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部分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3 06:48      字数:12474
  挖空心思去揣测,从来也不给人直接做出有与无是或否的明确判断,何况如此重大

  的国家未来局势的预测?于是陡增了兴趣和勇气:“先生的凭证?”朱先生轻松地

  说:“凭证摆在人人面前,谁都看见过,就是国旗。”黑娃奇怪地问:“国旗?”

  朱先生爽朗地说:“国旗上的青天白r是国民党不是?是。可他们只是在空中,满

  地可是红嘛!”黑娃醒悟后惊奇地叫起来:“这个国旗我看了多少回却想不到这个

  ……”朱先生也哈哈笑起来:“兆谦呀,你只作耍笑罢了。这是我今生算的最后一

  卦。”

  黑娃仰慕地瞅着朱先生,老人的头发全部变白,像一顶雪帽顶在头上;眉目上

  豁朗透亮,两只眼睛澄如秋水平静碧澈;瘦削的脸颊上,通直的鼻梁更加突兀高耸;

  鼻翼和嘴角两边的弧形皱折从长到短依次递减,恰如以口为中心往两边荡开的水纹;

  两只耳轮也变得透亮,可以看见纤细的血管;整个面部的肤s显现出白皙透亮的奇

  异s泽,像是一条排泄净尽秽物正要上蔟吐丝网茧的老蚕。黑娃诚恳地说:“先生

  的头发白完了,白得奇快。我上次来还没有……”朱先生柔和地笑了:“蚕老一时

  嘛。”黑娃再三叮嘱朱先生保重:“我过一段再来看先生。”朱先生半是认真半是

  玩笑地嗔怒说:“免了吧,你甭来了。你再来我就不理识你,不跟你说话了。”

  第二天午饭后,石印馆老板送来十套刚刚印出的《滋水县志》。蓝s硬质纸封

  皮,二十九卷分装成五册。朱先生接住散发着墨香气味的志书,折膝跪拜在地:“

  请受愚夫一拜。”石印馆老板慌忙搀扶起朱先生,吓得脸都黄了:“天爷爷,我这

  号谷家弟子咋受得起!”朱先生潜然泪下:“我在这世上的最末一件事办成了,我

  就等着书出来哩!”

  那一天,朱先生走进县府,新任的县长认不得朱先生,朱先生也不认识县长。

  因为国事频仍,新来滋水的大官小吏多已不再拜望本县贤达绅士,一来就投入急如

  星火的征粮征捐征丁的军务大事当中。新任县长姓巩,脸上有稀稀拉拉几粒麻点,

  一看见朱先生,劈头就问:“你是哪个联保所的?壮丁征齐了没?”朱先生笑笑说:

  “我不在联上,也没在保上,我在书院编县志。”巩县长自觉闹下误码会:“那你

  去编你的县志,到这儿乱串啥哩!”朱先生说:“县志编完了要付印,给编纂先生

  的工钱也该清了,请你给拨一点经费。”巩县长脖子一仰:“哪里有钱呀?”朱先

  生说:“用不了多少钱,少买两杆枪就足够了。”巩县长瞪大眼睛问:“你说这话

  味气怪怪的,倒像是共匪的口气?”朱先生笑着说:“巩县长快甭说傻话,共产党

  要听见你这话该兴蹦了!”随之用求乞的声调说:“你指缝松一下漏几个零钱给我

  印书,不过少买两杆枪嘛!”巩县长已不耐烦:“你闲得没事g啦,编什么县志!

  也不睁眼看看时势?你快走吧,我还忙着!”朱先生红着脸说:“你把轰出房子,

  你真是个好县长。我还没给人撵过,今r真是万幸!”

  朱先生还不死心,于无奈中找到石印馆,对老板说:“你算一下得多少钱?”

  老板说:“我印先生的书不赚钱,过去印过几回不赚,这回还不赚。可当今纸张油

  墨都涨得翻了几个筋斗了。”朱先生说:“我只印十本,你算算吧!”老板仍然不

  不摸算盘不算账:“印的越少越赔钱。”朱先生便向老板学说了被巩麻子轰撵出来

  的耻辱,特意说明此稿凝聚着九位先生多年心血,是一部滋水县最新资料的集结,

  生怕火烧水淋鼠啃失传了,现在印出十本留下底本,等到太平盛世时再扩印。朱先

  生说:“你不算账也好。你算了也是白算。我手里没钱。我伐书院一棵柏树送你百

  年之后作枋板,在我乍是顶账,在你算是义举。”老板左手一挥,就显得g脆豪:

  “不说了,啥话也不说了,我印!”

