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0-07-14 00:36      字数:5953
  离京之前,刘瑾便有预感,此行非善。

  怀揣小心,行事愈发谨慎。

  一路之上,途径各州县,事情都还顺遂。收得金银玉器、古玩字画,过卫所时,多散于军户役夫。

  金银铜钱可用,小件器皿可典可卖。巴掌大的玉佩,换成银两,够五口之家几年丰足。

  古玩字画不能市者,均分类造册,封入木箱。日后追查,都是“证据”。

  这且不算,如平谷县衙上下,未临沙场,不经一战,觍颜抢夺他人功劳,升官得赏,更被重重记下一笔。

  无论文武,身家几何,同朝中有什么关系,都被番子打探得清清楚楚。记在条子上,待回京之后,交送御前。

  杨瓒所料不差,对这些人,以“抓贪”为己任的刘公公,果真深恶痛绝。

  现下不收拾,不意味就此揭过。

  相反,无论送出多少金银,献上几箱珍宝,凡被番子记录在册,秋后都得算账。

  倒霉的,送出金银越多,罪名越重,死得越快。

  刘瑾之外,丘聚同在心中酝酿,坐在车厢里,每日翻阅名册,嘿嘿冷笑不止。

  可以想见,被两人惦记的官员,今后的生活将是何等精彩。

  不是滚油烹炸,也得切片开涮。

  到那个时候,砍头绝对是仁慈,剥皮充草都得感谢老天。

  不被一刀咔嚓,押在东、西两厂挨鞭子,或是关进诏狱-长-蘑-菇,同庆云侯世子作伴,才真是水深火热,活着受罪。

  值得一提的是,自正德元年至今,诏狱来来去去几十人,朝官有,勋贵亦有。论及下场,或斩首,或流放,或摘去乌纱黜官归乡,总之,少有超过两月。

  庆云侯世子实属特例,堪称狱中-钉-子-户,最坚强住客。

  雷打不动,大有地老天荒,牢底坐穿的架势。

  挣扎无用,不老实呆着,还能如何?

  起初,他怀疑顾卿坏心,故意关着他,不放人也不许探监。

  时间长了,吃着牢饭,抓着虱子,搓搓泥球,周瑛忽然大彻大悟,眼前这种情况,哪里是冒坏水,分明是把他忘了!

  身在囚牢,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除安心常驻,等太阳西升,被顾伯爷想起,没别的办法。

  数月前,庆云侯府家产被抄,功臣田被夺,爵位都差点不保。

  最后,看在仙逝的周太后份上,天子勉强改口,以金银抵罪,由一等侯降为三等,才没沦为白身。

  钱财散尽,家仆自然遣散。

  顶着侯爵的空名,老少十几口挤在两进的宅子里。因是侯夫人的嫁妆,才没被朝廷收走,好歹有个容身之地。

  住不开,只能打地铺。

  整日里,柴米油盐就能吵个没完,庆云侯夫妇压根没心思探监,摆明“忘记”关在锦衣狱中的长子,任他自生自灭。

  亲爹亲娘都这样,遑论他人。

  作为诏狱常驻户,周瑛同狱卒混熟,偶尔能搭上几句话,了解一下京城时事。

  知晓庆云侯府现下情形,周世子忽然觉得,在诏狱里多住些时间,倒也不算坏事。

  要求低些,至少吃住不愁。

  听狱卒的口气,一家过活,全靠亲娘嫁妆。老爹现下正吃软饭,娘亲威武,不见往日贵妇样的贤淑,抄起烧火棍,舞得虎虎生风,撵得庆云侯上蹿下跳。

  凡是吃闲饭的,甭管小妾通房,得宠不得宠,没法填补家用,一律发卖撵走。

  被一天照三顿教训,几个弟-弟都收敛性情,从霸王变成鹌鹑,痛定思痛,正发奋读书,刻苦习武,欲重振侯府门楣。

  听到这里,周瑛掏掏耳朵,他是不明白,一个外戚之家,靠着周太后得爵,该重振什么门楣。

  送女入宫,绝不可能。

  自开国以来,圣祖高皇帝立下规矩,严防外戚做大。

  一个家族,别说皇后,连出两个高品级的嫔妃都很少见。

  读书科举?

