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53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4      字数:11850
  切以老爹的意志为导向。

  天子刘启高坐御榻,俯视着刘德:“你会怎么选择呢怎么回答呢”

  这一招是当年先帝他的皇父太宗孝文皇帝,对他使用了二十年的绝招。

  刘德现在面临的是经过他自己改良后的最新版本。

  通过语言心理暗示和铺垫,组成的考验。

  对刘启来说,刘德答不答对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否能识破这其中的玄妙。

  “应该”天子刘启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心里揣测着:“还不能识破吧”

  想当年,他可是被先档了n次,骂了无数次,才领悟到这一点的,然后用了五年时间磨砺猜谜技巧,才能勉勉强强猜到自己老爹的意思。

  也是从那时起,他知道了,怎么做一个优秀的上位者,怎么驾驭臣子。

  毫不夸张的说,想做天子,学不会这一招,看不破这一招的话,还是省省吧

  “我该怎么责罚刘德这个小子呢”天子刘启在心里想着。

  当年先帝是怎么责罚他的来着

  禁闭现在不合适容易引起外人的怀疑。

  抄书好像也不怎么样

  “对了”天子刘启看着刘德,心里兴奋不已,只觉得神经都在愉悦的唱歌了:“就罚你去给晁错当垫脚石吧”

  大臣也是需要权威和威信才能让信服,让下面的人规规矩矩。

  商君变法,拿了秦王太子太傅开刀后,立刻就让国内大小官员都听从命令,遵守法律不敢违抗。

  当年,他之所以变成张释之的声望机器。

  真以为是他愿意的

  真以为他不敢反抗

  那也是先递技的一部分啊

  没有天子许可,小小的一个张释之,怎么敢骑在太子头上耀武扬威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磨砺和教训,现在的他才能如此顺利的掌握大权,让文武百官统统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不然,换做一般人,即位才两年,哪来的功夫削藩,整理朝政

  肯定是在忙着巩固权威,培养班底。

  刘德的大脑这时候却在全速开动,将到目前为止他的所见所闻与所知的全部的他的老爹的个性和施政思想全部综合到一起。

  一个人不管怎么掩饰,怎么遮掩,但,有些东西,遮掩不了,掩饰不了。

  那就是他的性格与思维模式。

  特别是对皇帝来说,这些所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反映到他的政策与诏书之中。

  譬如狂妄的人,诏书喜欢用一些假大空,政策充满了不切实际。

  谨慎的人,会小心翼翼,诏书的行文会千锤百炼,政策四平八稳。

  那么,我的父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此刻,到底是倾向晁错,还是倾向袁盎

  刘德抬起头,看着自己的老爹,嘴角微笑着,叩首下去。

  ps:咳咳,昨天晚上太困了,写着写着自己爬桌子上睡着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三十二节 刘德的改变

  刘德最大的优势,无疑是曾经亲自经历自己的老爹,当今天子刘启整个统治时期,清楚的知道他在所有情况下所下达的所有诏命和政策。

  “以我前世的经历来看,我的皇父是个个性强硬的男人”刘德在心里想着他所经历所有事情:“而且是不撞南山不回头的那种”

  简单的来说,就是那种只要决定了政策,那么只要该政策没有到山穷水尽,不可挽回的地步。

  那么,他就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坚决的推动下去。

  眼下晁错鼓动的削藩策,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特别是如今汾脽的汉鼎,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和人望。

  使得他有着足够的底牌来应对任何变动。

  那么,以他的个性和一惯的行为来看

  “他应该会倾向晁错”刘德在心中对自己说。

  想一想前世,晁错先罚楚国东海郡,然后马上就削掉了吴国的豫章会稽两郡。

  吴楚两国加起来才六个郡,一下子被削掉一半,特别是吴国,一下子就被削掉三分之二的国土。

  从结果逆推,刘德很轻易的就抓到了自己老爹目前的心理。

  于是,刘德叩首道:“以儿臣之见,淮南王刘安大逆不道,正如廷尉监赵禹所言,事验明白,当伏其法”

  天子刘启心里的笑容瞬间全数褪去。

  “怎么可能”

  “一定是意外”

  “朕二十五岁才能猜到先帝的大致想法,就这样还是常常为先帝所责备”

  “是蒙的吧一定是蒙到的”

  “可是。假如是蒙到的”天子刘启心中思虑一转:“他怎么会倾向晁错”