  朱先生花了五天时间,亲自把八套县志分头送给编纂过它的八位先生,终于了

  却了一件心事。八位先生散居滋水县的山区河川和原上,朱先生趁送书的机会又一

  次游览了滋水故地,感受愈加深刻,滋水县境的秦岭是真正的山,挺拔陡峭巍然耸

  立是山中的伟丈夫;滋水县辖的白鹿原是典型的原,平实敦厚坦荡如砥,是大丈夫

  是胸襟;滋水县的滋川道刚柔相济,是自信自尊的女子。川山依旧,而世事已经陌

  生,既不像他慷慨陈词,扫荡满川满原罂粟的世态,也不似他铁心柔肠赈济饥荒的

  年月了。荒芜的田畴、凋敝的村舍、死灰似的脸s,鲜明地预示着:如果不是白鹿

  原走到了毁灭的尽头,那就是主宰原上生灵的王朝将陷入死辙末路。这一切摆在那

  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根本无需掐算卜卦。然而朱先生自己再不能有一丝作为了,

  这毕竟不是犁毁罂粟,更不是放粮赈济那种事。朱先生把第九套县志托人转送给那

  位“好人难活”的县长,剩下最后一套留给自己。做完这些事,朱先生顿时觉得自

  己变轻了,对妻子朱白氏说:“我的事办完了。把怀仁怀义和媳妇叫来,咱们一家

  子在这儿吃顿团圆饭。咱们都该离开书院了。”

  朱白氏托人捎话叫来了两个儿子和大儿子的媳妇。媳妇怀里抱着个满身都是r

  香的男孩,朱先生把孙子接到手时举到脸前,像是鉴赏一件贵重物品,随后就对着

  哇哇哭叫的孙子朗声说:“爷爷重见天r就靠你罗!”朱白氏不在意地接过孩子咕

  哝说:“你对n娃儿也说些不着天不着地的话。”大儿子怀仁以为父亲对孙子寄予

  厚望而满心欢悦。二儿子怀义站在后头,不太关注父亲对侄儿的评头论足,有点冷

  漠地瞅着侄儿被传来接去,又回嫂子怀里吸吮n子。午饭时,朱白氏破例炒下四盘

  菜,两荤两素,主食是黄澄澄的小米g饭,喝的是煮过小米的稠汁汤。朱先生的心

  情特别好,把盘里的菜先抄给朱白氏又抄给儿媳妇,接着再给大儿子小儿子碗里抄,

  温情厚爱尽在那双竹筷子上流动。儿媳竟然被公公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

  午饭后的y光柔和朱先生和妻儿老少坐在y坡下晒暖暖,这是难得的一次合家

  欢聚的机会。大儿子怀仁长到十六岁,朱先生就把他送回老家去c持家务,过二年

  给他娶下一个媳妇。二儿子怀义也是长到十六岁送回家去,让他哥哥搭手耕作土地

  管理牲畜。他让他们上他膝下读书以识礼义,然后送他们回老家去独立生活,做一

  个自尊自重自食其力的农人,绝不许他们从政从军甚至经商。在大征丁和大征捐税

  的起始,朱先生只暗示儿子如数j纳粮捐,却把小儿子怀义隐匿在书院里。田福贤

  的保丁寻到书院,朱先生说:“我那年为打倭寇当兵,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结

  果呢,泡儿闪了去不成了,在国人面前放了空炮,说了假话,丢光了面子,我那阵

  儿就发誓,我再不当兵,子子孙孙都不当兵了。你去把我的原话端给田福贤,再端

  给县长书记,我的娃娃不当兵。”怀义果然因此躲避过去,但只能算个半免征户。

  频频加派的各种捐税,整得怀仁卖牛又卖地,几乎濒临破产。朱先生对儿子说:“

  够了。咱们一年把往昔十年的皇粮都纳上了,纳够了。咱们对国家仁仁义义纳粮j

  款,可而今这国家对百姓既不仁也不义了。他们谁再催粮催款时,你叫他来书院来

  朝我要。”果然再没有人朝怀仁死催硬了。怀仁后来把这种变化说给父亲时,不

  无庆幸和窃喜。朱先生听罢,却满脸愧疚:“爸用面皮给你蹭掉了丁捐,乡党乡亲

  该用白眼翻我了……”无论如何,怀仁总算保住了最后五亩土地而没有完全破产,

  靠精打细算又给空闲许久的牛圈里添进一头小牛犊……现在,静谧的白鹿书院里温

  柔的y光下,坐着一个兵荒马乱的世事里有幸保存完整的家庭的全部成员。朱先生

  转过头对妻子说:“你再给我剃一回头。”朱白氏撇撇嘴:“剃就剃嘛,咋说‘再

  剃一回’?这回剃了下回不要我剃了?”朱先生笑说:“了不得了不得!你也学会

  抠字眼了。”儿媳急忙把孩子塞到婆婆朱白氏怀里,钻进灶房替公公烧热水去了。

  怀仁说:“爸,让我妈歇着,我来给你剃头。”朱先生温厚地笑笑:“你想在我头

  上学手艺吗?”怀义争着替哥哥作作证:“俺哥剃头一点也不疼,村里人老老少少

  都焖了头求拜他给剃哩!”朱先生惊讶地说:“这倒不是错,给乡亲剃头总比在他

  们头上‘割韭菜’好哇!怀仁你啥时候学成剃头手艺了?”怀义又抢嘴抱屈地说:

