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90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8      字数:11891
  很明显的,刘彻甚至都听到了屏风后面,皇帝老爹不满的咳嗽声。

  这是一个很严厉的信号。

  亦是一个催命的象征

  天子刘启在屏风后面,此刻,真是肺都气炸了

  对于张欧,他现在是怎么看,怎么都不满意了

  堂堂一个丞相,凡事都是唯唯诺诺,在往日,或许,这样的丞相是符合他心意的,可以被操纵的木偶。

  但,在这样的时刻,一个这样不识大体,不明大局,还有些糊涂甚至可以称得上无能的丞相,却非良相人选

  这时候,天子刘启有些怀念前丞相申屠嘉了。

  申屠嘉虽然脾气臭了一点,性格犟了一点,思想古板了一些。

  但最起码,有立场有原则有能力,而且,绝对不会犯下如此严重的政治错误

  刘启与张欧,当了十几年君臣,自然清楚,张欧不大可能是收了刘遂的钱,更大的可能,估计还是老毛病又犯了,怕说错话,做错事情,满心只想着和稀泥。

  这样想着,天子刘启就微微叹了口气:“朕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个丞相”

  只是,换相不过四个月,贸然再动,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事关天子尊严,刘启一时半会,也下不了决心,推动换相之事。

  “朕得想个办法,让张欧自行请辞”刘启心里想着。

  既然不能罢相,那自然只能暗示丞相自己辞职了。

  在汉室,皇帝有许多种暗示性的策略和方法,来告诉他的丞相,是时候退位让贤了。

  一般,这些方法与暗示,都隐藏在冠名堂皇的勉励和嘉奖之中。

  譬如,先帝时就玩了一个漂亮的传接球,将手握大权的丞相周勃赶回老家种田,一举扫平了阻碍其掌握大权的元老重臣势力。

  只是,这些办法都已经被人所熟悉了,太过露骨,刘启担心假如再用,可能张欧会受不了刺激,万一闹出一个丞相自杀的闹剧,对他的名声,怕是有所伤害。

  这么想着,刘启就有些犹豫了。

  而御史大夫晁错,却像是吃了枪药,立刻就跳了出来,奏道:“臣晁错启奏家上:臣以为,丞相未免太过避重就轻了罢赵王刘遂之罪,岂止在于收容济北王兴居之贼臣去岁,臣就查处了赵王遂的诸般罪责,罚削了其河间郡,本以为,刘遂当知错能改,岂料”

  晁错不愧是汉家第一大炮,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直接捅开来道:“家上,可知,过去一年,臣已经收到了赵国内史丞相所报的赵王遂罪行,十数条,其中就包括了私与吴逆串联,阴通匈奴,违背太宗孝文皇帝禁令,与蛮夷通商,更于去岁,骄慢家上。目无尊卑,诚可谓贼臣也”

  晁错大刺刺的跪下来,道:“臣请家上。奏报陛下,立即派遣使者。持节,缉拿赵王遂,至京师询问”

  这就等于是给刘遂脑袋上贴上了一个贼臣的标签,要把刘遂往死里整了。

  但是,汉室的政治游戏规则,相对后世来说,更讲一个仁恕,通常。都会给那些诸侯王以及两千石以上大臣留些面子。

  像晁错的建议,并不具备可操纵性。

  因为这会激怒那些剩下的诸侯王,使他们产生兔死狐悲的感觉。

  更会撕裂汉室一直以来标榜的以孝治天下,刘氏宗藩手足骨肉相连的宣传。

  是以,晁错话音刚落,屏风后面就传来了天子的声音:“赵王宗藩手足,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下两千石再议之”

