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02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9      字数:11963
  浇下了第一桶水。

  得到鼓励的野心,迅速的冲垮了成望心中所有的顾忌和畏惧心理。

  此刻,他完全无视了自己身处朝鲜国都之内,除了三五个随从外,他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借助。而,他将要挑衅的对象,朝鲜王国,拥有数以万计的军队,即使一人吐一口吐沫,都足够把他淹死。

  但人就是这么奇怪。

  倘若朝鲜君臣稍微有些硬气。成望,也断不会像这样肆无忌惮了。

  没有了畏惧和顾忌的成望,说起话来,张牙舞爪,气势汹汹。

  “有没有冤枉。本使怎知”

  “朝鲜王,还是请你去长安,当面与天子解释罢”

  说完这两句话,整个大殿,顿时静的都能听到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朝鲜王卫准的胸膛,更是此起彼伏,显然,他是真的愤怒了

  就连成望。也被自己那嚣张的行为,吓了一大跳。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说出那样找死的话来。

  卫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行按捺住招人来把眼前这个可恨的汉朝官员拖出去切成碎片的冲动。

  “孤要忍”卫准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本就是忍术大师。

  卫准生下来不过一年的时候,卫满朝鲜的创造者卫满就病逝了。

  因此,他其实是被贵族大臣们当木偶傀儡养大的。

  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起码当二十年傀儡,是靠着熬死那些掌握着大权的贵族,才获得朝鲜国的大权的。

  在当傀儡的日子里。卫准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实力不行的时候,那就乖乖低头当孙子吧

  而汉朝的国力军力。即使只是漏出一个指甲,都足够碾死朝鲜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卫准狠狠的咬了一下自己的牙齿,然后在心中发誓:“今日之辱,孤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跟汉朝皇帝讨还”

  “只要我那出使匈奴的太子带回匈奴大单于的口信,孤就不用再受汉朝皇帝的气了”

  在卫准看来,匈奴比汉朝强,只要自己能攀上匈奴的高枝,有匈奴的保护,汉朝必不敢动他。

  然后,等匈奴入侵汉朝时,他再领兵,好好的报今天的一箭之仇。

  “孤还要吞并辽东,迁都蓟城”

  带着这样的野望,或者说催眠。

  卫准叩首道:“天使容禀,小王自幼体弱多病,怎经得起车马奔波”

  “还请天使见谅”

  成望愣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朝鲜王居然是这样的软弱之辈。

  就听卫准继续道:“不如这样,小王遣一大臣,随天使归汉,至长安向圣天子解释如何”

  卫准也是真怕了

  长安小皇帝的诏书,他看过,话里话外,杀气腾腾。

  现在,匈奴的高枝还不知道攀不攀得上。

  万一,匈奴单于不愿意为了朝鲜与汉朝交战,而他又惹恼了汉朝皇帝,汉朝军队一到,他真没什么信心跟那些精锐汉军交战,更何况,朝鲜屁股后面的真番马韩沃沮,可都是一心亲汉甚至想着内附的二五仔。

  要是这些家伙在背后也给朝鲜捅一刀,那腹背受敌之下,朝鲜就真要灭亡了

  特别是马韩人,卫准很清楚,只要汉朝军队一动,马韩人肯定就会倾巢而出,来找他算账。

  但去长安的话,他也没那个胆子。

  没办法了

  只能放一个大臣去长安,去给汉朝小皇帝出气,顺便拍马屁了

  卫准很不想这样做,但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如此

  说到底,还是朝鲜太小了

  离天堂太远,汉朝太近,注定只能仰汉人鼻息而生存。

  不过

  只要匈奴单于肯保护朝鲜,那么,这个战略窘境,就不复存在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卫准匍匐在地上,叩首道:“还请天使许可”

