰首望天,沉默半晌,才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如今,我也没了主意。只好如实回复皇上。”

  刘玉珏急道:“纪兄”

  纪纲望了他一眼,苦笑道:“你放心,好歹我为皇上牵马坠镫,伴驾冲锋陷阵,还有些许苦劳。话只能照实说,不过我会请求皇上,饶他性命的。”

  刘玉珏决然道:“好,那我跟你一起去”

  纪纲凝视着他,忽然一笑,拍拍他的肩膀,沉声道:“好兄弟,我们一起去”

  明史佞倖传里,纪纲排名第一。国人习惯于捧一个人时,就把他吹嘘的毫无瑕疵;贬低一个人时,就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可人性是复杂的,哪可能像黑和白那么简单。至少,在纪纲热衷于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冠戴时,对自己的故友知交,还是不乏义气和温情的。

  纪纲和刘玉珏也不知向皇上求情是否会触怒皇上,两个人还是硬着头皮进宫去了。

  此时,送了客人出府的夏浔被小荻扶着,刚刚回到书房。夏浔是主,要让客人尽兴,喝得自然不能少了,回到书房坐下,犹觉头重脚轻,晕晕乎乎。

  小荻扶他坐好,夏浔打个酒嗝,登时满屋酒气,小荻皱着鼻子扇扇气儿,回身把窗户打开,时已深秋,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窗户一开,冷风进来,夏浔顿时精神一振。

  小荻捧杯茶过来,嗔道:“少爷呀,你灌那么多黄汤干吗,看你喝得,这多难受,快喝点茶,已经晾温了的。”

  “唔唔”

  夏浔正觉口渴,接过杯来咕咚咚一口干了,醉眼朦胧地睨她一眼,忽然想起那件心事来,借着酒兴,几乎不假思索,便突兀地问了一句:“小荻啊,你是不是喜欢许浒家那小子呀”

  第451章 当丫环要暖床

  小荻蓦地张大眼睛,吃吃地道:“少爷为什么这么问”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有些走神,过了一会儿才道:“在青州,头一回看见你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天。谁会想到,已经过了这么多年”

  小荻幽幽地道:“是呀,少爷现在已经做了国公。”

  夏浔醉眼朦胧,根本没有听清她说什么,自顾自地道:“现在,我都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小荻,你也长大了”

  小荻眼巴巴地看着他,说不清是期待还是害怕,只是一颗心越跳越快,仿佛一头小鹿,在胸膛里拼命地撞着,撞的有些心痛。

  “小荻,你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少爷,并不比你高贵,可我对你的疼爱,丝毫不比你的少爷杨旭少,我敢说,比他还要多”

  “嗯”

  小荻点头,一双眼睛渐渐蒙上一层雾气。

  夏浔道:“我看着你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长成一个大姑娘。你有亲生父母,本来轮不到我管,可我觉着,我有责任。如果你喜欢了许逸澜,那就跟我说,我帮你出面,别看他许浒现在是什么四品都司,我这个面子他得给我家嫁出去的姑娘,他们不敢欺负。”

  夏浔说着,不知不觉伤心起来。他本来想得好好的,如果小荻有了喜欢的人,那他就把小荻当成亲妹妹一样嫁出去,可是事到临头,不知怎么的竟然非常难过。这番话说出来,特别的艰难,如果不是今天喝了这么多酒,他还无法说的这么利索。

  小荻,不是梓祺那样的豪门女英雄,不是谢谢那样古灵精怪的江湖女,也不是苏颖那种笑傲苍海的女海盗,她从来无法陪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经历那些精彩。只有他回到家的时候,才像一只温柔的小猫儿似的偎过来,轻轻递过一杯茶,然后一边给他梳理着头发,一边快乐地讲些家长里短给他听。他外出做事的时候,她就只有默默的守候,她只是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丫头。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丫头,不知不觉间,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捧着啃了一口的桃子,惊愕地睁大一双眼睛,仿佛一只捧着松果的小松鼠的天真小丫头;也忘不了那个受尽刘旭酷刑折磨,却没有透露一句有关他的消息的坚强小女孩。

  其实,他一直以为小荻会这么无怨无悔地等着他,不过小荻有了喜欢的人,他也不会觉得怨恨,他离开那么久,无名无份的,人家怎么可能一直等着他她与许逸澜朝夕相处,也难怪

  那个小伙子确实不错,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果他一开始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那他不会征询小荻的意见,只要他喜欢,就把人留下,天经地义,可他不是,所以他愿意成全小荻。

  他情不自禁地拉起了小荻的双手,顺着袖管儿滑进去,抚摸着她小臂伤处仍能感觉到硬块的肌肉,柔声问道:“小荻,告诉少爷,你是不是喜欢了他”

