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70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6      字数:11926
  然这传出去,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头可不好听

  在中国zhègè人情社会,不管做什么,都得讲情面。

  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真要板着一张脸当自己是包青天,那肯定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特别是袁盎姿态都摆的这么低了。

  真惹毛了袁盎,刘彻也不好受

  这么一想,刘彻的态度软化了不少,站起来hēhē一笑,道:“丝公见外了孤与丝公是什么guānxi丝公既然为这季心求情,那孤就姑且相信此人确实如丝公所言一般吧”

  刘彻向前踱了一步,轻声道:“只是就要到年关了啊,按照高皇帝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孤dǎsuàn近期让剧孟清查关中各旧案底,争取将一批过去屡次逃脱王法制裁的人犯追捕归案,明正典刑”

  这jiushi要搞一次西汉版的严打了

  跟西游记一样,有后台的妖怪,肯定是抓不住的,能被抓到的一定是没有后台或者后台不够硬的倒霉蛋。

  刘彻的意思很明显了,那jiushi既然袁盎你要保季心,那好,我给你面子,但是,关中季心是不能留了赶紧的让他去关东躲两年吧

  要是这样了,季心还赖在关中不走。

  那就不能怪刘彻无情,不看袁盎的面子了

  袁盎自然清楚刘彻的意思,于是俯首道:“正该如此,关中积年旧案,逃脱法网之辈,当受国法制裁”

  “有丝公支持,孤就安心了”刘彻转过身子,笑着道:“丝公请安坐片刻,孤已经命人去煮茶了,是程郑婴从蜀郡带来的上等明前雨茶,俱是寒食前后新出的嫩茶芽,据说一片茶山只能出半斤呢”

  不得不说,论起享受,商人比起皇家还要厉害

  最起码,此时的商人在享受方面,比刘家厉害多了。

  刘彻以前做皇子时,一年到头能混一匹蜀锦做衣裳就心满意足了

  更早的时候,太宗孝文皇帝在之时,别说蜀锦了,堂堂皇孙穿的是皇宫自己种的桑树养的蚕,宫里妃嫔织的衣裳。

  粟姬从来不去干这些粗话,自然的,刘彻xiongdi三个连个绸缎衣服都没几件

  哪里能跟那些民间的狗大户比

  袁盎闻言,likè笑道:“敢不从命”

  这场风暴总算过去了,剩下的jiushi如何收尾了。

  走出太子宫,袁盎登上自己的马车。

  赶车的车夫是袁盎的家奴,说是奴仆,其实与家人无二,是袁家从小养大的仆人,与袁盎一起长大,东奔西走,感情自然是十分深厚。因此许多事情,袁盎都不瞒他,甚至还会与其商议。

  这车夫见袁盎脸色不太好。试探着问道:“主人,可是太子那边有什么事情”

  袁盎长叹一口气,对这车夫问道:“大郎,你可知道,最近这些日子,季心都跟什么人在往来”

  车夫答道:“仆听说过一些,据说季心最近与杜氏往来甚密。您也知道,杜氏跟田氏,向来jiushi关中游侠的饭碗”

  “杜氏”袁盎揉了揉太阳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得怒道:“怎么不禀报与我”

  “主人,难道有什么不妥”车夫好奇的问道。

  这官面上的人跟商贾自然是不会zhudong碰面的。

  这些平时的孝敬啊好处啊什么的常例一般都是交给官员的下属心腹。

  而通常,官员们也会委派一个家奴或者亲信去处理这些事情。

  这样就算出事。也不会落下什么把柄。

  这是当初张武受贿之后。官场上出现的新的收钱模式

  袁盎虽然不爱钱,但,在官场上活动,迎来送往,时不时的请客,开个宴会什么的,光靠那点俸禄,别说开宴会了。jiushi养活家人都困难

  袁盎听了车夫的话,摇摇头道:“何止是不妥啊。祸事来了啊”

