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48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7:51      字数:11741
  腿湿漉漉的贴身粉色亵衣,构成了一副美妙的情铯山水。

  褪了小衣,一身的粉滑柔腻,彭梓祺不安地微微扭动着身子,总想把自己藏起来似的,却又拗不住身后的男人,被他手上一用力,便乖乖地挺起了翘臀,予取予求。

  其实这种刺激的欢好,更容易勾起梓祺内心深处的野性,很快,她的拘谨和不安便消失了,她比以往更快地进入了状态。江南三月的风,温柔而暖和,她并不觉得冷,灿烂的阳光,为她前凸后翘,玲珑有致,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的娇躯披上了一层霞彩。

  “以后有机会,我们多和山水做些这样亲密的接触,好不好”

  夏浔贴着她的耳朵问,梓祺迷离着双眼的眼睛,充满诱惑的红唇呢喃似的答应:“唔好好呀”

  随着她的答应,她的身子就像一只被射中的麋鹿,猛地僵硬了那么一下,然后支撑不住地软下来,但是两条柔软的手臂及时被夏浔握住了,她那纤细的腰肢越来越弯,和脊背组成一个美妙的圆弧,一头乌黑的秀发披散下来,遮住了她如火的粉颊。

  这个姿势,让她就像一个温驯的女奴,完全地臣服于身后的男人了。不过,她真的好喜欢,喜欢被自己的男人征服的感觉

  “那帮该死的东西他们他们去掘杨旭的祖坟了。”

  一身青衣的南飞飞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向谢雨霏报告。

  “什么”

  谢雨霏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她们两个现在秣陵镇一处酒家里,穿着打扮,像是两个游览至此的金陵本地人,只不过这回她们扮的不是姐妹,而是一主一婢。

  南飞飞把她打听到的这几日夏浔与杨家的冲突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与谢雨霏,谢雨霏在房中轻轻踱着步子,秀气的眉毛渐渐地拧了起来:“杨旭呢她知道消息了么”

  “这里是秣陵镇,谁敢跑去多嘴,把消息告诉杨旭呀,再说那个杨旭他根本不在家。”一听他提起杨旭,南飞飞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带着那个姓彭的女人去游栖霞山了。”

  谢雨霏轻轻一笑:“游山是真,故意向杨家示威也是真,他只是没想到杨家做得这么绝罢了。”

  南飞飞气愤地道:“可杨家这么干,也实在太缺德了,杨旭应该去告他们”

  “告他们没有用的。”

  谢雨霏轻轻摇了摇头:“杨家虽然做的够绝,却合乎礼法,顶多只能说他们没有通知杨旭自行迁坟,有些不近情理,你却不能说他们做错了。”

  南飞飞张大了眼睛,吃惊地道:“甚么掘人祖坟还有理了”

  谢雨霏瞪她一眼道:“早叫你多读书,你就是不听。祠堂祀产族谱祖坟,是一个家族至关重要的所在。族人公议,已将杨旭一房逐出杨家,现在把你这外姓人迁出祖坟有什么不应该不要说他现在不算是秣陵杨氏的人,就算是,也有盗葬一说。

  盗葬就是未经宗族许可,或暮夜移棺,或侵犯祖茔及族属坟墓者,总之,族长只要认为不妥,就有权聚众踏看责迁,不服者送官治罪。强葬者严厉惩治,那还是在仍是杨家族属的时候呢。现在杨旭已被革出宗祠,永远不许归宗,杨氏宗族本来就有权即时掘墓他迁,合理合法,你有什么办法”

  “这样吗”

  南飞飞听了也有些气馁,想了半天,才道:“那那就不要理会他们了。杨旭这么有钱,自己买一块地,把父母风光大葬也就是了。哼,杨家也就使得出这样下作的手段,还能有什么本事”

  谢雨霏又摇了摇头:“杨家这么做,根本就是羞辱他来着。我怕他受不了这奇耻大辱,万一按捺不住杀人报复,那时再也没人能护得了他了”

