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102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7:55      字数:11759
  ,你就这般对我”

  “我我”

  刘奎的头快要埋到胸口了,还是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沙宁目盈泪光,低低地道:“你知不知道,我问你在做什么时,还在盼你回心转意。当时只要你放下刀,回到我身边,这件事我会当做永远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风又起,漫天黄叶,盘旋飞舞,经久不息。

  刘家口关隘上,张玉握住夏浔的手,哈哈大笑道:“兄弟,你又立下奇功一件,哥哥我是越来越佩服你了。”

  夏浔谦笑道:“小弟冲锋陷阵的本领,不及大哥万一,只好在旁门左道上下下功夫了。殿下什么时候会到”

  张玉道:“殿下领着数万大军呢,若是早早赶到这里,那就无法掩人耳目了,此刻殿下还在百里开外,你放心,我已派人去报知殿下,殿下必会以最快的速度率军赶来。”

  说着,他四下张望了一眼,问道:“宁王妃呢,殿下若到了,应该会见见她。”

  夏浔道:“她在山下镇上,张大哥先守住这刘家口,我去见见王妃。”

  夏浔赶到山下,还未穿过胡杨树林进入小镇,就见地上有一道道深深的拖痕,将胡杨落叶犁开两边,露出了冻土的地面,隐隐还有一些血迹,仿佛是一条巨蟒在这林中疯狂地翻滚穿行过,夏浔立即提高了警觉,他按着刀小心地向前行走,拐过一棵大树,就见曾二牵着一匹马,正在林间立定。

  夏浔松了口气,放开刀柄道:“曾二哥。”

  曾二道:“娘娘已先行赶回大宁了,娘娘要我告诉足下,一切俱依前订,燕王殿下攻进大宁城的时候,就是宁王殿下履行约定的时候,告辞”

  曾二翻身上马,策骑疾驰而去,风裹着黄叶缤纷而下,夏浔微微眯起眼,正要转身往回走,目光不经意间从路旁一棵已经枯死掉的胡杨树上掠过,登时定在了那儿。

  虬张怒曲的枝干上,悬挂着一具似是人形的东西,血肉模糊,糜烂难辨。

  夏浔打了个寒噤,连忙紧紧衣领,急急向山上行去。

  第310章 迅雷不及

  大宁城的警戒近来更森严了,就连普通百姓都注意到了气氛的凝重。自从上次卫指挥朱鉴下令加强城池防御,并派了一队兵马常驻于宁王府外,将宁王府困得水泄不通之后,能够自由出入大宁城的就只剩下那位骄横刁蛮的宁王妃和她一班朵颜卫带出来的亲兵了。

  这几天,朵颜三卫首领以及大宁都司辖下的一些小部落头人陆陆续续赶到大宁城,准备给宁王祝寿,大宁城的戒备就更加森严了。这些草原部落的头人首领大都有朝廷封赏的官职,不过他们平时在部落内部在与外交流时,仍然沿用自己习惯的称呼和身份,并不像正儿八经入仕做官的人一样对朝廷充满敬畏之心,行止举措也不大注意自己是朝廷官员。

  眼下,宁王是落了翅的凤凰,大宁都司的官员们都和宁王尽量保持着距离,即便是宁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为了避嫌也只能找机会私下向他示意关怀,可这些部落头人们却不会有这种顾忌,他们按照草原人的习惯,越是在朋友落难的时候,越是应该体贴帮助,因为人家陷入困境而避见疏远的人不配做朋友,是要叫人鄙弃的,至于朝廷上的立场,他们从来没有这种觉悟。

  这些头人首领赶到大宁,最少的也带了二三十个五大三粗的侍卫,朱鉴虽然看过福余卫首领敖登格日勒写给宁王的那封暧昧难明的信,可他能发兵困住宁王府,在朝廷决定动用武力之前,他却不能触怒这些部落头人。事实上,在朝廷眼中,也没把这些赐了印信有了官身的部落首领真的当成自己的官吏,而是把他们视为不安分的民和半招安的匪,这样一种定位,轻易当然不愿意招惹他们,因此在明确朝廷意图之前,朱鉴可不愿意承担激起部落造反的罪名。

