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小行会
作者:鲨鱼禅师      更新:2020-12-24 07:21      字数:2514
  使君,茶。

  放下。

  是。

  衙门里有类似生活秘书的岗位,别看就是端茶递水打扫卫生,却也是个机密人物。而且还是有编制的,属于流外官,尽管也就是个流外八等,可因为能够亲近府内官吏,这种人物随便听个消息,家里赚个千儿八百贯不成问题。

  比如说武汉马上就要开建新式医馆,吴王府牵头,朝廷太医署配合,加上同仁医学堂支持,地方国手参与,这个项目涉及的业务海了去了。只要生活秘书灵醒点,随便找个马甲,专门做药材生意或是接个新式医馆某些子项的单子,当时就发。

  新式医馆一直在进步,不管是管理上还是技术上,分科越来越细,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往往都具备定量的思维。两百万人口必然对医疗卫生有其现实需求,也就反过来迫使医疗卫生技术和条件去提升。

  不过毫无疑问,这同样是自上而下,非是自下而上发生的。

  这个新成立的行会,是个甚么意思

  扫了一份件,跟农林水产有关,老张喊了一声,就有幕僚进来跟着解释。

  前几年养鱼收效不大,无意中发现养田鸡倒是收成不错,除了田鸡,还有黄鳝鳗鲡,尤其是鳗鲡,江边捕捞幼苗效果不错。虽说死的多,一亩也能出个七八百斤。

  养殖的事情,还是要放一放。这是真正的靠天吃饭,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当然了,田鸡鳗鲡都不带毛,可也到底是畜生,这些个物事,只有等技术成熟了,我们再去给他们扶持,眼下的要紧的,还是先管住口粮。

  大唐现在市场种极多,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各种行会。专业行会的出现,并非只是为了自己市场内部搞小团体,朝廷推动票税,在物价上也要略微调控。贞观一二三年各大巨头哄抬粮价的事情历历在目,李皇帝当时被疯狂打脸,怎么可能不记仇

  眼下当初搞事的地方巨头摁死了两三家,保不齐长孙皇后现在还要干几家玩玩,没有哪个行会会跳出来说老子这行当的价钱老子说了算找死也没有这么冲动的。

  朝廷除了要从行会了解市场行情之外,也鼓励行会加强技术,至于能不能在进奏院成立法,那都是看运气如何。

  大部分行当普遍都搞了一些行业技术标准出来,似造船业还推动了地方法律法规,比如说八年造不得出现在海外域外的造船厂。朝廷是给这个地方法规背书的,弘阁没有驳回进奏院的建议。

  毕竟,中央王朝不介意殖民地各种疯狂,但很介意殖民地疯狂地壮大。

  和那些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当不同,养殖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真正有所总结的,只有大型牲口。牛马猪样此类养殖是混出头的,家禽养殖也是看天吃饭,固然有土霉素加成,但效果并不明显,该死的时候,也是成千上万的死。

  皇帝巡狩辽东的时候,沧州出现过规模极其庞大的鸡瘟。病鸡死鸡的确有被焚烧的,但更多的,都是制作成了咸鸡,然后喂到朝鲜道地方土著的嘴里

  高句丽百济新罗时代的朝鲜道土著,又有几个人吃过好东西这玩意儿,当时就成了大皇帝陛下的一个功绩。

  对李世民感恩戴德的土著,没有一百万,五十万总归有的。

  有鉴于此,江汉观察使府是有清晰认知的,养殖业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意思,只能是农业副产的补充。

  只是本地既然有人愿意跳出来组建行会,自然也是有点门道斤两。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田鸡养殖。

  开脑洞的养鸡强人是獠寨出身,算是龙昊的堂兄,原本是个种稻能手,但因为张德的缘故,汉阳江夏人看张德喜欢吃黄鳝泥鳅之类的杂鱼,一时间风气就跟着起来。

  后来江汉观察使府又流露出来一碗田鸡粥,田鸡也就跟着大火。当年一百多万人口,野外的田鸡哪里经得住这般糟蹋。乃至一度入夏之后,连听取蛙声一片都做不到。

  别说田鸡了,连水鸡都摸了个干净。最后搞得大量南昌田鸡出口到武汉,而武汉反过来出口瓦罐田鸡粥,一来二去,江西诸地的田鸡大概都是内心骂娘。

  张德初到沔州的时候,本地田鸡最大能超过一斤。

  从前年开始,野外能有半斤重的货色,就是上上极。

  眼见着田鸡市场一片蓝海,龙日天的堂兄就寻思着:为什么我不养一点田鸡呢既能田间吃虫,还能卖它赚钱。

  连续试了几年,龙日天的堂兄为了田鸡,还养蛆养蚯蚓,手中掌握的连片稻田,从亩产五百斤田鸡,逐渐增加到现在的两千多斤。

  更神奇的是,大部分田鸡死亡,主要是因为有水蛇流窜作案。而为了对付水蛇,龙日天的堂兄日了几只刺猬和黄鼠狼,顺利培育出原本对付水蛇就很有门道的新一代刺猬和黄鼠狼

  到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不管是运气也好还是实力也罢,扬子江两岸沿江大中城市的田鸡市场,他占据了最大份额,基本上每一罐的田鸡粥中,都有他养的田鸡在里面泡着。

  只是这个吃货市场虽然大,养殖业的风险还是放在那里,张德手头的资源,不可能对它进行倾斜。说到底,还是养殖业风险不但大,对土地侵占也不小,还无法推而广之。

  讲白了,兴许武汉的环境适合养殖田鸡,但可能同样的方法,放在苏州就是全面嗝屁。

  这和造船炼钢是两回事。

  更何况,他玩小霸王学习机的时候,最多就是喝个汽水,谁喝田鸡粥的

  不过老张大概没想到,龙日天的堂兄,大概是叫龙日鸡,就是跟田鸡干上了。

  只听幕僚道:使君,这个龙四郎的意思,就是给个牌子,剩下的事情,他自己去跑。资金也好,技术也罢,乃至田亩,都是行会自行料理。

  如此的话,倒是无妨。一个小小行会,也不会影响大局。

  帮忙立法为田鸡做点啥,老张是一点心思都没有的。兴许田鸡快被吃光的时候,给立了田鸡保护法。

  如今此类小行会甚多,但能成事的极少,使君,下走愚见,若是龙四郎此事能成,倒是能树个典型。

  养殖技术也是技术,涉及到的东西多了去了。仅仅是管理上,就得弄个几套书出来。至于育种培养消毒配种门类繁复,不比造一条船简单。

  只是重要性太矬,老张一直都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心态在做,只要能保证大型牲口有产出就行了,剩下的,死了不可惜,赚了最好。

  不过幕僚的话,倒是提醒了张德,技术上的事情,光靠府内大力推动,还是欠缺了点。要是各行各业自发性地研究更多,甭管死多少行业,存活一个就是大赚。

  言之有理。

  张德微微点头,然后道,这样,此事你跟进一下,进奏院那里,可以提一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