  南飞飞瞄着她道:“你操的什么心呐,反正你和杨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谢雨霏没理她,拧着眉毛继续说:“其实他和家族有这么大的恩怨,当初就不应该这么大摇大摆地回来,更不应该一回来就马上和整个家族对抗起来,百善孝为先,对父母是孝,对家族何尝不要讲孝道,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从一开始就对他很不利的战场上,虽然侥幸赢了一局,仍属不智”

  “杨氏家族掌握着宗法,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杨家要想对付他,有的是手段,有的是借口。如果是我,只问结果,不择手段,根本不需要和家族在这一点上强自抗争,想收拾得他们服服帖帖,还怕没有办法么可他也不知他是太轻敌了,还是被人将在了那里,忘了另僻蹊径。”

  南飞飞咳嗽一声道:“怎么你想插手管这件事,帮那个现在也说不上和你是什么关系的男人”

  谢雨霏还是不搭她的话碴儿,因为她也无法解释自己此刻的所作所为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她仔细想了半天,才道:“如果他肯冷静下来,报官究办,那是最好,虽然根本不起甚么作用。我担心的是,他祖屋被侵占,就敢悍然杀掉十几户族中长辈的家畜,如今祖坟被掘,一怒之下对方也正是摸透了他的脾气,所以才故意这么做。飞飞,你要帮我。”

  终究是自家姐妹,南飞飞哪舍得她为难,叹口气,飞飞问道:“好吧,反正我天生的劳碌命,你说,是要我做你的红娘,还是做什么”

  谢雨霏白了她一眼,伸出一根纤纤玉指,说道:“什么事都可以容后商量,但他得知消息后若是一怒杀人,那就万劫不复,再也翻不了身了。杨家有高人,迁其祖坟是假,逼其杀人是真,一定要阻止他,不能中计”

  第139章 何须你服

  夏浔离开栖霞山往金陵城去的时候,骑在马上,脸上带这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神情,就像一只偷吃了肥鱼的猫儿,满足得不得了。

  山中野林,无尽风月,两个人恩爱缠绵,使尽了多少花样自不待言,只从他的表情看,他是快活极了。彭梓祺恨得牙痒痒的,一见他那可恨的神情,就忍不住想用小鞭子抽他几下,全然忘了自己当时也是一般的快活。

  哪怕,她在夏浔的要求下,含羞蹲身,溪边品萧,自己并无感觉的时候,那种取悦满足自己心爱的男人的满足感快乐感,也充溢着她的身心,可她偏偏就见不得夏浔这副讨人厌的臭德性。夏浔其实也是有意逗她,两个人一路打闹着进了金陵城。

  两人已不是第一次进金陵城了,但是上一次来是为了打官司,根本没有心情游览观赏,这一回不同,不但没了心事,两人刚刚恩爱一番,正是身心愉悦,蜜里调油的当口儿,那真是见山也是景,见水也是景,见人还是景,心中有天堂,自无一处不美,何况这六朝古都,正是人间天堂呢。

  既游金陵,秦淮河又岂能不去。两个人寄存了马匹,游逛到秦淮河畔,在夫子庙前停下来,点了几样当地小吃。鸭脸鸭肠鸭肝,再加入老鸭鸭汤和粉丝制成的老鸭粉丝汤,汤色孚仭桨祝诟邢拭溃煌饴谛恪2街屑娴亩垢滔誓鬯喽凰椋投荒宓乃直宓冢嫌捉砸说南喝收艚取br >

  更有心上人体贴备至,把那可口的食物送到嘴边儿上来,彭梓祺嘴里香香的,心里甜甜的。

  夏浔也有点饿,今天体力活没少干嘛,不过女孩子需要的就是男人的体贴和关怀,明明她自己一伸手就能拿到的东西,你递过去她的感觉就不一样,这是女孩儿家的天性,自然规律是要遵守的,所以他也只好耐着性子做好男人,先哄得宝贝儿开心了,这才甩开腮帮子吃东西。

  一连三个虾饺儿丢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品出味道,夏浔突然看见一个熟人,登时瞪大了眼睛。

  安立桐,安胖子。

  安胖子穿一袭铜钱员外袍,头戴员外巾,脚踏福字履,一步三摇,慢慢腾腾,旁边一个十八九岁,姿容妖娆的美人儿搀扶着,这美人儿穿一身绯罗裳子,若说是青楼妓女吧,出门没见她戴角冠,穿赤褐色的比甲,若说是安胖子的妻妾,那风情韵致又嫌风尘味儿浓重了些。