  这样一来,朱鉴就只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加强对这些人的看管,可他手头能够动用的兵也不多了,陈亨和刘真已经接到了他的密报,却还没有带兵过来,因为现在的防务重点不在关外,而在关内,燕王朱棣领着大军神出鬼没的在沿边打转转,各路边关将领都接到了曹国公李景隆的命令:严守关隘,以防朱棣趁虚而入。

  陈亨和刘真不能把松亭关的兵都抽调离开,他们得安排好松亭关及其他各处关隘防务,才能赶来大宁坐镇。因此当各部头人首领入驻大宁城的时候,朱鉴只能从城防武装中抽调更多兵马去守着他们,监视他们,至于城防倒不用过于担心,他在福余泰宁朵颜三卫的来路上,安排了许多探马,如果他们的部落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可以第一时间拘捕城中各部首领,再反过头来把兵增援到城头。

  这样一来,城门的卫兵就相对要少了些,徐姜作为他的心腹,独自承担着南城的守卫,这就为燕王大军的突袭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燕王只比张玉晚了半个时辰赶到刘家口,立即马不停蹄,大军过关直扑刘家口,仍以张玉所部为先锋,片刻不停,那山下小镇的百姓都惊呆了,他们在这儿住了几十年,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兵,直到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穿镇而过,他们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清楚这支队伍到底是谁的人马。

  这一路下去,张玉大军掩了旗号只顾行军,路上也有一些游牧部落和汉民定居的村镇,眼见得大军经过,只道是朝廷兵马调动,却也无人以之为奇。先头部队将要赶到大宁城时,仍然故伎重施,令一些士兵乔装改扮,扮成牧民农民先行赶到南城门,与早已被宁王府收买的徐姜取得联系,里应反合夺取城门。

  等到朱鉴得到消息,匆匆赶到城门口时,只见一里地外燕字大旗迎风招展,张玉率领燕王铁骑卷着尘土,好像一条长龙似的直向城门扑来,朱鉴没有来得及夺回城门,燕王的大军便破城而入了,就此与大宁卫的官兵展开了巷战。

  朱鉴且战且退,当他退到大宁卫指挥使衙门口时,被一枝狼牙箭射中咽喉,当场毙命。燕王骑兵提着朱鉴的人头满城呐喊招降,一见指挥使已然战死,仍在街巷间混战的大宁卫官兵纷纷放下刀枪举手投降,大宁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到了燕军手中。

  从徐姜开城,燕军破门时起,宁王府便紧闭宫门,侍卫武士全部登上宫墙,持弓弩刀枪严阵以待,不管是大宁卫的官兵还是燕军的铁骑,只管在宫外激战,宁王府一概不理,始终袖手旁观,等到张玉初步控制了大宁城,浑身浴血赶到宁王府,报名求见时,宁王府仍旧是宫门紧闭,毫不理会。

  张玉不觉有些纳罕,急忙叫人去找夏浔,夏浔此时正在带人接收大宁卫的军械库辎重库粮草器仗军服帐篷以及户籍军册,张玉的人找到夏浔的时候,夏浔刚刚找到那整整一库房的花名册,夏浔如获至宝地对塞哈智道:“看紧了,千万看紧了,别的东西都不重要,唯有这一库房的名册,千万不要丢了一册,这些可是有大用的。”

  就在这时,张玉派的人到了,夏浔听他说了情形,心中也有些纳罕:“不是早就说定的么,城破之日,就是宁王履行承诺之时,如今城已经破了,宁王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夏浔忙道:“好,咱们这就去宁王府前见张玉将军。”

  夏浔不放心地又叮嘱塞哈智:“老哈,你可给我看紧了,这一库房的书册,一本也不准遗失。”

  塞哈智纳罕地道:“大人,这些破书有什么要紧的,难道比那军械甲仗还值钱”

  夏浔正色道:“那是自然,忘了那封信了我告诉你,这些书册,只要利用好了,那就是刀枪就是火炮,就是殿下的神兵利器,知道吗,看紧了,你的脑袋可以丢,这些书册也不准丢了一本。”

  “好”

  塞哈智立即瞪起牛眼,拔出刀来守在门前,一副要跟人拼命的样子。

  等夏浔与张玉的亲兵匆匆离开了,塞哈智这才回头看了一眼那一架子一架子破破烂烂的名册,挠了挠后脑勺,困惑不解地自语道:“殿下横扫漠北的时候,是怎么打的仗我老哈都是知道的呀,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功,什么时候书书本本都那么厉害了,书本能打胜仗还要我老哈的刀子做甚么”

