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93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8      字数:11938
  会不甘寂寞的再次出山,哪怕只是刷刷存在感

  更妙的是,刘彻觉得,这个事情,皇帝老爹,也应该会赞成。

  郅都,是皇帝老爹最信任的人。

  一个小小的中郎将,显然不足以满足皇帝老爹。

  转任河南郡郡守,即可以锻炼郅都的才能,让其履历上多了一条地方执政的经历,为将来的提拔甚至封赏做准备。

  就如同前世,郅都转任南阳郡郡守一般

  窦广国却沉思片刻后,坚定的摇头拒绝,道:“老臣行将就木之人,对这等国家大事,早已看淡,不欲再次卷入,家上意欲何为,自管去做就是了”

  这却是刘彻疏忽了。

  倘若刘彻推荐的是其他人,或许,窦广国就会帮忙。

  毕竟,帮刘彻,让刘彻承他一个情,对窦家有好处

  窦广国不傻,他很清楚,他活着,他姐姐窦太后活着,窦氏风光无限,荣华富贵,无人能及。

  但假如他与窦太后有一天不在了呢

  看看薄太后薨了以后那几天薄氏的处境,他就差不多明白了。

  只是,奈何,刘彻推荐的偏偏是郅都

  郅都是什么人,窦广国一清二楚。

  那就是个心中没有任何顾忌,只忠于天子的人。

  放他去河南郡

  开什么玩笑

  那河南郡复杂无比,各种势力,包括豪强地主富商以及诸侯王们,纠缠在一起,一个不小心,就会捅个大篓子。

  这个风险,窦广国不敢冒。

  说到底,他终究是老了,再不复当年之勇。

  于他而言,稳稳妥妥的过完这剩下的日子,闲暇之时,修炼修炼,吃几粒金丹就好了。

  没必要再冒险。

  不然,万一郅都捅了篓子,刘彻这个太子可以躲进太子宫里,他却要再次面对朝野沸腾的舆论了。

  刘彻不明白窦广国的心思,但看他神色坚定,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毕竟,窦广国是他的长辈,是窦太后的亲弟弟。

  从来没有晚辈强求长辈为自己办事的道理。

  况且,窦广国能应承他处置窦全,就已经是开明无比了

  想想建丰同志的遭遇,刘彻就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最起码,没被人用扫帚赶出去

  看看天色,刘彻恭身道:“倘若老大人没有教诲,那小子就先行告辞”

  窦广国起身,道:“老臣送送家上”

  “老大人请留步”刘彻连忙道:“小子自行离去即可,打扰老大人清修,是小子的不是”

  ps: 明天要坐车回广西,目测大概可能或许无更,因此大概要跟大家请一天假。

  后天开始,努力码字

  第三百五十七节 宣达司

  出了章武候府邸,刘彻又去了一次馆陶长公主府。

  比起窦广国,刘嫖应付起来,就简单多了。

  在刘彻递上一纸帛书后,刘嫖立刻就答应去做窦太后的思想工作。

  出了馆陶府邸,已是人定时分,长安的宵禁早已开始,所有居民区以及商业区的街道与坊市的门禁都已经落下。

  偌大的长安城,只余下未央宫与长乐宫中的点点灯火还在闪烁,其余地方,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刘彻回头看了看一直送他送到门口的陈午,拱手道:“姑父大人请留步”

  心里却是百感交集。

  这次为了收买刘嫖,他可是下了血本了

  那纸他交给刘嫖的帛书,正是以太子的名义,上奏天子,请求增加馆陶长公主汤沐之地食邑户数的奏疏。

  对付刘家的女儿,这一招,是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一招。

  当年,刘肥都是靠着这一招,从吕后的爪牙下捡下一条命

  其后,无数人学习刘肥,而且屡试不爽

  “一千户,嘿嘿”刘彻在心里冷笑了两声:“一个姓窦的郡守的命,也不过值一千户而已,也不知道东宫那位太后,倘若知道了此事长风文学www,会是高兴还是伤心”