  “安兄,安员外”

  夏浔起身召唤,安胖子扬着一张胖脸左右看看,一眼看见了他,不由大吃一惊,急忙甩开那妇人,快步走上前来:“我的老天,是你,你怎么来应天了,是奉调”

  他忽地看到了彭梓祺,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夏浔把他拉到一边,说道:“不是,我是回乡完婚的,我找不到人联络,没有上头的命令,又不好冒冒失失赶去锦衣卫衙门报备,只好自己回来了,成亲啊,这理由总还说的过去吧”

  安胖子翘了翘大拇指:“这也就是你杨老弟,我安某是万万不敢的。”

  夏浔道:“咦你的病好了”

  安胖子一呆,正翘着大拇指的右手忽地一张一缩,立即变成了鸡爪形,嘴角一抽一抽的,圆圆的下巴使劲往怀里划圈,划得下巴上的肥肉颤得直晕:“没我没嚎呀,就系就系学发清楚了很多”

  夏浔干笑道:“安兄,这儿没外人,你就别装啦。你现在还是锦衣卫的人么上边最近没给你安排什么差事”

  安胖子继续摇下巴,继续抽搐鸡爪子:“没没系做呀,我这副样子,还能做什么不过,不过我回应天后,佥系大人召见过一慈,倒系倒系问起了你”

  夏浔立即提高了警觉:“佥事大人哪位佥事大人”

  安胖子眼底闪过一抹敬畏,迅即被他佯狂的神情所掩盖,打个哈哈道:“如今咱锦衣卫,就只一位佥事,除了罗克敌罗大人,哪还有第二个佥事”

  这是夏浔第一次听说罗克敌的名字。

  “掘了杨旭的祖坟”

  罗克敌微微皱起了英挺的双眉,萧千月应了一声。

  罗克敌沉吟片刻,嘴角慢慢噙起一丝冷笑:“好计量,杨旭初回家门,见到祖宅被侵占,就敢不计与亲族闹翻的后果,悍然将叔伯们的家畜杀个精光。以他的性情,如果知道祖坟被掘,必然暴怒杀人这样的话,正合他们的心意。轻而易举,就能借官府的刀,除掉他杨氏家族的这匹害群之马,呵呵”

  萧千月道:“大人说的是,现在咱们怎么办还要看下去么”

  罗克敌摇了摇头:“主谋是谁”

  萧千月道:“是杨氏族长杨嵘的长孙,他叫杨充,国子监的一个生员。”

  罗克敌没有问他是如何查出此人的,他的手下总有他们自己的办法,锦衣卫虽已势微,在应天府这一亩三分地儿上,查一个小民还是轻而易举的。

  罗克敌沉吟片刻,说道:“为人子的,一旦听到这样的消息,再加上他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性情,难说不会失去理智。我去见见他。”

  夏浔和彭梓祺赶回秣陵镇的时候,发现镇上的人如避瘟疫,平时他们虽也避免和自己接触,却远未到这种程度,如今简直是望风走避。

  夏浔立即察觉有异,急忙快马加鞭向家中赶去,到了家门口儿,正好撞见肖管事从里边出来,肖管事好像喝醉了酒一般,满面通红,手中紧紧握着一支钢钎,两个力大的匠人紧紧拉着,竟被他拖得在地上滑行。后边跟着肖氏夫人和小荻,一脸的恐慌。

  夏浔立即纵身下马,急喝道:“出了什么事”

  “少爷”

  肖管事一见是他,立即热泪长流,惨叫道:“少爷,杨家杨家欺人太甚啊”

  “相公,说不得,说不得呀”

  “爹”

  肖氏夫人和小荻大惊,立即扑上去,一个去捂肖管事的嘴,另一个紧张地跑过来,紧紧攥住夏浔的衣袖。

  夏浔疑心大起,瞪起眼睛问道:“到底出了甚么事”

  肖管事似也不想说,可这么大的事,他实在忍无可忍,待他哆嗦着把事情说了一遍,现场一片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息,担心地看着夏浔,生怕他变成第二个发了疯的肖管事,立即提了刀去找杨家算账。