  成望看着卫准,心中,思虑来思虑去。

  这卫准看样子是死都不肯随他去长安,他那个单骑说降一国,兵不血刃为天子开疆拓土的算盘,算是落空了。

  但卫准的表现,却进一步的刺激了他的胆量。

  许多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的想法,此刻一一浮现出来。

  每一个想法都是那么的疯狂

  想来想去,成望最终决定了下来。

  “想要功名,不博一把,怎么成”成望心里想着。

  嘴上却道:“那贵国准备遣何人去长安谢罪”

  卫准回头看了看自己的臣子,亲汉派的大臣们,自然是拼命的给他挤眉弄眼,人人都想自己去。

  但卫准清楚,这些家伙去了长安,估计就不会回来了。

  而且,他们去了长安,肯定会把事情统统倒出来实际上,下令去汉地掳人的,就是卫准自己,那纯粹是卫准为了报复真番王和马韩王等大摇大摆的去汉朝朝觐的举动,那成想捅了个马蜂窝

  所以,这些家伙是不可以派的。

  但其他人又扶不上台面

  这些早就夷狄化的家伙,真要去了长安,怕是火上浇油

  没办法

  卫准心里叹了一口气。

  对一个年轻的大臣道:“张卿,劳烦爱卿去一趟长安,代孤向圣天子谢罪,解释”

  “臣奉命”这个年轻的大臣,算是卫准最喜爱的一个臣子了,他是在王险城长大的少数汉学造诣不俗,但同时对卫家忠心耿耿,没有成天想着闹着要回汉朝的贵族。

  这大臣又对成望一拜,道:“小臣张长,见过天使”

  成望嘿嘿一笑道:“免了,尔准备一下,立刻随本使回去,向长安天子解释吧”

  “诺”张长顿首道。

  当天,成望就带着张长以及一大票随行的朝鲜使团成员,回归辽东。

  两天之后,这支队伍就到达了呗水。

  渡过呗水后,张长还没来及观察这汉朝故国的景色,就发现,他和整个使团,已经被团团包围了起来。

  原本一路上,对他还算客气的汉使成望,此时骑在一匹战马上,全副武装,冷冷的看着他,一挥手,下令:“杀一个不留,为我汉家死难边民报仇雪恨”

  因为甲子诏谕明发天下,早被天子诏书激得血气沸腾,只想找朝鲜人复仇的汉军士卒,见到这些朝鲜人,又有了上司的命令,哪里还想那么多

  立刻就冲上去,刀砍枪刺,一刻钟功夫,就将整个使团成员给杀了个干干净净。

  成望看着这遍地的尸骸和残肢断体。

  口中发出疯狂的笑声。

  他知道,他这样做很冒险。

  更清楚,他这样做的行为,一定会挑起战争。

  但是,人生在世,倘若抓住机会,还要瞻前顾后,不肯下注。

  他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几天之后,一封来自辽东东部都尉的奏报,就来到了刘彻御前。未完待续

  ps:抱歉,这两天状态很烂~目测是懒癌发作了,等我调整一下~

  第三百八十六节 制度

  刘彻看着辽东郡东部都尉成望的奏报。

  心里面真是哭笑不得。

  成望在奏报上说:臣奉陛下诏谕,往朝鲜晓谕其君臣。

  刘彻确实下过命令,让辽东郡派一个官员去通报朝鲜君臣关于甲子诏谕的事情既然要对朝鲜开战,那肯定要先教育一下朝鲜君臣。

  汉律中有不教而诛是为罪的豁免条款。

  作为皇帝,刘彻也需要一个能进一步激发国民爱国情操的借口。

  派人去朝鲜,教育一番。

  然后,随便学一下后世米帝的手段,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诉天下人,朝鲜人是自己作死,并非朕想要侵夺他的土地。

  然后,与朝鲜的战争,就将变成一场正义的战争,维护秩序的战争,而非一场侵略战争。

  同时也可以瓦解朝鲜国内的部分抵抗意志。

  只是,刘彻万万没有料到,成望这个辽东郡现在最高级别的军事官员,居然亲自去了朝鲜

  够胆

  更有种的事情,还发生在后面。

  成望在奏报上说:然朝鲜君臣,终不肯奉诏

  然后,他就“臣出于义愤,于是,杀朝鲜将斩首百余,筑为京观,以慰惨死边民,在天之灵”