  看上去是给赵王刘遂脱罪了,但实际上,在背后却隐含着要穷治到底的命令。

  汉室有将相不辱的传统。具体至诸侯王,更是无论其犯下多大的罪责,只要是俘获或者自首了。都会令其不流血而死。

  以吕后之威权,尚且不敢明目张胆的治罪赵王刘如意,只能鸠杀,赵幽王刘友,也是如此,能饿死,而不能加以刀枪剑斧。

  即使是月前的吴王刘濞,倘若其落到汉军手中,甚至可能活命

  政治大背景如此。诸侯王们无论怎样,都可以保留名誉的不流血而死的最后尊严。

  是以。要治赵王刘遂,就首先要放低姿态。表明,朝廷还是很爱护诸侯王们的。

  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可不仅仅是天朝的传统。

  更是刘氏标榜的价值观之一。

  是以,群臣一听天子发话,立刻就心领神会了。

  许多原本将目标对准其他诸侯王的,这时候,也立刻知趣的调转枪口,直接指向赵王刘遂。

  这下子,刘遂的那些陈年烂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被翻出来了。

  什么,当年河间孝文王刘辟彊常常被其侮辱和轻慢,不顾兄弟手足之情,不肯致哀河间孝文王啦。

  什么故意坐视河间哀王刘福绝嗣,并吞并河间国拉。

  反正,众口一词,把刘遂描述成这个世界最大的坏蛋,冷血无情,没有半分君臣尊卑,狂妄自大,倒行逆施,早在十几年前就处心积虑,意图谋反的贼子。

  就连刘彻听了,都觉得有些夸张了。

  平心而论,刘遂确实不是个什么东西。

  属于典型的白眼狼

  当年先帝在世时,对其可谓恩重如山,赏赐众多,甚至,在其弟弟河间孝文王刘辟彊一脉绝嗣后,还特意准许河间国并入赵国。

  但,这货就没有一天消停过。

  不但与匈奴人眉来眼去,打着狭夷自重的主意,更处心积虑的建立了许多条与匈奴的沟通渠道。更与吴王刘濞往来密切,多次说过对朝廷不敬甚至想要造反的话语。

  这些事情,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但,若真说这货坏到了脚底流脓,浑身生疮的地步,那就夸大了。

  最起码,刘遂还是干过一些值得称道的事情的。

  譬如,他对赵国百姓,多有施恩,体恤孤寡,施恩农民,多次减免甚至免除赵国百姓的负担。

  最起码在赵国,刘遂的人望还是很高的。

  前世吴楚七国之乱,赵王最后才被平定,不是没有原因的。

  然而,正是如此,刘遂才变得罪大恶极

  尚书中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身为藩王,就该老老实实的去花天酒地。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什么时候轮到一个诸侯王来行使本该是皇帝的权力了

  更何况,这刘遂三观不正,与匈奴人往从甚密,等于是一颗定时炸弹。

  若不趁着这吴楚已灭,而匈奴袖手旁观的大好时机剪除掉,刘彻觉得,自己以后就是做了皇帝,恐怕也得头疼,怎么对付这位赵王了

  于是,刘彻果断的选择了补刀。

  他站出来,摆摆手道:“赵王倒也不至于如此不堪罢,孤曾听说,赵王曾多次命令,免收百姓田税,更出府库财资,为百姓孤寡置办酒肉,慰问诸卿是否言过其实了”

  咳咳,这一刀真是补得又狠又准

  直接戳到了天子刘启的心坎上。

  本来,刘启还是很犹豫的。

  毕竟,赵国与匈奴距离太近了,驻扎河南的匈奴大军,旦夕可以越过长城,驰援赵国。

  在河南之地河套地区,匈奴置有娄烦休屠白羊等数个大部落,拥有不下五万可战之兵,加上右贤王所辖的其他部落,三五日内,得到消息的匈奴人足可调出十万大军驰援赵国,扣关长城。

  而且,刚弄死了淮南王刘安和吴王刘濞,再动刘遂,也有些犯忌讳。

  本来刘启只打算敲打敲打诸侯王们,找这个借口,削弱诸侯王的权柄,将各王的兵权财权和人事权,统统收归中央。

  但这时候,刘启听了刘彻的话后,立刻就像一头暴怒的狮子,怒不可谒的道:“吾不用也”