  小荻的一颗心沉到了谷底,身上一阵阵地发冷,她一直在担心,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少爷不要我了,他要赶我离开了”

  夏浔固执地问:“小荻,告诉我”

  “我不要被少爷讨厌,少爷不喜欢我了,我就走吧”

  小荻心里想着,轻轻点了点头,那笑有些辛酸。

  夏浔只道她有些难为情,终于还是明白了她的心意,夏浔死心了,他笑了笑,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的原因,脸上的肌肉有些僵硬,所以表情有些生硬:“好,那回头我和你爹娘说说,如果二老也同意,我给你提亲去,不不,我告诉许浒一声,叫他上门来提亲”

  小荻轻轻地道:“谢谢少爷”

  很奇怪,她明明想哭,居然能忍住自己的眼泪。

  “好啦,别害羞啦,这件事就交给少爷吧。梓祺她们上街还没回来么”

  “还没。”

  “哦,你去歇一下吧,我喝杯茶,一会儿先睡一觉。”

  “喔”

  小荻转过身,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恋恋不舍地看他一眼,悄悄走出去,掩上门,动作轻得像猫。

  门掩上,小荻的泪水就遏止不住地流出来,她仰着头靠在门上,热泪簌簌而下,流到唇边,咸咸的。

  小荻从来不哭,可是现在她哭了,其实一直以来,她也不知道自己对少爷是依赖还是爱,现在她知道了,但她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她只是一棵蒲草,唯一的用处就是用来编织一双草鞋,不管是她的少爷,还是大明的国公,哪里是她配得上的。

  小荻慢慢蹲下,把头埋到膝间,伤心的泪水一颗颗地滴落到青砖地上,慢慢湿润一片

  夏浔喝完了茶,头还是昏沉沉的。他想了想今日在宴会上向各位官员透漏的消息,他原来瞩意的,就是由陈瑛去办这件事,若论手段,纪纲更狠一些,但是若论心机权术,则明显是陈瑛更胜一筹,对付那些j似鬼的宦海老油条,只有陈瑛这样的人处理起来,才能如鱼得水。

  一切俱如所料,陈瑛听了这个消息,果然主动请缨。这人功利心甚重,这件事办好了,既可讨好辅国公,更可讨好皇帝,他岂有不争功的道理。哪怕明知夏浔有利用他的意思,他也会当仁不让。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叫人准备了足够的证据,这些证据当然不能直接交到陈瑛手上,不过他只要故意露出一些马脚,以陈瑛的机敏,就一定能发现,此人虽是酷吏,也是一个能臣。

  其他的事,就不需要他操心了,陈瑛是条好狗,送块肉给他,他就能起劲地吠起来,顺藤摸瓜,摘瓜抄蔓,给你起出一大片来。而夏浔要做的,只是冷眼旁观。

  事情到了这一步,张安泰地位不保,甚至性命也难保,他还能不求助于他背后的势力么

  夏浔冷冷笑了一声,觉得头更昏沉了,他不愿再想下去,心神收敛回来,他忽然听到一阵隐隐的抽泣声,侧耳再听,声音没了,刚刚吁一口气,那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又来了,夏浔诧异不已,便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

  “哎呀”

  小荻正坐在门槛上哭得天昏地暗,房门一看,她哎哟一声,便一跤跌了进去。

  夏浔看着小荻四脚朝天,像只元宝似的在地上摇呀摇的,诧异地问道:“怎么了,你坐在这儿哭甚么,谁欺负你了”

  小荻爬起来,跪坐在地上,嘤嘤地哭泣起来:“少爷,求你不要赶我走,小荻不喜欢许逸澜,不喜欢做官太太,小荻真的不喜欢”

  夏浔听得一头雾水,他弯腰搀起小荻道:“起来起来,快起来,这是怎么了,刚刚不还答应的好好的么,那你想怎么样,跟我说。”

  小荻站起来,抹着眼泪,抽抽答答地道:“小荻不想嫁人,就想侍候少爷,只要少爷不赶我走,让我干什么活儿都成”

  夏浔怔怔地看着她,目光渐渐地柔和起来:“嫁过去,就是四品大员的儿媳妇,你不喜欢”

  “不喜欢”小荻抽抽答答地摇头。

  “留在我这儿,那就只是个小丫环,要干很苦很累的活儿,你喜欢”

  “我喜欢”小荻很干脆地点头。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他要是再不明白这女孩儿的心意,那他就不是夏浔,而是一头猪了。于是,他的心里也莫名地欢喜起来。

  “要端茶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