  “快,去季心的府上快”袁盎焦急的催促起来。

  要知道,他可是刚刚在太子面前做了保的

  假如季心做了什么触怒太子的事情甚至大逆不道的勾当,那他袁盎jiushi要被连坐的

  别人不清楚当今天子对太子的bǎobèi程度。

  袁盎却是清清楚楚

  在河东时,太子回长安后,天子就一日三问太子行踪和安全。

  册封太子后,虽然表面上天子没怎么关注太子。

  但shiji上,袁盎在宫里的熟人告诉他,天子每日临睡之前,必定会听人汇报今日太子的行踪。

  一定要听完才睡

  这种程度的看重,已经不单单是宠爱而是溺爱了

  以老刘家的脾气,谁动自己的儿子,那肯定杀谁全家啊

  陶青,王恢的下场,袁盎可是看的明明白白的

  于是,袁盎的太仆马车一路疾行,穿越长安的大街,到了城东的一处豪宅前停了下来。

  这里jiushi季心的宅子。

  因为季心的兄长季布曾经官至两千石郡守,所以,这宅子也毫无顾忌的修的富丽堂皇,门口还安了两个石狮子。

  袁盎下了马车,季家的下人likè迎上前来,行礼道:“太仆来了,快快请进,主人盼着太仆,盼了许久了呢”

  袁盎却是板着一张脸咆哮对上来迎接的季府下人道“去把季心给我叫来,马上likè”

  这一吼,likè就吓坏了季家的下人。

  袁盎从来没有如此暴怒过

  于是,他们丝毫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一个穿着绫罗绸缎,但是膀大腰粗的汉子从府中走出来,一见到袁盎,likè跪下来拜道:“恩公,可是有事吩咐心心马上就去办是否晁错又与恩公为难了”

  袁盎看了季心一眼,wunài的道:“进去再说吧”

  袁盎也是没bànfǎ

  当年他救季心,帮着季心躲过朝廷的追捕。

  那是因为,他跟季心是老乡

  大家都是楚人,朝廷里的楚人本来就很少,能帮一个是一个呗

  这种以地域抱团的模式,自古以来就有。

  季心带着袁盎进了家门,将袁盎请到客厅,又命人上茶,这才小心的问道:“恩公今日这般怒气腾腾,可是某做错了什么”

  季心自然不蠢,他知道,今天袁盎这么发火,肯定是他不小心干了什么得罪了袁盎的事情。

  而袁盎,季心可吃罪不起

  毕竟,这是他的保护伞

  袁盎看着季心一脸老实和顺服的样子,心里的怒气顿时就消了许多。

  毕竟,这么多年,季心zhègè老乡帮了他不少忙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尤其是他落魄时,季心也没有离开他

  但是,事关太子。袁盎不得不板着脸,冷冷的问道:“季心,我问你。这些天,你跟杜家在合计什么是不是想让你大兄在九泉之下都要蒙羞,还要拉着我袁丝一起死”

  季心的兄长季布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

  因此,袁盎也可算是季心的长辈。

  “恩公,何出此言”季心也吓了一跳,连忙拜道:“某虽莽撞,但却绝对不敢如此”

  “还要瞒我”袁盎终于忍不住一拍案几。问道:“你若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太子何以今日将我请过去错非我这张老脸在太子面前还有点用,现在。禁军就在外面了”

  搀和皇室的事情,本来jiushi犯忌讳的

  挡在太子面前的,更是找死的行为

  当初,东安候张相如。朝野公认的长者。丞相人选,一朝得罪了太子,一脚就被踢回老家种田

  堂堂彻侯都是如此,季心一个小小的游侠,屁股上全是屎的家伙,袁盎想不明白了,凭什么他敢搀和进这种掉nǎodài的事情里去

  “太子”季心愕然,他挠挠头。道:“恩公息怒,恩公息怒。某确曾受人之托,命人将几个游侠从剧孟哪里喊了回来,但,不至于就得罪太子了吧”

