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59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4      字数:11856
  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所谓大浪淘沙,泥沙俱下。

  这些人在前世随着刘荣的倒台,或死或放或一蹶不振。

  历史就是如此,能留名于其上者,固然都是英雄豪杰,然而,却有更多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折戟沉沙,埋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我如今也是将要身系千百人的身家性命,数万人将与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彻心中想着前世的事情。

  前世,刘荣的太子宫中太子太傅少傅詹事,九臣以及两百余位佐官,数百的卫队军官以及更多的宦官侍女下人奴仆,随他的倒塌而面临灭顶之灾。

  只有窦婴靠着窦太后羽翼而存活下去,余者尽数从此被打入另册。

  将竹简上的二十个人的名字与履历都看了一遍。

  刘彻发现,这一次调拨给他的二十个舍人,基本上履历上都是完美无缺的。

  想想也是,太子之位空缺两年了。

  加上他的老爹的太子宫在五年前就停止增加舍人。

  这五年时间,积压在少府的舍人,少说也有五六十人,优中选优的情况下,履历不做漂亮一点,怎么被选上

  只是

  有些人的履历太漂亮了

  譬如,一个叫江贞的人,以良家子身份人选为舍人,连续三年,被少府课为最。

  只是再看他的任职机构,居然是少府厨。

  简单的来说,这人是管厨子的

  刘彻脸颊抽动了一下,虽然太子舍人并不限制规定一定要治事之官,但什么时候,一个吃货也能混进来了

  毫无疑问,这人背景很扎实,肯定送钱了。

  不然,履历比他漂亮的多了去,为何偏偏是他这个管厨子的,而不是那些做其他事情的呢

  只是

  刘彻却并不反感。

  民以食为天

  这个叫江贞的假如真的在吃货一道上有本事,那么,他所能贡献的可能比汲黯张汤还要高

  只要他能把麦子磨成面粉,弄出面条和包子,就是大功一件

  ps:抱歉抱歉,今天有些私事去处理了,11点才回到家~汗一个先~先上传这章吧,算我欠大家6000字,明天后天一定补上~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五十三节 八方英才汇聚2

  刘彻将所有呈报上来的舍人名单和履历看完。

  沉吟片刻,对王道吩咐:“去将岑明府与舍人们都请进来吧”

  这代表,刘彻这个太子已经认可了这个名单。

  不多时,少府令岑迈就领着二十个年纪不一,身材各异的官员,走进殿中拜道:“臣将作少府迈奉天子诏遣送舍人二十,请家上签收”

  说着岑迈就呈上一分正式的公文。

  刘彻在其上加盖太子印玺后,将之递还给岑迈。

  “家上,臣先告退”岑迈接过公文,再拜道。

  “王道,去送一送岑明府”刘彻站起身来吩咐着。

  “诺”

  片刻之后,整个大殿之中,就只剩下了二十位穿着打扮各异的官员。

  刘彻瞧了瞧,这一次的舍人素质很不错。

  基本上,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岁的样子,小的看上去可能也有二十余岁了

  刘彻拿着手上的名册,走到这二十个低着头,一动不动的躬身站在殿中的官员。他来回踱了两步,然后,忽然道:“孤与诸卿,认识一下,做个自我介绍,卿等简要的跟孤说一下自己”

  刘彻等了一会,发现没人带头,他不以为意的笑了一声,道:“既然没人带头,那孤就点名了”

  “商容”刘彻故意漫不经心的念了一个名字。

  “臣在”一个体态修长的年轻官员出列拜道。

  “介绍一下你自己”刘彻好整以暇的走到他跟前,打量了一番商容。

  此时的商容与前世记忆几乎相差无几。大概二十二三岁的样子,留着浅浅的胡须,国字脸。浓眉大眼,是典型的中原男子样貌。

  “臣商容拜见家上”商容跪下来叩首道:“臣乃是清河郡人,三年前蒙清河郡郡守杨公不吝简拔,授为亭长之职,须臾,以微末之功,考为最。举为少府尚书台尚书郎”