  他却不知,那是对外族作战,这一次却是自家人内讧。这座库房里储放着的可不仅仅是大宁卫官兵的户籍军册,而是整个大宁都司八万大军的花名册。

  燕王当然希望宁王登高一呼,就能把大宁都司八万大军尽皆招纳麾下,可这是不现实的,陈亨刘真等大宁都司的军队将领还在,中下级军官也被他们陆续调换了许多,大宁都司的兵都是宁王带过的,他们可能对宁王没有敌意,可能对燕王没有战意,所以士气不高,军心不定,却不代表一战即溃。

  燕王在关外拖不起,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这八万大军纳于麾下,而不是一座座关隘的去打去征服,否则等这八万大军到手的时候,北平可能已经失守,那时他最好的结局就是占据大宁,做塞外王了。

  大宁是大宁都司的首府,各级将佐的家眷,包括许多士兵的家眷都在大宁城中,掌握了他们的花名册,就能掌握这些士兵将领的姓名籍贯乃至家眷的身份,这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妙手段,燕王在对都督宋忠一战时,以八千敌四万,就是靠这种亲情攻势,令宋忠的大军阵前倒戈的。

  夏浔上了马,与张玉的亲兵匆匆赶向宁王府,一路上只见街巷间已经停止了战斗,大街小巷都站满了燕军岗哨,有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从街巷胡同里抬出一具具尸体,街头空旷处,已经放下刀枪投降的大宁卫士兵都被集中看管着。

  夏浔问道:“大宁卫官兵投降后,没有再受到杀戳伤害吧大宁城中百姓士绅,可有受到马蚤扰”

  那亲兵道:“谁敢呐,进城之前,张玉将军不是亲口传下殿下的命令么,敢掳一家敢伤一民者,格杀勿论,殿下的军令从来不打折扣的,大家都规矩的很。”

  夏浔点头道:“这就好,指不定哪一户富绅,家里就有子侄在军中做将领,指不定哪一户百姓,丈夫或者儿子就是某个关隘上的校尉兵卒,他们不受侵犯伤害,殿下招纳大宁都司的八万铁骑才能顺顺当当的。”

  正说着,就赶到了宁王府前,张玉正在那儿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一见夏浔连忙迎上来道:“文轩,你与宁王府可当真计议好了如今大宁城已经在手,为兄来求见宁王,可是宫门紧闭,无人理会,为兄想要走得近些,上边就射下箭来,不许任何人靠近,燕王殿下马上就要到了,宁王府不是出了什么纰漏吧”

  “不会吧,宁王已经混到这步田地,现在大宁城又已落到殿下手里,他还能玩什么花样”

  夏浔思索了一下道:“给我一杆降旗,我去见他”

  要说降旗,大多是打白幡,旗是旗幡是幡,两者样式上还是有点区别的,打旗是战,打幡是不战,打白幡就是投降,军中没准备白幡怎么办那就把主将的帅旗倒过来挂上去,于是夏浔就把“张玉”大头冲下挂在杆上,摇着旗子直奔宁王府大门去了

  第311章 掩耳盗铃

  宁王府打开了一扇角门,曾二站在里边,向夏浔打了个手势。

  夏浔便收了倒挂的军旗,往肋下一挟,弯腰走进去,门马上关上了。

  “曾二哥,张将军求见殿下,王府为何大门紧闭”

  曾二转身就往前走:“跟我来,王妃娘娘要见你。”

  “王妃不是宁王么”

  曾二没有回答,夏浔吸了口气,快步跟了上去。

  宁王府右偏殿,地龙火盆暖墙,把个殿内烧得热流涌动,温暖如春。沙宁就穿着一袭春衫,纤体妖娆,俏生生地坐在案后,手中把玩着一方玉佩。

  “杨旭见过娘娘。”

  “杨旭”

  沙宁瞟着夏浔,蛾眉微微一挑,微微有些疑惑。看她娇容妩媚,艳若春花,那娇媚的唇瓣微微翘着,真叫人恨不得狠狠咬上一口,可是想起刘家口外胡杨林中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夏浔心中却是微生寒意,他躬身道:“是,臣本就叫杨旭,夏浔么那是臣行走于外时的一个身份。”