  “传令大将军,持节征赵王入京,旦有反抗,即刻发兵擒拿”想了想,可能是考虑到邯郸城高墙厚,防御坚固,素为天下坚城,又或者刘启脑子有些清醒了,他补充一句道:“再传令赵王相建德与内史,一同来京述职”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因为汉室制度,诸侯王入朝,丞相太傅内史必然陪同左右。

  这时候特意强调,其实是给赵王刘遂一个台阶下,倘若他乖乖来朝,自然最多,将之削为彻侯什么的,荣养起来,甚至可能只会将之换个地方去当诸侯王。

  毕竟,这刘家的牌坊,还是要保住的。

  本来,天子就已经有这么一个想法了,将各地的诸侯王们,用有功有德等各种借口,在三五年内,将大部分诸侯王换个地方。

  譬如,代王将去清河郡为王,而济北王刘志则去代国,在这次平乱战争中表现的不错的衡山王刘勃则可以荣升济北王。

  中山王刘荣迁为淮南王,常山王刘非可能兼并中山也可能去吴地为王。

  赵王则可能会与临淄王互换封国。

  除了燕王等少数诸侯,大部分封王都会被重新调整。

  刘彻闹出来的那个汉有贼臣的托梦之语以及如今显现的长星出西方,天火播雒阳等,更多的只是一个加快和使得这些政策实行更顺利的借口。

  反正,贼臣是谁,到底有没有,最终的决定权,不是在长安天子手里吗

  天子说有,那肯定有,天子要说没有,也可以打个哈哈,敷衍过去,甚至可能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刘彻那一刀补得太狠了

  直接戳中了刘启的痛处,这时候,天子刘启对刘遂,可谓新仇旧恨,一同涌上心头,哪里还管什么大策

  若非他素来理智,此刻,恐怕心中,只会剩下一个念头弄死他丫的

  皇权这玩意,连儿子,太子都不可以没有皇帝许可就碰触,一个远房的诸侯王,劣迹斑斑,吃里扒外的货,也敢染指

  真是,死有余辜未完待续

  ps:今天挂了一天点滴,嗯,打氨基酸,足足五瓶盐水,挂了一天啊啊啊啊啊,手都打肿了,求安慰~我这身体呀,还是打一点氨基酸比较好~

  第三百四十四节 背锅侠4

  赵王刘遂是在五天以后才听到的长安天子欲征其入京的风声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刹那,刘遂几乎吓得魂都飞掉了。

  自从刘濞授首以来,刘遂,就已经老实很多了。

  不止再也不敢随便在宫里面跟人议论长安的问题,甚至,就是向来比较关注的军队,他也很聪明的不再去跑。

  毕竟,他又不傻

  刘濞的脑袋都没了

  他这小胳膊小腿的,哪够长安捏的

  别说是周亚夫了,就是一个俪寄,都能按着赵国在地上一顿胖揍,还可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为了向长安表忠心。

  他还很体贴主动的将调兵的虎符以及王宫卫队的指挥权,转交给了丞相赵建德。

  做出了一副忠臣顺藩的模样。

  在他想来,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但凡长安天子要脸,就不大可能真对他下手。

  毕竟,他老爹死的那么惨,弟弟又绝嗣,赵王一系,就剩下他这么根独苗。

  老四家真要做这么绝,那,天下人该怎么看太宗孝文皇帝的牌坊还要不要了

  可谁曾想,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一长风文学 www.cfwx.个长星出西方,天火播雒阳的梦兆,就把他给牵扯进去了

  然而,事已至此,他又能如何

  邯郸的兵权,大部分都在汉室死忠,丞相赵建德和内史手中。

  他当初为了自保而做出的妥协。在这时,让他连狗急跳墙的机会都没有了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听从丞相的劝谏。哭哭啼啼的在宫里面置办下了一个送别宴,与妻妾子女,抱头痛哭了一番后,才不情不愿的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赵王上京的王驾马车,刚出邯郸城。车辕就断掉了一截。

  许多邯郸民众,都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大王。在王驾马车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的可怜兮兮的样子。

