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1-02-02 01:38      字数:2509
  书签子是我的,我爱给谁给谁,什么东西!”吴有为唾骂了一番,丢开手,不搭理这个茬儿了。

  八月有个好日子,就是八月十五。

  吴家守孝,吃的月饼都是素馅的。

  萱草为了争回大丫鬟的地位,特别跟她母亲叮嘱了一番,她母亲做面点是一手,于是做了十个月饼盒,每一个里头都装了二十四个月饼,六种馅儿。

  吴有为自己也备了贺礼,他这次做的书签,都是圆形的,图案多是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等跟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关的图案,后面提的诗词就一首,乃是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

  因为书签太小,而此词字句又许多,故而烫印上去的字都非常小巧,了吴有为不少气神。

  找芙蓉包装了一下,放在礼物里。

  吴府给他两位座师准备了节礼,其实就是四匹绸缎,六匹细布,一些时下出产的水果,吴有为这里自己加上的月饼礼盒,以及书签。

  给他的同窗们准备的节礼是两匹素锦,四匹细布,以及一些时下出产的水果,同样的,吴有为加了月饼礼盒和书签。

  这些东西看着多,拉了一车出去,其实并不值多少钱。

  倒是回礼,这些人可是知道吴家的,也知道吴有为的处境,故而回礼十分丰厚。

  两位座师更是各包了一百两的现银给吴有为!

  已经是翰林的几位同窗好友,更是送了吴有为几本书,这些都是他们在翰林院的时候,找到的孤本书籍。

  别误会,不是原本,是他们的手抄本。

  不过这也十分难得了,因为是孤本,外头没人看过,吴有为这后世来的人更没看过了。

  虽然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但是他们给他抄带的都是一些山川地理的古代记载,类似《梦溪笔谈》那一类,他最喜欢了。

  当得知翰林院里有大量藏书,且可以抄录,吴有为顿时提笔,列了许多书名出来。

  《洗冤录》、《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术》等等。

  写完之后,分为若干份,让小小送去了几位同窗那里,一人抄一本或两本,给他就可以了。

  他这书单子送了出去,几个同窗好友都在翰林院,某一日遇到了,发现几个人都在抄书!

  一对,这才知道,小师弟这是一人分了一点任务下来啊!

  恰好赶上座师陈鉴陈大人走过来,看他们聚在一起,一问,方知道是给自己的学生抄书。

  “都抄的什么书啊?”陈鉴一直记得吴有为呢。

  “有为他在家里守孝,只能温习,听说学生们在翰林院,仰慕翰林藏书,特别写了几本,让学生等各自抄一两本给他。“刘大夏他们一个个都拿了书单,彼此都知道这事儿

  而且他们只是在午休闲暇时间抄书,正式上班时间还是以公事为重。

  可是他们这些新晋翰林,也没什么大事儿需要他们忙碌,只是让他们看着别的老翰林办公,学一学而已。

  陈鉴将书单拿过来看了一眼,一开始皱眉,后来却神情严肃,最后更是一脸赞叹:“吴佣这是给你们一个提醒啊!"

  “啊?”众人一头雾水。

  “你们看看他列的这个书单,虽然都是杂书,却是为官一任,教化一方之时,必须用到的东西。“陈鉴指着书单上的书名道:“你看,这些书籍,都是能用到的,刑事上,有《洗冤录》;民事上,有《齐民要术》;水利上,有《水经注》....

  陈鉴将书籍名称与时政相结合,觉得自己这个学生真是不错,既让几个学生抄书记了一遍,自己也得了实惠,这几本书都是给他抄的,到时候必定落入他的手中,日后不管是外放当官,还是在京历练,皆用得上。

  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那只是学习科举的时候用得上,都天子门生了,那些就不再看了,应该着手于实际,实践的时候,这些人必定外放一一任父母官,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绩,才能调回京城。

  哪怕在京,到六部历练,也得需要这些东西。

  例如去户部,就得会《九章算术》,不是让他们去当盘账先生,起码也得会看账本子,才能不被底下的人糊弄。

  他将这些事情跟几个学生说了,这也是指导他们,只是这本是三年之后的事情,他们如果派官了,说这些,正好。

  现在,提前了。

  几个人对此十分感激吴有为。

  虽然已经知道,座师现在不说,三年之后也会说。

  但是提前知道,可是比三年之后临时抱佛脚,要强多了。

  尤其有几本书,座师甚至也是当了一任地方官之后才知道,还需要什么。

  可是吴有为给他们的这些书,竟然都包括在内了。

  几个人抄了书之后,都派了贴身的人,给吴有为送了过去。

  同去的还各自有一份谢礼。

  吴有为接到礼物之后十分不解:“给我的?”

  “是的,送吴小老爷。“来人十分恭敬的道:“这是您要的书。“

  吴有为看着书,以及随书而来的厚礼,莫名其妙。

  但是他又不能问为什么,只好给小小打眼色。

  小小跟这些常来的人也混熟了,送人出去的时候,拿了一吊钱做赏钱,给了来人,勾肩搭背的问:“到底咋回事啊?我家小老爷,连门都没出呢!

  来人是跟在自家爷们身边的书童,消息灵通,就跟小小说了事情的经过,其实他也是后来听说的,只是几个大人在一起出门的时候,彼此感叹了一番。

  加上最近几位大人不仅给吴有为抄了书,自己也留了一套手抄本,彼此换着看,有的时候晚上还在一起讨论一二,皆是关于刑狱、水利等利国利民之事。

  私下里都说是吴有为的原因。

  小小咋舌,他们家小老爷,这是举人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啊!

  回来仔细地跟吴有为说,并且延伸保持着敬畏的样子。

  吴有为....!!”

  回头瞅了瞅自己要的书籍,细想想,还真是如此!

  可是,他这真不是故意的!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八月节过了,吴家在各地的庄子来了消息,有的庄子丰,有的庄子低产,看各地情况而定。

  吴家守孝在家,只能等庄头们卖了产出后,携带银票或者是现银入京。

  倒是九月初一请安的时候,吴老夫人发话了:“让附近庄子上就不要卖粮了,都拉到家里当存粮好了,还有,庄子上的肥猪,鸡鸭鹅的也都挑上好的留下,过了周年,就让孩子们吃点肉,想老爷如果在天有灵,是不会怪罪儿孙的,孩子们还小,身体也不太好。

  “母亲,这不妥吧?”吴俊当然要推辞一下了。

  “有什么不妥的?你们父亲去了,老婆子说怎么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