  对于刘嫖的贪婪之性,刘彻也感到有些厌烦了。

  心里面更是琢磨着要不要找个借口,干脆早点跟陈阿娇把婚事办了

  他实在有些担心。陈阿娇被她的这个恐怖的老妈给带坏了

  时间转瞬而过,眨眼,就到了二月。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快,长安城里,也隐隐有了些绿意,渭河两侧的柳树枝条开始发芽了。

  长安城的居民们,开始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河岸两侧,或闲聊或观赏,一波波嘴炮政治局。相继成立。

  老百姓们对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动向,永远有着十二万分的好奇心。

  而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居民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在户外活动。八卦党的规模不断扩大。

  比起担心说错话而被问罪甚至吃官司的士绅贵族,一般的平民百姓,只能用胆大妄为,四个字来形容。

  从对战败的吴楚两国怎么个处置法。一直到赵王刘遂的命运。甚至宫里面的隐秘,几乎就没有长安百姓不敢议论的。

  他们甚至不需要在私底下议论,也不需要避讳他人。

  有些胆子大的百姓,便是当着巡逻的卫兵的面,也敢高声议论这些事情。

  但,让八卦党们喜出望外或者说意想不到的是。

  刚到二月,他们又多了一个可以八卦的谈资了廷尉赵禹忽然弹劾河南郡郡守及新成县县令渎职,滥杀等十项大罪。御史大夫晁错第一时间跟进。

  一时间,风云激荡。

  而市井之中。更是什么样的流言都开始出现了。

  有人说,这廷尉和御史大夫怕是皮痒的难受了,居然连窦家都敢惹这下子,东宫怕是要震怒了

  东宫一怒,天子也未必能扛得住

  但事情的发展,超乎八卦党们的预料。

  面对朝臣的弹劾,东宫居然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诡异的保持了沉默。

  甚至有人还有鼻子有眼的说什么太后与天子同游上林苑,期间并无谈及政事。

  这下子,长安八卦党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的撩拨了起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向以护短出名的东宫太后面对朝臣对自己家族成员的弹劾熟视无睹

  于是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桥段,在市井横飞。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使是刘彻,也有些心惊肉跳。