  刘彻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其实刘彻对商容可以说是比较了解的吧。

  前世之时,刘彻就听说了此人的功绩和人选原因。

  三年前以亭长之职。带领一村一百七十一户农户,修了一条三里长的渠道。

  于是,立刻被清河郡上下惊为天人。

  马上就被清河郡郡守举荐到了少府。

  再不送走,全郡上下的官员都要去找根绳子上吊了

  尤其清河还是窦太后的老家。年年都有窦氏子弟回乡省亲扫墓。

  一到少府。立即就被少府三巨头分配到了尚书台,做了一个打酱油的尚书郎。

  此时的尚书台,还没有后世那么威风。

  充其量就是一个给皇帝整理奏折,清理文档,同时打扫皇家图书馆,将诏令与法令归档的衙门。

  但能进尚书台的,哪一个又是好相与的

  别的不说,尚书台直接面对天子和朝臣。一天十二个时辰,必须随时待命。

  这还不止。此时的尚书台,还要负责结算皇室开支和园林的用度。

  基本上,能在尚书台里混一个乙等考绩,尤为难得。

  想着这些往事,刘彻微笑的点点头,道:“商卿过往即在尚书台用职,孤就将卿拨给家令汲黯,望卿好生努力,不负孤望”

  虽然说,刘彻自己放手让汲黯他们去各自抱团成立派系。

  但是,怎么能不掺沙子进去呢空降一个商容过去,就是一个预防针,防止有人串通起来,蒙骗与他。

  不止是家令,其他各部门能掺沙子的肯定要掺

  “诺”商容重重的点头称是。

  刘彻翻着名单,又道:“江贞”

  一个略微有些矮胖的男子闻言立即出列,跪下来,将额头死死的贴在地面上,道:“臣贞拜见家上”一边说,身体似乎还很紧张的打着摆子。

  “臣家族世代居于弋阳,臣的祖父大人,父亲大人,皆为少府厨丞”江贞说完牙齿还在咯咯的响着。

  刘彻一见,笑了一声,道:“别紧张,孤又不吃人”

  “诺”江贞匍匐在地上,更加紧张的颤抖了起来。

  许多人见了这场景,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殿中的紧张气氛顿时消弭不少。

  刘彻却是郑重了起来,能被少府塞到太子宫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即使是塞了钱,少府的人也不是笨蛋,那么多塞钱走后门的为何偏偏选中他

  没有三两三,就算手眼通天的人物,少府也不敢冒着开罪太子的风险,乱塞人

  你要知道,少府直接受命天子,听命于皇后太后。

  舍人号称储君臂膀。

  你塞一个残疾的臂膀给储君,要是被发现,那就等死吧

  “卿的厨艺怎么样”刘彻笑着问道。

  “回殿下,臣家自祖父大人开始,就为圣天子掌勺”江贞额头都冒汗了,叩首道。

  刘彻点点头,他知道怎么回事了。

  按照制度,少府会给太子配齐所有的待遇,包括厨师和车夫还有医生匠人。

  自然的也会调拨一些这方面的官吏过来。

  “那卿就当孤的厨令吧”刘彻拍了拍这个可怜的家伙的肩膀,道:“民以食为天,这太子宫的饮食今后就交给卿了”

  “诺”

  于是,刘彻继续点名。

  果然不出他所料,少府不禁塞了一个厨师过来,还塞了一个养马的,一个管木工的,还有一位医丞。

  其他人,也各自有各自的长处。

  譬如有的舍人,精通刑名,有人擅长算术,也有人是满腹经纶的文人,更有贵族子弟和官宦世家出身的人物。

  刘彻大略的问了问,基本上,这二十人都是从少府不同的衙门司曹中抽调出来的菁英。

  等于说,有了这二十人,刘彻自己也能在太子宫玩出一个微型的少府衙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将二十位舍人的名字一一问了一遍,粗略的了解了一翻后,刘彻在嘴里轻轻念叨了一声。

