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9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1-02-02 02:11      字数:2494
  有为是北直隶考生,按顺序第一批入场,考舍也靠前。

  进了好舍,周围干干净净,巡检的校尉们巡得也勤,要水要吃的都挺方便。

  随着吴有为的进入,跟他来的人也都纷纷开始搜检,可能是看到了熟悉的人,哪怕大家都

  装作不认识,却也能让他们心安。

  搜检的时候很严格,尽管万通知道,这些举子半夜起来洗的澡,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换的

  衣服都是他的人准备的,但是也不能放松,只不过下手轻了许多,却也该搜的搜,该检的检。

  因为早就在家模拟过了,内外都熟得很,不用看环境。

  只把两块板子插好,站在“桌”上毡了房顶,防止雨雪漏水,又把油布挂在门口抵挡寒气,

  招呼巡场的军官,递上一些铜钱:“请给学生一壶开水。”

  稍候!”巡场的军官看了看吴有为的舍号,拎着水壶过来,将滚烫的开水灌进那把套着厚

  厚棉套的铜壶里。

  谢谢。”吴有为习惯了道谢,倒是让那巡场的军官一愣,随后终于真心的道:“不客气,您

  要是还有需要,尽管叫我们。

  吴有为再次点头示意,等巡场的军官走了,他就将套着厚厚棉套的铜壶当成热水袋揣在怀

  里,先暖一下手脚。

  会试分三场,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

  后三日考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

  又三日考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四书》、《五经》所用注疏起初各有规定,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注疏不用廷试只有一场,试策问

  科试命题必须出自《四书》、《五经》。其文略仿宋经义,但必须以古人的语气为之,体

  用排偶,谓之八股(八股一说始于明初,一说始于成化),通称制义。

  吴有为想了一遍会试的规则,以便提醒自己干万别犯忌讳。

  第272章会试

  诸生席舍,谓之号房。

  试卷之首,书三代姓名及本人籍贯、年龄,所习本经,所司印记。

  还有一点需要记住,那就是文字中必须回避御名、庙号,不许自序门第。

  试卷弥封编号

  吴有为虽然跟吴家分了家,吴倩儿虽然成了废后,吴家倒下了,可吴家的老祖宗还在。

  原主的父亲死后的品级还在,他三代往上依然是官宦世家。

  吴俊的确获罪了,可吴有为跟他是兄弟,不是父子关系,更何况吴有为有先见之明啊,他

  跟他分家又分宗了!

  如今吴有为的宗族,叫顺天府莫灵吴氏。

  吴有为准备好一切,就等着开考了。

  黎明时分,巡检场内的锦衣卫镇抚使万通陪着提调御史巡场,锦衣亲军犀利的目光扫射全

  场

  巡场过后,龙门关闭。

  就是贡院的大门,关上了。

  因为“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贡院的大门都被人叫“龙门”,如果考过了,他们就是进士,殿

  试之后,便是天子门生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

  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差不多,只不过目标更加

  远大

  毕竟中了进士之后,是会被派官的,没有大的格局和眼光,如何为朝廷效力?

  会试主考官两人,副考官十八人,辅助考官五十人。

  皆因此次会试好几千人,这点人其实撒下去根本不够用。

  只是两位主考官从每一个号房跟前路过,站在号房尽头那里自我介绍一番。

  这俩人,吴有为看着眼晕。

  是两位老先生,第一位老先生,就是那位老翰林。

  本官刘定之,此次会试主考官。”老翰林、哦我,不,刘定之,中气十足的道:“朝廷抡才大

  典,尔等….

  训斥的话,吴有为已经懒得听了。

  刘定之,太有名了。

  天顺改元,任通政司左参议仍兼翰林侍讲,不久又升翰林学士。

  天顺八年,明宪宗即位,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径筵。

  成化二年十二月,以本官入直文渊阁参与朝政。

  成化三年八月,进工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当时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百姓的赋税。

  刘定之上疏宪宗说:“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

  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上怜爱百姓的本意,请皇上体恤下情。

  宪宗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成化四年,刘定之时任礼部左侍郎,仍兼翰林学士

  他说自己是翰林还真没说错。

  不过这个人也是个能人,他认为万妃专宠,皇后很少能够见到宪宗,太子又未确立,代宗

  的女儿已十五岁(及笄)却还未下嫁。

  刘定之趁着久旱之时,一同上疏谈及这些事。

  并请求经筵时一并讲说太祖朱元璋亲作的书,赶除异端邪教,不要让其害政耗财。

  宪宗将其奏疏留中不下。

  当然,这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而现在则有所改动,他上疏谈及的是柏妃,他觉得柏妃雍

  容太过,柏家也不成器,不想让宪宗皇帝太宠爱柏妃。

  万妃因为有两位公主,也算是诞育有功,加上女儿在身边,万贞儿并没有跟历史上那样,

  让人诟病她迫害宪宗皇帝的子嗣。

  只是宪宗皇帝一直没有儿子,这让刘定之很是担心。

  同年六月,钱太后(孝庄钱皇后)去世,周太后(孝肃周皇后)不愿钱太后与英宗合葬。

  宪宗命太监夏时与怀恩召集辅臣,商议钱太后的丧葬事宜。

  阁臣彭时首先反对。

  次日,宪宗再召彭时、刘定之等重议此事,彭时仍坚持前议。

  刘定之更是坚持组训,当时的情况吴有为也知道,周太后差点儿为此萌生死志。

  最后还是吴有为给出的主意,万通告诉了宪宗皇帝,才解决了此事。

  按照历史走向,刘定之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只是宪宗皇帝倚重,时不时地赏赐下去,吴有

  为的灵水间接也惠及了他,故而现在的刘定之虽然已经六十一岁了,但是跟四十一岁似的,中

  气十足,神十足。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说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

  文学之名享誉中外。

  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

  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