  想想看,即使是两千后的天朝,尚且有着删帖拘留等手段对付那些吃饱撑着没事干,成天盯着政治局八卦的键盘政治局成员。

  那在这西元前,八卦党们乱议论,岂不是要被躲猫猫了

  但结果,刘彻很诧异的发现,啥事都没有

  尽管市井八卦满天飞,但内史廷尉以及御史大夫衙门,就好像瞎了聋了。

  对百姓的议论,好像完全看不到一样

  当然,也不是真的看不到。

  最起码,当某些贵族也想参与一把时,相关人员立刻就被请去内史衙门或者廷尉衙门喝茶了。

  各管事的衙门不管老百姓们瞎议论,刘彻却不能不进行一些相应的准备。

  要是真的放任这些家伙到处打听,真的摸出了刘彻这个太子夜访章武候和馆陶长公主,只为对付窦全的事情来,那就麻烦了。

  刘彻决定尝试引导一下八卦党们议论的方向。

  毕竟,连孔子这个几百年前的人尚且都知道,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

  舆论这个东西,向来都是堵不如疏。

  类似天朝那样粗暴的删帖,或者汉室这样对民间议论放任不管,完全放羊,都是不可取的。

  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

  于是,刘彻一纸令下,一个名为宣达司的机构在太子宫里挂牌成立。

  作为一个新的太子机构,整个宣达司成立之初,拢共就三个人。

  司曹令吏,由主父偃来担任,另外,司马相如跟一直以来闲着没事干的周远成为了宣达司最初的两个令丞。

  除此之外,整个宣达司就没有其他人了。

  虽然结构简单,但,这个新机构的权力却大的惊人。

  它可以在得到太子准许的情况下,动用所有太子宫的一切力量,最重要的是,它直接听命于太子刘彻,直接向太子负责。

  单单就是这一点,便让许多人眼红无比。

  谁不知道,直接对太子负责等于可以时常打着汇报工作的名义去见太子

  于是,很多在太子宫里自认为怀才不遇的舍人以及其他杂官,都开始积极的常常找借口,去找主父偃等人拉关系,旁敲侧击的打听情况。

  而宣达司成立后不久,长安的八卦界的议论,开始出现了人为导向的迹象。

  舆论不再去议论为什么东宫太后不干预这事情或者是谁要对窦全动手这样敏感的事情。

  大家都开始咬牙切齿的痛骂起了窦全。

  因为,有人将窦全的详细罪行给披露了出来。

  百姓嘛,总是痛恨贪腐的,基本上没有人会对贪官污吏抱有什么好感。

  对于廷尉和御史大夫站出来惩处窦全这样的贪官,老百姓们更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ps: 坐了一天车,脑子昏昏沉沉,状态差的要死,容我休息一下~

  第三百五十八节 微服1

  长安的八卦党们群情激奋时,刘彻却偷偷的拉了自己的胞弟刘阏,一个太子一个河间王,兄弟俩换了套便服,在十来个便衣卫兵的保护下,悄悄的跑出了长安城。

  时隔半年多,汉家储君再次玩起了微服私访的把戏。

  其实,刘彻最近当宅男当的挺开心的。

  在幕后操作,让他颇有些快感,而且,身为监国太子,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少府的人才和东西往自己家搬。

  许多原本计划中的工作,顿时突飞猛进。

  甚至就连水车项目都出现了重大突破,解决了好几个技术难点,几乎,可以肯定,在春耕开始前,可以在上林苑进行试点。

  至于更加简单的土法水泥,则已经制造出了第一炉试验品,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最起码,有水泥可用了

  这让刘彻整天乐得都合不拢嘴,心里也宽慰了许多。

  这次之所以要跑出来郊游。

  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彻听到有人议论,他这个太子,恭礼守节,临朝渊嘿,举止有度,有先秦遗风。

  这话虽然是好话。

  但听在刘彻耳里,却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想当年,刘彻的皇帝老爹做太子时,三长风文学 www.cfwx.辅地区成天鸡飞狗跳。

  当时,皇帝老爹,还有现在的梁王刘武,已故的代孝王刘登,梁怀王刘揖,号称关中四霸。

  这四兄弟的胡闹,甚至还惹来了当时的丞相张苍。被张苍管教不是一次两次

  是以,刘彻当时就呸了一声,赶紧拉上刘阏出来找祸闯。

  不然。要是这好好学生当久了,却被皇帝老爹认为不类己那岂非悲剧了

  再者说,出来散散心,到农民家里做客,去山上围猎,兴致来了,冒充龙傲天。狂扁几个不知好歹的地主豪强勋贵子弟,也是不错的嘛。

  至于安全问题,这个就完全不需要担心。

  在关中。刘家的地盘上,武器管制相当严格。

  汉室实现的是类似后世米帝那样的武器管制制度,民间可以合法持有刀剑猎弓等武器,但是强弩硬弓甲胄。却是高压线。谁碰谁死

  而刘彻的随行卫兵,却都是南军的好手,不少人甚至还跟匈奴人打过照面,装备也豪华无比。

  便装下面就套着一件皮甲,随身带着的是少府出产的武器,从刀枪剑弩一直到堪称大杀器的大黄弩,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一支三百人的骑兵。一直吊在刘彻屁股后面三四里的地方,伪作巡视。实际是奶妈和保姆,这支骑兵做好了随时给太子擦屁股的准备

  兄弟两个出了长安城门,一路向北,循河而上,朝着渭河南岸的五帝庙疾驰而去。

  因为刘彻听说,五帝庙附近,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传统的祭神活动。

  届时,会有大概四五万民众聚集在五帝庙前,祈求今年风调雨顺。

  据说太常和太仆的高级官员也会参与。

  甚至有时候,汉家天子也会御驾前往主持。

  可惜,在灞水附近,刘彻被堵住了。

  刘彻骑着马,望着前方的情况,回头对刘阏道:“快跪下恭迎法驾罢”