  很显然,这一次的官员抽调,并非是少府令自己自行为之。

  有来自皇室更高层的命令。

  显而易见,明摆着的是,天子或者太后,在刘彻被册立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立即培养刘彻的朝政处理能力和掌控能力。

  那么

  刘彻在心里想着:“舍人如此,三臣会是选择那些人呢”

  首先,刘彻能排除掉窦婴和周亚夫被塞过来的可能。

  窦婴现在要执掌荥阳的兵权,不可能来做刘彻的老师,周亚夫亦然。

  那么,就只能从朝臣和地方郡国的两千石大员中选择了。

  然后,还有太子宫的其他必备官僚,如谒者洗马等。

  ps:先更这一节这一章算昨天的,等会还有一个大章~来补完今天的~

  然后,明天会把昨天欠下的全还掉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五十四节 八方英才汇聚3

  长安,戚里,顾名思义,这是专门给外戚准备居住的一个居民区。

  自刘邦开始,汉室皇帝的妃嫔的亲属,基本都被安置在此居住。

  当然,封侯的和被罢黩的或者年事已高的,都会搬出这里。

  汉承秦制,对于居民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简单的来说,大概就类似于后世的户口本制度,但更加严格。

  地位高的,绝对不会和地位低的住在一条街上。

  戚里亦然。

  所有的住宅按照地位高低贵贱,一字排开。

  曾经诞下过皇子的妃嫔的家人的邻居绝对不会是一个没有生育过子嗣,只是短暂得宠的人家。

  但有一人例外。

  此人就是高皇帝刘邦的外戚,当今天子的老师,故太子太傅兼太中大夫,上大夫石奋。

  当初,石奋不过是高皇帝刘邦身边的一个侍从,因为勤勉和细心而被重用,提拔为中涓,更纳其姐为美人,这样,石家就一跃成为外戚。

  当然,当时的刘邦,天天忙着打仗,也没时间去宠幸后宫新纳的美人。

  这样,石氏其实只是挂了个外戚的名而已。

  即使如此,按照制度,石氏阖家也被迁到戚里与其他宠妃外戚家族并住。

  像当时的吕禄吕产,戚夫人家族等都曾经是石家的邻居。

  五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往昔的名门豪族,如今已经俱都灰灰。

  只有石家依然坚守在这戚里。

  石奋本人也从十五岁青涩少年。变成了六十八岁垂垂老矣的老人。

  石奋有五子。

  长子石建,次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五子石穰。

  此刻,五个儿子全部跪在石奋跟前,叩首道:“儿子等拜见父亲大人”

  石氏家规森严,最讲礼数,以往儿子们回家,石奋都是必穿着朝服在正堂等候儿子们的拜见。

  此时。石奋也是一样,穿着他的上大夫官服,头戴大夫冠。端坐高堂之上。

  “都起来吧”石奋喝了一口茶,颤颤的道。

  长子石建闻言,这才敢带着兄弟们站起身来。

  实在是他的这个老父亲太厉害了,谁敢不听老父亲的话。老父亲就必然绝食。

  这么一来。整个石家上上下下谁还敢忤逆老父亲

  要知道,整个石氏的现在和过去的繁荣全系于石奋一人之上。

  没有石奋,石家就要被赶出戚里,从官场上消失。

  而老父在,则石家全族,人人都能当官,个个都能富贵。

  像他们五兄弟,靠着老父亲的面子。一个个都混了个好差事。

  即使是过去最没出息的石穰,现在也混到了储君身边。做了亲近大臣,假以时日,未尝不又是一个郎中令周仁。

  石建自己更是做到了接近两千石的太仆丞。

  “穰啊”石奋站起来,周围的婢女连忙上前搀扶着他。

  “儿子在,父亲大人有何吩咐”石穰连忙恭恭敬敬的上前,扶着父亲。

  “过去你学医,为父很不赞同”石奋轻轻的道:“现在,为父要说,你这个医学的好”

  “过去是儿子不孝”石穰连忙道:“忤逆了父亲大人,不知道父亲大人的深意”