  夏浔的脸色发青,却没出现暴跳如雷的情形。

  杨充对人性计算得很准确,为人子的,就算是夏浔这样经过现代法制熏陶的人,如果祖坟被人刨了,哪怕对方打着家族的幌子,拥有宗法的处治权,难说他就不会失去理智,上门拼命,而在那个时代,这更是一个孝子的必尽之义。

  但,夏浔不是杨旭,他对杨鼎坤夫妻,只有道义,没有感情。上一次回到祖屋,看到老屋被人糟踏得不成样子,他愤而动手,既是为了偿杨家的义,同时也是因为这是对方一个耳光硬生生掴在他的脸上,他要做这一家之主,就不能不有所表示。

  这一次,对方变本加厉,所作所为更加恶劣,如果他是真正的杨旭,那真的只有不顾一切,杀人泄愤了。但他并不是杨旭,所以他反而清醒过来,立即意识到了对方的真正用意所在。

  这个仇,要报但是不能搭上自己。

  夏浔喘了两口大气,慢慢平静下来,冷静地问道:“先父先母的棺椁,现在何处”

  肖管事老泪纵横地道:“被他们弃在杨氏坟地外的山脚下。”

  夏浔拍拍他的肩,向跟出来的那些同样义愤填膺的工匠们抱拳说道:“各位,杨某家里人丁稀薄,没有人手。杨某想劳驾各位帮把手儿,帮杨某把先父母的棺椁抬回来,可使得么”

  “杨公子,你别客气,应该的,应该的。老杨家干的这叫人事儿嘛,呸我们这些外姓人都看不下去了,走,大家伙儿帮忙,帮杨公子把老太爷老夫人的棺椁请回来。”

  对面树荫下,南飞飞看到这样的情形,不觉有些意外:“姐,他没去跟老杨家拼命啊。”

  谢雨霏躲在树后,担心地道:“这样才更叫人担心。受此奇耻大辱,他岂肯善罢甘休他此刻毫不激愤,怕不是心萌死志,要先安顿了父母遗椁,料理了一切后事,才去与人拼命”

  “啊”南飞飞惊慌道:“不会吧要是这样,咱们拦得住他么”

  那边,夏浔汇集了正在家中帮忙建造的工人匠人,一大伙人拿着工具直奔杨家祖坟,一路上整个镇子人迹全无,所有门户都关得紧紧的,只有大街上做生意的外姓人,用一种怯怯的目光看着这些人走过,直到他们出了镇子,这些人才松了口气。

  暗中蹑着的萧千月对夏浔的反应也有些意外,但他的分析与谢雨霏大体相似,越是如此,恐怕杨旭心中的愤怒越是不可遏制,他不禁暗赞罗佥事料事如神,如果此刻罗佥事还不露面,恐怕这件事真的不能善了了。

  夏浔带着人浩浩荡荡地赶到杨家祖坟山脚下,却没看到两具棺椁,正诧异间,就见一个穿着短褐,挽着裤腿,头戴竹笠,手中提着钓杆的人从山脚下的小溪旁走过来,小荻连忙上前询问,那人道:“你们是亡者本家啧啧啧,这是谁呀,干的事忒也缺德。方才棺材抬到山下就弃之不顾了,我见一些好心人路过,问明情况后便把棺材抬走了,说是”

  他挠挠头,说道:“喔,对,说是先抬到天师观去寄存,等着亡者后人来找,免得日晒雨淋,让亡者不安。”

  夏浔忙道一声谢,向随来的工匠们问起,有人知道那天师观所在,一行人便又折向天师观去,那钓鱼翁微微一笑,弃了鱼杆扬长而去。

  天师观不是很大,只有一个香火道人,带着两个小徒弟,香火不旺,观后有三亩山田,师徒三人赖此为生。

  夏浔进观一问,那香火道人忙道:“是有这么回事儿,那些人给了贫道一些香油钱,把棺椁暂时寄存在观后了,说是本家子孙必会来寻的,不会在此存放太久,原来就是施主你呀。不过这个时辰,可不适宜请灵回宅了,施主不如明日择个吉时,做场法事,再请高堂回家,择地安葬为宜。令尊令堂的棺椁现在殿后安放良好,请随贫道来看看。”