  只见前方的直道上,一辆由六匹白马拉着的撵车,缓缓的碾过直道。

  这撵车采用汉室皇家崇尚的黑色漆装,撵车左右,上百的宦官,身披孝带,高声唱诺,数十名骑士拱卫左右,在这撵车身后,身穿着两千石服饰的官员,跪立在撵车身后的驷车之中。

  撵车上黑色的天子冠袍迎风招展,十二道旒珠左右摇摆,仿佛真有一位天子正在巡视他的国度,他的江山。

  “太宗孝文皇帝衣冠出巡,黎庶恭迎,百官见礼”撵车上,一位年老的宦官用着低沉的声调唱诺着,声音飘向四方,在山谷回荡。

  刘彻与刘阏以及随行的随从,自然早就跪到了道路两侧,直到这盛大的车队消失在视线之中,才敢站起身来。

  “哎难怪当年项羽见了秦始皇,就生出要取代的心思了”刘彻心中暗道。

  当此之世,讲究的是侍死如奉生。

  这人死了,不仅是要厚葬,使其在地府享受如同阳世一样的生活。

  普通公侯,凿山为陵,墓室蓬勃大气,一如生前府邸,陪葬品奢华无比。

  诸侯王以山为陵,黄肠题凑为棺,金缕玉衣裹身,兵器石俑为卫。

  至于皇室,那就更夸张了。

  刘邦的高庙,三百唱诗童子,日夜不休,吟诵其在世时喜欢的歌谣与乐曲,各地高庙,常年香火不息,初一十五,奉有各种祭品。

  除了这些之外,皇帝在汉室还有另外一个特权。

  那就是,每月,其生前所穿衣冠,会以法驾巡游他生前所常去的地方。

  刘邦的法驾,按照其遗愿,是一直在丰沛巡游。

  而惠帝那个倒霉蛋,连子嗣都断绝了,自然也就没人愿意花钱养一个规模庞大的法驾队伍,还要置那么多的官员什么的法驾随行官员,至少级别是真的。

  就像此刻,太宗孝文皇帝衣冠出巡队伍里的官员,大都都是其生前的近臣,譬如将军陈武,刘彻听说他致仕后,就自动自觉的来到了霸陵,为先帝衣冠随行大臣。

  是以,惠帝的衣冠,一般也就只有每年在他忌日的那天被拿出来当下招牌。

  天子衣冠出巡,其排场,与真天子一般无二。

  庞大的出巡队伍,延绵一里有余,整个霸陵的陵邑卫兵大臣以及当地的官员俱是在其中相伴。

  除此之外,为先帝守陵的百姓,也参与其中。

  一路上灵旗招展,仪仗威仪,有军队开路,宦官持仗更有大臣轮番吟唱其生前所下诏命。

  如此庞大的车队,在直道上足足走了两三刻钟才消失在刘彻的视线中。

  刘彻站起身来,看着消失的法驾队伍。

  心里摇摇头,当此之时,整个关中就一位天子的衣冠在巡游,自然看不出什么问题。

  但是

  假如埋到地下的皇帝超过两位数的时候,该怎么办

  刘彻就记得后来史书上记载,成帝时期,某个家伙就悍然抢了某个汉室皇帝衣冠出巡的必经之地,将那个地方改为自己的陵寝,让那个可怜的皇帝的衣冠只能绕道。

  刘家的面子,在那次以后丢了个干干净净注

  “大兄,想什么呢”旁边的刘阏出声问道。

  “没想什么”刘彻摇摇头,道:“赶路罢,天黑前,找个落脚的地方先”