  石穰当然不傻。

  这么多年了,在宫廷中耳闻目濡,看着那些过去风光的大人物,转瞬被打落尘埃,有如猪狗一般任人宰杀。

  这让石穰深深的明白,他父亲当初不赞同他学医的初衷。

  学医又能有什么用呢

  一朝大厦将倾之时,再高明的医术也没有任何作用。

  石家看似风光,但,眼下的风光只是仰仗着老父亲的余威而已。

  老父亲今年六十八了。

  还能庇护石家几年呢

  因此,想要保住石家,每一个石氏子弟都必须拼命向上爬,爬到一个安全的地位,爬到能庇护石家的人的大腿下。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石奋巍颤颤的走着:“你能靠着医术,到储君身边做事,为父,很高兴”

  “儿子但尊父亲教训做事而已”石穰低着头道:“本份做人,勤勉做事,忠君奉上”

  “说得好”石奋赞道:“我石氏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本份做人,勤勉做事,忠君奉上十二字”

  “你们都记住了,不管到什么时候,我石家都不能忘了这十二个字,这立家之本”

  “诺”诸子齐齐低头,表示接受教诲。

  “穰啊,你在太子身边伺候了这么久,依你看,太子为人怎样秉性如何”石奋看着石穰问道。

  “回父亲大人”石穰整理一下思路,道:“家上仁霸兼修,年不过十七,已是胸有沟壑,诚如市井之言,果有太宗遗风”

  说这话的时候,石穰的脑海回忆起了,他在太子身边伺候的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

  一桩桩一件件他都是亲身感受,亲眼旁观的。

  别的不说,到大阳,体恤百姓孤苦,因而借机发作,这是仁。

  穷追不舍,穷治周阳由与申屠之罪,这是霸。

  区区十七岁就已经如此,二十七,三十七将会如何简直让人期待

  最重要的是,石穰在太子身边,感觉到了在宫廷其他地方都感觉不到的一些东西。

  太子大臣,无论汲黯张汤剧孟,都各自各自领域内罕见的英才。

  整个团队,朝气蓬勃,有如初生的太阳。

  人人争相恐后,唯恐落于人后。

  即使是被认为没有什么才能和魄力的司马相如

  石穰也觉得,司马相如被人低估了。

  石奋听了石穰的话。他知道,石穰不会骗他,而且。石穰从小就不会吹牛,说大话。

  “这么说来,储君乃是一代英主了”石奋闻言,拄着拐杖,沉思了许久。

  然后,对着长子石建招手道:“建啊,你过来。跪下”

  “诺”石建乖乖的走到老父亲面前跪下来。

  “昨日为父入宫给太后请安,闲暇之于,向太后求情。将你举为太子少傅”

  石建闻言心花怒放。

  太子少傅啊

  储君三臣之,见储君不拜,奏报不名,同时兼有实权。与太子詹事一同管理太子宫上上下下。

  混的好了。储君一即位,立刻就是潜邸大臣,亲信心腹,元老,子子孙孙都要受益无穷,一如他的老父亲一般,成为给家族遮风挡雨的擎天大叔。

  即使混的不如意,也解决了两千石的待遇。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唯一的缺陷就是,万一伺候太子没有伺候好。太子即位秋后算账,全家都要倒霉

  “穰的话,你都听到了吧”石奋继续道:“你记住了,去了太子宫,凡事都要请奏太子,太子不许可的事情不要去做,太子没下令的事情不要去管,小心无大错”

  “诺”石建恭恭敬敬的磕头道。

  “还有,穰啊,你是太子老臣,你大兄去了,你要多多辅佐,万一石建事情做的不对,你就当面提出来,让他改,他要不改,你回来告诉我,我让他改”

  “诺父亲大人请放心就是了”石穰连忙跪下来答应。

  “诺”石建也连忙道:“大人教诲,儿子省得了,一点不给大人丢脸”

  同时也对石穰叩首道:“往后就请穰弟多多指正,你我兄弟齐心,共同辅佐家上”

  “善”石奋哈哈一笑,将兄弟俩拉起来,让他们手牵手,道:“兄弟正该如此”