  袁盎站起身来,看着季心。

  他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季心的这种行为。

  这还不叫得罪,什么才叫得罪

  “季心,你若还认我袁丝,就答应我一件事情”袁盎叹了口气道。

  “恩公请说”

  “你马上收拾一下,likè离开关中,去蜀郡也好,去雒阳也罢先出去躲个两年吧”袁盎垂头丧气的道。

  “为什么”季心却忽然爆发了,挺直了脖子,红着脸,问道:“某不过是打了个招呼,何至于此”

  “为什么”袁盎冷笑了一声:“凭什么就凭错非我袁丝在家上面前为你求情,现在。你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可我不服”季心却是也一脸委屈,蹲在地上,道:“恩公,您说,某那点就比不上那个剧孟了”

  袁盎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季心会干出这种不要命的事情了。

  游侠的世界,只能有一个老大。

  以前剧孟在关东称雄,季心在关中逍遥。

  自然两不招惹。

  可如今,剧孟跑到了长安,把手伸进了季心的地盘,又是拉人,又是整合。

  袁盎也觉得,季心能忍得现在才给剧孟一点颜色看看,那已经是很不错了

  袁盎也是叹了口气,他一直不明白,太子为什么就偏偏看上了远在雒阳的剧孟,而置关中的季心不顾

  难道太子不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

  剧孟再怎么厉害,到了关中,肯定也不如地头蛇季心厉害

  这从剧孟如今以备盗贼都尉兼太子门大夫的身份,尚且没bànfǎ让关中的游侠全部听话就能看出来了

  假如是季心在剧孟的位子上的话,那么

  谁敢唧唧歪歪

  但是

  袁盎叹了一声,道:“剧孟是怎么被招徕的,你知道吗当时太子若是招徕你,你会去”

  季心闻言,微微一愣。

  半年前,谁知道刘彻是哪根葱啊

  那时候长安城里的贵族和商贾,人人都是眼巴巴的就等着皇长子刘荣上位了。

  至于皇次子

  谁注意过

  这么一想,季心顿时就有些泄气,但还是很不fuqi,撅着嘴道:“天下草莽英雄,难道只有一个剧孟吗某jiushi想让太子知道,某也不比剧孟差甚至比剧孟还要好,这关中七十五县,谁不知道某的大名某要是在剧孟那个位子上,肯定干的比剧孟好”

  这才是季心长期以来的心结。

  太子要用人就用人吧

  本来剧孟进关中,做官,帮着刘彻做事,他季心是乐观其成的。

  毕竟,这游侠洗白的途径太少了。

  剧孟算是一个指路明灯。

  因而,长久以来,季心都没怎么出来为难剧孟,甚至下令小弟们尽量配合,不然剧孟再怎么厉害,名气再怎么大。没有他的默许甚至支持,关中的那帮游侠在没看到好处前,谁会鸟一个关东来的蛮子

  可是。现在孟剧孟出头了,还成了备盗贼都尉,混了个太子门大夫,潜邸大臣的名头。

  特别是最近,季心每次跟过去的小弟喝酒,提及剧孟的风光,季心都是羡慕无比。

  甚至有些游侠只知道剧孟。而不知道他季心了

  半年前,论出身,剧孟拍马也赶不上他季心。

  论背景。他季心的靠山是袁盎,跟长安大大小小的官僚也都熟,还是地头蛇。

  季心自问,自己不比剧孟差。

  但为什么太子就没派人来征募他

  想来想去。季心觉得。可能是自己的名声还没传到太子耳中。

  那要怎么才能让太子知道,这长安城里还有一个正怀抱着拳拳报效之心的在野遗贤呢

  正好,前两天杜氏找他帮忙,给剧孟拖拖后腿,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么一出。

  可惜,现在看来。效果是有了,但却是个反效果。

  太子果然知道了有个季心。但却恨上了

  这就让季心觉得,肯定是zhègè世界出问题了

  为什么剧孟明明家在雒阳,却能被太子还在微末之时就发觉了,他天天在长安,在关中,却一直得不到征募

  袁盎自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季心用游侠的思维去跟太子打交道,太子却用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这能不出才怪了