  这次出行,刘彻也不仅仅只是出来找祸闯的。

  他还肩负着考察关中郡县地方预备役武装的责任。

  他这个太子,也到了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忠诚的武装部队的时候了。

  前两天,皇帝老爹已经下诏,将太子宫的直属卫队规模从三百人提升到了一千人,这已经是一个标准的汉室部曲的战兵规模了。

  而按照传统,汉家太子的卫队成员,一般都是从自己的别苑以及所封的食邑之地中的百姓中挑选训练和编组的。

  是以,刘彻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将那支真正属于他的武装力量编组起来。

  ps: 妈蛋,被盗号了,我去~~~~~~~~~~

  大爷的,湖南长沙,湖南常德,四川成都的兄弟放我一马可好

  ps:这节里说的那个勇敢的哥们叫张禹,是成帝的老师,他抢的是昭帝衣冠出巡必经之地肥牛亭。

  为这事情,张禹跟王根两个人对喷了好几年。

  结果老师ko了舅舅

  第三百六十节 微服3

  这天晚上,刘彻与刘阏,就在这户地主家里留宿。

  主人家非常热情,甚至热情的都有些过分了。

  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更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安排到刘彻刘阏身边伺候。

  打着的是什么主意,刘彻心知肚明。

  当今之世,论起民风开放,比之后世也是不遑多让。

  譬如,刘彻的那位弟弟刘胜,在历史上就是一头十足的播种机,单单是被记录在宗室名单里的儿子就有一百二十个,其他私生子私生女,更是数都数不清楚。

  而刘胜战绩能如此彪悍,民间竞相攀附和献女甚至献妻的地主士绅,至少占了一半功劳。

  对贵族自荐枕席,是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

  前世时,刘彻在河间国也遇到过类似现在这样的情况。

  只是如今,他是太子,自然不可能胡来。

  太子与女人滚床单,每滚一次,都是被记录在案的

  譬如当年刘邦马尿喝多了,在宫里的洗漱房里强上了一个侍女,结果居然出现了致命一击,然后就有了先帝

  又如,淮南王刘长怎么来的

  他老妈当年是赵王张敖的后宫一员,被张敖献给刘邦长风〗文学www.lwen2

  是以,类似后世还猪那样的剧情,在封建王朝,其实根本不可能出现

  皇帝或者太子,每临幸一个女子,那个女子立刻就会被备案。然后,一大堆的宦官侍女,日夜监视。龙子龙孙,不可能有流落民间的任何可能

  刘彻可不想,因为为了一时欢愉,结果,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家外戚虽然,这家的两个女儿,仅以外貌来说。可算得上小家碧玉了。

  倒是刘阏,年少慕艾,又没什么负担。对着两个娇羞可人,还非常主动的少女,完全没有抵抗力,很快。就被这对姐妹花给攻陷了。

  若不是刘彻在旁边。恐怕,他们就要成就好事了。

  刘彻看着,也没说什么话。

  毕竟,刘阏已经成年了,不是三岁孩子,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他心里要有数。

  再者说。这事情就是周瑜打黄盖。

  这种郎情妾意,然后苟合在一起的事情。在如今的天下,正常的很

  因此,刘彻索性就找了个借口,带着随从出门,在这小村子里晃悠了起来。

  村子不大,临河而建,大概拢共也就几十户人家的模样。

  此时,夕阳西下,余晖映着村前潺潺流动的河水,碧波粼粼,几只鸡鸭在村口噗嗤着翅膀觅食。

  光着屁股蛋子的熊孩子们,则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破破烂烂的蹴鞠,在村子的小道上相互嬉戏。

  “田园风光果然不凡”刘彻笑了一声,但下一秒,他的笑容就凝固在了脸上。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婴儿。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本应在襁褓中享受父母的怜爱,家庭的温暖,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婴儿。

  此刻,他却被一个男子,粗暴的抱着,径直往河边走去。

  在那男子身后的院子里,阵阵嚎哭不断传出。

  刘彻耳朵比较尖,听了以后,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对左右道:“拿下”

  一直跟在刘彻身后的随行卫兵,立刻领命,狂奔过去,抽出随身携带的刀剑,很快,就将那个怀抱着婴儿的男子押了回来。

  “跪下”两个卫兵严厉的呵斥着那个男子,强行将他扭着跪下来。

  “把婴儿抱来”刘彻低头看了看那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毫无疑问,这个小生命降世的时间,绝对不长,他眼睛都没有睁开,肚脐上的脐带没有被完全剪断。