  刘德跟晁错关系一直不近,倒是袁盎,与刘德非常亲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点都不像是蒙到的。

  这样的话,那就太可怕了

  即使是父子,这种被人洞悉了底细,看到了底牌的感觉,让天子刘启心里非常不爽。

  这就是皇帝的矛盾了。

  一方面,对于继承人,他们常常苛求无比。要求严苛。

  另一方面,当继承人表现的太好了,他们又会疑神疑鬼。各种猜疑与顾虑都会出现。

  刘德看到自己老爹的神情,马上在心里大叫一声不好

  李唐王朝皇室中种种的血雨腥风,马上就浮上刘德心头。

  刘德脑筋一转,叩首拜道:“父皇。儿臣以为。淮南王相张释之有功,当赏,请父皇不吝嘉之”

  天子刘启一听,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朕就说嘛,这小子怎么可能猜到朕的想法呢”天子刘启在心中想道:“原来是看上了张释之啊”

  对于张释之,刘启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是个人,也会对一个隔三差五的将自己堵在家门围观的家伙没有什么好印象。

  诚然,那只是先帝安排的一场秀。

  但。张释之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隔三差五。有事没事,跑来挑太子宫的毛病,这就让刘启深深的认为,对方对自己的意见很大。

  所以一登基,先清算邓通,然后就是张释之。

  不过张释之比较聪明,一见风声不对就跑来叩首谢罪,加上有窦太后的幸臣黄生在一旁说情,这才没有被清算,只是赶到淮南国去当丞相。

  但抛开这些私人恩怨,从良心上来说,张释之还是个不错的臣子的,有忠心,有能力,还有人望。

  或许适合做太子的太傅

  而且还能让天下人看到朕的心胸

  天子刘启在心中琢磨着,越这么琢磨,越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

  当然了,就这么在自己的儿子面前袒露心迹,那肯定不行。

  必须要维持一个高深莫测的形象。

  “朕知道了”天子刘启站起身来,对刘德道:“你先下去吧,叫晁错与袁盎,来见朕”

  “诺”刘德叩首拜道。

  然后缓缓的退出老爹的御帐。

  出了帐门,刘德发现自己的背上全被汗水打湿了。

  跟皇帝玩心眼,其实跟走钢丝没有差别。

  一旦押错宝,后果难以想象。

  尤其是刘氏的天子们,每一个都敏感无比。

  刘德可没有一个微时故剑的老妈保佑,一个不小心,就会从钢丝上掉下来

  这次是过关了,下次呢

  “我也必须要学会藏拙了”刘德在心中想道:“不能每次都这么走钢丝,大智若愚,未必不是条路”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刘德明白了,有时候是该笨一点,太聪明,没人爱啊

  刘德又想到他的老爹,当年,被张释之各种刷声望,光是被堵在宫门口的记录就有七八次。

  都说圣斗士不会倒在同一招下超过三次。

  他老爹被张释之用堵门的方法逮到了七八次之多。

  难道是他老爹笨到不肯换办法

  “看来,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呢”越接近权力的巅峰,刘德就越能感觉得其中的险恶。

  “想要凌驾于万万人之上,不择手段,脸厚心黑,是必须的属性啊我的天赋点以后向这方面倾斜了”刘德在心里对自己说。

  实际上,刘德也察觉到了,地位身份到他的这个地步,是时候蛰伏,藏拙了。

  有事,让手下的近臣去冲锋陷阵好了。

  他可以躲在背后,遥控一切。

  一如他的老爹当年。

  至于他自己,是到了捡起书本,每天当一个好好学生的时候了。

  这么想着,刘德就推开了廷议大帐的帐门,回到他的位子上,悄无声息的坐下来,朝着大臣们拱手致敬,非常平静的道:“让诸位臣工久候了”

  他看向晁错:“内史,父皇请您去御前上奏”

  然后,他又看向袁盎,道:“太仆,也请一并同去”

  “诺”晁错与袁盎出列拜道。

  但他们两个心中却也有着疑惑。

  “殿下去面圣归来之后,好像变化很大”袁盎看着刘德,他是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对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面部表情语速,尤其关注。