  袁盎哭笑不得,摇头道:“既然你想效忠太子,何不与我分说,我在太子面前,素有薄面何至于此啊”

  季心却摇摇头,道:“某欠恩公太多了,拉不下zhègè脸面再求恩公”

  袁盎却是不住的摇头。

  游侠大多放荡不羁,目无王法,没有什么规则。

  当年jiushi季布还在世,季心脾气上来了,说杀人就杀人了。

  这也是袁盎一直没在刘彻面前提及季心的原因。

  这种人,放在下面还好,一旦到了朝廷上,季心的性子jiushi他取死的根源

  事已至此,袁盎也不想再多说了,他摇摇头,问道:“杜氏除了让你做zhègè事情外,还跟你说了什么没有”

  季心摇摇头道:“回禀恩公,倒是没有,只是,某听说了一些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说看”袁盎连忙问道。

  “是这样的,某听下面的人说,最近几日,杜氏与其他几个商贾家族,正在与关中各县县衙的衙役,司曹以及亭长游缴商议一些事情,某听说,他们好像在说什么太子要限定保护粮价,要通力配合,而且还要做到极端,有人告诉某,某个亭长在与其喝酒时说了,关中商贾与他们商议的事情是太子假如限定粮价五十钱一石收购,五十五钱一石出售,那他们就要用五十五钱一石的粮价卖给农民,每户要买十石以上”季心摸着头,回忆着道。

  袁盎一听,再也坐不住了,likè起身道:“兹事体大,你且先等着,我马上去禀报家上,晚上回来,再与你商议此事”

  “有问题吗”季心问道:“难道这样不好”

  “问题大了”袁盎道:“这些家伙居然敢用这种手段来duifu太子,一旦被他们成事,这朝野就要大乱了,甚至天下都会动荡”

  作为积年老吏,袁盎当然知道下面的人在遇到上司以强有力手段推行某个政策时,假如他们在硬实力方面打不过,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了。

  季心所说的,恰恰是最极端最恶劣同时也是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对抗方式。

  真要被这些串联起关中各县的衙役地方的亭长游缴和廧夫等低级官僚,玩这么一出。

  到时候,要嘛是太子低头认错,要嘛jiushi刘氏动用军队,血洗关中

  基本不会有第三个选择

  而以刘家的脾气,最可能的jiushi第二个选择了。

  而那么一来,整个天下都会为之不稳,甚至刘彻的太子位可能也要不保了

  太子宫,画堂。

  刘彻坐在上首,听完了袁盎的话后,他也有些发愣了。

  这问题很棘手啊

  袁盎说的事情,很简单,几个不甘心利益受损的商贾,决定串联和收买整个关中的底层官僚。

  假如是明着对抗的话,刘彻根本不怕

  但他们这么玩的话,就危险了

  王安石变法怎么失败的

  jiushi败在官僚们的这一招之下

  好好的青苗法免役法,最后变成了摊牌和官僚集团的狂欢。

  本来应该受益的农民,最终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官僚们做的事情,其实说穿了,很简单,那jiushi扩大化和极端化。

  像青苗法,本来是说给底层bǎixing一个低息贷款,免疫法,是让那些不想服役的bǎixing,出钱请人代服。

  可搞到最后,下面的官员给你来个一刀切,所有的bǎixing都要强制出钱雇人服役,强制要贷款,管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意

  这才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上层贵族讨厌变法,下层bǎixing没有尝到好处,反而日子过的更苦,这样一来,谁还支持新法