  他身上没有包裹任何衣服,在这二月的天气下,冻的哇哇大哭。

  方才正是他的哭号声,让刘彻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得到命令的随从立刻脱下自己身上的一件外衣,小心翼翼的将那个婴儿包裹起来,然后呈递到刘彻手上。

  说来也奇怪,这婴儿一到刘彻手上,立刻就不哭了。

  “说吧,为何不举”刘彻看着那个被卫兵架着,强行按在他面前的男人,问道:“虎毒尚且不食子,你又何故一定要溺死这孩子”

  溺婴,毫无疑问,是当今天下,最大最大的一个陋习

  此时,民间百姓愚昧,各种封建思想和奇奇怪怪的说法,流行于世。

  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甚至连相信它们的人也搞不清楚的封建思想以及邪说,民间溺婴现象非常普遍,甚至盛行一时

  大名鼎鼎的孟尝君,幼年就险些被自己老爹溺死,理由只有一个,他是五月初五出生的,长大了要杀爹杀娘

  另外,正月和五月出生的婴儿,也是凶多吉少。

  女婴更是重灾区

  刘彻前世为河间王时,也曾大力整顿,欲要移风易俗。

  但奈何收效甚微。

  老百姓愚昧无知,笃信邪说,口水说干了,也未必有人听。

  因此,早在前世,刘彻就明白了,要移风易俗,禁绝民间产子不举,弃婴乃至于溺婴,用文明的手段,根本行不通。

  只能用严刑酷法,震慑民众,再辅以广泛的宣传,破除那些正月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要杀爹杀娘的歪理邪说以及恶俗。

  只是奈何,他前世只是个笼中鸟,根本不可能推动此事。

  现在,他是太子,自然有能力也有责任更有义务,要禁绝此事,使今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这时候,村子里的人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纷纷围了过来。

  刘彻的随从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立刻就将围住刘彻,将刘彻保护在圈内。

  刘彻却挥挥手。抱着那个在他怀里安然入睡的婴儿,盯着那个跪在地上的男人,问道:“现在乃是二月,非正月更非五月,汝好狠的心,即生下来,何故不举”

  实际上。刘彻也搞不懂,这民间乱七八糟的风俗避讳。

  一地有一地的规矩。

  譬如前世,河间国那帮笨蛋居然认为四月初四生下来的孩子。都应该溺死,理由是反正养不大,在河间的方言里,四与死。很是类似

  一边说。刘彻一边注意打量了一下跪在他脚下的那个男子。

  他大概二十七八的模样,身材倒还算健壮,身上的衣服,虽然都是粗麻布,有着补丁,但也没到那种破破烂烂的地步。

  因此,经济原因导致杀子这个因素基本可以排除了,

  再看这个婴儿。下面带把是个男孩,重男轻女。不愿意养女儿这一条也可以排除了。

  那就只剩下其他原因了。

  这个男子,此刻却是慌张无比。

  本来,生子不举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是悄悄的办的。

  他本来也是打算好了,悄悄的丢到河里溺死,然后挖个坑埋了。

  哪成想,居然被人抓了现行,而且,这抓现行的人,还是一看就是高高在上的那种大人物。

  这可如何是好

  “无故不举,孛逆人伦,拉去见官罢”刘彻挥挥手命令道。

  刘彻自己很清楚,倘若没有原因,那个当父母会愿意狠心溺死自己的骨肉

  只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与其跟他在这里磨时间,还不如拿官府出来恐吓。

  老百姓总是惧怕官府的

  果然,那男子一听官府两个字,顿时吓尿了,立刻道:“贵人,贵人,我说,我说”

  听着他的讲述,刘彻的心却沸腾了起来了。

  那是要杀人的预兆

  说老实话,刘彻活了三辈子,见过因为迷信溺死自己的亲生骨肉的,也见过为了长子什么的将来不至于被弟弟抢了家产而溺死婴儿的,更见过因为负担不起养不起,眼泪弃婴的,甚至重男轻女,溺死女婴,都有些见怪不怪了。