  两个小道士自后面拦住了跟上来的诸人:“各位施主尚请留步,事情经过,我们已经知道了,家师说:遽然动土,亡灵不安,唯有直系亲人方可进去,此刻诸位进入,与你们大为不利,还请在此等候。”

  那时候的人很信这些,小道士一说,众人乖乖站定,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道观确实冷清,前观已经够破烂了,后观中更是空空荡荡,过了天井,到了门前,香火道人推开殿门,肃手道:“施主,请。”

  夏浔举步进去,就看到两具棺材,一具已十分沉腐,另一具却还是新的,正是他此番反乡,扶灵回来,刚刚下葬不久的杨鼎坤的棺椁。

  这时夏浔忽然发觉身后声息不动,急忙一扭头,就见那香火道人已不知去向,却有一个发挽道髻,身材颀长,身穿月白色道袍,面如冠玉的中年人,静静地站在殿下。

  他举步进来,神色肃穆,双手合什,向杨鼎坤夫妇的棺椁拜了三拜,慢慢直起腰来,缓缓说道:“你在青州做的事,很不错。做商人的,莫不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你虽有冯西辉等人相助,能得到齐王的青睐,这股子机灵劲儿,就差不了。你在北平,做得更好,挫败了蒙人的阴谋,救了燕王殿下一家。可这一回,你做得很不好。”

  这人慢慢转过身来,双手往身后一负,淡淡地道:“你知不知道你错在了哪里”

  好像心有灵犀,夏浔忽然就知道他是谁了,可是为他风采所摄,竟然忘了施礼,只是跟着他的话头儿问道:“错在哪里”

  中年人冷冷地道:“你错就错在,自以为可以跟他们讲理。其实他是君子也罢,小人也罢,我们根本不需要同他们讲理,需要他们服么,他们怕就够了。什么手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达到目的。”

  中年人目光向棺椁淡淡地一扫,又问:“令尊令堂受此奇耻大辱,你打算怎么做”

  夏浔斩钉截铁地道:“主谋者,必须死”

  中年人冷哼一声:“这就够了你打算怎么做提三尺长刀,血溅五步,逞匹夫之勇”

  夏浔眉头一跳:“那么我该怎么做”

  中年人冷冷地道:“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送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还有,拼命是最蠢的法子。别人不该死,也可以死,如果该死,就更要死。而我们,不管该不该死,都不可以死。从来都是咱们欺负人,哪能轮到别人来欺负咱”

  他“啪啪啪”三击掌,萧千月立即应声出现在他面前,单膝跪下,抱拳道:“大人。”

  中年人举步迈出大殿,悠然留下一句话来:“我留他帮你,好好做,莫折了咱们的威风”

  第140章 换主场

  “杨旭毫无反应祖坟被刨了,他毫无反应他现在在做什么”

  听了杨羽送来的消息,杨充又是惊奇又是失望。

  杨羽道:“是,当日杨旭回来,听说消息后,先请在他家里做工的匠人帮忙去搬回棺椁,不料那棺木已被路过的一群人发善心给抬到天师观去了。棺木不入土,停在道观寺庙中,正是最佳的所在,所以杨旭只是去那里祭拜了一番,并未再抬回他的家。次日一早,他就出去了,回来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俊俏的后生,据说是个风水先生,帮着他择选墓地的。这两天,他一直在忙这些事情。”

  杨充沉思有顷,冷笑起来:“原来这杨旭也只是沽名钓誉之辈,他知道宗族是有权将背弃家族的不肖子孙的坟茔掘迁祖坟的规矩,根本不敢做出太极端的事来。”

  杨充这句话就已有些泄露天机了,杨旭如果真的一怒之下干出什么极端的事来,首先其冲的是谁可惜杨羽很有被人当枪使的觉悟,竟然还没听出其中玄机,只是殷勤地向这位少族长,同时也是远比自己前程远大的年轻人请教道:“充弟,杨旭服了软,被赶出家族,父母之坟也迫迁了,这一下咱们扬眉吐气,是不是就可以罢了啦”