  这样的例子,可不单单一个王安石变法。

  jiushi后世天朝,庆丰新政,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新君说要怎样,下面的人就给你来个极端化和扩大化,找个机会就给你上眼药,各种似忠实黑的手段,即使是天朝都还是无计可施,除非像太祖一样,发动嗡嗡嗡,把整个世界砸烂,重新洗牌。

  刘彻自然不可能学天朝太祖。

  对于他们这样干。

  刘彻只有一个bànfǎ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九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1

  送走袁盎,刘彻立刻就有了决断。

  “备车”刘彻将王道找来,吩咐道:“孤要去拜访御史大夫”

  这事情要把手尾处理好,必须得晁错配合。

  原因很简单,此时,御史大夫衙门号称亚相,能管的事情,多了去了。

  按照汉室制度: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因此,自从太尉官旧废不置后,御史大夫就顺应形势,挤进了三公的序列。

  什么叫三公

  中说: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相何以三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

  而在汉室,御史大夫确实有着实际的三公权柄

  基本上,你把御史大夫衙门看成中纪委中央办公厅秘书处以及部分中组部的组合体就可以了。

  因为御史大夫的权柄在汉代极重,是以,时人常将丞相府与御史大夫衙门合成二府。

  无论汉书还是史记,或是三辅黄图,此类说法屡见不鲜。

  半个时辰后,刘彻的马车在御史大夫衙门前停下。

  早在刘彻到达前的一刻多钟,先期快马报信的长风文学www.lwen2使者就已经通知了御史大夫晁错。

  所以,刘彻刚刚下车,晁错就领着御史大夫衙门上上下下的四十五位佐官出迎。

  “臣错拜见家上”晁错走上前来,对刘彻拱手一礼。

  “晁公快快请起”刘彻连忙上前躬身道。

  “家上。请”晁错低头道。

  “有劳了”刘彻笑着与晁错并肩进入御史大夫衙门的大门。

  在汉代,御史大夫衙门与丞相府仅有一墙之隔,两者实际上。全部都是建在靠近未央宫北阙的宫墙之内。

  甚至于,这两个衙门的一些属官,干脆就是在皇宫里上班的。

  譬如御史大夫衙门的御史丞,管得就是宫里的大小事务,你要知道,当此之时,宫里面也不全部都是宦官。还有着大批的御史尚书谒者以及侍中还有郎中等天子近侍,这些官员,全部都是文官

  因此。这些人的管理之权,就落在了御史丞身上。

  刘彻抬起头,打量着御史大夫衙门的里里外外。

  不得不承认,御史大夫衙门比内史衙门大气多了。

  门口站岗执勤的全部是禁军的卫兵。

  整个衙门内部。完全就是皇宫的延伸。

  各种阁楼殿宇。数之不尽,数以百计的大小官员穿梭其中,前来办事的其他衙门和天下郡县的官吏,更是如过江之鲤,延绵不绝。

  刘彻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目测,整个御史大夫衙门起码占地一千亩以上。

  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单单是够资格上朝议。发表意见的朝官就有四十五人,其他佐缭属官和办事跑腿的杂役。起码是十倍于此,加上打扫卫士整理文案的下人,这个衙门里常驻的吃公粮的人至少一千多号。

  无怪前世晁错当了御史大夫后,就如脱缰野马,再无人能阻拦。

  实在是这个衙门的权柄太重了

  晁错一入主,立刻就如鱼得水,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

  “家上”晁错见刘彻看着御史大夫衙门里往来的人群有些发呆,在一旁解释道:“将到年关,天下郡县监察御史以及派驻各诸侯国的监御史们都回来了,加之,今岁是今上即位后的第一个大考年,是以,各地郡守也会陆续进京述职,臣这里就比较忙了一点了”

  刘彻点点头,笑道:“晁公操劳国事,辛苦了”