  然而,这个男子溺死自己的儿子的理由,却让刘彻勃然大怒。

  “我见过无耻的人,也见过卑鄙的人,我见过坏人,见过杀人魔王,但我从未想过,这个世界,居然还有这样的人”刘彻心里叹着气,对眼前的这个因恐惧而发抖的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溺婴的理由只有一个这乡亭的廧夫是二月出生的,也不知道他从哪个江湖术士哪里听说了一套鬼门道。

  居然放出话来,不许越马亭的百姓生养二月所生的孩子。

  若有违抗,那最重最危险的徭役,就会落在违抗者的身上。

  百姓为此苦不堪言,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听令而行。

  “那个廧夫叫什么”刘彻冷笑着问道。

  廧夫

  区区一百石的小吏,若是在长安城里,连个蝼蚁都不算。

  但在这新丰县的农村,却是毫无疑问的巨无霸。

  原因很简单,汉室制度,廧夫掌管一乡的赋税徭役,职责大抵相当于后世的地方税务局局长。

  凡是乡中各亭的赋税徭役,俱是廧夫一人说了算。

  这样重要的职位,当然是县令的心腹才得以出任的。

  以刘彻所知,在关中,除了一些关键的战略要地以及皇室园林附近的地区外,其他地方的廧夫游缴一类的小吏,都是由县令亲自挑选,任命的。

  换句话说,这新丰令,即便不知情,也有渎职之罪。

  “安融安廧夫”有围观群众悄声回答着。

  “好好好”刘彻冷笑着,看来,这关中的官僚们是安逸的太久了,以至于都忘记了他们的职责。

  要知道,这可是关中,京畿啊

  天子脚下,却爆出一个廧夫以一己之私欲,残害百姓,迫百姓不举子。

  这事情要是踢到朝堂上。

  廷尉御史大夫甚至丞相都要鞠躬下台。

  内史首当其冲,一杯毒酒是免不了

  至于负责监管新丰的御史以及内史衙门负责此地的官员还有整个新丰县上上下下的官僚,统统都要掉脑袋。

  至于那个廧夫,磔刑都算是便宜他了

  只是,这样做的话,会不会有点玩的太大了

  ps: 妈蛋啊,我这记性,连密码都能忘记,看来是真的老了,还好老婆记得

  第三百六十一节 微服4

  刘彻犹豫了起来。

  直觉告诉他,这事情不能闹大。

  心中思绪微微一转,刘彻就转身,对跟在他身边的王道吩咐道:“去,叫新丰县的县令滚过来见我”

  周围百姓一听,顿时都有些懵了。

  什么时候,这公侯子侄能厉害到这个地步

  居然对一县县尊用滚这个字

  龙傲天也不是这么玩的吧

  难道他就不怕朝臣弹劾,御史发飙

  要知道,长安城的朝臣,最是喜欢逮着公侯贵族的小辫子,小题大做。

  这几十年来,廷尉处死的在地方上兴风作浪,胡作非为的公侯子侄,没有一百也有九十便是货直价实的正牌彻侯,也不是没有杀过废过

  但是,看着那个年轻的自称是枳候子侄的年轻贵族脸上自信满满的表情,许多人心里也开始打鼓了。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农民,一辈子也没走出自己的家乡县域的范围,更多的人甚至只是在本乡本亭打转而已。

  只有实在活不下,才会尝试向远方迁徙。

  关中虽然是个移民地区,新丰县更是汉室建立以后,据说高皇帝为了哄自己老爹太上皇刘太公开心而建立起来的。

  只是,那也终究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

  是以,他们能接触的外界信息,其实都是亭中宣讲的国家大事,天下变化以及天子诏书。

  这些信息咳咳自然是大汉江山稳如铁桶,天下郡国一团和气,四方蛮夷皆臣服,圣天子目光如炬,明见万里。

  后世的v与之一比,完全弱爆了

  于是,百姓们纷纷感觉,自己的智商有些不够用了

  加之,百姓们不爽那个姓安的廧夫,不是一天两天了。

  眼下,有贵人愿意去找新丰县的麻烦,百姓们自然是欢迎的。

  只是

  人群中有人忽然抽泣了起来:“我可怜的娃啊”