  沙宁淡淡一笑道:“你倒是够小心。”

  夏浔没有接话,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宁城已在张玉将军控制之下,但是张将军前来求见宁王殿下,却被阻与宫外,臣大惑不解,不知殿下与娘娘意欲何为”

  沙宁仍旧把玩着手中那方玉佩,眼皮也不抬一下,只是淡淡地道:“你们倒真是了得,难怪朝廷十三万大军一触即溃,李景隆五十万兵马仍旧被你们猫儿戏鼠一般捉弄,这大宁城乃边陲重镇,朱鉴更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可是须臾之间,这大宁城居然就易了主人。”

  夏浔笑了笑道:“大宁都司所领兴州营州二十余卫,皆西北精锐,骁勇善战,冠绝天下,若说战力之强,燕王殿下的兵马纵然了得,却也未必就强于大宁都司的兵马,这也是燕王殿下欲向宁王殿下求助的原因了。此番能破城如此容易,还多亏宁王殿下吸引了大宁卫的诸多兵力,更多亏宁王殿下在大宁卫军中的内应相助,及时打开城门。”

  “你知道就好。”

  沙宁娇媚地一笑,缓缓抬起头来,一双明媚的眸子投注在夏浔身上:“据本王妃所知,燕王麾下,不过五万之众,宁王殿下若肯登高一呼,云集响应者却得八万精兵,殿下听说他的四哥马上就要到了,欢喜的很呢,不过沙宁只是个女儿家,心眼儿小,得先问个清楚,以后这兄弟两个合兵一处,共赴国难,应该谁主谁从,谁正谁副呢”

  “原来如此”

  夏浔恍然,也不知这是宁王的意思,还是沙宁王妃自作主张,如果是她自作主张那倒好办了,如果是宁王生了野心,这事儿还不好办了。他暗暗思索着,试探着道:“那不如,就请宁王殿下出来担任全军之主帅,挑起这靖难大任,娘娘以为如何”

  沙宁耸然动容,香肩微侧,娇躯前倾,脱口问道:“燕王殿下肯么”

  “肯,如何不肯”

  夏浔一本正经地道:“如果不是被朝中j佞逼到绝境,燕王殿下怎会背负朝廷叛逆的罪名,冒险起兵靖难呢方黄之流,把持朝纲,以利国利民之名,行祸国殃民之事,燕王殿下走投无路,愤然以府卫八百人,起兵于北平,那时就曾明示天下,靖难起兵,是为了清君侧,诛j邪,如果失败了,殿下唯有捐躯报国而已。

  若是成功了,待到宇内澄清之日,殿下还是要回北平做他的燕王的。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燕王与宁王同心协力,一同靖难,宁王殿下虎贲八万,年富力强,若肯担此重任,燕王殿下一定会欣然应允的。这一点,臣常在燕王殿下面前,是明白燕王殿下心意的,我想燕王殿下如果知道宁王殿下心意,一定会欣然应允,只是宁王殿下真的愿意做这个三军主帅么”

  “嚓”

  微微的一点声息,仿佛指甲盘剥家具刮过的声音,突然响起,沙宁脸色微微一变,她忙嘻地一声笑,掩口道:“你的胆子倒是够大,居然敢替燕王殿下做这样的主,本王妃却不敢替宁王殿下做这个主呢,方才随口问问,只是怕宁王殿下受了委曲罢了,其实呢,燕王是宁王殿下的四哥,如今兄弟辈里,燕王殿下已经是大哥了,长兄如父,这靖难重任,当然是要燕王殿下来承担的。”

  夏浔呵呵一笑,说道:“原来王妃娘娘在说笑,哈哈,娘娘和臣说话,可千万不要说笑,杨某是个粗人,拿根棒槌就当针的,娘娘有话,还是直来直去的好。”

  沙宁被他调侃,俏脸不由一红,妙目狠狠嗔视他一眼,夏浔若无其事。沙宁气得牙根痒痒的,只得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咳,方才本王妃听见城中打打杀杀的好不热闹,我们在王府里面也不大知道详情,如今大宁城已经完全在握了么”

  夏浔道:“娘娘放心,朱鉴已死,大宁卫官兵已经降了,现在整个大宁城,都在张玉将军掌握之中。方才来王府前,臣正在大宁卫指挥使司衙门,已经掌握了大宁都司全部将士官兵的花名册。”