  杨充傲然摇头,指教似的道:“他的宅子还在我秣陵镇上,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还少得了打交道的机会征粮派差公益教化,不管什么事儿,少得了他杨旭不把他打得一蹶不振,难保他以后不会搅风搅雨。羽哥,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呀”

  杨充冷笑着走开了。

  有关杨旭初回家族便怒杀宗亲长辈牲畜,又拒不承担宗族责任,家财万贯,对修宗祠建义田一毛不拔,在祖祠里破口大骂,仗势欺压族长族老的事在杨充有心传扬之下,渐渐在国子监传开了。

  杨充的谣言里面自然绝口不提杨宗家族是如何的冷漠无情不提他们对这个族中晚辈是如何的排挤打压,那些热血青年听了人人愤慨,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能入学国子监的,哪个身后没有一个大家族的支撑和资助对这样忘恩负义反叛家族的人最是反感。

  “杨兄,此等宵小,你杨氏族中就没有法子惩治他吗”

  杨充叹息道:“唉难啊。上一次,族中父老倒是告了他一状,官司先打到江宁县,输了。再打到应天府,还是输了。人家背后有人啊”

  一个太学生又惊又怒:“背后有什么人,可以如此干涉国法,放纵小人宗法是国之根本,一个不重宗法不孝祖宗不忠于家族的人,能成为一个忠于朝廷忠于社稷的人吗此等害群之马,必得严惩,方能警示他人,官府岂可因私废公,偏袒放纵”

  杨充叹道:“唉你知道人家的靠山是什么人中山王府啊,若非中山王府,哪有这般的权柄。”

  这些太学生们可不大在乎功臣勋戚集团,对那些一生下来就是王侯公卿或者一二三品高官的功臣子弟,他们既有些鄙视,又有些嫉妒,本能地有些抵触。

  他们十年寒窗,饱读诗书,自负是有真学问大本领的,将来入仕走得也是科举一途,文官之路,恰与勋戚功臣的武将集团对立,这时又未成为真正的官员,没有感觉到切身的利害,自然是嫉恶如仇,毫无忌惮的,一时间中山王府也成了他们唾骂的对象。

  杨充又道:“这一次,我家的长辈们已把他忤逆不孝的事写入了状纸,再次呈给了应天府。可是我担心,杨旭背倚大树,仍然是毫发无伤。唉,他一人不肖倒也罢了,就只怕因他一人,坏了风气,我秣陵杨氏,从此永无宁日了。”

  一个平素与他交好的太学生振然道:“杨兄,朝廷律法,列有十恶,第八条就是不睦。这杨旭违反族规家训败坏纲常名教侵犯的不只是杨氏宗族,而是整个天下的教化,这样的人,怎配做我名教弟子他的生员身份,理应削去才是。杨旭有中山王府做靠山,我们却有天下大义为后盾,我们联名上书,敦促应天府秉公执法吧,相信如此一来,应天府也不敢罔顾民意。”

  这人一提醒,众学子纷纷响应,杨充连忙道谢,当下便有人取来笔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拼凑起请愿书来。

  “先生”

  杨充把众人签名写好的请愿书揣在怀里,兴冲冲地正往外走,忽地看见一个穿高冠,着儒袍,五绺长须,道貌岸然的老者站在那儿,正是国子祭酒,太学的主管官武齐安,杨充连忙一旁站定,躬身施礼。

  杨充是杨氏家族的少族长,从小就懂得在家族长辈面前扮乖卖巧讨人喜欢的本事,上了太学后就把这些功夫用在了各位先生身上,不管是这位大学校长武先生,还是那位客座教授黄先生,都很赏识他。

  看见爱徒,一脸严肃的武齐安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是杨充啊,匆匆忙忙的,这是干什么去”

  杨充知道这位祭酒大人刻板不化,只重教学,最讨厌学生干预国事,便撒个谎道:“学生与两位好友有约,今日要往玄武湖一游。”

  武齐安怡然一笑,挥手道:“去吧。”