  许多百姓,顿时就被这场面感动了。

  想当年。幽王刘友。也是这么哭哭啼啼的踏上前往长安的旅途,最终,回来的却只是一副枯骨。

  如今,王驾马车刚出邯郸城,就断掉了车辕。

  这是大大的恶兆

  按照民间的说法,出门断车辕,这是主人再也不能回归故乡的预兆

  于是,同情心本来就很泛滥的赵地百姓。这下子,在感情上很难再接受又一位大王将要横死的命运

  毕竟。赵国这地界,汉室以来,就经历过了数代大王,一去不返的故事了。

  张敖去了长安,要不是他妻子鲁元公主面子够大,几乎就没有生路了即使如此,也被从赵王撸成了宣平侯。

  刘如意去了长安死了

  刘友去了长安饿死了

  现在,又轮到刘友的独子,要踏上这条不归路了吗

  邯郸城,一下子就变得群情激奋了起来。

  百姓自发的结伴出城,送别赵王,送别群众多达十余万,连绵数十里,一直将刘遂送至邯郸城外三十里的河道边。

  刘遂上了车船后,又是各种借口,各种拖延,将整个队伍,在路上滞留了好几天,直到正月下旬,他的船队才磨磨蹭蹭的抵达了雒阳城外。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赵王泪别邯郸,十万百姓哭送大王,这么一个悲情十足,泪点十足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是以,刘遂王驾抵达雒阳时,本来情感细胞就比较丰富,加之小资情调比较深厚的雒阳人民,就纷纷出城围观。

  坊间舆论,对赵王刘遂,一下子就变得同情了起来。

  长安一下子就被坊间舆论给绑架了起来。

  事实上,刘氏政权,大抵算得上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容易被舆论裹挟的王朝。

  当初,一句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相容的童谣,就造就了淮南庐江衡山三王并封。

  赵王刘遂的低姿态以及他悲情感十足的旅途故事,在为他赚饱了眼泪的同时,也基本上为其带上了一个免死金牌。

  除非长安真的不要脸了,不然,不太可能真的针对刘遂做出什么过分的惩处,顶多削地罚金,甚至,为了安抚天下,收买人心,树立牌坊,长安可能非但不会责罚他,便是有所赏赐,也说不定了

  但是

  刘彻长长的叹了口气。

  怎么说呢

  只能说刘遂命不好

  谁叫他在路上耽搁了这么久,磨磨蹭蹭的,现在还没到长安。

  结果,刘彻的兄弟们纷纷打着恭贺父皇,平定叛逆的旗号,各自回到了长安。

  这些兄弟们,回了长安后,自然就开始各自活动,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为自己谋取好处。