  沙宁讶然道:“花名册你寻那些东西做甚么”

  夏浔笑嘻嘻地道:“娘娘,这些东西可是宝贝,据臣所知,大宁都司八万精兵,将佐的家眷,大多住在大宁城中,其他城镇当然也有,不过名册也在大宁,尤其是宁王殿下已被朝廷调走的三卫精锐之师,不但将佐的家眷多在大宁,就连那些士兵,大部分也是大宁人氏,亲人家眷俱在大宁的。是么”

  沙宁已经隐隐明白了什么,不禁紧张地颔首道:“不错,你倒打听的明白。”

  夏浔道:“那就是了,掌握了这些名册,就掌握了这些将士的家眷,掌握了他们的家眷,就等于攥住了他们的心,如果宁王殿下登高一呼,他们肯顾念旧主,纷纷归附,那自然最好,若是不然,有他们的家眷在手,他们纵不来降,又有几人还肯与燕王殿下死战么娘娘以为如何”

  沙宁有些坐不住了,她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察觉自己的冒失,又缓缓坐了下去,沉吟片刻,说道:“燕王殿下,什么时候能到大宁”

  夏浔道:“燕王率骑步主力殿后,所以行程稍慢一些,张玉将军已派人将战报消息传了回去,相信明天这个时候,燕王殿下就可以进入大宁城了。”

  沙宁脸色又是一变,随即佯做欢喜地道:“好,你先回去吧,告诉张玉将军,张玉将军军务繁忙,就不必请见了,宁王殿下明日会在宫中恭候燕王殿下大驾,并设盛宴款待。”

  夏浔并不肯就此离去,目光灼灼地道:“在宫中相候呵呵,好教娘娘得知,如今监视王宫的大宁卫官兵已经被张玉将军收编,宁王殿下已是自由之身了”

  沙宁脸色又是一红,仿佛有种说不出的气恼,她咬了咬薄唇,这才幽幽叹道:“是呀,燕王与宁王,兄弟手足,燕王殿下到了,宁王殿下理应迎出城去才是,不过”

  夏浔拱手道:“娘娘有话但请直言,杨某说过,臣是一介粗人,若是娘娘含糊其辞,杨某误解其意,一旦传错了话,臣可是吃罪不起呀。”

  沙宁眼神飘忽,偏过了脸儿去,这才说道:“其实是这样,宁王殿下有些心思难以启齿,所以才让本妃出面,想透过你,先让燕王殿下晓得。”

  夏浔躬身道:“娘娘请讲,臣一定把话带到。”

  “是这样”

  沙宁的眼神十分奇怪,似乎隐隐带着些愠意,却不知道她在生谁的气,她语气闪烁地道:“先帝二十六子,早逝二子,存者二十有四,如今除了年幼尚未就藩的七位王爷,剩下的十七位王爷中,病逝的,自焚的,贬为庶人的,还好端端的就只剩下九人了。

  九人之中,除了那位从宣府逃到京师去的谷王,数我们宁王殿下岁数最小,如今为势所迫,宁王殿下决心附庸燕王共赴国难,可是殿下心中难免忐忑呀,你要知道皇上可是天下共主,我们起兵靖难,在皇上眼中,终究是大逆不得的”

  “臣明白了。”

  夏浔从容笑道:“宁王殿下所虑,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臣会把宁王殿下的顾虑告知燕王的,相信燕王定会想个妥当的法子,若是靖难一旦失败,断不会让宁王殿下不能见容于陛下便是了。”

  夏浔长长一揖,便要退下,沙宁分明看见他起身时唇角有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那是讥笑,沙宁心中好不懊恼,奈何,这正是出自于宁王的授意,她虽性情刚烈,可是自己丈夫瞻前顾后忌虑重重,她又能如何

  夏浔刚一退下,屏风后面便走出了宁王,气愤愤地指着她,责问道:“你真是好大胆,本王只想留一条退路罢了,谁让你自作主张的,如果四哥顺水推舟,真的把这靖难大任交给本王,你让孤如何是好”

  沙宁并不辩解,只将眼帘一垂,心中暗叹:“又一遭在他面前自取其辱”