  “俺哥在我头上练刀子练出师了!头一回割下我五道口子,割一个口子沾一撮棉花。

  我说,哥呀,你甭剃那半边了,留下明年种芝麻……”朱先生放声大笑,笑得前俯

  后仰眼泪溢出。怀仁厚诚地说:“爸,你这下相信了吧?我来给你剃。”朱先生仍

  然忍不住笑:“你也想给你爸头上种棉花呀?你把棉花地卖了j了捐款没处种棉花

  了不是?”怀仁仍然温厚地说:“甭听怀义尽糟践我的手艺,我一塔剃刀你就知道

  了。”朱先生轻轻摇摇头:“我还是信服你妈的手艺。你妈给我剃了一辈子头,我

  头上哪儿高哪儿低哪儿有条沟哪儿有道坎,你妈心里都有底儿,闭着眼也能剃g净。

  ”朱白氏用脸偎着孙儿的脸蛋儿,斜过眼丢给朱先生一个慈爱嗔怪的眼s。儿媳端

  着铜盆放到太y下说:“爸,你趁水热快来焖头发。”

  朱先生走到铜盆跟前低下头去,正要撩水,朱白氏喊了声“等一下甭急”,把

  孙子j给儿媳,一边挪着小脚一边从腰后解开围裙系带儿,把那条蓝s印花围腰布

  巾围到朱先生脖子上,一只手按着朱先生的头,一只手伸进脸盆里撩起水来。朱先

  生猛乍扬起被妻子按压着的脑袋问:“你看看我还有几根黑头发?”

  “没有黑的了,尽是白的。”

  “你仔细看看还有没有黑的?”

  “我连一根黑头发也寻不见。”

  “你没仔细寻嘛!去,把老花镜戴上仔细寻。”

  朱白氏从台阶上的针线蒲篮里取来花镜套到脸上,一只手按着丈夫的头,另一

  只手拨拉着头发,从前额搜寻到后脑勺,再从左耳根搜上头顶搜到右耳根。朱先生

  把额头低搭在妻子的大腿上,乖觉温顺地听任她的手指翻转他的脑袋拨拉他的发根,

  忽然回想起小时候母亲给他在头发里捉虱子的情景。母北把他的头按压在大腿上,

  分开马鬃手似的头发寻逮里蠕蠕窜逃的虱子,嘴里不住地嘟嚷着,啊呀呀,头发上

  的虮子跟穗子一样稠咧……朱先生的脸颊贴阒妻子温热的大腿,忍不住说:“我想

  叫你一声妈——”朱白氏惊讶地停住了双手:“你老了,老糊涂了不是?”怀仁尴

  尬地垂下了头,怀义红着脸扭过头去瞅着另处,大儿媳佯装喂n按着孩子的头。朱

  先生扬起头诚恳地说:“我心里孤清得受不了,就盼有个妈!”说罢竟然紧紧盯瞅

  着朱白氏的眼睛叫了一声“妈——”两行泪珠滚滚而下。朱白氏身子一颤,不再觉

  得难为情,真如慈母似的盯着有些可怜的丈夫,然后再把他的脑袋按压到弓曲着的

  大腿上,继续拨拉发根搜寻黑s的头发。朱先生安静下来了。两个儿子和儿媳准备

  躲开离去的时候,朱白氏拍一下巴掌,惊奇地宣布道:

  “只剩下半根黑的啦!上半截变白了,下半截还是黑的——你成了一只白毛鹿

  了……”

  朱先生听见,扬起头来,没有说话,沉静片刻就把头低垂下去,抵近铜盆。朱

  白氏一手按头,一手撩水焖洗头发……剃完以后,朱先生站起来问:“剃完了?”

  朱白氏欣慰地舒口气,在衣襟上擦拭着刀刃子说:“你这头发白是全白了,可还是

  那么硬。”朱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剃完了我就该走了。”朱白氏并不理会也不在

  意:“剃完了你不走还等着再剃一回吗?”朱先生已转身扯动脚步走了,回过头说:

  “再剃一回……那肯定……等不及了!”

  朱白氏对儿媳说:“等断了n,你就把娃儿给我。”婆媳俩坐在y婆下叙叨起

  家常,怀仁和怀义坐在一边时不时地c上一句,时光在悠长的温馨的家庭气氛里悄

  悄流逝。冬y一抹柔弱的y光从院子里里收束起来,墙头树梢和屋瓦上还有夕y在

  闪耀。朱白氏正打算让儿媳把孩子抱进屋子坐到火炕上去,忽然看见前院里腾起一

  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那一刻,她忽然想到了丈夫朱先生,

  脸s骤变,心跳不住,失声喊起来:“怀仁怀义快去看你爸——”怀仁怀义相跟着

  跑到前院去了。朱白氏惊魂不定心跳仍然不止,接着就听见前院传来怀仁怀义丧魂

  落魄的哭吼。她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倒不展望跳了,对惊诧不安的儿媳说:“你爸

  走了。他刚才说‘剃完了我就该走了’。我们都没解开他的话。”