  真是有种啊

  刘彻拿着奏疏,站起身来,踱了几步。

  成望的说辞,刘彻一句都不肯信

  什么朝鲜君臣终不肯奉诏

  不肯奉什么诏谁的诏

  这个成望春秋笔法玩的真是顺溜

  至于后面的什么出于义愤,刘彻就只能呵呵了。

  整个事情,这个辽东郡东部都尉给刘彻的感觉,就是在拿着鸡毛当令箭。自作主张

  刘彻活了三辈子,这样的事情,岂能瞒过他

  看着这奏疏,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了小猪统治时期发生过的同样类似的事情。

  一个叫涉何的小猪近臣,奉小猪的诏书。去朝鲜出使,回来的顺手宰了送他的朝鲜大将和贵族,然后,上报小猪

  只能说,历史真是出奇的相似啊

  这些官僚们,还真不能小看了他们

  这个事情。刘彻现在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就是派出使者,调查整个事情过程,然后,根据事实来决定这样的话。这个成望妥妥的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矫诏欺君,哪一个都够杀他全家了

  只是,刘彻除了爱与正义外,找不到要这么做的理由。

  后世欧米的殖民者们,哪一个不是败类人渣王八蛋呢

  但就是这些败类人渣,生生的给白皮们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即使到了新千年,欧洲白皮都还享受着这些败类人渣的遗产。

  因此。像成望这样胆大够种的官僚,刘彻倒是希望能多一些。

  起码,胆大妄为。比遇事胆怯,因循守旧好多了。

  况且,真要那么干了,刘彻觉得,他恐怕会打击以后的殖民者的积极性。

  想要殖民,首先的第一条。就得学会把夷狄当牲口看。

  跟他们讲礼义仁恕的话,不止会养出一条条白眼狼。更可怕的是,他们未必会领情

  譬如说。三哥家的贱民们

  但,要是不处置这个成望,朝野上下的舆论就不提了。

  刘彻担心,以后某些家伙有样学样,玩出类似后世霓虹一样的下克上,那就不好玩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要是以后的军官大臣,都这么玩,他这个皇帝就该去玩泥巴了。

  第二个选择,自然就是奖赏这个官僚,给他升官加爵,作为典型,到处宣传。

  只是,这么做除了激怒整个朝鲜君臣,使之不顾一切甚至于倒向匈奴外,没有任何好处

  刘彻现在面对的局面,可不是后世小猪面临的局面。

  小猪征伐朝鲜时,匈奴人缩在漠南,头都不敢露。

  当时,匈奴人恐怕还会对汉军攻击朝鲜,感到庆幸。

  但现在可不同。

  匈奴人的势力如日中天,一旦朝鲜放弃一切顾忌,全面投向匈奴,甚至成为匈奴的一个附属势力。

  那时候,就麻烦了

  更麻烦的是,现在,刘彻还没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打朝鲜,只是他的一个战术目的,通过打朝鲜,拿到梁国军队的控制权,才是他的战略目的。

  这个成望打乱了他的计划和部署,还想要好处,做梦吧

  刘彻没马上下令,派出使者去抓他回长安,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至于第三个选择,那就是装哑巴,装作没有这个事情,不予任何回应。

  很快,刘彻就做出了决定,他将手上的奏疏,丢进王道的手中,吩咐道:“拿去烧了”

