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部分阅读
作者:绳绳兮仙游      更新:2021-02-06 01:17      字数:10474
  人比如张献忠c李自成,再调兵,把若干更狠的人,又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准备yi鼓作气

  清军打进来了。

  好吧,那就去打清军,全部主力调到辽东,打个yi年半载,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后院又起火了,投降的不投降,跑进去的又跑出来。

  很巧,又是灾荒,大荒,没法活,于是大家跟着yi起造反。

  这种编剧思路,很类似于早些年的经典电视剧渴望,按当时编剧思路,就是找个弱女子,什么坏事c孬事c恶心人到死的事,都让她碰上,整体流程大致是,yi棍子打过来,挺住,再yi棍子打过来,继续挺住,挺到最后,就好人yi生平安了。

  崇祯的故事就是这样,他挨棍子的数量,估计比渴望女主角要多得多,抗击打能力更强,但不同的是,他的故事没有yi个好的结局。

  因为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

  崇祯并非yi个温和的人,他很急躁,很用力,用今天的话说,叫用力过猛,但那个烂摊子,不用力过猛,只能收摊。

  崇祯很节俭,他的衣服c袜子,都打了补丁,请注意,打补丁的,并不yi定很节俭,往往很浪费,比如后来清朝的道光同志,衣服破了,让人去打了个补丁,五十两白银,这哥们全然是败家的,还说特便宜。

  而崇祯的补丁,是他找老婆打的,免费。

  此外,崇祯还有个特点:走路慢,因为走得快,里面的破衣服就会飘出来节俭是节俭,脸面还是要的。

  他工作很努力,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据史料记载,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十四到十六个小时,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yi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等。

  这工作,谁干

  最不幸的是,崇祯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无法换来yi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努力,终究失败。

  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简称最最不幸,崇祯知道这点。

  知道结局注: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同志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c全力以赴c日以继夜c夜以继日c勤勤恳恳c任劳任怨c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yi天,依然没有放弃。

  yi个了不起的人。

  结局到来的具体过程,就没必要细说了,我说过,我是个有幽默感的人,很明显,至少对于崇祯而言,这段并不幽默。

  我还说过,我是个不喜欢写废话的人,同样,对崇祯而言,这段是废话。

  当然,对李自成同志而言,这段很幽默,也不是废话,他从陕西出发,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到了北京。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军队到达西直门他从西边来,开始攻城。

  崇祯同志有句名言,诸臣误我,还有yi句,是文臣人人可杀,三月十七日,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

  内阁大臣拿不出主意,连话都没几句,且不说了,守城的诸位亲信,什么兵部尚书c吏部侍郎,压根就没抵抗,全部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

  崇祯住在紫禁城,就是今天的故宫,故宫有多大,去过的地球人都知道。

  这里,就是他的最后归宿。

  三月十八日的夜晚

  在这个夜晚,发生了很多事,都是后事。

  其实后事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就几句话,后妃上吊,儿子跑掉对于后患,大多数人都不留,料理完了,身边还有个女儿。

  这个女儿,叫做长平公主,关于她的前世今生,金庸同志已经说过了,虽然相关内容包括后来跟韦小宝同志的际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胡扯,但有yi点是正确的,他确实砍断了女儿的手臂。

  这个举动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实际情况,却比许多人想象中复杂得多,但无论如何,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这个女儿落入敌人的手中,遭受更大的侮辱。

  不是残忍,而是慈爱。

  我知道,许多人永远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他们永远无需去理解。

  处理完yi切后,崇祯决定,去做最后yi件事自尽。

  自尽,是yi件比较有勇气的事,按照某位哲学家的说法,你敢死,还不敢活吗没种。

  但现实是残酷的,而今这个世界,要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yi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我说过,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c扣工资c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yic绝不妥协。

  二c绝不当俘虏。

  三c尊严。

  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今天叫做景山,陪在他身边的,还有yi个叫做王承恩的太监。

  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

  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yi人。〗

  所有的yi切,都结束了。

  他走向了那颗树。

  应该结束了。

  按照惯例,每个人的讲述结束时,会有yi句结束语,而当这个王朝结束的时候,也会有yi句话,最后yi句话。

  是的,这句话我已经写过了,不是昨天,也不是前天,而是几年以前,在我的第yi本书里,朱元璋登基那yi段的最后,有yi句话,就是那句,几年前,我就写好了。

  还记得吗

  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所以才有了这句结束语,没错,就是下面这句: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从理论上说结束了

