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作者:小蜗牛跑得快      更新:2021-04-09 08:33      字数:2426
  和唱戏的才穿成那样呢!”

  “对!校长的年纪都不这么穿了,林先生留洋归来,就这幅打扮吗?”

  凌彦还真想不通了,他依稀记得,鲁/迅先生在书上的照片几乎都是穿长衫的,先生也是留学归国的,难道他当年也被骂过不成?但他知道,第一节课若是不镇住这帮学生,这课就上不下去了。

  “衣着打扮,于我而言,只是衣着打扮,并无什么过多的含义。反而你们过于在意什么,”

  学生终于安静下来了。凌彦这才按照准备好的教案继续。“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学习外语的经验,但是西班牙语是一门比较特别的语言,它的字母发音比较单一,但是所有的名词均分阴阳性,动词也需要根据主语的人称来进行相应的变化,与中文的区别很大,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一次,他的话终于说完了,可惜他刚一说完,立刻又有齐刷刷的举手,他只得压下不满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发言。

  “林先生,现在洋人都讲英语了,学西班牙语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是凌彦预料中的了,他答道:“任何语言都是一种工具,只有说的人多与少的区别,没有高下之分。我教你们西语,但是具体做什么,是由你们自己做决定的。可以去做翻译,做外交官,可以当老师教给别人,也可以留学,全凭你们自己选择。”

  他不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捏着一截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先来认识一下西文字母。”

  一节课下来,学生像是有十万个为什么,把凌彦问得焦头烂额,进度更是才到预期的一半。凌彦夹着书案回到住处,不抱怨了几句。

  吴乐甫正在看报纸,闻言安慰道:“你这不算什么,前次来了位广东的老师,口音严重,学生险些投诉到校长面前。”

  “我刚来时受的诘问比你严重,几乎人人问我法律什么用呢。都有这么一遭的。”

  凌彦长叹一口气,只得抓紧准备下一节课的教案。

  直到凌彦见过一次吴乐甫上课时的装束打扮,才意识到为何学生对自己的衣着反应那么大:他穿着西装三件套,头戴多拉帽,还佩戴了黑色领带和口袋巾,露出一截怀表链,俨然一个上流绅士模样。

  看来去接自己时的打扮都算便装了。凌彦暗暗吐槽。

  为着吸取经验,凌彦还蹭了不少其他老师的课。他穿着长衫混在学生中,倒也没有人说什么。校长看上去是位大儒,教的却是化学凌彦目瞪口呆,敬佩不已。校长脾气和善,讲课也是娓娓道来,春风化雨。相比起来,吴乐甫上课便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他最严禁理智的法律竟然讲的激情四射尽兴时往往要脱了外套,解开袖口,方能快速板书,咬字清晰,旁征博引,挥洒自如,

  凌彦只是在下面坐着,都能被他的激情感染,更不必说那帮一点就着的学生了。

  好在这些学生只是一腔热血而已,为人并不坏,而且学习的热情很高,凌彦上了几次课,对于如何抓住他们注意力,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就找到了感觉。做主持人和做老师,某些程度上是相通的。

  在凌彦看来,这些热血青年们,用后世的话讲,叫做有些“用力过猛”了。只不过后来这个词用来批评演技,凌彦用在这儿却是褒义。这些青年都是有血有肉,胸怀天下的年轻人,有心报国,但还不具备成熟的眼光,理智的思考,所以一旦有人给他们指出可能的方向,就全然把自己豁了出去。

  但他们仍然是单纯可爱的,所以才需要凌彦、吴乐甫这些教授们为他们矫正方向。

  教学步上了正轨,生活也步上了正轨。吴乐甫的表现的确是个绅士,风度翩翩,每天准时叫凌彦起床,有时候一起下馆子,有时候则是吴乐甫下厨。凌彦虽然在厨艺上没什么天赋,却有根好舌头。他会吃,也会夸赞。

  连穿三个时间,凌彦早不是吃不到炒菜还觉得惊讶的主持人了,他现在夸人,会变着法夸,引经据典地夸,夸到吴乐甫都面红耳赤,无奈摇头。“别说了,你再这么说下去,我就要感激涕零,恨不得给你做一辈子饭菜了。”

  闲暇时吴乐甫也带凌彦出去转了转。这是个奇妙的时代,街道上轿车与黄包车并行,银行、烟馆与当铺、布庄共存。凌彦每次走过,都有一种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的奇妙感。

  而凌彦想破头,终于想出一个推行计划的初步方案:办一场舞会。既然国大的学生都那么崇尚西式,办个舞会也不唐突。恰巧,仲夏节也到了,合该庆祝一番。

  他是状似无意间询问吴乐甫学校有没有举办舞会的传统,吴乐甫回答:“每年开学季和毕业季都有舞会,不过你来的不是时候,倒是不巧了。”

  “办个仲夏节舞会如何?”凌彦热情洋溢地提议道,“第一次你带我参观,我便注意到那些男学生追随女学生的眼神。”

  吴乐甫被他的说法噗嗤一声逗笑了。“好啊,你只管跟校长提议,只是别在我这个德育处主任面前这么形容了。”

  凌彦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对方另一重身份,也笑起来。

  校长对这个提议果然大加赞赏,并拍板决定就安排六月二十四,仲夏节这一天。

  然而凌彦的西班牙语课程注定不能一帆风顺,刚刚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没到舞会,他和学生转眼又发生了冲突,这次的起因是一份《新青年》杂志。

  “我们的工具就是白话……都该发誓不用文言作文;无论通信,作诗,译书,做笔记,做报馆文章,编学堂讲义,替死人作墓志,替活人上条陈,都用白话来做。”男学生读到这里,放下杂志,眉飞色舞,“大家听到没有,以后都不准用文言文啦!”

  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女学生响应:“先生说得对,打倒孔家店!”

  “打倒孔家店!”女学生一呼百应。

  凌彦眉头慢慢皱了起来,他几步走过去捡起那丢到一边的杂志看了起来。那的确正是大名鼎鼎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使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原文,思想大胆却措辞克制,但到了学生口中就不知为何变成了“打倒孔家店”。

  这让后世看着国学风潮兴起的凌彦心中不大好受。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提倡使用白话文是顺应时代的,也是必然的。可是……这就意味着另一面的全然否定么?

  他来来回回慢慢踱着步子,直到有人主动问:“林先生,您是如何看待的?”

  “我觉得,不管旁人说什么,写什么,我们首先要冷静,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物,用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