  “不敢,为陛下效忠,是为人臣的本分”晁错笑着回应。

  对于刘彻这个太子,晁错现在基本是保持中立态度了。

  只要太子不来破坏他的计划,那太子想玩什么,那就随便玩什么吧

  他晁错只求能削藩成功,青史留名,借此封侯拜相,让后人为他的丰功伟绩而膜拜。

  除此之外,他别无所求

  只是

  “太子今天过来,恐怕是有事情”晁错自然不傻,太子忽然来访,要是没有什么事情,鬼信呢

  而且眼前这位可是出了名的不安生。

  这半年来,又是推恩,又是考举,各种刷声望,甚至还把声望刷到了河东,刷出了一个汉鼎。

  纵观整个汉室历史,像眼前这位能折腾爱折腾还折腾出成绩的,这还是独一份

  有时候,晁错都不免想,这折腾来折腾去,难保不会捅个什么篓子出来。

  到时候就好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家的太子,就算把天给捅个窟窿,那也就最多吃顿挂落而已。

  汉室至今五十三年有余,历三帝一后,还没有废太子的先例

  抱着这样的心思,丞相与他的佐官们陪着刘彻,来到御史大夫衙门的一座僻静的大殿中。

  “家上请上座”晁错很有礼貌的将刘彻请到上首的主位,安顿下来后,才带着群臣各自坐到位子上。

  刘彻坐下来,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御史大夫衙门的茶,这才开口问道:“请晁公为孤引荐一二在坐俊杰”

  晁错不明白刘彻葫芦卖的是什么药,但,介绍大臣给太子认识,这是臣子的本分。

  于是,晁错很有耐心的起身,对着刘彻躬身一拜,介绍了起来。

  “家上这一位,乃是臣的副手,河南郡人薛蔡,十一年举为安阳县县令,十三年任河上郡司马,迁为蜀郡御史。其后累任为给事内领御史石渠阁寺御史现任御史丞,主管宫籍大小事务,陛下常以为善”一个年纪大概四十多岁的国字脸绛衣御史站起身来。朝刘彻微微一笑,拜道:“臣蔡拜见家上家上万安”

  “安”刘彻连忙起身。

  御史大夫衙门在册在京御史是恒定的四十五人。

  这四十五人按照制度,分为五曹,五曹主官叫侍御史,分别掌管着各曹的监督弹劾大权。

  而管这五曹的,就是御史丞。

  但是,在汉代。御史丞其实有两个。

  一个就叫御史丞,坐着这薛蔡的工作,辅佐御史大夫。管理宫中事务,同时负责与兰台沟通,处理各种天子诏命和文书。

  权柄不可谓不大

  但刘彻此刻却没什么想结交这人的心思。

  概因为,真正的实权人物。掌握大权的大拿。也是刘彻此来最重要的目标还没有出现。

  晁错向后一步,指着一个在众多御史中相对老的五十多岁的男子,介绍道:“殿下,这一位,也是臣的副手,河内人杨奋,十四年赀为侍中,因侍奉先帝勤勉。嘉为大夫,后任为楚国监御史。深得故楚夷王赞赏,向先帝举荐之,于是召回长安,任为御史中丞至今八年了天下郡国官吏由此公监之”

  “即使是陛下,也以为长者,臣亦常敬之重之”晁错由衷的道。

  “臣奋拜见家上,家上万安”杨奋微微躬身拜道,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始终板着脸。

  刘彻听着,也是仔仔细细的将这位杨奋打量了一番。

  这位御史中丞虽然年纪在众多御史中算比较老的一个了,但依旧精神抖索,生着浓眉大眼,方脸,颧骨高耸,看上去脸有点瘦,但却有种不怒自威的味道,整个人的形象与那位天朝号称地雷阵的先总理比较像。

  刘彻微微一笑:“中丞有礼了,孤常常听人说,中丞杨奋,不苟言笑,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这一位就是刘彻此来主要要找的人了。

  因为按照汉室制度,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副手,秩比虽然不过千石,但却有着监督天下百官,弹劾九卿的职权。