  结束了吗

  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

  没有。

  从理论上说,文章结束了,但从实践上说,还没有。

  废话。

  其实历史和小说不yi样,因为历史的答案,所有人都知道,崇祯同志终究是要死的,而且肯定是吊死,他不会撞墙,不会抹脖子,不会喝敌敌畏,总而言之,我不说,你们都知道。

  所以结局应该是固定的,没有支线。

  但是,我的结局,并不是这个。换句话说,我的文章,有两个结局,这只是第yi个。

  我读了十五年历史,尊重历史,所以这篇文章从头至尾,不能说无yi字无来历,但大多数,都是有出处的。我不敢瞎编。

  所以第二个结局,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比较奇特,它yi直在我的脑海里,最后,我决定把这个比较奇特的结局写出来。

  第二个结局

  徐宏祖出生的时候,是万历十五年。

  在这个特定的年龄出生,真是缘分,但外面的世界,跟徐宏祖并没有多大关系,他的老家在江阴,山清水秀,不用搞政治,也不怕被人砍,比较清净。

  当然,清净归清净,在那年头,要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yi条路考试似乎今天也是。

  徐宏祖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按史籍说,是从小就玩,且玩得比较狠,比较特别,不扔沙包,不滚铁环,只是四处瞎转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人极小,胆子极大。

  此外,他极其讨厌考试,长大后,让他去考科举,死都不去。该情节,放在现在,大致相当于抗拒高考。

  这号人,当年跟今天的下场,估计是差不多,被拉回家打yi半死不活,绝无幸免。

  然而徐宏祖的父母没有打他,非但没有打他,还告诉他,你要想玩,就玩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行。

  这种看似惊世骇俗的思想,似乎很不合理,但对徐家人而言,很合理。

  对了,应该介绍yi下徐宏祖同志的家世,虽然他的父母,并非什么大人物,也没名气,但他有yi位祖先,还算是很有名的,当然,不是好名。

  在徐宏祖出生前九十年,徐家的yi位先辈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yi位同伴,叫做唐寅,又叫唐伯虎。

  没错,他就是徐经。

  后来的事情,之前讲过,据说是徐经作弊,结果拉上了唐伯虎,大家yi起完蛋,进士没考上,连举人都没了,所以徐经同志痛定思痛,对坑害了无数人主要是他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教育子孙,要与这个万恶的制度决裂,爱考不考,去他娘的。

  对这段百年恩怨,徐宏祖是否了解,不清楚,但他会用,那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徐家虽说没有级别,还有点钱,所以他决定,索性不考了,出去旅游。

  刚开始,他旅游的范围,主要是江浙yi带,比如紫金山c太湖c普陀山等等。后来愈发勇猛,又去了雁荡山c九华山c黄山c武夷山c庐山等等。

  但这里,存在着yi个问题钱。

  旅行家和大侠的区别在于,旅行家是要花钱的,列yi下,大致包括以下费用:交通费c住宿费c导游费c餐饮费c门票费,如果地方不地道,还有个挨宰费。

  我说过,徐家是有钱的,但只是有点钱,没有很多钱,大约也就是个中产阶级。按今天的标准,yi年去旅游yi次,也就够了,但徐宏祖的旅行日程是:yi年休息yi次。

  他除了年底回家照顾父母外,yi年到头都在外面,但就这么个搞法,他家竟然还过得去。

  原因很简单,比如交通费,他不坐火车c也不坐汽车想坐也没,少数骑马,多靠步行骑马爬山试试。

  住宿费,基本不需要,徐宏祖去的地方,当年大都没有人去,别说三星级,连孙二娘的黑店都没有,树林里c悬崖上,打个地铺,也就睡了。

  餐饮费,也没有,我考察过,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也没什么餐馆,每次他出发的时候,都是带着干粮,而且他很扛饿,据说能扛七八天,至于喝水,山里面,那都是矿泉水。

  门票费也是不用了,当年谁要能在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设个点收门票,那只能说明,他比徐宏祖还牛,该收。

  挨宰费是没有的,但挨宰是可能的,且比较敞亮,从没有暗地加价坑钱,都是拿刀,明着来抢。要知道,没门票的地方,固然没有j商,却很可能有强盗。

  据本人考证,徐宏祖最大的花销,是导游费用。作为yi个旅行家,徐宏祖很清楚,什么都能省,这笔钱是不能省的,否则走到半山腰,给你挖个坑,让你钻个洞,那就休息了。

  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yi年只回yi次家,只为攀登。

  从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

  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荒谬,是不符合常规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问题的。