  娇颜落寞,无奈之中何尝不是深深的惆怅。

  如果她是男儿身,如果她才是宁王,想必会做出与宁王完全不同的抉择吧

  第312章 明见暗见

  宫门轰隆隆地打开,承运大殿的飞檐斗拱自一重重宫墙上方隐隐可见,随之,一道道宫门次第开启,宁王朱权站在宫门下,看着马上的朱棣,遥遥一揖,却不踏出宫门半步,神色十分复杂。

  朱棣暗自失笑:“这个十七弟”

  想起夏浔向他透露的宁王心意,朱棣暗自摇头,翻身下马,便向朱权迎去。身后几名铁甲侍卫立即紧随不舍。

  “殿下,不能迎燕逆入宫”

  斜刺里突然杀出一个人来,向宁王朱权哭拜道:“殿下,燕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殿下不为国除j,怎么还要迎他入宫,兄弟之情,难道大于君臣之义么”

  “咦这是哪个死不要脸的,好意思说这些大言不惭的屁话”

  朱权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弄到今天这步田地,你当他乐意吗好好的塞外王当得逍遥自在,皇上一句话,兵权削了三护卫的福利也给削了,想守着一个王府好好过日子吧,皇上又嫌他活的碍眼,如今燕王兵进大宁城,得把自己招纳回来的大军拱手交出去,所谋一切,只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富贵罢了,如非得已,他朱权愿意如此

  朱权定睛一看,却是王府长史石撰,朱棣没想到横生枝节,也不禁在阶下站定脚步,所有的人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不怕死的老石。

  宁王和正妃都没吱声,侧妃沙宁却忍不住冷笑道:“石长史,宁王殿下本来是有八万大军的,可惜,兵权早不在手了,你让殿下拿什么去为国除j呐”

  石撰厉声道:“娘娘请住口,国家大事,哪里轮到你一个妇道人家说话”

  石撰说罢,对朱权昂然道:“殿下手中没有兵马,尚有一棍镔铁棍,七尺男儿躯,一腔英雄血”

  朱权怒极而笑:“石长史的意思是,让本王持一条铁棍,抵敌四皇兄数万铁骑么”

  石撰道:“纵然不能抵敌,殿下也该紧闭宫门,不与朝廷叛逆媾和,如此畏于燕逆兵威,大开宫门相迎,殿下置自身于何地耶”

  朱权阴恻恻地道:“长史大人以为,本王今时今日,算是自置于何地呢”

  石撰道:“燕逆假仁假义,既然口口声声要诛j邪清君侧,那么殿下只管紧闭宫门,不与相见,谅燕逆也不敢自毁其诺,悍然闯宫,伤害殿下。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殿下无力救国,洁身自好还做不到么石撰身为长史,断不能眼看着殿下走上歧途,身败名裂”

  他霍地站起身来,张开双臂挡在门前,向朱棣嗔目大喝:“燕逆,你休想入我宁王府半步”

  朱棣大怒,戟指喝道:“似你这等j贼,俺朱明皇室就是被你们这些混帐东西妄言大义,离间亲亲,才闹到骨肉相残的境地,今日本王要与自家兄弟相见,你待怎样”

  石撰挺起胸膛,大义凛然地道:“石撰忝为宁王府长史,断不能容我王背负叛逆之名,你要入宫,除非踏着我石撰的尸体过去”

  燕王身边有一大将邱福,正着铁甲伴侍于侧,一听这话,大喝道:“如你所愿”

  蹭地一个箭步跃了上去,身在半空,腰间长刀已然出鞘,呛啷一声刚刚传入人耳,一道匹练也似的寒光便在空中一旋,只听“噗”地一声,血光冲宵而起,把宁王身后一众女眷吓得花容失色,纷纷惊呼,石撰一颗大好头颅砰然落地,骨碌碌地滚下阶去。

  朱棣淡淡一笑,说道:“虽然愚蠢,忠心可嘉,本王就成全了你”

  石撰尸身倒在阶上,一腔鲜血汩汩流出,沿着石阶蜿蜒而下,朱棣一提袍裾便踏着那鲜血拾阶而上,到了石撰尸身面前,沾血的双足毫不犹豫地踩到了他的尸体上,他说一句“除非你踏着我的尸体过去”,燕王放着那么宽敞的石阶不走,真就踏着他的尸体走了上去。