  朱先生死生。怀仁率先跑到前院,看见父亲坐在庭院里的那把破旧藤椅靠背上,

  两臂搭倚在藤椅两边的扶拦上,刚刚剃光的脑袋倚枕在藤椅靠背上,面对白鹿原坡。

  他叫了一声“爸”,父亲没有搭理。怀义紧跟着赶到时也叫了一声“爸”,父亲仍

  然没有应声。兄弟俩的手同时抓住父亲的手,那手已经冰凉变硬,便哇啦一声哭吼

  起来。朱白氏和儿媳:“这阵儿还能哭?快去搭灵堂。”

  灵堂搭在朱先生平r讲学的书堂里,并拢了三张方桌,朱白氏就指点儿子们把

  朱先生抬进去。两个儿子从两边抓住藤椅的四条腿,就把父亲抬走了,然后小心翼

  翼地扶上方桌躺下。朱白氏抱来了早已备置停当的寿衣,立即抓紧时间给朱先生换

  穿;一当通体冰凉下来,变硬的胳膊和腿脚不仅褪不下旧衣裤,寿衣也套不上去。

  书院远离村舍,没有乡亲族人帮忙。脱掉棉衣和衬衣,儿媳看见阿公赤l的胸脯上

  一条一条肋骨暴突出来,似乎连一丝肌r也看不见,骨肋上就蒙着一层黄白透亮的

  皮;棉裤和衬裤抹下来,两条腿也是透亮的皮层包裹着的骨头,人居然会瘦到这种

  地步,血r已经完全消耗煎熬殆尽了。儿媳瞥见阿公腹下吊的生殖器不觉羞怯起来,

  移开眼睛去给阿公脚上穿袜子,心里却惊异的那个器物竟然那么粗那么长,似乎听

  人传说“本钱”大的男人都是有血x的硬汉子,而那此“本钱”小的男人都是些软

  鼻脓包。朱白氏察觉到了儿媳的回避举动,平稳而又豁朗地说:“你先把腿给抬起

  来穿裤子,袜子最后再穿。”儿媳得到鼓励,就抬起阿公的腿脚,朱白氏麻利地把

  衬裤和棉裤给穿上去了……从头到脚一切穿戴齐整,朱白氏用一条染成红s的线绳

  拴束双脚时,发现朱先生的两条小腿微微打弯而不平展。她使劲揉搓两只膝盖,以

  为是在藤椅上闭气时双腿弯曲的缘由,结果怎么也揉抚不下去。朱白氏猛乍恍然大

  悟,对儿媳叫起来:“啊或呀,给你爸把袜子穿错了!”随之颠跑着到后院居屋取

  来一双家织布缝下的统套袜子,让儿媳脱下错穿的那双白线袜,换上统套布袜,朱

  先生的双膝立时不再打弯,平展展地自动放平了。朱白氏对儿媳说:“你爸一辈子

  没挂过一根丝绸洋线,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我纺线织布做下的土布衣裤。这是

  白洋线袜子,是灵灵那年来看姑父给他买的,你爸连一回也没上脚。刚才咱们慌慌

  乱乱拉错了,他还是……”儿媳听罢大为惊异。

  怀仁支使弟弟怀义到县城去购置香蜡y纸和供果,自个这才抽出身来走进父亲

  的书房,果然看见桌面上用玉石镇纸压着一纸遗嘱,下附的r子却在此前七r。怀

  仁看了遗嘱的内容更加惊诧:

  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

  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

  怀仁拿着这张遗嘱,又奔进灵堂呈给母亲:“我的天呀,俺爸咋给我出下这难

  题!”朱白氏看了遗嘱却不惊奇:“你爸图简哩,你可觉得难?”她看了遗嘱下端

  附注的时间,正好是丈夫给八位同仁送完县志的那一天。那天晚上,朱先生睡下以

  后就对她说起了自己死后安置的事情,不要吹鼓手,是他一生喜欢清静而忍受不了

  吵吵闹闹;不要装棺木不要蒙脸纸,是他出自于在自然豁亮畅快的习x而难以忍受

  拘盖的限制。朱先生问妻子描述出来为自己设计的墓室,不用砖,只用未烧的砖坯

  箍砌墓室;墓室里盘垒一个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专著捆成枕头,还有他雕刻

  的一块砖头,不准任何人撕开包裹的牛皮纸,连纸一起嵌到墓室的暗室小d口。朱

  白氏当时并不在意:“没灾没病活得好好的,却唠叨这些奇事!”朱先生笑而不答。

  朱白氏看见遗嘱就印证了那晚的谈话,包括叫来儿子儿媳吃团圆饭,包括剃头,包

  括寻找黑发,甚至当着儿子儿媳的面把她叫妈……全都证实丈夫对自己的死期早已

  有预测。朱白氏对儿子怀仁说:“就按你爸给你的遗嘱去办。”