  刘彻这时候,却发现自己遇到麻烦了。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是时候该出发前往馆陶长公主府邸了。

  但是

  有一件事情,刘彻遗漏了:他如今是太子,不是过去那个皇子了。

  太子出巡,自然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随随便便说走就走。

  而且,按照制度,太子出巡,要有洗马前驱,为太子仪仗。

  这也就罢了,暂时找些别的人虚张声势就行了。

  然而,有一个活计,一般人替代不了。

  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代替太子与路上遇到的大臣贵族答礼之人。

  此人要求相当高。

  首先,身材要高大,不高大彰显不了太子的威仪。

  其次,声音要洪亮,嗓门不大的,没办法让人听清楚。

  然后,相貌必须是英俊伟岸的美男子。

  最后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还必须熟练的掌握全部皇室礼仪和规矩制度,见什么人要知道说什么话。

  这么一个人选可真是难倒刘彻了。

  汲黯本来很适合做这个活的。

  前世之时,汲黯最初给小猪当洗马,就是专门干这活计的。

  可惜,人家现在是家令,再来干这活,传出去,汲黯不说什么,刘彻脸上也挂不住。

  同理,张汤颜异统统出局。

  至于周远蛊臬柔,身材不合格

  宁成主父偃,那歪瓜裂枣的模样肯定干不了

  司马相如连话都说不圆,就别指望了。

  义纵年纪又小

  刘彻都快愁坏了

  没办法,刘彻只能把汲黯找来,问道:“卿可有同门同族英才在长安左近”

  刘彻觉得,汲黯长相身材都不错,那他的同族什么的也应该差不多哪里去。

  汲黯特别奇怪,不知道刘彻问他这个做什么。

  但是,身为家令,他的职责就是帮家上排忧解难。

  他的长辈特地叮嘱过他:家令,乃为太子管家排忧解难也,事无巨细,皆亲为之。太子如有所欲,家令必当有所应。

  也就是说。太子想干嘛,家令就必须千方百计帮太子搞定。

  哪怕是拉皮条这种事情

  于是汲黯道:“回禀家上,臣姊子安正在长安苦读。以备来年考举”

  说这话的时候,汲黯是有些打鼓的。

  因为这是赤裸裸的给外甥开后门啊

  刘彻一听就奇怪了,汲黯看模样也就最多二十一二,他姐姐的儿子怎么就能参加考举了

  许是见到刘彻疑惑,汲黯解释道:“臣姊长臣二十岁,臣姊子今年已有二十二,不比臣小了”

  “哦”刘彻点点头。这倒是正常。

  晚来得子嘛

  当此之时,北平侯张苍就是其中的标榜。

  年过八十还能生子,而他的长子在他的幼子出生之时。却已经差不多六十有余了

  “那卿的那个外甥叫什么,师从何人”刘彻问道。

  “臣姊子司马氏也,名安,师从黄允公”汲黯低头答道。

  “司马安”刘彻有些印象了。不就是前世那个把周阳由给推进坑里。将周阳由申屠两人一起埋了的廷尉监吗

  没想到这人居然还是汲黯的外甥。

  至于黄允,刘彻的印象就更大了。

  两年前,就是此人领着张释之给老爹赔礼道歉的。

  这可是个学霸啊

  常年是已故太皇太后和窦太后的座上宾。

  只是这两年年纪大了,才归隐老家卫地的竹山。

  “马上去叫他过来,给孤当一回谒者”刘彻命令着。

  “诺”汲黯大喜,连忙点头,生怕刘彻反悔。

  当此之时,给上位者赶马拉车和开路以及唱名的。个个都是心腹亲信,地位崇高。

  像太仆。本职工作就是给天子法驾赶车的,副职才是管理马政。

  可照样是九卿,更因为天天给皇帝赶车所以地位相对高于其他九卿。

  半个时辰后,汲黯就领着一位青衣士子,来到了刘彻前面,叩首道:“家上,臣已将臣甥安带来”

  跟在汲黯身后的那个年轻人叩首道:“小民司马安,拜见太子殿下”