  这封奏疏是成望的密奏。走的是特殊途径,没有经过丞相府,所以,只要烧了它,除了刘彻与成望自己外,没有人能知道整个事情。

  只是,这样一做,刘彻清楚,成望就得看他的命了。

  朝鲜人是肯定忍不下这口气的。

  而卫满朝鲜,别的可能没有,但刺客亡命之徒多的是

  许多在汉朝被通缉的罪犯,最后都是跑去了三越匈奴和朝鲜避难。

  小猪的那个涉何,就是死于朝鲜人的报复。

  然而,这与刘彻何干

  成望既然敢做出这种事情,就得承受因此而来的风险

  他要是能躲过朝鲜人的报复和暗杀,那就证明,他还有点用。

  躲不过正好

  “恐怕这也是小猪当年放任涉何的原因罢”刘彻心里想着。

  然后,刘彻就不再去此事了。

  对刘彻来说,眼下最大的事情,毫无疑问就是即将举行的考举。

  根据内史衙门和少府衙门的预计。今年的这次考举,参考的士子人数,恐怕会超过一万人

  这么多人同时在长安参考,无疑是对刘氏政权组织能力的一次考验。

  为了维持秩序,刘彻已经下令。从灞上抽调用于防备匈奴入侵的一万军队回到长安协助南北两军。

  目前来看,长安治安大体良好。以往惹是生非的游侠儿们,今年都在忙着赚钱。

  关中各种工程的开工,使得这些游侠儿不是受雇去做了监工,就是忙着在长安城招工,没那么多时间去行侠仗义了。

  这次考举。对汉室而言,意义重大。

  假如一切顺利,这次考举过后,汉室就将开启从封建军事贵族集团政体向官僚利益集团政体的过渡。

  为了能让这一切顺利进行,刘彻做出了大量的妥协和让步。

  譬如说。他下令,凡有列侯勋臣子弟参考,成绩一律自动上升一档。

  前两天,他又下诏,以照顾功臣为名义,所有两千石以上官员的子侄参加考举,一律依照列侯勋臣子侄待遇处理。

  黑吗

  确实很黑

  但却必须如此

  不然,万一闹出最终录取者大部分是寒门子弟的悲剧出来。

  那旧贵族勋臣官僚阶级必然会仇视和抵制考举的进一步扩大化。

  想要让改革顺利推进。刘彻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出妥协。

  刘彻从来就没幻想过,官僚贵族阶级会以国家社稷为重这样天真的事情。

  人都是自私的,为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口号。中二少年或许会信以为真,但,每一个成熟的官僚,都不会把它当成一回事情。

  喂饱了贵族勋臣和官僚们以后,刘彻就得以对考举进行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规范。

  到今天为止,粗略的考举制度以及规范条例差不多出来了。

  主要就是将考举的三轮考试分为三档。

  通过第一轮的士子。将有资格被录用为关中地方的基层官员,譬如亭长游缴廧夫等等。从事基层的管理工作。这类士子被称为秀才,就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通过考举第二轮的。必然可以获得亭长游缴廧夫的任命,同时有机会出任地方县衙的刑曹令吏书吏以及长安九卿衙门的低层文官。