  杨充如蒙大赦,却不就走,只是再施一礼,容得先生举步过去,这才匆匆向外走去。

  “皇祖父,您看,您看,前一次孙儿还觉得这杨旭一怒杀牛,纯是出于孝道,因此向皇祖父请旨,宽赦了他。想不到他如此乖张,不知敬长上序尊卑明宗法有违孝道,有乖亲情,实在是太可恶了。杨氏族老已因他的恶行再告于应天府,就连国子监的生员们也出于义愤,上书求惩了。”

  朱允炆批着奏章,忽地看到应天府上奏并附录国子监生员们请求削杨旭功名,予以严惩的文章,不由得义愤填膺,立即向身后榻上正闭目小憩的朱元璋告状。

  “唔”朱元璋有些意外,眨了眨眼睛,才清醒过来,微讶道:“那个杨家居然又把案子捅到了御前”

  朱允炆气愤愤地道:“皇祖父,这可不是小事。家国一理,宗法不存,社稷安在一个不明事理不识大体不知孝义的读书人,能成为朝廷栋梁之材吗孙儿觉得,此案是个极典型的例子,应该予以严惩,并将之抄报天下,以正教化。”

  朱元璋淡淡一笑,说道:“上一次,朕对你说过的话,都忘了吗”

  朱允炆唯唯,当即不敢再言。朱元璋淡淡地道:“拿来我看。”

  朱允炆连忙双手呈上,朱元璋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若无其事地道:“天子,掌天下之事。驾下文武,各有所司。这样的小事,根本不需要天子过问,上一次,已经破例了,这一次,你不要管。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应天府如果连这么小的一桩案子都处理不了,还需要天子发话,他也不用干下去了。”

  朱允炆恭声道:“是。”

  双手接过奏章,回到御案前正身坐下,朱允炆提起笔上,回头看了眼阖目养神的祖父,只得犹豫着在奏章上批下了三个大字:“知道了。”

  朱元璋很生气,只是他的孙子没有看出祖父的怒意罢了。年岁渐老,朱元璋已不复当年的锐气,轻易也不动气了,但是这一次,他真的有些怒了。这个甚么杨旭的事情真的很重要吗对偌大的天下来说,这事屁也不是。可是就是有人三番五次把它捅到御前。

  上一次是中山王府,这一次是国子监,这说明这件事已不是区区一个秣陵镇乡民族众之间的纠纷,双方背后都有人,在用权说事。最可恶的是,徐增寿也好,这些太学生也罢,简直把天子视为玩物了,一个用蒙的骗的一个捧起天下大义的牌牌,试图左右天子,视皇帝为傀儡么

  朱元璋暗暗冷笑:“以为我朱元璋老了什么魑魅魍魉小妖小鬼都敢蹦跶出来了,你们就折腾吧,朕倒要看看,你们能把国法民意,挟持到哪儿去”

  他的一双老眼中微微闪过一抹凌厉无匹的杀气。

  “就这些”

  听夏浔说完了要他办的事,萧千月微笑着问道。

  夏浔也微笑道:“这些,已经足够了,不是么”

  萧千月点了点头,他现在真的有点佩服夏浔了,大人没有说错,此人确实了得,从这些方面着手,就不信杨家没有甚么把柄,纵然真的没有锦衣卫说他有,就一定也能找得到,要整治这群小丑,这些手段的确是够了。

  夏浔道:“以前,是我陷入魔障了,总想和对方论出个道理来。大人说的对,只要达到目的,什么手段不一样呢现如今,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夏浔也知道,这一来他是重新又绑回锦衣卫这艘破船上了。可他本来就有锦衣卫的身份,这是摆脱不了的,而这次罗佥事虽只露了一面,给他的心理压力却太大了,让他连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罗佥事根本不提对青州诸事的疑惑,也不问他擅自回乡的理由,单刀直入,反奏奇效,夏浔一直以来做的种种准备全无用武之地。

  “少爷,应天府的公差又来了。”肖管事紧张地跑进来道。

  夏浔和萧千月对视一眼,举步走出门去。门外站着的还是上回那两个捕快,歪眉吊眼,皮笑肉不笑地取出一张堂票:“杨秀才,恭喜啊,我们大老爷还要请您去一趟。”

  夏浔还没说话,萧千月便走了上去,淡淡地道:“你们回吧,他不用去。”