  这人这一哭,又有几个人悄悄的掉起了眼泪。

  亲手溺死自己的骨肉,无论如何,都会在心里留下瘢痕,更何况,还是被人威胁逼迫溺死的

  王道领命而去以后,刘彻抱着那个婴儿,环视全场,看着那些悄悄抽泣的人,又看了看跪在他面前的那个男人。

  但,看着他那副畏畏缩缩,鼻涕眼泪一起流下来的模样,刘彻又狠不下心来。

  所以人们才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反过来说,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刘彻叹了口气,对他道:“起来罢,等着我处理”

  那男子闻言,怯懦的站起来,有些恐惧的低头站到一边。

  让刘彻看着又有些同情起来。

  中国的农民,大抵都是如此,逆来顺受,就是他们的特点,只要没逼到绝路,死路,什么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们都能咬牙撑过去。

  后世的蒙元,满清,就是明证

  唯一的幸运的是,陈胜吴广,给天下的百姓,注入了反抗的基因。

  不然,后世的中国,只怕连印度都不如

  这样想着,刘彻就朝四周的围观百姓拱手道:“诸位父老乡亲,晚辈有礼了”

  百姓们虽然不太懂,但也连忙回礼。

  毕竟,这年月,有礼貌的贵族,是越来越少了

  许多百姓甚至是生平第一次被一位贵人郑重的行礼,心里面,顿时就感觉幸福无比。

  彻侯子侄,外戚世家,那可是真正的金贵人物

  居然会向庶民行礼

  这可真是了不得

  甚至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刘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朝着霸陵方向微微躬身,道:“晚辈不才,曾闻先帝在位时,曾诏曰: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这汉家江山,天下黎庶,无论贵贱,都乃天子子民,上帝降其于世,乃为辅佐天子,报销社稷也”

  刘彻深知不管什么时候,举起太宗孝文皇帝的招牌,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而且,在这个事情上,已故的太宗孝文皇帝是最适合拿出来当招牌的。

  他的那一句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皇帝对天下黎庶,都负有保护和爱护的责任,这是汉室天子的天命所在,也是一直以来,刘氏的国策之一。

  况且,跟农民扯孔孟周公,那无疑对牛弹琴。

  反倒是高举太宗孝文皇帝的牌位,他们就能容易理解和接受。

  果不其然,周遭百姓听闻以后,都觉得,这个年轻贵人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只是,刘彻也清楚,光靠嘴炮忽悠,就想禁绝掉民间的溺婴之风,简直就是做梦

  后世天朝花了那么大力气,都禁绝不掉那些以及各种宣传媒介反复批驳的邪教。

  何况如今

  刘彻现在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可能的在法律上做出努力,让士林舆论掀起对溺婴弃婴的批驳和反感。

  当然,最后那一句,就是刘彻抛出来投石问路的石头了。

  刘彻一直认为,刘家天下想要延续的足够久,甚至超越夏商周的国乍,只能是一个办法将天子爱民如子,天子为受命上帝,来领导和保护广大百姓的圣天子,这个形象,置入这天下的百姓脑海中,天天讲,年年讲。

  虽然以目前的通讯条件和技术条件来看,想达到后世金家王朝那样强大的洗脑能力,几乎不可能

  但,洗脑到类似一战前的沙皇俄国的水平,应该有点把握吧

  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对于刘氏来说,安享一个千年帝国,似乎也不是梦

  只要能做到那一步,亚洲宪兵,舍我其谁

  但,目前来说,这都是空谈而已。

  对现在的刘彻来说,现实的问题是,怎么处置现在这个事情。

  虽然他是出来找祸闯的,但,篓子捅太大了也不好

  只是思索了片刻后,刘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