  怀义买回了祭物,兄弟俩把点心石榴等供品依样摆置到灵桌上,然后由怀仁发

  蜡焚香。怀义在瓦盆里点着了y纸,最后就迫不及待地跪伏到灵桌下尽情放开喉咙

  吼哭起来。儿媳上罢一炷香后叩拜三匝,坐在灵桌旁侧的条凳上抑扬顿挫地拉开了

  悠长的哭腔。小孙子在大人的忙乱中被丢弃在火炕上,已经哭叫得嗓音嘶哑,朱白

  氏偎贴着小孙子的脸,泪珠滚滚却哭不出声,待儿子们哭过一阵子,她就坚决地制

  止了他们继续哭下去,指令二儿子怀义在书院守灵,让老大怀仁和媳妇回朱家去安

  排丧葬事项。打墓自然是繁杂诸事中最当紧的事情,需得明r一早就动手破土;灵

  柩也得及早发落回家,下葬之前必须让朱先生的灵魂在祖居的屋院里得到安息。其

  余诸事须得一一相机安排,总的原则是遵照朱先生的遗嘱行事。怀仁和媳妇抱着孩

  子即刻起程回老家去了。

  朱白氏和儿子们严格遵守朱先生的嘱言,尽管未向任何亲戚朋友报丧,朱先生

  的死讯仍然很快传开。首先是怀义到县城购买祭物传到县城,随后是怀仁头上的一

  条白孝布作了诏示。从当天晚上起,白鹿书院就开始有人来吊孝。朱白氏让儿子怀

  义守在灵前,自已走出书院大门,让怀义从里头c死门闩,对一切前来吊孝的人都

  一律谢绝,并不断地申述丈夫的嘱言。吊孝者的悲痛得不到宣泄,甚至对朱白氏不

  近人情的行为激愤起来,人们不愿轻易离开便聚集起来,形成一种巨大的汹涌的气

  势。朱白氏在感到支撑不住时,扑通跪下去向众人告饶。人们再不好勉强,纷纷抚

  着大门、抚着墙壁、抚着柏树放声痛哭。

  重要亲属中头一个闻讯赶来的是白孝文。他向姑母问讯了姑父的死亡过程后,

  表示了诚挚的安慰和关切。姑母依然铁硬着心肠不放他进门,孝文只好含着泪离开。

  白嘉轩到来时天已傍晚,看见围聚在书院大门口的人群莫名其妙,随之就对姐姐不

  近人情的举动大发雷霆,哭着吼着扑上去用头撞击大门门扇,见不到姐夫的遗容就

  准备碰死。朱白氏对弟弟的行为表示愤恨:“你跟你姐夫往来了一辈子,还不清楚

  他的脾x?你不遵他的嘱言倒给我在这儿胡来!你撞去,你碰去!撞死碰死我也不

  拉你……”白嘉轩冷静下来也软下来,趁势在众人的拉扯劝解下不再扑撞,双手撑

  住大门门扇放开悲声。黑娃闻讯起来时天已黑定,他驻守在远离县城的古峪口,炮

  营驻地与百姓基本隔绝,两个到县城采买蔬菜的伙夫才把消息带进炮营。黑娃跪伏

  在朱白氏面前叫了一声“师母”就泪如泉涌。得悉了先生的遗嘱后也不强求,默地

  点头并开始劝说众人离开。天上开始飘落雪粒儿,小米似的雪粒击打得枯枝g叶唰

  唰啦啦响阗,许多人开始离去,许多人依然坚持在书院门外为恩题守灵。寒冷和饥

  饿的威胁终于使朱白氏听从了黑娃的变通办法,由黑娃向众人公布朱先生搬尸移灵

  的r子就在明天,到明r朱先生的尸首移出书院时可以一睹遗容。这样一说,众人

  才纷纷离开书院到县城投宿去了,只剩下白嘉轩和黑娃俩人。朱白氏说:“你俩人

  路远甭走了,歇到书院。”黑娃却摇摇头:“学生不敢违拗先生的遗言。”朱白氏

  说:“他说过,你是他最好的一个弟子。你去见他,他不会责怪。”黑娃说:“师

  母,你记错了,先生说过我是他最后一个弟子,没说最好。”朱白氏肯定说:“他

  对我说过,‘没料到我最好的弟子原是个土匪’。”黑娃说:“可先生没有准许我

  破他的遗言呀!我还是遵守先生的遗言为好。”说罢就谢辞了。只留下白嘉轩和姐

  姐朱白氏,便叫开了门走进书院。白嘉轩拄着拐杖佝着腰在庭院里急匆匆走着,几

  次跌滑倒地,爬起来奔到灵堂前,顾不得上香,就跌扑在灵桌下,巨大的哭吼声震

  得房上的屑土纷纷洒落下来,口齿不清地悲叫着:

  “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先生谢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