  就像刘非,刘余兄弟,回来以后,就开始拉各种关系,找各种门路,甚至不惜重金贿赂朝臣。

  就连刘荣,都亲自跑来刘彻这里,低下了他往常高傲的头颅,低三下四的说着好话。

  目的嘛,当然是想分一杯羹

  去年,兄弟们都没捞着一个什么像样的封国。

  像刘非跟刘荣,就是挤在常山郡。

  混的最好的刘阏,也不过是一个人独霸了一个河间郡而已。

  比起开国之初,那些动不动辖地三五个郡的封国来说,刘彻的兄弟们的封国确实够寒酸的

  如今,吴楚既然倒下去了。

  那么,吴楚两国六郡一百余城的庞大地盘,就成了刘彻兄弟们垂涎欲滴的猎物。

  几乎人人都想在上面咬一块肥肉下来。

  至不济,也要占点好处。

  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出了宫,吃过苦头的皇子大王们,算是看清楚这个世界了。

  没有一个足够富庶和庞大的封国,别说锦衣玉食了,就连顿荤腥,都很难得

  这些兄弟们,上跳下窜,甚至成群结队的,天天往东宫跑,在窦太后面前诉苦。

  窦太后耳根子本来就不怎么硬,被孙子们这么一诉苦,就给皇帝和刘彻施加压力了。

  窦太后的想法很自私,也很正常。

  国家这么大,吴楚也被灭了,总不能让皇子皇孙们,窝在一个屁股大的小国里,天天吃糠咽菜,过着当年先帝在代国时那样的苦寒日子吧

  于是,被这些兄弟们一搅合。

  整个历史彻底乱掉了,而赵王刘遂的命运,也从背锅侠,向着悲惨侠的世界,无限坠落。

  毕竟,赵国的盘子那么大,战略位置又是如此重要。

  无论是天子刘启还是刘彻,都不可能,放心将一个如此重要的封国,交给一个不放心的旁系宗藩。

  尤其赵王刘遂,还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家伙。

  现如今,刘遂的命运,其实已经被决定了。

  他不可能再回到赵国了

  最好的下场,充其量,也顶多是一个张敖。

  倘若他不识趣,刘如意,刘友的榜样,就在那里

  ps: 今天陪弟弟相亲,各种尴尬各种搞笑各种悲催~

  哎,我不禁想起好几年我相亲的故事。一脸泪啊

  第三百四十五节 兄弟们1

  即使已经是正月下旬了。

  但长安的天气,依然很冷,昨夜,刚刚下过一场小雪。

  太子宫甲观的殿堂前还残留着些雪花。

  刘彻带着刚刚来到长安不久的胞弟刘阏沿着殿堂前行,兄弟俩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

  不过三五个月没见,刘阏就已然成熟了许多,举止也有了些大王的模样。

  他甚至还学会了怎么拐弯抹角的在刘彻面前探听长安宫廷的变化。

  刘彻看着,心里也有些高兴。

  没点手腕跟能力,是镇不住三越的外藩的

  特别是南越国主赵佗那只老狐狸已经活了差不多八九十岁,可谓是如今硕果仅存的,从秦末战乱活到如今的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赵佗这人,典型的见缝插针,只要能找到机会,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伸出脑袋咬一口。

  是以,坐镇广陵的汉家诸侯,必须要有一定的手腕和心机。

  不然,肯定会被那只老狐狸连皮带骨头一起吞了

  “皇兄”刘阏低着头,忽然道:“昨日,寡人与常山王觐见东宫太后时,常山王似乎提了一句邯郸城高墙厚,国土广袤”

  刘阏一边说,一`长`风`文学`www.lwen2边不时的抬头看了看刘彻,观察刘彻的反应。

  赵王刘遂被召来长安,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闻。

  盯着赵国的人也有不少。

  刘彻闻言,却是嘿嘿一笑。

  他自然听得出来。刘阏是对赵国动心了

  说句实话,倘若刘彻现在是刘阏的位置和处境,恐怕也会对赵国更加动心。

  毕竟。吴地虽富,但毕竟是南方

  一俊遮百丑

  赵国再怎么不如吴地,但终究靠近长安,地处中原腹心,而且荆舒是惩,夷狄是膺,这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

  只是

  刘非那个家伙,怎么可能这么好心呢

  刘彻只是稍微一想,就明白刘非是个什么算盘了

  感情这货看上了赵国了啊

  想拿赵国来与刘彻做个交易。

  让他去赵国。然后换刘阏顺利转封广陵

  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平心而论,假如这个交换成功,那么,无论刘彻刘阏刘非都是胜利者

  刘阏转为江都王。封国面积扩大。财富增加,而刘彻可以完整的获得整个刘濞遗留下来的造船工业和作坊,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未来的大航海基地。

  至于刘非,成为赵王,恐怕他做梦都会笑醒,赵国地处长城脚下,与匈奴接壤,未来十几年。大的战争,不会发生。但小打小闹却是难免,对刘非来说,这恐怕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了