  这一类士子被称为贡士。

  通过考举第三轮的,必然将出任县一级衙门的各种低阶官职,同时有机会进入到九卿衙门乃至于成为天子侍从官。

  这一类士子被称为茂才。

  这三类,在未来的升职以及考核方面待遇一样,全部都将从最底层的一百石官员起步。

  但,很明显,基层的廧夫游缴在进步速度方面完全拼不过在县衙里的人,更不用说九卿衙门中的人和皇帝身边的人。

  之所以要如此划分,既是要选取最优秀的人才来进行培养,更是刘彻不得不对现实做出的妥协。

  毕竟,后世打个游戏,还要分个大神菜鸟,这考举,若没有个等级,就很难服众。

  不然,别人肯定会问,为什么某某是九卿衙门里工作,哥却要去基层

  有了这套等级,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分配。

  谁叫考了秀才而不是茂才呢

  更重要的是,这套等级制度的出台,可以堵住旧贵族勋臣官僚阶级的嘴。

  朕都给你们的子侄加分了,优待了,还考不上,考不好,那是他们草包的缘故,不要再来埋怨朕不优待功臣了

  而与这套等级制度相对应的,则是刘彻对考举士子安排的出路的规定。

  刘彻已经下令,所有考举士子,不管哪一类,全部必须从四百石以下开始工作。

  没有特殊原因,譬如天子诏书太后谕旨,一年最多升一级。

  所有士子,三年内,不得出任一地主官如县令某曹首长等。

  这就明显是给列侯勋臣官僚阶级们上枷锁了。

  不然,那些家伙把自己的子侄安排到某些肥差上,让他像火箭一样的蹿升,三五年就运作到朝堂上或者某郡主薄司马甚至郡尉郡守上。

  那十年八年后,这个国家岂不是就是他们说了算了

  为了防止后世脑残子孙,被官僚们忽悠了,搞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刘彻下令,将他的那道手令,勒石于未央宫温室殿花园之中。

  只要这个国家的皇帝还姓刘,谁违反这条规矩,谁就是不孝子孙

  现在,刘彻主要要头疼的事情,就是考举的试题了。

  现在,前两轮考举的试题都已经出炉了。

  第一轮,主要是考基础的知识点,像基本的书读写以及基本的算术计算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只要读过几年书,不是太草包的,基本都能通过。

  因此,这一轮的试题,刘彻是交给颜异和汲黯去编纂。

  反正,要求不高,只要能有点基本的能力,就可以胜任廧夫游缴一类的职位。

  这第二轮就稍微复杂些了,要考校一些专业的知识。

  像什么某里有户xx户,田xx顷,口xx,请问,该里本年度赋税多少

  又或者某甲犯xx罪,请问该处什么处罚用那一条律令裁决

  这个事情,刘彻就已经交给了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去搞定。

  一般能通过这一轮的,不是官宦世家就是名家弟子。

  当然,混进草包的可能性也很大。

  譬如那些自动提升一级成绩的列侯勋臣子侄。

  但,那些家伙混进来了,也没多大影响,最终能脱颖而出的,必然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

  第三轮的考题,刘彻亲自来出题。

  目前,题目刘彻也考虑的差不多了。

  与去年那次考举相比,今年的考举,刘彻个人的政治色彩,更加浓厚了。

  这第三轮的考举,就是刘彻挖掘那些未来的政治之星的途径。

  什么样的人才叫政治之星

  当然是善于揣摩他这个皇帝的意图,能坚定的执行他的意志,并且贯彻下去的人才。

  所以,这第三轮的考题,第一题就是朕闻之,昔者管子曰:夷狄豺狼,不可厌也,华夏亲昵,不可弃也。倘使诸公为某地官员,该地夷民居多,试问,何以化夷为夏

  要是白痴敢用怀柔施德来回答,刘彻肯定一脚把他踹出去。

  其他的题目,大体也类似如此,都是一步步的问参考士子,假如他们成为某个夷狄地区的行政长官,面对夷狄之民,或闹事,或撒泼打滚,他们的应对策略。

  毫无疑问,这是刘彻在计划培养一批未来殖民地管理人才。

  要求不高,心狠手辣,对外人能下得了手段,同时还懂的变通,没有满脑子的文青思想和仁义道德的人才。

  刘彻可记得清楚,后世西方殖民者在他们的殖民过程中,也并非完全是压榨和欺凌殖民地的人。

  譬如英国人发达了后,就想着推广他们的那一套价值观,玩什么人人平等,结果,人三哥的贱民不答应,于是,就有了印度大起义。

  嗯,这也是三哥唯一一次对英国殖民者说不

  居然敢动摇贱民们的生活,简直活得不耐烦了

  等这批人成长起来,应该刚好就是汉室殖民主义大兴的时候。未完待续

  ps:阿~~~这一节写的好痛苦,有些东西还没考虑好,以后慢慢补充吧

  第三百八十七节 地狱之花

  关中北方门户萧关。

  匈奴正使须卜雕难,骑在马上,缓缓的走出萧关的甬道。

  一个去年他来汉朝时,所未见到的场景,猛然浮现在他的眼前数以百计的汉人,正拿着各种工具,顶着烈日,在萧关城墙之外,直道旁边的土地上工作。

  一条条木制的器物,被他们一根根的按照严格的比例安放。

  起初,须卜雕难以为这是某个汉人富豪在玩什么花样。

  但随着他继续沿着直道向长安前行。

  在漫长的直道一侧。

  汉人的工匠和监工,数之不尽,到处都是在工作的人们。

  道路两旁,一座座过去所未见过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须卜雕难很轻易的就辨别出来,那些建筑,明显具有类似马驷一类的功能,可以供马匹休息进食以及保养。