  他很明显的能察觉到,似乎有些什么改变,正在刘德身上出现。

  现在,平静得几乎如同一个完全没有感情的木头一般跪坐于上的刘德,像极了当年先帝刚刚登基,大权被勋臣大将掌握之时的状态。

  那时候的先帝,也如刘德现在一样,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进步真快啊”袁盎在心中感慨道:“十六岁就已得太宗孝文皇帝三十岁之形”

  ps:嗯,跟大家汇报一下本周的更新量吧。

  本周我这个废宅到现在一共更新了20章,加上等下的那一章是21章,刚刚好完成每天2更保底跟一更还债,真是罪大恶极啊~~~~~~~

  这么算的话,本周大致欠下了500票加一更的加更是大概6章左右。

  月票50一加更2章,打赏满一万加更1章,总计是9章。

  下周目测应该能还掉~因为下周到周3就能还掉上个月的欠债~

  基本上平均每天34更,对我来说,还是无压力的。

  至于这两天更新不给力,嗯,怪富坚老贼了,我基本晚上睡觉都会看全职猎人,一看通常看到34点,哎~以前觉得画风不喜,所以没看,现在沉迷了,已经看到101,还有44集,接着目测就要等更了,这个深坑,富坚老贼会填好吗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三十三节 宁成的觉悟

  翌日。

  大阳县监牢。

  宁成拿着刘德的手令,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关押着周阳由的监牢前面。

  宁成看了一眼,此时的周阳由蓬头散面,狼狈无比,根本没有了半分气势,不过就是一个苟延残喘的男人。

  “开门”宁成挥挥手,下令道。

  左右狱卒立刻为他打开了监牢的房间。

  宁成走了进去,不得不说,汉室的监牢,不管是廷尉的监牢还是郡县地方的牢房,条件都不怎么样。

  地上堆满了潮湿腐烂发臭的稻草,四周墙壁上燃烧着昏暗的油灯,挂在墙上的刑具和带血的皮鞭,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正常人用不了三天,就能发疯。

  但宁成知道,周阳由不是一般人,正如他一样

  宁成走到蜷缩在监牢一角的周阳由面前,看了看,然后伸出脚来猛的踢了过去。

  “啊”周阳由被这一脚提醒,立刻就条件反射的惨叫了起来。

  宁成嘴角露出微笑。

  他在监牢长大,在刑狱中成长。

  所有的刑罚,包括被先帝明令禁止的肉刑,他都了如指掌。

  他甚至闭着眼睛就能知道,什么样的刑具用什么样的力道,打在什么地方,能让人最痛苦。

  当宁成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环境中的时候,他感觉,好像找回了自我,浑身上下每一块肌肉都在欢畅的呻吟。

  “就是这个感觉”宁成伸手,监牢外的狱卒立刻就心领神会的递来了一根在盐水中浸泡了很久的皮鞭。

  “赵由”宁成狞笑着拿着皮鞭走上前。喊出了周阳由的本名:“你也是个老刑名了,应该熟悉这里所有的刑具和刑罚,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啪宁成猛的挥鞭打在墙壁上。留下一条深深的鞭痕。

  他微笑着有如恶魔一般,平静的对周阳由自我介绍了起来:“在下宁成,南阳宁成,实不相瞒,小子也曾挺佩服您的,现在我与赵公在这样的环境下见面,说实话”宁成俯下身子。满面的表情都狰狞了起来,仿佛一头发狂的野兽,让周阳由全身都战栗了起来:“我一直都在期待这样的会面啊我的父亲。当年就是长安廷尉衙门的狱卒嗯,就是关押绛候周勃的那个监牢的狱卒知道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绛候周勃。汉室的太尉。丞相,像一条狗一样蜷缩在监牢中”

  “那个时候,你知道我有多兴奋吗多高兴吗像你们这种大人物,也有今天哈哈哈”宁成的脸上都扭曲了起来,然后,迅速恢复平静,他伸手提起周阳由的衣襟,扒开周阳由的头发。看着对方的眼睛,轻轻的说道:“你应该知道。我没有说谎,我跟你,是一类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你最好合作一点,将你知道的统统说出来,不然,你知道我会怎么做”

  “君有三子五女七孙”宁成看着周阳由已经满是恐惧和害怕的眼神,嘟嘟了嘴,道:“要是明公告诉我的事情,不能让我满意的话”

  “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宁成站起身来,俯视着周阳由。

  周阳由看着宁成,他的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他多年刑狱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男人是疯子而且是癫狂的疯子。

  绝对的说的出,做的到

  “你问吧”周阳由立刻就道:“罪官一定知无不言”