  夜里捂了一场大雪,白鹿原坡和滋水河川一s素服。怀仁领着朱家的乡亲搬尸

  移灵时已到正午,牛车停在坡根下。书院门外的场地上和山坡上聚集着黑压压一片

  人群。怀仁和乡亲族人用一块宽板抬着朱先生遗体走出书院大门,聚集在门外的人

  群爆发起洪水咆哮似的哭声,拍击着白鹿原坡的沟崖和峁梁。人们跟在后头下到坡

  根,在移尸到牛车上的时刻人们才先后瞻仰了朱先生的遗容。遵照朱先生的遗嘱,

  不装棺材也不加盖蒙脸纸,朱先生仰面躺着,依然白皙透亮的脸面对着天空,雪霁

  后的天空洁净如洗,y光在雪地上闪s出五彩缤纷的光环。

  黄牛拽着硬轮木车在河川公路上悠悠前行,木轮在坑坑洼洼的土石路上吱嘎吱

  嘎叫着,黄的和白的纸钱在雪地上飘落,没有乐器鸣奏,也没有炮声,灵车在肃杀

  的冰天雪地里默默地移动,灵车后跟随着无以数计的人群。朱先生的死讯和他留下

  的遗言不胫而走,这样的遗言愈加激起崇拜者的情绪,以不可抑制的激情要表示衷

  心的崇拜。从白鹿书院来到朱家,牛车经过五十多里的滋水河川沿路的所有村庄,

  村民们早在灵车到来之前就守候在路旁村口,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倾巢而出跪在雪地

  里,香蜡就c在雪下的g土堆上,y纸就在雪地上燃烧。临到灵车过来时,人们便

  拥上前去一睹朱先生的遗容。红r蓝天之下,皑皑雪野之上,五十多里路途之中几

  十个大村小庄,烛光纸焰连成一片河溪,这是原上原下亘古未见的送灵仪式。

  灵车后的人群在不断地续接,不断有人加入到凌乱不齐的送灵人群后头默默前

  行,无以数计的黑s的挽联挽帐撑在空中。黑娃从书院起就跟着灵车走,默默地夹

  在陌生的和熟悉的人流中间。他昨晚回炮路经县城时买了两丈白绸,回到炮营驻地,

  就把一路琢磨好的挽词写上白绸:

  自信平生无愧事

  死后方敢对青天

  牛拉的木轮灵车进入朱家,除了帮忙搬尸的人,其他吊孝者仍然不准进入屋子。

  吊孝的人就把挽联钉在墙上,把挽帐撑挂到树枝上或绳索上;整个小小的朱家村的

  街巷里,是一黑s和白s的幡帐。许多在省城做官的经商的朱先生的弟子都赶来了,

  一些远在关中东府西府的弟子也风尘仆仆赶来了,把他们的崇敬挚爱和才华智慧凝

  结而成的诗词赋文,一齐献给朱先生,直到第七天下葬时形成高c……而传诵最快

  最久的却是土匪黑娃的那一阕挽词。

  白嘉轩一直住守在大姐家,直到朱先生下葬。他拄着拐杖,扬起硕大的脑袋,

  努力用不大聪敏的耳朵捕捉人们的议论。人们在一遍一遍咀嚼朱先生禁烟犁毁罂粟

  的故事,咀嚼朱先生只身赴乾州劝退兵总督的冒险经历,咀嚼朱先生在门口拴狗咬

  走乌鸦兵司令的笑话,咀嚼放粮赈灾时朱先生为自己背着g粮的那只褡裢,咀嚼朱

  先生为丢牛遗猪的乡人掐时问卜的趣事,咀嚼朱先生只穿土布不着洋线的怪僻脾x

  ……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逸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

  害人利已的事来。

  白嘉轩亲自目睹了姐夫的下葬的过程:躺在木板上,木板两边套着吊绳,徐徐

  送入墓道;四个年轻人恭候在墓道里,把僵硬的姐夫尸体抬起来进入暗室;暗室里

  有窄窄一盘土炕,铺着苇席和被褥,姐夫朱先生终于躺在土炕上了,头下枕着生前

  著写的一捆书……无数张换锨往墓道里丢土,墓炕很快被填平了,培起一个高高的

  大头细尾的墓堆,最后c上了引魂幡。白嘉轩这时忍不住对众人又一次大声慨叹:

  “世上肯定再也不出了这样的先生罗!”