  毫不夸张的说,遇上这一位,就算是两千石封疆大吏,在他面前,也得赔笑

  在此时,御史中丞就是西汉的中纪委书记

  日后,御史中丞的权柄更是不断扩大。

  小猪当政时,设置刺史部,这些刺史就是归御史中丞管的

  即使是现在,刺史的前身,郡监察御史和各国的监御史,也是归着御史中丞管

  所谓监察御史。

  这是一个秦始皇发明的官职,跟御史大夫一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造就的产物。

  到了汉代,依然沿袭这个制度,用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防止诸侯王和地方郡守玩脱了。

  不然,以各诸侯王和郡守的权柄,要是没个明面上的威慑力,想杀人杀人,想强抢民女强抢民女,这世界还不得被他们这些家伙玩坏了

  根据后来三国时期夏侯玄的说法是:先王达其如此,故专其职司而一其统业。始自秦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汉承其绪,莫能匡改。

  这是夏侯玄在出任曹魏的征西将军前与司马懿的对答之中对西汉监察御史的分析。

  从这还是可以一窥西汉时期监察御史的职能的。

  当然,在三国的大门阀看来,这监察御史真是坏死了,设置这个职位就是对俺们这些善良的士绅的不敬,是秦国的暴政,大大的坏

  但在此时,汉室朝廷一天比一天重视监察御史和统领监察御史的御史中丞。

  随后几十年,御史中丞将取代御史大夫,成为三公之一。

  基本就相当于后世天朝的中纪委书记进入长老团,取得投票权一样,是不可阻挡和必须发展的潮流

  ps:  今天先更个3000吧,后面的内容还没想好怎么写,主要是涉及到一个2000年前的机构的运行职责以及活动,我虽然大概了解御史大夫衙门,但我可不想脑补,因此,在查找一些各种各样的资料和记载,今天泡在故纸堆里泡了半天呢,明天估计还得翻~

  毕竟,虽然是小说,但我不想在史实方面让历史尊重我0

  第两百八十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2

  晁错又接着给刘彻介绍了十三位御史。 ..

  这些人或是顶着一个侍御史的头衔,或是兼着一个某曹御史的职务。

  当跟薛蔡杨奋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挂着一个给事殿中的名头。

  御史挂上给事殿中的前缀,在汉室大抵就相当于后世的人大进了常委,有了发言权和投票权,看到不爽的事情,可以直接开喷。

  这十五位挂了给事殿中头衔的御史,才是这御史大夫衙门真正的精英和实权人物。

  剩下的三十号御史,基本上是在打酱油,最多协助某位给事殿中处理或者调查某事。

  但却也不能小瞧他们

  在汉代,是君权不断扩张的时代。

  为了加强君权,皇帝于是不断的加强御史的权柄。

  至小猪统治中期时,挂着直指绣衣使者的御史,甚至能调动郡队,进剿叛军和盗匪。

  著名的江充更是拉着一位汉室太子陪葬了

  在此时,这些其貌不扬的低调御史们,战斗力也相当不错。

  不少人本身就兼着一些要害衙门的监督之权。

  譬如少府内史衙门等关键部门。

  这就像后世,某位副市长虽然排名靠后,也没入常,但手里面的权柄,却一点也不小

  刘彻听完晁错的介绍,强行将这十五人的名字样貌籍贯履历全部记在心里。

  像御史大夫衙门这种实权机构中的话事人,记熟了总没有坏处。指不定哪一天就可能需要找其中一个帮忙。

  “孤今天来,不满晁公,确实是有一事想请晁公帮衬”刘彻拱手对晁错笑道:“不知晁公愿不愿意”

  晁错听了刘彻的话。当着手下人的面,他敢说自己不愿意嘛

  当然,要是这么容易就被人拿话要挟住了,那晁错也混不到今天的位置。

  晁错看着御史们,呵呵笑了笑,吩咐道:“诸公自去忙吧,有事。自有人来传唤”