  对于这种疯子,周阳由深深的明白,假如他得不到满意的答案,绝对会将他凌虐致死,他的家人qi小甚至包括外孙和妻族一个都跑不掉

  正如他过去对待那些落在他手里的人一样。

  不满意的话,心情不好的话,心情太好的话。

  都会疯狂的虐杀

  直到罪犯遍体鳞伤,肢体残缺,不成人形,才会收手,而收手不是因为同情罪犯,更不是因为害怕打死了罪犯而被追究责任。

  只是因为,假如这样的话,就没得玩了

  不

  周阳由抬头看着宁成那张扭曲疯狂的脸。

  “他比我还要疯狂,还要像一个魔鬼”

  刑罚犯人,对他来说,不是工作,更不是手段,而是娱乐。

  他是那种享受鞭打犯人,聆听哀嚎的变态。

  “很好”宁成似乎有些不满意的笑了一声,问道:“那么,赵由,大阳县的的蝗灾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赈灾”

  周阳由看着此刻的宁成没由来的,他的心脏都抽搐了起来。

  他知道,只要自己回答稍微慢一点或者稍微犹豫一点或者答案不能让对方满意,那么

  这个家伙一定会用最残酷的刑罚来对待我

  此刻的周阳由终于知道了那些过去被他审讯和逼问的犯人的感觉了。

  “上官容禀,大阳县的蝗灾其实并不严重,只是大阳县的官吏与地主勾结了起来,假借蝗灾,造成恐慌”

  “罪官不赈灾,是想”周阳由抬起头看着宁成:“填补亏空”

  “什么亏空”宁成狞笑着问道。

  心里却感觉很没劲,跟周阳由这种清楚刑名的官员,实在没什么乐趣。

  他更希望周阳由是在他的刑罚之下开口。

  最好是在当着周阳由的面打死了他的几个儿子孙子以后。

  那样,才精彩。

  听着犯人哀嚎,看着犯人们怨恨和愤怒的双眼,然后,一点一滴的逼问出他想知道的东西。

  “不过这样也好”宁成想着:“能快点得到答案和供词,在殿下面前,就能显示出我的作用了”

  宁成的危机感一向很重。

  在刘德的臣下之中,他自问,他作诗作赋,拍马也赶不上司马相如那个变态,论起手段能力和应变,他不如张汤,整理文案,提出建议和应变的策略,他不如汲黯,为人处事,深结中外,他不如颜异,甚至就连现在刚刚到刘德身边的义纵都能完爆他,尤其会死义纵有个好姐姐。

  那么,他的优势在那里

  自古君王都需要一个为其办脏事,沾鲜血的臣子。

  “我就是殿下黑暗中的利刃”

  “为殿下扫清障碍,打扫污渍”

  “这就是我宁成存在的意义”

  “天子有郅都,而殿下有我”

  “根仓的亏空”周阳由说完这句话,整个人瘫软了下去,他自知自己难逃一死,虱子多了债不愁,现在的关键,他也清楚,根仓的事情,瞒是瞒不了,特别是他眼前的这个魔鬼,绝对能查出来。

  既然如此,还不如说出来,给自己的家人留条活路

  ps:今天3更先~~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三十四节 选择

  “这么快就交代了”刘德拿着宁成送来的笔录口供看了一眼。

  这周阳由,不,现在应该叫赵由,回复他的本姓了。胆子可真够大的

  根仓缺失的存粮,居然全都被他跟河东都尉申屠转卖掉了。

  其中,五十万石被淮南王刘安买走了,剩下的,则是被各种各样的人瓜分。

  商贾强盗土匪,几乎来者不拒。

  “将口供给内史送去吧”刘德吩咐着,然后,拿起了他刚刚放下的继续看了起来。

  “诺”宁成拿起口供,躬身一拜。

  临出门时,宁成听到身后传来了刘德的声音:“卿做的不错,我记住了”

  这句话,对宁成来说,无疑就是最好的嘉赏了。

  宁成立刻转身拜道:“殿下缪赞,臣一定会再接再励”

  “好了,你去吧”刘德摆摆手道。

  等宁成走了,刘德放下手里的书本,从案几下拿出了一张帛书。看着帛书上的内容,刘德有些出神。

  帛书上罗列的是至今为止,长安九卿三辅各衙门的千石左右官职的空缺。

  这是刘德从便宜老爹那里拿来的名单,算是刘德挖出宝鼎的奖励。

  刘德可以从这五个职位中选择三个来给他手下的亲信。

  这算是汉室的传统了,给储君罗织羽翼,构筑势力。

  以方便他日即位时,新君一登基。就马上能有一支可靠的力量可以用。

  “备盗贼都尉”刘德看着这个官职,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这可是个好官职啊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个官是做什么的。

