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9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1-02-02 02:17      字数:2487
  富商,据说聘礼就各要白银五万两。”袁彬阴沉沉的看着柏珍:“本官现在要查一查,你柏珍是不是官商勾结..你那十万两银子,没动吧?”

  柏珍当时就噎住了,他那十万两银子都给大外孙子铺路了,家里如今就剩下两万两在库房摆阔,其他的都花掉了。

  “大人,我们谈论的是科举舞弊案,您何必扯上什么聘礼?”万安关键时刻出声道:“柏大人家的千金聘礼几何,不也都是给女儿陪送回去了么?”

  男方给的聘礼多少,女方陪送回去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大不了就说柏家陪送给女儿不就得了?

  想查清楚可以去南方调查柏家女儿的嫁妆啊!

  柏家没有陪送女儿多少真金白银,但是柏家有个女儿在宫里是皇妃,柏妃赏赐了不少东西下去,也算是给庶妹添妆了。

  那些东西都是出自宫中,可能在宫里稀松平常,但是在外面就是天价了。

  因为进贡的东西是不许外流的,比如说瓷器,进贡的瓷器就是单独烧制的,选上了就是进贡的,选不上的或者稍微有点瑕疵的,都要当场就砸碎深埋,一个碎片都不许拿出去。

  这就是皇家的规矩。

  不说别的,从宫里赏赐下来的两箱斗瓷器,就够那两个富商卖个一一两万银子的了。

  当然,只要他们能拉的下脸卖自家新娶的媳妇儿的嫁妆。

  不过可以说瓷器碎^了,偷拿出去卖也可以,反正五万两白银,两个富商总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来迎亲可以夹带一些私货,过关的时候,只要报出柏府的名声,就能检、税的走。

  这些内里的糟烂,是个人都知道,只是没说破而已。

  但是柏珍突然跳出来咬人,非要弄个科举舞弊案出来,那大家肯定不干啊。

  “万侍郎倒是对我锦衣卫指挥佥事家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啊?”袁彬不愧老而弥坚,立刻就朝万安喷了:“听说万侍郎家里美妾如云,不知道万侍郎这点薪俸够养活全家么

  万安这个气呀!

  他是个好色之徒,家里美妾的确多了一些,可是他有外捞啊!

  这个外捞就是冰敬炭敬了。

  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很低,京官的年终奖金不是朝廷发,而是来自地方官员。

  当时地方官员来钱渠道多,而京官就比较穷困一些,尤其是京城居大不易的时候。

  地方官员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每当冬日降临,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

  诗证曰:“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灯。频叩朱门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

  实际上,炭敬就是春节过节,在地方上叫节敬。

  炭敬是“馈岁”(新年礼物)的意思,所以地方官员赠送所附的信里一般不直接说数目,而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显得很儒雅。

  实际上就是钱嘛,这不是不沾铜臭味儿么。

  作为侍郎的万安,每次都能拿到很多“毛诗一部”。

  一年到头靠的就是这个,才能在京城中生存下去。

  可是他敢说么?

  敢说他有冰敬炭敬,敢说他不缺钱花?

  吴有为敬佩的看着袁彬,不愧是三朝元老,在先帝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能护着先帝从也先那里安全归来!

  这份急智,这份嘴码子,一个武将把一屋子文官全都给问的哑口无言了。

  第316章我要弹劾他

  万安熄火了,袁彬却没打算就这么算了:“皇上,锦衣卫必须要整顿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有发生,老臣真的是无颜去见先帝啊!”

  袁彬都将先帝抬出来了,谁还敢说什么?

  可是柏珍他们也不能就这么被压下去。

  “皇上,吴佣是不是真的配做这个探花郎,有没有作弊,现在还是个未知...“刘诩是他们里头最稳重的一个,他将他们的猜测又说了一遍,着重点换成了吴佣吴有为的学问上,因为他们都知道,吴佣是没有什么好的老师教导他的,于是缓缓开口道:“不如调查一下?”

  “调查?调查什么?”商辂摸着胡子道:“早在天顺八年的时候,本官就认识吴佣了,记得当年他...

  商辂缓缓的跟众人说了当年的事情,尤其是吴佣写过的对联和诗词,当年也算是震惊全城了,还号称从那以后无人敢“咏春”。

  “这样的人,你说他配不配做探花郎?”商辂看着刘诩:“你要是觉得他不配的话,你也在一炷香之内,写四首诗,题目就是春夏秋冬,你要是写不出来,是不是也要查一下你?当年你会试是不是作弊了?

  “那要不要将历届会试都查一一下?”刘定之嘲讽的道:“也别我们大明了,翻一番史书,宋朝的再查一下?核对一下?”

  “从隋唐开始吧!”尹直带着人进来了,通报都省了:“皇上,臣有罪啊,让吴侍读被人冤枉,臣敢担保,吴侍读没有作弊!”

  “臣等也愿意担保!”翰林院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乌泱泱一大群,看起来气势十足。

  “哦?”宪宗皇帝来了兴致:“你们这么有信心?”

  “回皇上,臣等是跟吴侍读同科的人,当时也是在一起学习的,吴侍读学习另有一....”张升站出来,将吴有为那“模拟考试”的过程说了一遍,又有杨一清等同年做证。甚至杨一清道:“皇上若是不信,可以让人去陶文书院、去吴侍读家里看看,现在还有模拟号房在那里立着,这总不会是骗人吧?”李东阳看着柏珍他们问:“我们有证有据,就是不知道柏大人你的证据呢?科举舞弊案事关重大,没凭没据可不行。”李东阳自幼便有“神童”之称,才在翰林院三年,就已经是翰林院的侍讲了,虽然还不是学士,却也快了。

  而且李东阳幼时还跟宪宗皇帝一起上过课,也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皇帝讲过课,俩人亦师亦友,因为没有历史上反对万妃一党的事情,李东阳的妻子又是成国公家的女儿,倒是更亲近宪宗皇帝了。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宪宗皇帝心里的天平早就倾向了吴有为那一方,只是,柏珍这边的人也不少。

  宪宗皇帝揉了揉额角:“此事就此结束,吴佣,是朕挑选出来的人才,不是给锦衣卫练手的罪犯。”

  “谢皇上。”吴有为道:“但是臣要弹劾柏珍!”

  众人.......!!“

  宪宗皇帝都笑了:“你要弹劾柏珍?”

  他堂堂天子想息事宁人,结果这小侍读不干了。

  要知道这事儿闹起来,吴有为已经在名声上有所污点了,这些文人更喜欢人云亦云,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