  周瑛叹气。

  他没这份本事,下边几个弟弟,甭管同母还是异母,个个纨绔,读书就头晕,能考中才怪。

  习武晋身?

  这个门槛倒是不高。

  只要肯拼命,能吃苦,不说直接跨-越,摸上一摸,希望总是比较大。

  抓抓后背,周世子认真思考,庆云侯府落到这个地步,归根到底,五成是被自己连累。

  或许该痛改前非,发愤图强,为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想要咸鱼翻身,从军立功,是最好的晋身途径。

  在牢里这些时日,同锦衣卫斗智斗勇,饭量骤增。别的不说,身板的确强壮不少。之前拉不开的强弓,现下倒可一试。

  坐牢坐成这样,也算是古今奇闻。

  只不过,发奋从军,有个前提条件,必须先从诏狱出去。

  难度相当大,不比考中武状元简单,且要冒相当大风险。

  想出去,就要让顾卿记起自己。一旦被顾靖之记起,难保不会被拎出牢房,再抽一顿鞭子。

  到头来,牢门没出去,又添一身伤。

  难啊。

  靠在墙上,周世子抓着胸膛,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出好办法

  殊不知,机会向来留给有准备之人。

  最初,是杨瓒的关系,他才落进诏狱。很快,同样因为杨瓒,他又能囫囵个出去。

  一饮一啄,所谓“缘分”,实在妙不可言。

  当然,机会不能白给,必须付出代价。

  愿不愿意付,能不能付得起,都要周瑛自己掂量。

  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飞身显达,摆脱纨绔之名,重振门楣,荣耀家族。

  抓不住,继续在诏狱里住着,吃住不愁。但牢底不穿,别想出去。

  周世子在囚室里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刘瑾丘聚一行抵达镇虏营,在城门前被拦住。

  番子拉住缰绳,递上腰牌,立即有边军回营禀报。

  不过几息,营门大开。

  未见总兵官和监军出迎,只有做锦衣卫打扮的赵榆,带着几名校尉,抱拳见礼,当先引路。

  走进城门,仿佛穿过一层冰墙。

  积雪未清,马车压过,辙痕更深。

  道路两旁,稀疏立有几名边军。均身穿袢袄,外罩皮甲,或持-长矛,或按腰刀,表情肃然,眼神带着杀气。

  城中木屋多被拆除,做防卫守城之用。

  道路两旁都是帐篷,越靠近中军大帐,数目越多。排列貌似杂乱,实是乱中有序。从上空俯瞰,赫然是一幅简化的阵图。

  战事稍歇,战场清扫干净,房屋仍需重建。

  守城之日,役夫死伤过百。搬运木料,搭建房屋,只能靠军户家眷和边民。

  行走一路,遇上三辆运木料的大车。

  车前一匹矮马,一名老汉和两个伤兵拉动绳索,几名少年合力推车。

  骡子不足,缴获的战马都被用来拉车。

  鞑靼战马个头矮小,耐力十足。

  边军和锦衣卫中有驯马好手,系上笼头,挥起鞭子,不比骡子差多少。

  这一幕,刘瑾丘聚不觉怎样,番子只是扫过两眼,并没放在心上。随行的京军护卫却是瞪大双眼,下巴坠地。

  这样的好马,竟用来拉车?

  按照市价,每匹都能换银十五两以上!

  败家子,暴殄天物!

  事实上,非是张铭顾鼎败家,将战马充作驽马,实是出于无奈。

  边民本就不多,战事一起,除军户贴户,多数选择南行。就算留在边镇,也不会赶往镇虏营。

  鞑靼攻城时,边军营卫死战不退。

  战后清点,死者上千,伤者无算。役夫贴户几乎死伤殆尽,边民男丁十去六七。

  不用战马,难不成让妇人孩子拉车?