  能称呼太子为家上的,也就只有太子宫的大臣以及朝中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其他人,只能称为太子殿下。

  这是制度

  “起来吧”刘彻站起身来,道:“孤听汲黯说,你师从黄允公”

  “回殿下,是的”司马安站起身后,低头躬身答道,本来,他此刻应该在老家读书的,可是,看着舅舅一下子就从一文不名的士子,转眼变成了储君的身边亲信,现在更是成了太子家令,前途不可限量,司马家要是能坐得住,那就白混了。

  于是,请了老母亲说情,说动了舅舅汲黯和外祖父,这才到长安来,准备考举,打的算盘就是万一考不上就走后门。

  刘彻走到身前,打量了一下,这司马安,卖相跟汲黯一样,相当不错,身材也挺高大,看来没少吃肉,最重要的是,司马安的气质不似汲黯,看着就像个古板的老头子,司马安相对亲和了许多。

  这样的人,别的不说,赶车这种事情和答礼回复,应该是称职的。

  于是,刘彻问道:“既是黄允公高徒,想必礼法是懂的吧”

  “回殿下,小民不敢说懂,只能说,大致知道一些”司马安依旧躬身道。

  “善”刘彻抚掌道:“就劳烦先生,为孤暂做一回洗马,立于孤车上,为答礼谒者,你可愿意”

  司马安如何不愿意呢

  能亲近太子,这可是别人打破了脑袋都想要的事情啊

  于是,他俯首道:“殿下有命,小民敢不从命”

  于是,在凑齐了人马和仪仗后,刘彻乘着马车出门了。

  长安的雨依旧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刘彻坐在马车中,掀开车帘,看着车外的景色。

  尽管这一切他早已经熟悉无比,但此刻再看一次,却格外有着一种新奇的感觉,他只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他眼前焕然一新了。

  自太子宫出发,经过武库。就到达了御道,从御道之侧的车道通过。

  一路上,无数公侯大臣的宅邸在刘彻眼前闪过。

  而他这么一出现。也立刻惊动了沿路的所有大臣公卿,人人侧目,许多人开始窃窃私语。

  谁都知道,太子三臣,意味着什么。

  而几乎所有彻侯都有机会担任太子三臣之一。

  即使不能,将自己家的子侄,塞到太子身边也行

  因此这些天。几乎所有认为自己有门路的彻侯们都活跃了起来,以至于,长安城中的斗鸡斗狗场的生意都滑落了一大半彻侯们才是这些奢侈生意的最大消费者

  刘彻的仪仗来到馆陶长公主的府邸之时。

  早就在门口准备迎接的堂邑候陈午立刻就上前来拜道:“臣午恭迎家上”

  刘彻没有说话。只是站了起来

  外面,刚刚兼职车夫的司马安朗声颂道:“太子为君侯下车,立”

  堂邑候陈午连忙起身肃立一侧,同时。堂邑候宅邸大门打开。鼓乐齐鸣,侍女奴仆跪满大院。

  刘彻从车上走下来。

  司马安又立刻朗声颂道:“太子下车见君侯,君侯起”

  堂邑候陈午连忙上前拜道:“臣堂邑候午恭迎家上”

  刘彻这才满脸微笑的上前,握住陈午的双手,道:“岂敢劳姑父大人远迎小子彻,愧不敢当”

  同时,刘彻在心中也很满意司马安的表演。

  看着司马安这样很简单,但实际上。不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根本做不好这活计。

  原因很简单。

  司马安的所有对答与语言都必须用雅语唱诵。

  说实话,雅语这种先秦时代的语言。现在能掌握的十个人里最多一两个而已,能说的这么顺溜的就更少了。

  只能说,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先秦时代,流行于关中的语言,到了如今,已经都快成为传说了。

  在现在,想要学好雅语,就首先得知道注音,懂反切法,这就需要有庞大的阅读量做基础,不然,根本不知道怎么发音。

  “这司马安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嘛,再观察观察”刘彻这样想着,就与堂邑候陈午手拉着手,走进了堂邑候府邸。