  汉制,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需要有虎符或者天子诏书。

  但地方上流窜的盗匪和到处行侠仗义的游侠们,仅靠衙役是对抗不了的。

  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个官职。

  职权大抵相当于后世的公安局局长,主要负责缉捕盗贼和游侠,顺便维持治安。

  老实说。在这个时候,这个官职并不怎么被人重视,也就是开国最初那段时间。有些权力,如今,随着社会日趋稳定,盗贼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关中。大股几乎绝迹,备盗贼都尉的存在意义也就越来越小了。

  秩比更是从刘邦时的两千石降到了现在的一千石。

  从最初的独立衙门,到现在也成了内史衙门的一个下属司曹。

  但职权却没有并没有降低,依然有搜捕长安各里闾任意地点宅院,盘查往来商旅,审讯犯人,甚至必要时可以调动五十人以下的军队进行协助搜捕和缉拿。

  只不过,这个官职是个体力活。抓的和管的也都是小毛贼小混混,想刷政绩也从刷起。甚至可能还吃力不讨好,反正,长安治安一不好,大臣不管别的,首先肯定先弹劾备盗贼都尉监管不力。

  因此,这导致这个官职空缺了两三年了。目前大部分权职都被内史衙门给吞噬了。这就更加没人愿意去干了

  但对刘德来说,再没有比这个备盗贼都尉更让他动心的官职了。

  想想看,在后世的天朝,掌握了公安局和派出所,你能做什么

  至于内史衙门那边,刘德不觉得晁错会跟他为了一个备盗贼都尉的职权起纷争。

  特别是如今晁错将要出任御史大夫了

  “就让剧孟去当这个备盗贼都尉吧”刘德心里盘算着。

  备盗贼都尉这个官职,对剧孟来说,倒是挺搭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暂时只有衙门能给剧孟提供足够多的位置来安顿他的那些兄弟与长安的小弟们。

  刘德继续看下去。

  然后,他就看到了刑曹令吏这个官职。

  它之所以出缺,是因为前任赵禹已经升为廷尉监了。

  刘德于是毫不犹豫的在其后写下了张汤的大名。

  再没有比刑曹令史更能锻炼人的官职了,以刘德所知,想做好刑曹的事情,不知要熟知刑律的所有条文,还要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力和判断力。

  因为,基本上所有关中的刑事案件,最后都会汇总到刑曹来处置。

  另外,地方贵族和两千石以上大臣彻侯外戚的违法乱纪之事,也由刑曹分类处置。

  可以说,再没有这个更能磨练一个法家大臣的地方了。

  然后就是汲黯了。

  但剩下的三个官职都不怎么适合汲黯。

  大行监丞

  得了吧,就是大行,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衙门里晒太阳

  假如把汲黯扔到这个位置上,那就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上林令丞

  算了吧就上林苑那种地方,每天跟一大堆杂事琐事打交道,刘德很怀疑,以汲黯的性格,说不定会跟他前世一样,干脆就撂挑子,跑回老家读书去了

  刘德可是记得很清楚,前世汲黯最讨厌的就是处理琐事和杂事。

  少府将作丞

  官职是不错

  但少府那个地方乌烟瘴气,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利益在其中盘根错节。

  汲黯去了少府,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他被糖衣炮弹腐蚀掉了,堕落成了那些人的同伙。

  第二,他看不下去,跟那些人起冲突,然后被干掉

  不管哪种可能,刘德都不愿意接受。

  作为上位者,刘德知道,因材任用,是最起码的一个原则。

  “只能先委屈汲黯了”刘德放下笔,叹了口气,他也不知道汲黯看到其他两个同伴都升官了,他却还是原地踏步,会不会心里不爽或者生出些什么别的心思

  “但假如他要那么想的话,那他也就不值得我再扶持和期待了”刘德心里想道:“连这点委屈都受不了,要你何用”

  “嗯,就这么定了吧”刘德合起帛书,交给身边的王道,吩咐着:“拿去呈递给父皇罢”

  这时候,刘德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该不会这也是考验的一部分吧知人善用的能力和抉择力