  为巩固城池,修筑地堡,就算被言官弹劾,也顾不得那么多。

  故而,刘瑾一行进城,见到的便是老人运木,战马拉车。妇人和半大的孩子挑着扁担,运送食水。

  少数行动自如的伤兵,无需轮守,纷纷抓起缰绳马鞭,主动帮忙。

  朔风寒冷,碎雪扑面。

  城内的工地上,人声不绝。

  战-争的阴影仍未散去,失去亲人的哀伤依旧留存。但为生者,总要咬紧牙关,努力活下去。

  中军大帐前,仅四名守卫。

  大纛之下,两名绯衣官员正侧头,低声说着什么。

  脚步压过积雪,吱嘎声起。

  两人抬头,先看到紫色的圆领葵花衫,其后是托在手中的黄绢,最后才是刘公公皱成一团的脸。

  摆出这幅表情,不能怪刘瑾。

  一路之上,刘公公始终想着要避开杨瓒,宣旨之后,立即上车走人,绝不给对方“私-聊”的机会。

  结果呢?

  没进大帐,就对上杨佥宪的笑脸,目光颇有深意。

  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刘公公打了个哆嗦,泪流成海。

  怕什么来什么。

  希望就是用来粉碎。

  被姓杨的盯上,当真倒了八辈子血-霉!

  “两位公公一路辛苦。”

  杨瓒笑得亲切。

  丘聚袖着手,乐呵呵还礼。刘瑾嘴里发苦,硬挤出一个笑脸。

  “咱家有礼。”

  “张总兵在外巡视,顾总兵现在帐中。”

  杨瓒抬起右臂,请两人进帐。

  不只张铭,顾卿昨日率骑兵出城,至今未归。

  草原传回消息,徐氏商人带着力士,寻到阿尔秃厮部营地。借别部附庸的铁器和牛羊,同部落首领搭上关系。

  依计划,正游说对方,同明朝合作,寻机找伯颜部的麻烦。目的为拖住伯颜小王子,让他没机会到边镇找茬。

  只要阿尔秃厮点头,粮食、茶叶、布匹,甚至是金银丝绸,都可作为犒赏。

  换成其他鞑靼部落,事情未必可行。

  阿尔秃厮部则不然。

  先-叛-瓦剌,后袭别部,捅盟友刀子,眼睛不眨一下。

  这样的部落,一切只看利益,实打实的脑后生反骨。给出的价钱合适,不愁不上钩。

  对方不答应,问题也不大。

  只需将别部的事情传出,顺带提一提阿尔秃厮对伯颜的不满,事情照样能成。

  火是明军放的,人却是阿尔秃厮杀的,东西也是后者抢的。

  事实如此,抵赖不掉。

  真假掺半,足令伯颜小王子生出警惕。到边镇打谷草,也要时刻担心背后,预防被人袭-营。

  乐观估计,消息传出,四月前,伯颜部应不敢南侵。努力一下,拖到六月乃至秋收,非是不可能。

  如果能让草原生出内-乱,自然更好。

  互相-砍-杀,打谷草的骑兵不上百,边镇卫所都能应对。

  名义上,顾卿领兵外出巡逻,实则沿汤河北上,深入草原,寻找阿尔秃厮营地。

  此举的确冒险。

  但据探子传回的消息,对方已经心动,必须走上一趟。同时,可借机绘制舆图,策划出最佳的进-军路线。

  风水轮流转。

  现如今,明军只能被动防守,无法出塞。岂知将来不能麾师北上,饮马草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刀锋未指,舆图先备。

  杨瓒信不过徐姓商人,却相信同行的力士,更相信顾伯爷,即使客场,照样人挡杀人,佛挡灭佛。

  遇事不妥,杀出一条血路,也能脱身。

  为做掩护,张铭顾鼎轮换出城。明知天使今日抵达,依旧计划不改。

  若被告到御前,自有理由分辨。

  再者,见识过杨瓒的本领,张总戎表示,杨佥宪坐镇营中,本官很是放心。就其结果,必当是言官俯首,公公贴耳。

  谁敢找麻烦,破坏计划,百分百掉坑里,使出吃-奶-的力气都爬不出来。

  事实证明,张铭所想不错。

  刘瑾丘聚走进帐中,没有任何找茬的迹象,反道:“张总戎,顾指挥心系边事,实为国之栋梁。归京之后,咱家必禀报圣上!”

  顾指挥?

  杨瓒微愣,顾伯爷又升官了?