  “姑父大人,让您与馆陶姑姑久候了”一进门,刘彻就首先道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立场。

  刘彻记得很清楚,前世,田蚡跟窦婴怎么成死敌的

  就是某次田蚡说要去窦婴家做客,结果窦婴全家半夜就开始准备,一直忙到中午,然后就一直等着田蚡上门,结果等到晚上田蚡都没有登门,于是,被认为是奇耻大辱,这才有了之后灌夫与田蚡之间的纠葛以及一系列的事情。

  “家上言重了”陈午领着刘彻穿过院子,笑着道:“家上能来,臣阖家上下与有荣焉”

  刘彻随便看了看。

  整个府邸,显然因为他要来的缘故,经过了彻底的大扫除,所有的宅院,走廊,俱都一尘不染,许多的香炉中更燃起了冉冉清香。

  甚至,所有的下人奴婢全部都穿着新衣裳,人人打扮的光鲜亮丽。

  看着这些,刘彻也不得不感慨。

  随着他地位的水涨船高,所受的待遇,立刻就拔高到了无限接近皇帝的水准。

  他这还是来到馆陶的府邸。

  倘若他去其他官员或者贵族家中拜访,想必,所受的待遇,肯定会比眼前的还要隆重,甚至不乏有无节操跪舔的。

  倘若成了皇帝,那就更是天下都要跪舔了

  刘彻在堂邑候陈午的引领下,来到大厅。

  他一进门,立刻就有一群光鲜亮丽,娇颜动人的少女,迎上前来,跪下来拜道:“奴婢等拜见殿下”

  这些少女,基本上都着了薄薄的丝衣,胴体几近透明,让刘彻猝不及防之下,都有些心猿意马。

  不过他隐藏的很好,随手挥了挥,表示没有意思,这些侍女奴婢就自动自觉的退了下去。

  “我这个姑姑丫”刘彻在心里摇了摇头,他可还在母丧期间呢就这么大摇大摆的用美色来贿赂。有意思吗

  况且,刘彻现在根本不缺女人。

  他手一招,整个长安的女性都要为他疯狂。任他挑选。

  甚至于,他只要放出自己想要女人的意思,无数贵族会排着队奉上自己的女儿侍妾甚至妻子

  想想看,王娡怎么进宫的

  想到王娡,刘彻就猛然想到了,王娡的妹妹王驹儿,应该快生产了吧他的第十一个弟弟。可能就在这两个月要生出来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刘彻心里下定了决心:“不可给他们翻身的机会”

  实在是刘彻太清楚王娡姐妹有多么顽强和难缠了。

  不趁着现在老爹心思完全没在他们身上的机会打死她们,万一这姐妹靠着皇子翻身,那就麻烦了

  这么想着。陈午就带着刘彻走进了大堂。

  “太子殿下驾临”站在内堂门口的两个下人立刻大声宣告:“太子殿下驾临”

  “太子表兄”一个小小的人影,从里面跑出来一下子就跑到刘彻的怀里,一只小手摸啊摸啊的摸着刘彻身上崭新的太子冠袍,道:“太子表兄换了新衣裳。好好看。阿娇喜欢”

  刘彻抱着这个小丫头,在她额头上温柔的一吻,问道:“阿娇这些天听话吗可有每天按时吃饭”

  陈阿娇骄傲的撒娇着说:“每天都有吃饭啦,还吃了一大碗表兄要是不信去问义婼阿姐”

  说着,在她的身后,义婼的影子若隐若现的静立在一侧。

  不得不说,刘氏的太子最喜欢在自己的姐姐或者姑姑家里养外室。

  刘彻的老爹最高峰时在馆陶这里养着十几个美人,刘彻只养了一个。只能说是真。柳下惠

  刘彻抱着陈阿娇走了进去,一进门。刘彻就看到,除了他的姑姑馆陶长公主刘嫖之外,还有一个人在。他眼帘动了动,笑着道:“姑姑,还有客人在啊”

  那人早在刘彻进门的瞬间,就已经匍匐在地上了。

  此刻,刘彻出言,他立刻就道:“臣绾拜见家上”