  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人只活yi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这辈子浑浑噩噩地没活好,厚着脸皮还来指责别人,有多远,就去滚多远。

  徐宏祖旅行的唯yi阻力,是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只剩他的母亲无人照料。圣人曾经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

  所以在出发前,徐宏祖总是很犹豫,然而他的母亲找到他,对他说了这样yi番话:

  “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yi展胸怀”

  就这样,徐宏祖开始了他伟大的历程。

  他二十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朋友帮助,独自yi人,游历天下二十余年,他去过的地方,包括湖广c四川c辽东c西北,简单地说,全国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c华山c衡山c嵩山c终南山c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

  此外,黄河c长江c洞庭湖c鄱阳湖,金沙江c汉江,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游历。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被劫去财物,身负刀伤,还由于走进大山,无法找到出路,数次断粮,几乎饿死。最悬的yi次,是在西南。

  当时,他前往云贵yi带,结果走到半路,突然发现交通中断,住处被当地土著围,过了几天,外面又来了明军,又开始围,围了几天,就开始打,打了几天,就开始乱。徐宏祖好歹是见过世面的,跑得快,总算顺利脱身。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还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yi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

  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yi个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yi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

  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yi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yi个同伴。

  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yi起走。

  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yi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

  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

  渡到yi半,遇上了强盗。

  对徐宏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yi次。此后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yi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yi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阅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渡过金沙江,渡过澜沧江,经过丽江c经过西双版纳,到达鸡足山。

  迦叶寺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

  到了。

  我们到了。

  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寺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然后,他应该回家了。

  但他没有。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因为这将是他的最后yi次旅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他离开鸡足山,又继续前行,行进半年,翻越了昆仑山,又行进半年,进入藏区,游历几个月后,踏上归途。

  回去没多久,就病了。

  喜欢锻炼的人,身体应该比较好,天天锻炼的人比如运动员,就不yi定好,旅游也是如此。

  估计是长年劳累,徐宏祖终究是病倒了,没能再次出行。崇祯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他所留下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可惜没有保留下来,剩余的部分,大约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c水利c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yi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yi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yi切,用yi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

  我很疑惑,很不解,于是我想起另yi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yi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yi次,他答出了yi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

  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说完了。

  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yi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yi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yi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了。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c很多王侯将相c很多无奈更替c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yi切的yi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yi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yi切,至少在我看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yi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yi本台历,yi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yi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yi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yi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全文完

  后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yi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面对面访谈,主持人问我,书写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很多次,高兴c兴奋c沮丧,什么都有可能。

  但当这刻来到的时候,我只感觉,没有感觉。

  不是矫情。

  怎么说呢,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c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

  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

  雷打不动的,还有媒体,报纸c期刊c杂志c电视台,从时尚到社会,从休闲到时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国到外国,借用某位同志的话,连宠物杂志都上门找你。平均yi天几个访问,问的问题,也大致雷同,翻来覆去,总也是那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背几遍,像我这么乏味的人,谁愿意跟我聊,那都是交差,我明白。

  外型土得掉渣,也硬拽上若干电视讲坛,讲yi些相当通俗,相当大众,相当是人就能听明白的所谓历史类似故事会,当然,该问的还得问下去,该讲的可能还得讲下去。

  这个没意思,没意思,也得接着混。

  我始终觉得,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放在通缉令上,估计都没人能记住,到现在还这么觉得,今天被人记住了,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今天很多人知道,明天就不知道,所以所谓后记,所谓感想,所谓获奖感言之类的无聊的,乱扯的,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的,都休息吧。

  那么接下来,说点有必要说的话。

  首先,是感谢,非常之感谢。

  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理解,应该理解。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yi直以来,我都无所谓。

  但让我感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还是喜欢我的,yi直以来,我都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谢谢。

  然后是心得,如果要问我,有个什么成功心得,处世原则,我觉得,只有yi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它。

  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yi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

  我依然坚持,因为我相信,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这是我的处世原则,我始终坚持,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么干很吃亏,但结果,相信你已经看到。

  好的,还有历史,既然写了历史,还要说说对历史的看法。

  就剩几句了,虚的就算了,来点实在的吧。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yi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yi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yi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yi例外。

  每yi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yi页他很牛,后yi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c很无助c很痛苦c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yi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yi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子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送yi首食指的诗给大家,我所要跟大家讲的,大致就在其中了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c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c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c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c迷途c失败和成功

  yi定会给予热情c客观c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c热爱生命〗

  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无需害怕。

  无需绝望。

  要相信自己。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yiyi.qisuu.c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