  同知本就高他一级,升上指挥,直接两级。算一算,至少要到副都御使,才能同顾伯爷平级。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难。

  都察院中,两位副都御使刚及半百,守身持正,多次揭发-冤-案-陋-俗,举发-贪-官-酷-吏,秉正朝纲,官声清廉,才干可见一斑。

  此外,两人曾担任院试主考,还曾会试读卷,论资历,比朝廷中关系,足超出杨瓒两个马身。

  仰望可,超越实难。

  想到这里,杨瓒不觉叹息。

  以顾伯爷升官的速度,五年之内,自己别想翻身。

  九曲回肠,杨佥宪心思百转。

  顾鼎站起身,同谢迁赵楠等面京城而跪,听宣敕谕。

  顾晣臣伤势未愈,被营卫抬来。

  谷大用带着长随,也来凑个热闹。

  杨瓒跪在顾鼎之下,谢丕之前。

  刘瑾清清嗓子,展开黄绢,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英国公世子张铭,庆平侯世子顾鼎,钦命总兵官,领军御北,破敌近万,有大功……”

  营中简陋,仅以矮桌代替香案。

  线香燃起,青烟袅袅。

  朔风卷过帐外,刘瑾的声音似被拉长,不再显得尖锐。

  “副总兵官赵榆,升南镇抚司同知,赐麒麟服。长安伯顾卿,破敌有奇功,升北镇抚司指挥使,赐飞鱼服。”

  “监军杨瓒,谢丕,顾晣臣,赐银。”

  “有功将士,以首级升赏。杀敌边民,赏银,宝钞,布帛。

  “圣旨到,即刻造册发赏,不得有误。钦此。”

  尾音落下,众人三拜叩首。

  “臣领旨,吾皇万岁!”

  起身后,撤去香案。

  顾鼎升帐,召集营中将领,具兵册上报功劳,分发赏银。

  顾晣臣未回医帐,帮忙清点人数,抄录名单。

  谢丕前往伤兵营,核对正误。并遣人至城内,敲响铜锣,宣天子圣恩,召军户贴户及家眷至左营分赏。

  事情分摊开,有条不紊进行,效率极高。

  杨瓒看过名册,未见疏漏,全交谢丕顾晣臣处置。走出大帐,四下里寻找,看到被谷大用“留住”的刘瑾,立时笑眯双眼。

  银箱卸下,刘瑾本-欲-马上离开。

  然而运气不好,没等没走出营地,就被谷大用瞧见。二话不说,拉住衣袖,不许走。

  “放开咱家!”

  刘公公瞪眼。

  这是要作甚?!

  咱家和你姓谷的没任何交情,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放开!

  给咱家放开!

  丘聚在一旁笑着看戏,既不出声,也不帮忙。

  刘瑾急着离开,他则不然。

  机会难得,不留下同杨佥宪亲近亲近,套一套交情,这般火烧眉毛,急着上车,是赶着去捡金子?

  各州县已刮过一回,归程未必有太多油水,干嘛要急着走。

  这个账,姓刘的不会算?

  按照常理,丘聚的想法委实不错。

  奈何刘公公被杨佥宪坑过几回,听到“杨”字都心里发憷。宣旨之前,见杨瓒笑得和善亲切,愈发感到不妙。

  留下等着被坑?

  傻子才干!

  走,必须走,马上就走!

  心急之下,刘瑾拼着拽断衣袖,用力扯回手臂。

  怎料想,谷公公力气太大,内府织造房的手艺太好,衣袖没扯断,领口直接散开。

  寒风中,刘公公披着半边衣衫,脸色铁青。

  瞅瞅手里的半边袖子,谷公公觉得不保险,直接拽上腰带。

  “放开咱家!”

  “不放!”

  眼见两人就要开架,丘聚袖手旁观,丝毫没有劝架的意思。

  杨瓒不得不快行两步,出声道:“两位少监,且听本官一句……”

  话没说完,谷大用以为“任务”完成,突然松手。

  刘瑾没注意,仍在继续运气,用力向后一挣,噔噔噔倒退三大步,踩到冰上,没能站稳,立时摔了个四脚朝天。

  寒风吹过,满营寂静。

  这个结果,实出杨瓒预料。

  惊讶之下,嘴巴开合,半晌没能找回语言。

  刘瑾爬起身,扶着腰,止不住眼泪长流。

  他就知道,遇上姓杨的准没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