  “汉朝人,这是要做什么”须卜雕难感到难以理解。

  一路走来,须卜雕难仅以肉眼观测到的工人和工地,就有上百处,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万多人正沿着直道建造着某种工程。

  这显然,已经不可能是任何私人所可以承担起来的巨大工程。

  甚至,当世除了汉朝这个拥有近乎无穷无尽财富与人力的国家外,不可能有其他任何势力,能进行一个如此庞大的工程。

  “或许,汉朝人是在修建类似水渠一类的工程吧”须卜雕难心里想着。

  但是,须卜雕难看着那些在忙碌的工人,心中,隐隐有着不安。

  在这个时代。不管是汉室派往匈奴的使团,还是匈奴派来汉室的使团,都是写作使团读作间谍。

  收集一切沿途所见所闻的情报,回去整理备案,也是须卜雕难的工作之一。

  于是。须卜雕难让人请来负责迎接他的汉朝官员,问道:“敢问贵官,贵国这是”

  负责迎接须卜雕难的是大鸿胪的一位丞令。

  这丞令神秘的笑了笑,拱手道:“贵使何必关心这等俗物呢”

  然后就坚决不再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这就更让须卜雕难心中难受。

  可惜,一路上,汉人的军队一直都在监视使团的成员。

  不然。须卜雕难真想找人好好问问,汉人修建一个这样的工程,到底是要做什么的

  须卜雕难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工程,恐怕十之八九与军事有关

  而这次使团自从进了萧关。监视他的军队,就比以往出使汉朝时的军队数量要多上一辈。

  很显然,汉人并不希望他有任何打探的行为。

  汉人越不希望他知道,须卜雕难反而越想知道。

  “我一定要弄清楚,汉人,这是在做什么”须卜雕难心里想着。

  一如汉人有着在匈奴内部的情报来源一般,匈奴人也在汉人中有着情报来源。

  这个世界,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可惜,须卜雕难永远都想不到。

  汉朝想瞒着他的,不是这个正在施工的工程轨道马车。这个事情,是瞒不住的,一旦它竣工,必然会被天下人包括匈奴人知晓它的存在和运作方式。

  刘彻真正想隐瞒须卜雕难,不让他知道的事情是就在须卜雕难进入萧关的同时,另外一个来自匈奴的使团。已经出现在长安城中。

  此时此刻,刘彻就正在宣室殿中。看着这支使团所呈递上来的一份长长的采购清单。

  “胃口还真不小啊”刘彻看完清单,心里冷笑着。

  五千匹上等丝绸。一千石茶叶,五百石大黄,一百石花椒,这就是对方开出来的价码。

  这几乎是狮子大开口了

  五千匹丝绸,即使以汉地的价格,也足足价值几千万钱了。

  其他茶叶大黄花椒,加起来,差不多也值一两千万。

  但是,对方开出来的交易筹码也不低

  各种珍奇物种,足足装满了二三十辆大车。

  全部都是汉室本土所没有的,其中,甚至就包括棉花这样的神物。

  甚至,还有着三十匹种马

  即使不算这些东西,单单就是,可以给匈奴单于添堵这个理由,刘彻都会很乐意做这个买卖

  谁叫这个使团是乌孙国的大禄牵头,加上一帮匈奴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联合起来的呢