  只是

  哪有这么容易

  刘彻现在有十一个兄弟。

  除了刚刚会走路说话的小猪外,就只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刘越没被分封出去。

  其他八个兄弟,都是藩王。

  这些兄弟里,除了长沙王刘发是个倒霉孩子,素来在宫中没有什么根基外。

  其他七个,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不说别人,刘荣这个家伙,就很难应付了

  毕竟,诸皇子中,刘荣最长,太子捞不到也就算了

  总不能封国都捞不到一个好的吧

  当初,刘肥的例子可就摆在哪里

  满足了刘阏刘非,刘荣的希望,刘彻就不能不考虑了

  偏偏,刘荣这个家伙狮子大开口,居然话里话外的跟刘彻暗示,他想去彭城为王,理由是靠近丰沛,可以长拜高祖庙

  另外,刘余刘胜刘彭祖刘端,这些兄弟,也有着各自的追求。

  在这场分赃大会中,刘彻就算是吐血,也很难将这些家伙都满足了。

  可偏偏,皇帝老爹借口养病,让刘彻监国,然后,顺手一道旨意,将诸王封地改封的权力交到了刘彻手里。

  这才是刘彻如今头疼的源泉。

  八个兄弟,人人都眼巴巴的看着他这个太子兄长。

  就是刘荣都对他低头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刘彻现在别说表态了,连暗示都不敢给人

  不然的话,东宫后妃皇帝老爹,哪一个跳脚掀桌子,刘彻都要乖乖的立刻请罪

  也就是在刘阏面前,刘彻能多说两句话,稍微的给他些暗示和提醒。

  “常山王真是如此说的”刘彻笑着看向刘阏,道:“孤倒是觉得,皇弟你不太适合”

  这话确实没错,作为兄弟中与刘彻关系最近的刘阏,刘彻并不希望自己的这个兄弟跳进赵国这个大坑。

  在整个汉室的历史上,赵王,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诅咒

  历任赵王,就没有一个善终的

  前面几个倒霉蛋还可以说是吕后在位,环境使然。

  但,刘遂之后,刘彭祖家里发生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就足以说明,邯郸那地方,风水有问题,与刘氏八字不合

  反正,在汉室当诸侯王,临江燕国赵国,这三个封号,能不要,最好不要,敬而远之就可以了。

  刘彻觉得,或许把刘荣送进邯郸城里当赵王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这事情,他说也不算数

  他现在的角色,大抵就相当于一个被皇帝老爹提着线摆在门面上的木偶,所谓的监国太子的身份,其实与后世的政协有异曲同工之秒。

  在大事上面,他只有鼓掌的权力。

  要不是这次诸王回京,皇帝老爹怕麻烦,不想去沾这趟浑水,刘彻这会,也就是个摆设。

  既然如此,刘彻也明白,他现在的角色,只是一个将诸王的意向和意图,传递给皇帝老爹的话筒。

  至于,兄弟们最后会怎么分封,变成什么身份。

  那就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他最多最多就是在旁边敲敲边鼓,给某几个人说些好话或者赛点私货。

  刘阏闻言,脸上却是闪过一丝落寞。

  太子兄长想把他运作去广陵为王,刘阏自然是很清楚的。

  但他在河间已经习惯了赵地的生活和风俗,而且,赵地的女子也比较温婉,合他性子。

  说实话,刘阏并不想去广陵。

  哪里离长安太远,很容易被人遗忘。

  而刘家子孙,一旦远离长安这个舞台中心,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刘阏实在没有什么把握,能一直确保自己在太子兄长面前一直如此的受到厚遇。

  ps: 今天大年三十,祝所有的读者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羊年事业成功,阖家团圆,幸福。

  第三百三十六节 兄弟们2

  刘彻看着一脸老大不愿意的刘阏,也只是笑笑,并不与其再做解释。

  天家向来如此,纵使是兄弟,感情甚笃,也不会真个掏心掏肺。

  相反,越是亲密兄弟,越会保持距离,甚至故意冷落。

  这是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

  刘彻带着刘阏越过殿前的台阶,进了一条走廊。

  这是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向来,没有什么奴婢宦官往来,这时候,更是冷冷清清,别无外人。

  刘彻挥挥手,让王道带着宦官们在门口等着,他则领着刘阏走了进去。

  刘阏自也知道,这是太子兄长,有些不便公开说的悄悄话,要跟他说,要与他交底。于是,急忙跟上去。

  进了走廊,走在空旷的通道上,刘彻眺望了一眼未央宫的方向,自言自语的道:“皇弟可曾记得去岁皇祖母驾崩时的场景”