  还真有这么个可能啊

  “诺”王道点点头,拿着刘德递来的帛书,走出门。

  刘德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就看到在院子里,义婼正带着陈阿娇在玩游戏。

  这两个小丫头最近已经混的很熟了。

  不得不承认,义婼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即使是陈阿娇这种让人头疼的娇娇小姐,她都能与之相处的很好。

  只是

  刘德揉了揉头。

  “我该怎么向老爹交代义婼的事情呢”临出长安前,老爹可是要求他不要在外面找女人的

  “不管了,反正,他当年也没少干这种事情”刘德觉得他老爹应该知道义婼的存在了毕竟他身边那么多人,肯定有老爹埋的眼线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三十五节 仓公的重要性

  两日后,天子在吴山率领文武百官诸侯大臣,共祭泰一神。

  刘德挖出来的那个大鼎,被少府的工匠们重新在鼎腹之上铭刻下了一个汉字。被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装饰着鲜花,抬到了泰一神像之前。

  刘德跟在老爹身后,一同共祀。

  与之前刘德祭祀泰一神,还要偷偷摸摸的玩弄手段,悄悄的制造祥瑞相比。

  这一次天子亲祀,就几乎是明目张胆的制造祥瑞。

  负责祭祀准备工作的太仆袁盎与宗正,是将之视为一个政治任务来安排的。

  不然的话,儿子祭祀的时候有祥瑞,轮到老子祭祀的时候却没有。

  那还不把天子的脸打肿了

  白痴都会知道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政治灾难啊

  于是,天子刚一领着群臣进入泰一殿,泰一神像就马上隐隐有光,然后,天子祭拜之后,顿时就有异香从神像上飘来

  反正,这些把戏和戏法,庙祝玩的很溜。

  假如不知情的话,肯定能蒙不少人。

  在这些被蒙的人里,赵王刘遂算是一个被彻底的忽悠了进去的家伙。

  刘德从他的表情里就看出来了。

  最后,天子率领群臣,抬着汉鼎一路招摇过市的下山,绕大阳县县城一圈,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这么一忙,直到日落之时,刘德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的房中。然后立刻叫来义婼给自己按摩。

  “殿下”刘德正躺在榻上享受着义婼小手的按摩时,王道过来禀报消息道:“淮南王刘安与丞相张释之,已到河西渡口了”

  “哦”刘德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刘安这一次,可谓是在劫难逃了。

  晁错磨刀霍霍,赵禹摩拳擦掌,无数想要借这个机会立功的大小官员跃跃欲试。

  至于主张缓和甚至是轻判刘安的袁盎一派,在天子开口将刘安的行为定为:背主之后,立刻烟消云散,统统闭嘴了。

  这就是汉室天子的威权。

  至于张释之。既然老爹叫他来了河东,十之八九,大概会一笑泯恩仇。可能还有给个闲散的长安官职,譬如大行之类的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一点权力都没有的官职养老。

  所以,这些事情跟刘德关系不大。

  “殿下,仓公已经到了”王道却又禀报道:“您是否现在就接见”

  刘德唰的一下。就从塌上坐了起来。立刻对义婼吩咐道:“为我更衣,穿正装”

  再对王道纷纷:“立刻整理出一间雅致的房间给仓公住宿再一个,仓公随行的弟子也要安排妥当,不可失了礼数”

  “然后,你去请仓公来此与我会面不我亲自出去接”

  “诺”王道点点头,领命而去。

  刘德在义婼的服侍下,穿戴好全套的冕服,系上绶带。

  “殿下仓公是何人”义婼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石穰先生的恩师”刘德笑了笑解释道:“天下名医。扁鹊再传弟子”

  跟后世的那帮自称某某传人的骗子们不同。

  仓公淳于意所受的扁鹊传承是有着明确的谱系和文书记录的,自扁鹊开始。其弟子谱系清楚明白,能够准确的向上追溯。

  仅次一点,就足以让刘德敬重。

  更何况,仓公这一脉还关系着刘德能不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对中医的传承与研究的机制,至关重要。

  当今之世,知识也好,医疗也罢,基本都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作为少数人的享受而存在的。