  因此,只是稍微考虑一下,刘彻就在这张清单上写了一个可字,然后交给王道,让王道去转达给少府衙门。

  这笔交易,刘彻就不走国库了,直接从少府的物资里抽调。

  反正,少府东西多,而且放在库房里难免会有发霉变质的情况。

  还不如拿去换些东西。

  当然了,刘彻也不是冤大头,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此次交易的各种物资,刘彻会让人一个个的去标价,然后把价格告诉来人。

  汉室需要的,有用的,自然不妨给个高价。

  那些没太大作用的东西,随便给个价格就行了总之,只要最终价格差不多达到对方的期望值就成了。

  这样下次交易的时候,对方肯定会把那些高价的商品运来。

  刘彻借此,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实现许多目标。

  “王道,再去将乌孙人送给朕的那几盘花拿来”刘彻忙完此事,就对王道吩咐了一句。

  “诺”王道点点头。

  不多时,几个宦官就捧着几盘色彩艳丽,芬香无比的鲜花,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

  这几盘花,是乌孙大禄作为礼物免费赠送给刘彻的。

  大体上,那位乌孙的大禄,是想用这种美丽无比的鲜花来讨刘彻的欢喜。

  不得不说,他做对了

  刘彻确实对这几盘赠品很感兴趣

  刘彻看着那几盘美丽无比,正含苞待放的鲜花,他的心,却是冰冷无比。

  “茎直单花不分支,花朵如此艳丽”刘彻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地狱之花啊”

  他虽然不是什么植物学家,也从未见过那传说中曾在近代风靡全球,毒害无数国家和民族的地狱之花。

  但,对于这种原产三哥家,其后遍布全球的这恶魔之花,真是如雷贯耳

  哪怕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而这地狱之花的特征又是如此明显

  说起来,这种植物,其实在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出现的。

  就如现在这样,被人送来送去,当成一种好看的玩物。

  而它的药用价值和更深层的魔鬼属性,此刻还未被人发觉。

  “朕该怎么处置它们”刘彻看着这几盘花,陷入了沉思。

  很显然,刘彻很清楚,他现在面对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这种来自地狱魔鬼的赠品,就是一柄双刃剑。

  它能杀人,也能杀了使用者

  后世大英帝国全盛时期,确实用此物害了不少人。

  但也害了它自己的人。

  大英帝国的大烟鬼,从人口比例上来说,与我大清是大哥别笑二哥。

  然而,同时,它巨大的药用价值,也使刘彻无法忽视它。

  在这个时代,再没有比这种地狱之花更灵验的麻醉药和杀虫药了。

  有了它,南方的寄生虫病以及各种折磨人民的疾病,就不再可怕。

  甚至许多人的生命可以被再次拯救

  前提是,只能小剂量的使用,而且,必须严格控制次数。

  但是

  “呵呵”

  “控制的了吗”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谁能阻止”

  刘彻非常清楚,那些闲得无聊的贵族们,假如发现了这个东西,会怎么对待它

  看看现在的人参就知道了。

  魏晋时期,可不缺吃了五石散,连自己都不知自己是谁的风流名士。

  “传朕的命令,把这几盘花,放到未央宫的兰台上,没有朕的许可,敢有接近此物百步距离者,杀无赦”刘彻踌躇许久,最终也还是没下定决心,只能将这些花还有它的种子,全部放到只有他这个皇帝才可以进去的兰台,更下了严令,禁止一切靠近和查探者。

  对刘彻来说,这花,如它的外表一样,即美丽诱人,又危险无比。

  他有心想学杜邦,但又怕控制不住。

  只能暂时先搁置到一边。

  不过,在转身的那一刻,刘彻忽然想道:“话说,倘若将此物制成蜡丸,然后招募一批夷狄敢死之士,待其上阵时,分发此物”

  人类的战争史上,使用兴奋剂的次数,数不胜数。

  没道理和尚摸得,贫道就摸不得未完待续

  ps:嗯,大家应该都知道那是啥~~~~~~

  明天一万~

  第三百八十八节 展示肌肉1

  次日,早朝之时。

  匈奴正使须卜雕难,就带着他的使节团,迈步走进宣室殿这个汉朝的中央权力核心。

  “外臣大匈奴当户须卜雕难,敬贺汉皇帝登基”须卜雕难恭身下跪,以匈奴的礼仪伏地一拜。然后,就拿出一封木牍所著的国书,呈递在手上,站起身来,道:“此我主大匈奴撑犁孤涂亲笔所书之国书,呈与皇帝御览”