  刘阏连忙低头道:“自是记得”

  刘彻看了他一眼,见刘阏虽然低头故作沉思状,可实际上,却目光涣散,显然只是在敷衍他而已。

  将近十个月之前的事情,刘阏恐怕,早已经淡忘了。

  刘彻长叹一声,他却怎么不敢忘记,那时候发生的一切。

  一路走来,为了爬到如今的位置,他的付出和努力,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

  将自己的情绪从回忆和感慨中挣脱出来,刘彻洒然一笑,道:“皇弟既然记得,那可还曾记得,当初,孤与汝伏跪于地上。却无人问津,无人关注的时候”

  刘彻看着刘阏,问道:“当时。谁知道孤是谁谁又关心,汝是谁”

  刘阏目光闪烁。垂下头来,显然也被勾起了回忆。

  刘阏当然不傻。

  他至今依然记得,去年分封诸王时,一开始,他被宗正分到的封国是临江。

  错非刘彻从中转旋,恐怕,他现在就是临江王,而不是河间王。

  临江与河间。虽然封国大小差不多,但环境风土与人口,却是两个世界

  尤其是这次回京,刘阏见到了临江王,听着临江王转述的临江岁月如何艰难,临江如何穷困,他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更清楚,假如眼前这位太子兄长不是一意爱护他,恐怕这时候,他别说野望赵都邯郸了。便是如今的河间,怕也是别人碗里的东西

  此番回京,诸王一同拜谒东宫太后时。他更明显感觉到了,没有刘彻这个太子兄长,他在长安,什么都不是

  没有人会关心他,更没有人会关注他

  便是皇父天子,见了他,居然也只是微微颔首,没有跟其他兄弟一般,嘘寒问暖。更别提像刘胜刘余一样,执手而行了。

  这么想着。刘阏心头一惊。

  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角色了。

  “寡人一切皆来自于兄长。太子兄长叫我往西,寡人绝不该朝东”刘阏在心中想着,嘴上立刻就道:“臣弟受教”

  刘阏当然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什么话,于是,他亲热的对刘彻道:“多谢兄长教诲”

  刘彻看了刘阏一眼,他最喜欢刘阏的,就是他的这个性子了。

  刘阏虽然笨了点,而且脑子有时候也不太灵光,但,在皇室,这却是最大的优点

  尤其是,刘彻深知,刘阏对自己依赖心理非常重,是最容易控制操纵的代理人人选了

  见到刘阏顺服亲热的样子,刘彻也开心的道:“你我骨肉兄弟,许多话,你心里有数就好了,不必说出来”

  刘彻的话也开始变得温柔和体贴起来,他看着刘阏,诚恳的道:“诸王兄弟中,你是孤最看重的”刘彻说着就扶着刘阏的肩膀,就像民间的兄长对自己的弟弟一般,柔声道:“你要记住,无论如何,孤都不会害你,前次,孤也在给你的信中说过了,此番运作江都王一事,干系重大,甚至牵扯社稷国运”

  “其他人,孤不放心,只有皇弟,与孤最亲,血脉相连,一母同胞,这等大事,只有皇弟方可托付”

  刘彻这一席话,摆道理,讲感情,又给出许诺和美好未来的前景,顿时,就将刘阏对广陵的恐惧和疑惑打消了。

  刘阏立即俯首道:“臣弟愿为兄长效犬马之劳”

  摆平了刘阏,消除了刘阏的疑惧,刘彻顿时感觉全身都轻松了不少。

  将刘阏放在江都,既是为了日后发展大航海做准备和开拓,亦是,刘彻对未来的战略布局。

  打开地图就能看到。

  吴国肢解以后,其广陵郡与周围地区将会划割为江都国,豫章与会稽将成为郡县。

  而江都国将与会稽豫章直面三越割据势力。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统一全国,更有吸引力

  三越,本就是中国国土,只因秦末战乱后,种种原因和环境,才形成了如今的割据局面。

  对于三越,刘彻一直认为,三越问题,属于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

  说句老实话,像前世小猪,为了扫平三越,兴师动众,劳师远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打的战争,刘彻并不喜欢。