  宁王府中上下并不熟悉燕王为人,就连朱权也不大清楚这位四哥的脾性,见此情景不由尽皆动容,唯有沙宁目泛异采,心中赞叹:“如此人物,方称英雄”

  宁王身边群雌粥粥,有许多美人儿,王妃侧妃妾妃王姬侍妾卑妾,不独有汉人美女,还有蒙古女真朝鲜,乃至西域维族女子,个个千娇百媚,充满异域风情,燕王却是目不斜视,只管盯住了这位只见过几次面的十七弟。

  到了朱权面前,朱棣张开双臂,未曾言语,目中已满含热泪:“十七弟,昔日你我兄弟相见,都是在帝京宫阙之内,父皇母后膝下,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如今j臣作祟,兄弟们死的死囚的囚,十七弟被困王府,不得自由,四哥的北平府不日就下,家眷生死难料。实未料父皇尸骨未寒,宗室亲族竟然落到这步田地”

  朱权被他一说,触及心中痛处,想起自己担惊受怕的日子,也不禁潸然泪下,兄弟两个抱头痛哭

  “大人,咱们就带着这些东西去阻敌兵”

  塞哈智拍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肚子,向夏浔问道。

  在他怀里,揣了许多书信,其中最重要的两封信,就是燕王和宁王分别写下的,此外就是他们依照大宁都司府库中的花名册,找到那些身居要职的武将家眷,由他们写下的家书。陈亨派了人到大宁来,告诉朱鉴他不日就到,所以燕王马上派人迎了上去。

  这一行三人是夏浔塞哈智还有徐姜。徐姜开城门放燕军入城,避免了重大伤亡,功劳甚大,如今一步登天,已被燕王提拔为百户,他熟悉这里的道路,同时对大宁各卫的旗帜将领也比较熟悉,所以此番与夏浔塞哈智一同离开大宁,执行秘密任务。

  这季节关外的风越来越大了,风中不但带着大量的尘沙,而且十分寒冷,今天天气阴冷冷的,空气有些湿润,看这样子,今冬的第一场雪,马上就要下了。

  夏浔骑在马上,将蒙面的毛巾又紧了紧,说道:“自然不止张玉将军率兵殿后呢,朵颜三卫的援兵也很快赶到,如果文的不行,那时就要动武了。陈亨曾多次随燕王殿下出塞作战,燕王对他很熟悉,宁王或许不放在陈亨眼里,不过对燕王,他还是颇为敬畏的,如果被他知道燕王殿下已经出关,并且占据了大宁,他未必就敢侵犯”

  刚说到这儿,策马行在前边一里多地开外的徐姜已兜马急急赶了回来,声音微微带些紧张地道:“大人,松亭关的先锋人马,已经到了”

  陈亨和刘真把沿边各关隘安排妥当后,又从各处陆续抽调兵马,直到今天才准备停当,开始向大宁增兵。由于燕王从刘家口秘密过关,沿边关隘没有发出烽火讯号,陈亨还不知道大宁城已经落入燕王手中。

  这支先头部队是陈亨亲自率领的,陈亨所率将领中有三员大将,分别是卫指挥徐理陈文卜万,这三个人就是宁王三护卫的将领。陈亨把他们带在身边,自有他的考虑,他认为燕王还在关内,最大的威胁仍在关内,所以松亭关不能失守,守关的兵马必须是绝对可靠的。

  宁王三护卫,加起来一共只有九千人,在他所领的三万大军中只占少数,而且大宁城中现在还有朱鉴的一万兵马,到时候凭三护卫这些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而且朱鉴给他的信中说,宁王欲结泰宁福余朵颜三卫谋夺大宁城,陈亨知道那些部落勇士不擅攻城,军纪也差,宁王三护卫家眷大多在大宁城中,如果真让朵颜三卫进了城,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家人就不受伤害,他们守卫自己的家园,还能不卖力气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陈亨对自己颇为自信,他自信能驾御这几员将领。他是一员老将,元末时就承袭父职,在元兵中担任将领了,那时他是扬州万户。元朝的上万户府统兵七千人,中万户府统兵五千人,下万户府统兵三千人,万户府中设达鲁花赤一名万户一名副万户一名。扬州万户府是中万户府,他当时就在扬州万户府任万户官。