  刘彻挥了挥手,一位宦官立刻跑下去,将那国书,接过来,然后,转交到刘彻手上。

  刘彻拿着那木牍,扫了一眼。

  如史书所载一模一样,匈奴人的国书,长曰一尺二寸,宽也差不多。

  抬头第一段文字,就是嚣张无比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

  这样的国书形制,是中行说那个汉奸教匈奴人搞的。

  目的是为了羞辱汉室君臣。

  但,俗话说的好,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历史上小猪,后来就报了这一箭之仇

  他不止在战场上狠狠的教训和报复了匈奴人,更在外交国书上,将匈奴君臣羞辱的体无完肤。

  小猪是这么说的南越王头已悬汉北阙,今单于能战,朕自将待边,不能,则南面而称臣,何苦远走亡匿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更戏剧性的是,匈奴人的单于,早被打破胆子了,连半句硬话都不敢放,就那样眼睁睁的看着传信的汉使大摇大摆的离开单于庭伊稚斜以后的匈奴单于,可谓一蟹不如一蟹。

  乌唯那个软蛋一度曾经想干脆投降算了。且鞮候更加不堪,居然说出了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明摆着把自己放到了汉室藩臣的地位。

  刘彻不认为,他三世为人,有着汉室两代天子为他打下的坚实无比的基础,又有着臣民的支持,拿着这么好的一副牌,还打不出小猪那样的牌局出来

  所以刘彻也懒得去看国书的具体内容了。他微微一笑,道:“请贵使转达朕对匈奴单于的问候”

  现在,匈奴的军事力量远超汉室。

  汉室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刘彻很清楚,现在还不是开战的时机。

  所以,表面上的客套和礼节。他还是会的。

  须卜雕难微微欠身,道:“外臣代大匈奴撑犁孤涂,多谢皇帝问候”

  话虽然说的很客气,但那态度,却是嚣张无比,只差没把鼻孔朝天了。

  看的殿中的大臣人人怒目相对。

  刘彻却是挥挥手,不以为意假如换位思考,他是匈奴人。见了老对头家里面新上台的是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他也会这样。

  不为别的,只为了试探那个毛孩子的城府和性格。

  类似这样的战略试探。史书上屡见不止。

  便是后世天朝与米帝之间,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故意挑衅式试探,为的就是摸摸对方新上台的那位大统领总书记到底有几把刷子。

  说实话,这次匈奴人是派出使团而不是军队来试探,已经出乎刘彻的预料了

  刘彻本来都已经做好动员关中及边郡民兵应对匈奴入侵的准备了。

  既然匈奴方面不想动刀兵,刘彻自然欢迎之至。

  当然。刘彻深知,一位的软弱。只能让人认为你好欺负。

  只有展示肌肉,才能吓阻战争

  所以。他给这次的匈奴使团,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接风宴。

  刘彻微微笑道:“贵使来得正好,朕明日将于上林苑观兵,贵使不妨与朕同去”

  自打墨家开始重新为汉室效力后,刘彻已经借着杨毅网罗了近百名墨家子弟。

  这些人,与少府的机器一结合,立刻就爆发了空前的效率。

  到今天为止,墨家的学者们在少府的工匠以及军队将领的帮助下,已经成功的发明两种新式武器,并改进了汉室多种在役主战兵器。

  其中就包括了大黄弩和连弩这两种威名赫赫的武器。

  按照刘彻的命令,这些新式武器将首先在南北两军开始装备。

  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南军的司马已经完成了换装。

  七百把陌刀,五百副连弩,因此展开的火力,将告诉所有敢于挑衅汉室的人,你们这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