  几十年以后,一群臂缠红s袖章的中学生打着红旗,红旗上用黄漆标写着他们

  这支造反队伍的徽号,冲进白鹿书院时呼喊着愤怒的口号,震撼着老宅朽屋。他们

  是来破除“四旧”的,主要目标是袭击图书,据说这儿藏着一大批历朝百代的封建

  糟粕。他们扑空了,这儿的图书早在解放初期就被县图书馆馆收藏了。怒火满胸的

  红卫兵得不到发泄,于是就把大门上那块字迹斑驳漆皮剥落的“白鹿书院”的匾牌

  打落下来,架火在院中烧了。

  他们过火的举动受到了种猪场职工的预。书院早在此前的大跃进年代挂起了种

  猪场的牌子,场长是白鹿村白兴儿的后人。那时候国家主席号召发展养猪事业,白

  兴儿的后人小连指敢想g敢放卫星,就在这儿创办起一座猪场,这个废墟般的书院

  是县长亲自拨给小白连指的。小白连指上过初中,又兼着祖传的配种秘决,真的把

  种猪场办起来了。那年同时暴起的小钢炉很快就熄火了,公共食堂也不冒烟了,而

  小白连指儿的种猪场却坚持下来,而且卓有功绩。他用白鹿原上土著黑猪和苏联的

  一种黑猪j配,经过几代选优去劣的筛选淘汰,培育出一种全黑型的新种系。此猪

  既吃饲料也吃百草,成为集体和社员人个都喜欢饲养的抢手货,由县长亲自命名为

  “黑鹿”。小白连指曾被邀到省城上了钟楼参加国庆典礼。

  小白连指对围着火堆欢呼狂叫的红卫兵说:“红卫兵小将们,你们的革命行动

  好得很!我们种猪场全体职工举双手拥护。你们也要相信我们,这儿余下的四旧由

  我们革命职工彻底砸破它。”红卫兵终于走了。

  不久,书院住进来滋水县一派造反队,这儿被命名为司令部,猪圈里的猪们不

  分r猪或种猪、公猪或母猪,大猪或小猪一头接一头被杀掉吃了,小白连指儿抖着

  丑陋的手掌,连对红卫兵小将那样的话也不敢说。这一派被认为是保守派,进不了

  县城夺不上权,却依然雄心勃勃高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农村包围城市取

  城市”的口号继续与县城里夺得大权的造反派对峙。一天深夜,县城里的那个响当

  当硬邦邦的造反派从四面包围了白鹿书院——种猪场,机枪步枪和手榴弹以及自制

  的燃烧瓶一齐打响,夺取了保守派的老窝,死了八个男女,带伤无法计算,烧毁了

  昔r朱先生讲学的正殿房屋,吓跑了种猪场场长小白连指儿和十几个职工。打死的

  猪当即被开膛入锅犒劳造反派战士,逃窜的活猪被当地农民拾去发了洋财。

  大约又过了七八年,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白鹿原上走下原坡,一直走到

  坡根下的朱家。他们和先前那一群红卫兵都出自一个中学,就是白鹿镇南边鹿兆鹏

  做第一任校长的那所初级小学,现在已经变革成为一所十年制中小学统一的新型学

  校了。中国又掀起了一个批判林彪加批判孔子的批判运动,因为野心家林彪信奉孔

  子“克已复礼”的思想体系。这一群红卫兵比冲击白鹿书院的那一群红卫兵注重纪

  律,他们实际只是十年来的一个班,在班主任带领下,寻找本原最大的孔老二的活

  靶子朱先生来了。班主任出面和生产队长j涉,他们打算挖墓刨根鞭挞死尸。生产

  队长满口答应,心里谋算着挖出墓砖来正好可以箍砌水井。

  四五十个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了朱先生的墓室,把泛着磷光的

  骨架用铁锨端上来曝光,一堆书籍已变成泥浆。整个墓室确系砖坯砌成,村里的年

  轻人些时才信服了老人们的传说。老人们的说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唔!朱先生死前

  就算定了要被人揭墓,所以不装棺木,也不用砖箍砌墓室。整个墓道里只搜出一块

  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就是封堵暗室小孔的那一块,两面都刻着字。十年级学生

  认不全更解不开刻文的含义,只好把砖头j给了带队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终于辨认

  出来,一面上刻着六个字:

  天作孽犹可违

  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字:

  人作孽不可活

  班主任欣喜庆幸又愤怒满腔,欣喜庆幸终于得到了批判的证据,而对刻文隐含

  的反对思想又愤怒满腔。批判会就在揭开的墓地边召开。班主任不得不先向学生们

  解释这十二个字的意思,归结为一句,就是“阶级斗争熄灭论”,批判会就热烈地

  开始了。

  一个男学生用语言批判尚觉不大解恨,愤怒中捞起那块砖头往地上一摔,那砖

  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为两层,原来这是两块磨薄了的砖头贴合成一起的,中间有一

  对公卯和母卯嵌接在一起,里面同样刻着一行字:

  折腾到何r为止

  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部惊呼起来……

  第三十三章

  鹿子霖重新雇回了长工刘谋儿,又一块一块赎回坐监期间被女人卖掉的土地,

  g涸的牲畜棚圈里重新弥漫起牛马粪n和草料的混合气味,一只金黄毛s的伢狗在

  屋院里窜出窜进,屋里院里都更迫切地要振兴这个屋院。现在又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土地牲畜木料砖瓦直至订亲的彩礼都在掉价,只有壮丁这个特殊的时兴商品的一茬