  倒不是武统什么的刘彻不喜欢。

  实际上,人人都知道,拳头打下来的地盘,总是会比嘴巴子上谈下来的地盘更稳固,凝聚力也更强。

  但

  假如可以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三越,何必打仗

  三越的藩国,又不是后世的弯弯

  就是赵佗,这只老狐狸,也是承认自己是中国臣民,而非化外蛮夷。

  将刘阏运作到江都为王,刘彻就可以通过刘阏的江都国,来分化收买三越的内部贵族,培养带路党。

  若是一切顺利,可能十几年内,三越就可以和平的通过内附的方式,回归中国中央王朝治下。

  倘若能以和平手段解决三越问题,那么,西南夷也同样可以采取相同模式解决。

  不必劳师动众,兵不血刃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汉室的力量就可以集中起来应付来自北方的匈奴了。

  而在前世,小猪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开辟的战场太多了,三越朝鲜西南夷西域诸国匈奴,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战略,基本上都是谁惹哥,哥揍谁

  这样看上去,是爽了

  但是,因此耗费的国力和军力,数不胜数,白白给了匈奴人喘息之机

  不然,漠北决战以后,凭借当时的战略态势和军力优势,匈奴人哪里还可能缓过气来

  直接会被绞死在漠北的沙漠里未完待续

  ps:新年好

  第三百四十七节 兄弟们3

  送走刘阏之后,刘彻只是简单的准备了一下,就又迎来了一个兄弟老七临江王刘彭祖。

  刘彭祖今年才不过十岁而已,虽然已是一方诸侯,戴着王冠,身着绛服,前后侍卫拱卫,口称寡人,但却终究只是一个孩子罢了。

  心计算计,一点也无。

  更别说是会懂得交易这种事情。

  但,刘彻特意单独接见这个弟弟,却是项庄舞剑了

  谁叫刘彭祖有个厉害的老妈呢

  其生母贾姬,可是一个能留名青史,记录在史记中的人物

  虽然,史记中的贾姬,不过是太史公描写郅都刚正无私,忠心耿耿的背景,但,一个能让刘彻的那个向来薄情寡性的皇帝老爹肯做出一个冒险的姿态的女子,岂是等闲之辈

  在原本的那位刘德为数不多的零散记忆中,就有着贾姬当年风光无限时的一些片段。

  这个女人,可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前世,刘彭祖先被封为汝南王,吴楚之乱后改封赵王,这位贾姬在这番运作中,当计首功

  当然,最重要的是,贾姬与程姬,乃是情敌,死对头啊

  当年,就是贾姬横插进来,生生夺走了本来击败了粟姬,风光无限的程姬的恩宠。

  这仇,可是结的很大的

  在这宫中,贾姬的子嗣与程姬的子嗣,向来就是不怎么来往的。

  毛主席曾经教导过我们,玩政治,本质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刘彻特地单独接见刘彭祖,只是想传递一个信息给贾姬孤欲结盟

  结盟干什么

  当然是压制程姬了

  程姬有三个儿子,刘非刘余刘端,而贾姬也有两个儿子。刘彭祖和刘胜。

  程姬的儿子,假如得到的封国比较好,那毫无疑问。贾姬的儿子,就要坐冷板凳了。

  更何况。两者本身就有仇怨,这下现实利益加上新仇旧恨,不需要挑唆,他们两个自己就会先打起来。

  至于刘彻为何会选择与贾姬而不是程姬联盟。

  道理很简单

  现在,就只有程姬的三子年纪比较大,而且,刘非还对他的太子位置有所威胁

  “臣弟拜见兄长”刘彭祖哪里知道刘彻召见他的这些弯弯绕,他在刘彻面前。表现的很局促,礼毕之后,甚至还低头认真的看了看随同他一同前来拜会刘彻的临江国丞相以及内史太傅等随行重臣。

  “快起来,小七”刘彻却是露出一副温厚兄长的模样,一把扶起刘彭祖,甚至还非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