  到后来,朱元璋在濠州起兵,陈亨弃元归朱,先是担任朱元璋的铁甲长后又擢升千户,再后来随蓝玉大将军北征,受命守东昌,蒙元铁骑数万兵马来袭,陈亨不但牢牢地守住了永昌,而且还反守为攻,出奇兵大败敌军。以后又数次随燕王出塞,屡建功勋,积功升为都督佥事。

  这位老将军打了一辈子仗,带了一辈子兵,宁王这个毛头小子以及他手下的三个甚么卫指挥,怎么可能放在他的眼里

  眼看天色将晚,陈亨勒住坐骑,颁下号令:“天色将晚,传令下去,就地安营,埋锅造饭。明日一早,卯时二刻点兵操练,辰时三刻用饭,巳时出发,继续赶路。”

  军令一下,三军立即就地扎营,布置营垒警哨,营中处处开始飘起炊烟。

  徐姜和夏浔塞哈智将马匹藏在远处林中,伏在一处草坡上悄悄地观察着营中动静,每座营中,都竖着主帅的大旗,如果是外人,未必就能依据旗帜确认每一处营帐中的主将,因为有些姓氏是大姓,同一军中两员大将同姓是很正常的,比如王刘李赵一类,不过姓卜的比较少,大宁都司二十余卫将领,姓卜的指挥只有一个。

  所以徐姜一处处指点着向夏浔介绍,当他指到一处扬着“卜”字大旗的营垒时,突然兴奋地道:“大人请看,那座营垒,必是宁王三护卫中卜万卜指挥的所在了。”

  “宁王三护卫也被陈亨带过来了”

  夏浔先是一奇,继而大喜,说道:“咱们不直接去见陈亨了,走,绕到卜万营区,先见卜万”

  第313章 青萍干将之器

  “站住,干什么的”

  一见有人探头探脑的往营地里看,立即引起了戍营官兵的注意,几个官兵提着刀枪扑过来,夏浔和徐姜塞哈智一副普通牧民打扮,战战兢兢地道:“我我们只是路过的。”

  “路过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你们两个路过这儿干什么,往军营里窥探什么”

  搜了搜三人身上,并没有携带刀枪,怀里反而揣着许多书信,那几个兵丁疑心大起,便将刀枪逼住三人,喝道:“走,见见我们总旗大人去”

  夏浔向塞哈智和徐姜递了个眼色,乖乖随着他们走进营寨,被带到一名总旗官面前,那人三旬上下,身材不高,十分的墩实,他的面前堆着一大堆书信,他随便捡拾起几封来,只匆匆一看上边所写的收信人,脸色便是一变,吃惊地看向三人,问道:“你们到底是甚么人”

  “你是皇甫誉皇甫大人”徐姜看着他,突然叫道。

  那位总旗官更是吃惊:“你认得我”

  徐姜嘿嘿一笑,说道:“皇甫总旗经常出入城门的,小弟怎么不认得总旗大人忘了么,我是守南城的徐姜啊,皇甫总旗家里有皮货要捎带出入,小弟时常予你方便的,想起来了么”

  “啊啊啊”

  皇甫誉眨眨眼,突然想了起来,不由大惊道:“原来是你乖乖我的娘,徐小旗你这是怎么这副打扮”

  徐姜凑上两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皇甫誉骇然道:“当真”

  徐姜笑嘻嘻地道:“皇甫大哥,这种大哥,小弟能开玩笑么这种事,皇甫大哥怕也不敢做主的,何不带我们去见见卜指挥呢,成了,有大哥你一份功劳,不成,也是一份交情,你说呢”

  “皇甫誉”

  夏浔心中一动,忙道:“总旗大人,这些书信里,正有令尊大人写给你的信,呵呵,请容我找找。”

  他举举手,示意身上并无武器,这才走到皇甫誉身边,在那堆书信中翻拣起来,不一会儿,便翻出一封信来,皇甫誉接过书信,一看正是自己老父笔迹,连忙打开阅览,一封信看罢,他的脸上阴一阵晴一阵,那表情真是好不精彩。

  夏浔微笑道:“皇甫大人请放心,燕王殿下入城之后于百姓秋毫无犯,得知尊府与皇甫大人的身份之后,我们还派了兵丁专门守在尊府门外,不容游兵散勇入内侵扰,令尊令堂和大人的兄弟妻女俱都平安无恙。”

  “娘的,无恙想必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