  刘彻低头一看,好家伙,熟人啊不是他前世的太傅兼情人的老爹,卫绾又是谁呢

  卫绾出现在这里,委实让刘彻颇为惊奇。

  在刘彻的印象中,卫绾可是个大大的老实人啊,从来不会拉关系走后门的。

  怎么今天会出现在长安城中出了名的要钱才能进的馆陶府邸,还是在他来馆陶家的时候

  这可不对啊,不正常啊

  卫绾家底怎么样,刘彻清清楚楚,托当年跟卫绾女人偷情的福,刘彻太知道卫绾有多少钱了。

  这么说吧。

  前世,卫绾将河间郡兵击吴楚叛军。

  可是,出征之时,连招募家丁的钱都凑不齐,还是刘彻这个便宜女婿给的

  馆陶长公主刘嫖见到刘彻,立即就笑意吟吟的走上前来,道:“啊呀,太子啊,快快过来给姑姑看看”

  整个府邸,恐怕也就刘嫖跟陈阿娇见了刘彻不需要行礼了。

  刘彻微微躬身,笑着道:“姑姑取笑了,侄儿再怎么样,不也还是姑姑的侄儿吗”

  听了刘彻这话,刘嫖脸都笑歪了,道:“太子这么说,姑姑听着舒坦,没让姑姑白疼你一回”

  刘彻笑了笑,对着还跪在地上的卫绾道:“卫公请起”

  将卫绾扶起来,刘彻问道:“卫公长者,可是有事与孤商议”

  这是刘彻所能想到的卫绾出现在这里的唯一原因。

  但是刘嫖居然会放卫绾这么一个穷光蛋进门,这就让刘彻有些想不明白了,难道狼居然会不吃羊了

  还是刘嫖解开了刘彻的疑惑,只听刘嫖道:“啊呀,太子有所不知,当年母后困危之时,幸得卫公与袁公周旋,这才没让慎氏那个狐狸精得逞,这不,现在卫公闲置在家,姑姑啊就觉着,这人,不能忘本,就将他请来,让太子给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给卫公安排个官职少傅啊太傅啊詹事什么的”

  “臣不敢如此想,能见家上一面就足以了”卫绾躬身道。

  刘彻闻言笑了。

  刘嫖的话信一半就够了

  十之八九是窦太后发话了。让刘嫖帮着给卫绾谋个太子宫的三臣,不然,以刘嫖的尿性。卫绾这个穷光蛋能进门那就奇怪了

  窦太后的面子不能不给

  更何况,卫绾这种人来当太傅或者少傅对刘彻来说刚好合适。

  他与卫绾前世相处过,不需要磨合就可以开展太子宫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卫绾一来太子宫上班,他那个女儿,那个身子丰腴的都能滴出水的女儿岂不就乖乖的进刘彻的嘴了吗

  然而,想要运作这事情。有一个大大的障碍

  刘彻的老爹

  当年,当今天子还是太子的时候,卫绾就已经是两千石的中郎将了。

  某次。刘彻的老爹请卫绾去太子宫做客。

  结果卫绾当时生病,去不了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

  当今天子是个什么人啊

  睚眦必报

  当时就恨上了

  等到登基,邓通张释之被清算了。卫绾也好不到那里去。要不是窦太后保着,起码是张释之的下场,甚至可能会跟邓通一样。

  即使如此,也好不到那里去。

  老爹登基后一脚将卫绾提出了朝廷,虽然还挂着中郎将的职位,但也差不多等于是个类似后世的政协养老的决定。郅都的中郎将,就是顶着卫绾上位的。

  但卫绾怎么愿意现在就养老

  他才四十多岁,他还大有可为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这事情难啊

  想要说服老爹,这可不是个什么容易的事情。但不帮忙吧。窦太后刘嫖的面子又不能不给

  见到刘彻沉默不语,刘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这事情,她可在老母亲面前拍了胸脯的

  卫绾更是一脸苦涩。

  躬身道:“臣不敢让家上位臣为难”说着就欲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