  两个公差一愕,登时瞪大眼睛,怒道:“抗拒拘传,该当何罪,你们知道吗”

  萧千月翻个白眼儿,冷冷地道:“不好意思,杨旭是在京在职的军官,若有人举告,当由五军都督府受理,你们应天府,不够格儿”

  第141章 丘八问案

  两个公差听了便是一惊,直到萧千月亮出锦衣卫腰牌,他们才真的信了,收了堂票,讪讪地离开。

  夏浔也有些惊讶,一是他没有想到明朝也有军事法庭一说,现役军人要由专门的法庭审判,地方官府无权过问。二是没想到罗佥事竟然肯公开他的身份,这样的话,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差派我去做些卧底的凶险事了

  大明律法中的确有这么一条规定,军人犯法,不受地方官府审判。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夏浔居然还有一个锦衣卫的身份,两个公差回到应天府衙门将情形一回禀,王洪睿王府尹喜不自胜。

  他已经有点快要崩溃了。他是文官,是文官派系的人,而国子监那些学生背后站着的是士绅集团,文官的基础就来自于这个集团,十年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闻的例子有,但是大部分读书有成的人,都是士绅子弟。

  不管是他本身派系的烙印,还是他与黄子澄等文官的交情,他都应该站在自己人一边。可是能坐上应天府尹这个位置,就没有一个不看风向不知圆滑的蠢物,现在这个时代,还不是文官集团甚嚣尘上,把武人排挤出朝廷的年代,如果真要认真算计起来,现在朝廷中以勋臣功戚为代表的武人集团,实力还在文官之上,得罪了他们,他王洪睿如何治理金陵只怕他是令不出府门,再也管不了事了。

  正头疼呢,两个公差给他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杨旭是锦衣卫

  王洪睿眉开眼笑,就跟敲锣打鼓披红挂彩送锦旗似的,把状子欢天喜地的移交到五军都督府去了。

  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是谁就是中山王第三子,徐增寿徐大老爷是也。

  徐增寿上一回和黄子澄扳手腕,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将领都是知道的,现如今应天府把这状子一转过来,诸位同僚就很默契地把它给徐增寿送去了。

  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统领全国军事。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因为大都督府权力太大,在废丞相制的同时,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也废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

  徐增寿就是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主管京师驻军。元朝尚右,明朝尚左,他是左都督,就是中军都督府的一把手。

  徐增寿接到应天府尹移交来的状子一看,鼻子差点没气歪了,这些读书人怎么都娘娘们们的,屁大点破事儿,夹夹谷谷的这还有完没完了

  徐大将军怒发冲冠,立即把中军都督府断事官唤来,要他准备问案,自己要亲自听审。

  五军都督府都设有军事法庭,各设左右断事一人,提控案牍一人,但中军断事官总管五官断事官,总治五军刑狱,职权最重。其实准确地说起来,夏旭虽然是军人,却是军人中最特殊的一个兵种,他是锦衣卫,锦衣卫自己设有内部法庭。

  锦衣卫的北镇抚司对外,负责侦缉刑事。南镇抚司对内,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外人最怕的是北镇抚司,他们一旦进去,那就是九死一生,而北镇抚司的人最怕的是南镇抚司,自己人收拾起自己人来,可也一样凶狠至极。

  可是南镇抚司总给人一种不及北镇抚司权势大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北镇抚司名声在外,在大家的感觉里确实更厉害一些。二来,南北镇抚司毕竟是一家人,彼此没有大的冲突,维护还来不及呢,谁会整天的窝里斗所以南镇抚司名声不彰。

  近年来,随着锦衣卫衙门职能的不断萎缩,能撤的有司衙门都撤了,有门路调走的人也都调走了,整个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衙门名存实亡,南镇抚司更是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根本没有人了,所以杨旭这案子才由五军都督府审理,锦衣卫毕竟也是大明亲军二十四卫之一嘛。

  中军都督府断事官衙下设有五司,每司设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个官儿,均为正七品,掌理诸军刑狱。夏浔在状子里被人告得十恶不赦,仁义礼智信各个方面全都占全了,此案又是徐大都督亲自过问,那中军断事官吴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