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1-02-02 02:07      字数:2498
  送了大舅哥儿跟顶头上司回了家,才自己打道回府。

  吴有为在万通家的门口抬头看了看:“镇抚使府?"

  “嗯。”万通点头:“现在是镇抚使了。

  锦衣卫的镇抚使,事情更多了,手下人也跟着要升迁,他正在考虑中,升迁不仅是牢牢攥住到手的权利,以及自己这个小团体的利益,还要考虑道人心思变,谁是真忠心耿耿,谁是玩的两面花儿,都要看清楚。

  如今锦衣卫北镇抚司里,两位镇抚使,一个是他,一个....柏珍。

  柏珍如今不得圣宠,不过柏珍是个有能力的人,他只要用心做事,皇爷也不会不用他,只要他的手别伸得太长。

  “那万镇抚使,今天的宵夜是什么?”吴有为笑呵呵的抬腿进门:“我想吃小馄饨,鲜虾纯肉馅儿的小馄饨。”

  “行!”万通点头,跟着他进了门。

  万福在旁边听了,赶紧派人去找新鲜的虾子,老爷和大人要吃宵夜!

  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吴有为就返回了莫灵山庄,紧接着便是玫瑰的婚礼。

  吴有为给玫瑰准备的嫁妆跟吴新月一样,只不过因为吴新月是长姐,嫁妆比别的女孩子多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

  这是明面上的不同了,私下里给的压箱底现银是一样的,又有万妃娘娘赏赐的凤尾纹金手镯。

  也不差什么了。

  嫁过去到底是不放心的,一直到三日之后回门,吴有为趁机问玫瑰过得可好?

  玫瑰红着脸低头,轻轻的点了点头,吴有为才放心。

  后来听说李青被玫瑰管的死死的,每天身上就三两银子的零花钱,不许出去喝花酒,跟人鬼混之类的,要出差另有银钱以及各种行李等等。

  可把万通笑坏了:“李青那家伙,就该这么管束着才行!”

  李青娶了媳妇儿后,方红卓这边也等的十分心焦,无奈孝期未过,只敢跟着万通来的时候,偷摸的让小小将自己带来的东西给莲儿,让莲儿给吴佩儿。

  都是一些小姑娘喜欢的珠花,耳坠子等物,只不过因为顾及在守孝期,给的都是珍珠的,银白的等素色的,别的不太敢。

  还是莲儿眼尖儿,告诉小小,让他转告方大人,海娟姨娘喜欢银子。

  结果下次方红卓来,就让小小转送给莲儿两锭金元宝,四锭银元宝。

  金元宝是五两一个的,银元宝是十两一个的。

  同时送给莲儿一对实心儿的银手镯子,大概重个三四两。

  这是给莲儿的辛苦呢!

  莲儿也不客气的了,将东西偷偷的送给了海娟姨娘,告诉她:“您姑爷心里有数,知道您这里也不容易,特意孝敬您点儿钱财,得您手头不宽裕。

  海娟姨娘看到真金白银,高兴的都哭了!

  “好,好!”一边擦眼泪一边拿了一对银耳坠塞到莲儿手里:“也谢谢你帮我穿针引线,我这个女婿不错,不错。

  “您别哭。”莲儿会说话的很,劝道:“他心里有小姐,自然也有您这个丈母娘。

  “有没有的,我不在乎,只要我姑娘能过得好,比什么都强。“海娟姨娘红着眼睛道:“我也没什么家底,更没钱财傍身,老爷嫁义妹的时候我能跟着随个礼份子,可嫁女儿到底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亲闺女出嫁哪儿能都要老爷张罗?我也得给点儿压箱底的钱不是?”可是她有什么钱?

  这些年在莫灵山庄虽然过得好,也攒下了不少,但是跟吴有为给吴佩儿准备的嫁妆相比,那是没法儿比的,作为亲娘,海娟姨娘心里能不犯嘀咕么?

  她不是想跟吴有为争什么,而是觉得对不起女儿,都是当娘的没本事。

  连份嫁妆都出不起,压箱银子再不多一些,将来怎么在女儿女婿面前理直气壮?

  “您想多了。”莲儿笑道:“小姐不是那样的人。“

  “我知道,我这是迈不过我心里的这道坎儿。”海娟姨娘破涕为笑:“我养大的闺女,我懂。

  后院的这些小动作,林素管家都知道,也告诉了吴有为,吴有为没当一回事:“只要不是私相授受,干什么都行。”

  自己家就不用弄的那么严肃了。

  同时,罗伦的信也来了,夏成功后,他那边已经要主持秋了,这是在八月中秋之前写的信,现在才到,想必那里已经在丰了吧?

  .

  第237章保护海图.

  九月辛未,振湖广、江西饥。

  而赈济江西的粮食,却是从罗伦那里运过去的,罗伦走通了镇守太监的路子,直接上书朝廷,双季稻播种成功,而且双季稻播种过后,还不耽误冬麦的播种!

  等于一年能三季粮食

  这种大事在第一一时间就上报给了宪宗皇帝,宪宗皇帝看了之后大喜,对在身边的万通和怀恩道:“朕就说过,朕钦点的状元,不是个简单的人!”

  “那位吴老爷真乃神人也!”怀恩太监在旁边也喜气洋洋的道:“您说谁能想到种两季稻子呢?平白无故的多了一季成,这下子可多了不少粮食啊!”

  “当时有为说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他发癔症呢!”万通也道:“谁知道还真让那罗伦给捣鼓明白了。”

  双季稻的发现以及种植成功,让朝廷中的大臣们受到了震撼。

  兵权算什么?人心才是重点,皇爷在朝发现了双季稻,瞬间,皇爷的声望就在民间起来了。

  宪宗皇帝亲自嘉奖了罗伦,又有商辂为罗伦说话,宪宗皇帝想将罗伦调回京城。

  毕竟是自己当年钦点的第一个状元郎,罗伦说实话也真的是少年意气重而已,自己何尝不是呢?

  这三年宪宗皇帝已经想明白了,当初自己不也是热血年轻人么?

  只是罗伦通过镇守太监又上了一道奏折,说双季稻不算什么,他还要研究三季稻,如果南边能种上三季稻,那不是比种冬小麦合适吗?

  稻子可以比小麦多打出那么几石,也是好的,若是能不耽误,还能在冬天种上一冬的冬菜云云。

  这封奏折便让宪宗皇帝歇了接他回来的心,商辂大人更是摇头晃脑:“这小子真是,真是敢想敢做啊!”

  双季稻成功了,那是多大的荣耀?

  他要是趁着这股东风回来,不说升官发财,也会官路亨通,现在偏偏挑了另一个难题给自己。

  双季稻已经很少见了,三季稻...也怀知道能不能成,或者,需要实验个十年八年的?

  不过宪宗皇帝给罗伦升官了是真的,加上罗伦已经很会做官了,他上奏折的时候,是经过镇守太监的途径,自然也有镇守太监的功劳,而他也的确承情,里头也说明了是得了某位公公的大力支持,不惜直降身份,跟海商们见面,讨论去哪里采买稻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