  “诺”众御史纷纷起身,对刘彻和晁错躬身一拜,然而各自退下。

  等御史们全部走了。晁错又让下人关闭门窗,同时挥手让本来在殿中伺候的下人和差役尽数退下。

  “家上,到底何事”等整个大殿变得清静了下来,晁错这才转身。看着刘彻。眼中却是无比凝重。

  晁错自然知道,刘彻堂堂一个太子,居然都要亲自上门拜访,拉下脸面来求了。

  这事情,可小不到哪里去

  搞不好,他这个御史大夫都可能hold不住

  而他晁错跟刘彻这个太子又没有什么厉害关系。

  不是说刘彻倒台了,他这个御史大夫也没安生日子过。

  恰恰相反,倘若刘彻倒台。受损的可能是死对头袁盎

  既然如此,假如刘彻不拿出点什么东西的话。他晁错可就懒得当圣母了

  刘彻见此情景,也知道,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但刘彻一点都不担心晁错不肯帮忙这种事情。

  官僚阶级是刘彻的敌人,又何尝不是晁错的敌人呢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刘彻沉吟片刻,看着晁错,道:“此番前来,确实是要麻烦晁公,准确的说是要麻烦晁公麾下的御史中丞”

  刘彻将袁盎告诉给他的事情,对晁错复述了一遍。

  晁错听完刘彻的话,沉思了起来。

  刘彻的意思,晁错很清楚,无非就是让他命令御史中丞杨奋去把关中各县令县尉以及内史衙门的大小官员叫来训话。

  用御史中丞的权柄给关中各县县令施压。

  让这些县令回去管好那些手下的亭长和游缴。

  这个办法也是刘彻现在唯一能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

  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整个官场就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毫无疑问是刘彻这样的皇室成员。

  但,偏偏有时候个头大,未必对付得了小。

  就好比狮子奈何不了打洞的耗子一样。

  真正能管得了关中各县得那些亭长和游缴的,只有他们各自的顶头上司,县令和县尉。

  因为,汉室的制度,亭长和游缴,是由县令任免的。

  这些家伙的乌纱帽就捏在上头的县令和县尉手上。

  而县令和县尉的乌纱帽,恰恰捏在御史中丞手上。

  尤其是现在接近年关,马上就要考绩了,这些县令县尉是回家种田还是高升或者嘉奖留任,全系于接下来的群臣会审。

  而在这其中,御史大夫衙门将发挥重要作用。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县令县尉的仕途,取决于御史中丞给出的评价。

  “家上,此事有些棘手啊”晁错沉思片刻后,却摇摇头,对刘彻道:“请恕臣爱莫能助”

  刘彻听了,瞳孔微微睁大,心里头不免有了些怨言。

  但想了想,刘彻觉得这也正常。

  毕竟,从开始到现在,刘彻跟晁错就没尿到一个壶里

  人家没那个义务给刘彻来擦屁股

  只是

  要说能坦然接受,那才有鬼了

  是人都会有种地球肯定是围着我转的想法。

  但凡有人违逆自己,就算是普通人,心里头多少也会有些不舒服,更何况刘彻还是太子,每一个上位者,都是极端自我和自私的典型

  但对晁错,刘彻是真没什么办法。

  秋后算账吗

  假如一切不变,人家总共也就三个多月可活了

  因此。刘彻在心里骂了一声,就欲起身告辞,准备再去想别的办法。

  只听得晁错道:“家上莫急。请容臣仔细禀报”

  晁错似乎看出了刘彻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伺候了当今天子二十多年的大臣,晁错对于刘家的思维方式和大脑回路显然相当了解。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对刘彻拜道:“家上应该知道,一月余前,臣还是内史,若是那时候,遇到此事。臣决无二话但此时,却实在是力有未逮”

  刘彻一听,这才止住心里的怨言。

  晁错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此时的内史。就是后来小猪朝的左冯翊右扶风京兆伊的前身。

  按照汉室的政治结构构造,在事实上,内史衙门其实就是一个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