  涨过一茬,鹿子霖也无须算计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拆掉的门房和门楼也一定要重新

  建筑,而且要比被白家拆迁走了的原有规格和样式更讲究更漂亮,只是得往后拖一

  拖,得把腾空了的家底垫实起来。

  鹿子霖在联上g着一门无异无钦差大臣的工作。田福贤没有给他具体分工,也

  没有给他封官,对他说:“给你加上个股长没啥意思,给你封个联保主任那不能由

  我,你权当你是主任一满都管上。”田福贤又在保长甲长会上宣布:“鹿子霖代我

  行事,无论到了哪一保哪一村哪一甲,他说的话就是我的话,他要你们做的事就是

  我要你们做的,诸位都掂掂这个轻重。”鹿子霖成了真正的钦差大臣本原上的无冕

  王,他每到一个保公所去,果然受到所有保长们的殷勤招待,甚至比对田福贤本人

  还要殷勤。保长们都很灵醒,在田福贤面前哪怕挨夯受威遭斥责,毕竟是脸对脸眼

  对眼,而鹿子霖回去给田福贤戳弄起来就摸不清底细也探不来深浅了。鹿子霖天天

  像过年,保长们见到他就摆宴置酒,都知道鹿子霖爱抿两口;抿了两口以后的鹿子

  霖回到联上就会把一一切不满意的事部化释了,摆宴喝酒请客送礼在联上和保上早

  已超越了风气而成为习惯,关键在于一茬接一茬的捐税客观上提供了财源,联上和

  保上的头儿以及g事们都在发财。鹿子霖在牢狱腾空了的皮囊开始充填起来,脑门

  上泛着亮光,脸颊上也呈现出滋润的气s。

  鹿子霖起初却不大满意田福贤对他的安置,窃以为是田某人不放心自己因而不

  给实权,后来就感觉到这样安排反而倒是好极了。他无职无权却威震原上各个保各

  个甲,不能如期j付壮丁和捐款他可以不担责任,任何弄环了搞糟了的事情也追查

  不到自己,又可以自由地接受这个保那个保的保长们在完成一茬丁或捐的征集任务

  之后的“分红”。他很快就看透了当今的世态变化和其中的奥秘。鹿子霖的职责是

  以田主任的名义到各个保上催丁催捐。他给自己划了一个严格的界线,只到保上催

  促保长,绝不到任何村子去催促甲长,更不会具体揪住某一家农户的领口要粮要钱。

  无论什么捐什么款最终要由一户一一家百姓掏出来,而不是由保长们掏腰包:鹿子

  霖只催保长,把翻箱倒柜鞭便绳缚的害人差使由保长们去完成。鹿子霖吃了喝了对

  保长们耍了威风之后回联上去,走在路上就忍不住得意起来:田主任你逛得灵,我

  比你逛得还灵。你想叫我替你挨骂,还不放心我,我不当你的官只受你的禄真是好

  扎咧!

  鹿子霖又雇下一个年轻的长工和刘谋儿搭伙儿替他经营土地和牲畜。从屋院到

  畜棚再到田地里,开始呈现出一种人欢马叫的蒸腾欢悦的气氛,与整个村巷和阔大

  的田野上的清冷孤凄的气氛形成明显差异。鹿子霖一想到刚从监牢回到家时的那种

  r月就不寒而栗,除了女人鹿贺氏扑沙扑沙走路的声音,这个屋院里从早到晚便是

  空庙古寺一般的沉寂,衰败破落的家户是怎样一副架势?就是自家眼下这种架势!

  鹿子霖一次又一次在心里凝炼这种痛哭的感觉。小孙孙不期而至,一下子给衰败的

  屋院注入了活力,使情绪跌到谷底的鹿子霖的心里开始荡起一股暖气。鹿子霖大声

  憨气地对女人说:“你说啥最珍贵?钱吗地吗家产吗还是势吗?都不是。顶珍贵的

  是——人。”鹿贺氏一时摘晃透他的真实心思,默默地应付似的点点头。鹿子霖进

  一步阐释他新近领悟的生活哲理:“钱再多家产再厚势威再大,没有人都是空的。

  有人才有盼头,人多才热热闹闹;我能受狱年之苦,可受不了自家屋院里的孤清!”

  鹿子霖雇回来刘谋儿不久,又雇来一个年轻长工就有图得几分热闹的意愿,因

  为刘谋儿毕竟老了,寡言默语手脚迟钝而掀不起热闹欢蹦的气氛来。新雇佣的年轻

  长工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鹿子霖对小长工说:“地里活儿紧了你给刘叔帮帮忙,

  没啥紧活儿你就引上娃娃耍,甭把娃娃跌了摔了就行了。”小长工就引着鹿子霖的

  宝贝蛋儿孙子玩耍。鹿子霖从联上回到屋里,往往跟小孙子和小长工玩得忘了长幼

  主仆。小长工是渭北高原上的人,一口奇怪的发音让鹿子霖听来十分开心,小长工

  把“重”说成“冲”,把“读书”说成“头失”;更使他莫名其妙的是,小长工把

  “狼”叫作“骡”,而又把真正的“骡”叫成“却”等等等等。鹿子霖一个一个名

  词跟着洋人学洋话一样,傍晚时屋院里就掀起活跃的声浪。鹿子霖对小长工唯一不

  满意的一点,是这个小家伙时时处处对他表现那种巴结讨好,以至自作自践的神气,

  于是正言厉s说:“该做活你做活,该吃饭你吃饭,该哭你就哭,该笑你就笑,该

  骂你就畅快骂,从今往后不准你尽给我说s情话!”小长工反而愣呆住了,不知如

  何是好了。

  这个小长工是鹿子霖拾来的。

  那天晚上,鹿于霖从南原催捐回来时,月亮很好,带着七分酒醉三分清醒甩甩

  荡荡在牛车路上走着,一路乱弹吼唱过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