  譬如说读书吧,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根本不识字,纯文盲。

  真正算知识分子的群体,在这百分之十的识字人群中,最多也只占比百分之一。

  至于医生,那就更夸张了。

  能请医生看病的人群,基本只有贵族勋臣和大地主大商人。

  其他人一旦得病,就只能硬撑,运气好的话,可能能弄到点草药就不错了,当然也可以找巫婆什么的祷告,跳大神,至于有没有效果就只有天知道了

  譬如仓公淳于意,他看病诊治的人,基本都是一千石以上的官员或者公乘以上爵位的贵族。

  至于老百姓,估计连请他上门诊治的出诊费都出不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本身首先得是个知识分子,不然,根本看不懂黄帝内经和素问,就更别说理解复杂的辩证体系了。

  于是,医生这个职业成了当今天下最稀缺的职业。

  一般,在此时,稍微懂些医术的人,都能在地方上广收尊重。

  若是医术高超,那立刻就能成为地方郡守与藩王的座上宾。

  于是,医生就成了贵族富人的专用品。

  而仓公,是可以改变这个局面的关键之人。

  刘德从摆放在房中的一个书架上取下一本他很早以前就放在哪里,用着后世的简体字写成的小册子,将之打开来看了看。

  纸上面写着两个名字:桂枝汤麻黄汤。

  这是后世鼎鼎大名的中两道名方。

  桂枝麻黄,就是现代西医传人中国前,古人最有效的感冒冲剂。堪称中医史上的变革之制。

  在张仲景之前,对伤寒感冒,基本上,在医学上是无解的。

  所以才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的:其死者三有其二,伤寒十居其七的感慨。

  穿越之前,刘德曾读到过这篇伟大的巨著,中医的圣典,虽然对其中的药剂辩证什么的完全看不懂,也记不得什么,但对于张仲景的序章却记得相当清楚,实在是,这篇文章的文字太美了,而且行文感人。

  即使是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刘德依然对这篇美丽的文章,记忆犹新,如在眼前一般。

  跟大多数穿越者都能背诵天朝太祖诗词一样,刘德也能一字不差的背诵出这篇明文。

  而在那部巨著中,最经典的两个方子,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两个方子,无疑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

  刘德虽然完全不记得这两个方子的内容和用药以及辩证之法。

  但没关系,这两个名方本身的名字就揭露了它们的特质。

  中医用药,君臣佐使而已。

  知道了君药,就迟早能推断出其他的药名。

  但刘德不是医生,对此束手无策,而身边除了一个石穰之外,再无他人可用。

  显然,石穰不足以承担这样的重任。

  而仓公就不一样了。

  他手下弟子众多,完全能群策群力,破解桂枝汤与麻黄汤,将之提前几百年,呈现于世人眼前。

  只要能搞出这两个汤剂,那么,大多数的伤寒感冒导致的死亡,都能避免了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三十六节 条件与答应

  刘德亲自带着人,来到营门,远远的,刘德就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几个男子的搀扶下,站在门口。

  刘德于是立刻迎上前去,稽首道:“敢问可是仓公当面”

  对面的人似乎有些吃惊,稍微愣了一会,然后,那老者才躬身答礼:“老臣意,不敢当殿下之礼”

  这时候,刘德身后的石穰才出列拜道:“弟子穰拜见恩师”然后叩首三遍。

  “仓公长者,小子向来敬仰有加,自然当得”刘德颔首道:“请长者入内一谈”

  于是,刘德就将淳于意一行人,请到自己的客厅之中,以上卿之礼,将之恭请入座。

  各自跪坐下来后,刘德命人上酒,然后,举樽敬道:“小子今日得见仓公,足慰生平,敬长者”然后,满饮樽中之酒。

  淳于意连忙躬身拜道:“殿下厚遇,老臣感激涕零”然后饮下满樽之酒。这才问道:“不知殿下命人传召老臣,可是有要老臣效力之处”

  刘德笑了笑。

  从怀中取出一份帛书,命人传递给淳于意,拱手道:“确实有事想请仓公帮忙”

  “此帛书,是小子偶然从一卷战国简之中整理出来的一位号位仲景的医者所著之书,可惜年代久远,残破不堪,只有序言与几个模糊不清的方名留下,小子观之序章,以为大医也。只是,辩证之法与药方之名尽数遗失,小子才疏学浅。不能明之,请仓公为我解惑”

  淳于意接过帛书,心里起初还是有些不屑的。

  谁能比他的师承扁鹊还厉害

  但,只看了一眼序言的前面几句,淳于意立刻就被震撼住了。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这一看就完全收不住了,整篇序言,不过千余字。但淳于意却看了一遍又一遍,只感觉自己被从内到外,都接受了一次洗礼。

  “这才是真正的医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