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茅焦不该死
作者:于标      更新:2020-07-13 16:33      字数:3339
  秦王召集群臣,商议逐客之事,当然绝口不提《谏逐客书》的事情。

  秦王:此番驱逐客卿,沸沸扬扬,民间颇有微词。很多不同意见,也陆续反映了上来。诸位臣子,不妨议论议论。

  群臣中大多数人提议:此项措施不当,应当立即停止!

  秦王问身边近臣内史庆书:廷尉李斯有什么意见?

  庆书奏道:廷尉还在骊山,主持祭祀。他只是给臣下捎来口信---询问滞留客卿,何时可以返回咸阳?

  秦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廷尉的意见是--留客吧?

  大臣们听闻李斯支持挽留客卿,顿时兴奋起来。

  一员大臣挺身而出:臣要弹劾上卿茅焦、蒙毅!

  秦王:讲来!

  “正是此二人,建议王上逐客!致使我大秦尚贤重义之名,受到玷污!有的大臣,被迫弃官而去,有的忧愤自杀!其祸甚烈,其情何堪?万余客卿,为驱东行。哀号于途,民不忍视。众人纷纭,秦不好客。此为我大秦,自古未有之耻也!臣请依律责罚二人,惟望吾王收回成命,体恤客卿,并宣告天下!”

  又有一批大臣站出来,弹劾茅焦等人,劝说秦王停止逐客。

  秦王:好吧,就依众卿之言!责罚蒙毅,令其闭门思过三个月,免去上卿之职,以观后效!对于茅焦,去上卿之职,停俸半年,以示惩戒!

  还有大臣站出来,继续抨击茅焦等人。

  秦王眼看群臣不满,只得宣布:蒙毅撤职,发配北地领军戍边。驱逐茅焦出秦国,并布告秦境,召回客卿。

  茅焦没有当场被杀,已是万幸!

  倏忽间,富贵来了、楼起了!转眼看,贫穷又至,楼塌了!

  且说李斯率领部众,在骊山隆重祭奠牺牲的稷宫战士,万般悲恸不表。

  事毕,下得骊山,来到馆驿。

  但见众客卿喜气洋洋,原来,秦王停止逐客、处罚上卿蒙毅、茅焦的文告,已经高挂在大门口!

  “祸事终于过去了!”

  “李斯大人说到做到,真是能臣啊。”

  李斯如同春风拂面,也终于露出了几天来久违的笑容。

  李斯派往咸阳宫传书的信使,也终于回来了!

  信使:大人,我回来了。

  李斯:怎么耽搁这么久?

  信使:书信早已送到,但是,大人让询问的事情,王上迟迟没给回话,故此延迟。。

  李斯:那现在怎样?

  信使:内史庆书让小人等候了三两日,说是王上在闭门研习书法,谁也不见。

  李斯笑了:难得王上有此雅兴,你接着说。

  信使:等了三日,内史庆书传大王口信,给小人回复说,告诉李斯,王庭出了一个茅焦,还会有第二个。--就只有这么个口信了。

  李斯皱眉,忽然跪倒:臣李斯接旨!

  信使大惊:王上并无谕旨,让小人带回来啊?

  李斯:这是王上的口谕!

  李斯起身返回馆驿,召集部属议事。

  李斯:诸位,王上谕令诛杀茅焦!汝等怎么看?杀是要杀!茅焦身为上卿,秦宫机密,不得外泄。关键是明杀、还是暗杀?杀后,又当如何?

  梠守之:那茅焦结怨甚多,王上是担心不除此人,难以服众啊!那就是明杀了?

  白冥嘉:那茅焦虽有罪,也只是个替死鬼。只杀茅焦,不除蒙毅。--情理难容!所以,大王的意思应当是暗杀!

  菟裘孤:暗杀了,谁能知道?没有轰动效果,如何会让大臣、客卿解恨?

  蜚廉蒲:在大秦境内,茅焦被杀,你就说成他是被盗匪所杀,人们也会意指秦王。这个事情难办啊!王上公开的命令是驱逐茅焦,又怎能朝令夕改呢?

  李斯沉吟:嗯,都有道理。此事还要思虑,也不能坏了稷宫的名声。

  李斯终于拍板:自杀!

  李斯传令:白冥嘉!你引一队人马,速去追赶拦截茅焦,寻僻静无人处,迫其自杀!

  茅焦正在三名军士看护下,乘马东行。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白冥嘉引一队人马追赶了上来!

  茅焦茫然回顾。

  白冥嘉赶到近前,护送的军士喝问:汝等何人?

  白冥嘉手持令牌:廷尉大人有令,押送之事由稷宫接手,交接人犯之后,汝等可即刻返回咸阳!

  那三名军士正不愿远行,立即调转马头:人犯在此,你们负责吧!我等回去了。

  茅焦仰天长叹:我命休矣!

  一处密林中,茅焦被带到一株古树下,树上悬吊着丈余白绫。

  白冥嘉:上卿,请上路吧!廷尉大人有令:赐您个全尸,免得众人动手,血污涂地!

  茅焦坦然又无奈地说:替我谢谢你们廷尉!告诉他:九泉之下若有灵,我定当生嗜其肉,啜饮其血!

  说罢,茅焦登上一根原木,闭上眼睛,自将头颅伸进了圈套之中。

  白冥嘉一脚踢开了原木,茅焦挣扎抽搐几下,逐渐挺直了四肢。

  在被驱逐的路途中,趁“看护不严”,茅焦“负罪自杀”了,秦王听到死讯,下令厚葬茅焦。嬴政一箭三雕:1、以茅焦之死,推卸驱逐客卿的责任、邀买人心。2、测试李斯的办事能力。3、为李斯上位,扫清道路!

  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演绎的成分颇大:

  说是秦王因嫪毐事发,囚禁母亲、囊杀二弟。又不听劝谏,连续杀死了27名劝谏的大臣。来到秦国谋生的书生茅焦不怕死,又来劝谏,声称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地上有二十八位贤臣。现在已经有了27位,自己就是那第28位!

  秦王大怒,命人架起一口大鼎,燃烧薪柴,要烹杀茅焦。

  茅焦故意缓慢地进殿以减弱秦王的怒气。使者催促他快点,茅焦说:“我到了那里就要被处死了,您就不能让我慢点吗?”连使者都感到非常悲哀。

  茅焦来到秦始皇面前,不慌不忙地行过礼,对秦王说:“我听说,长寿的人不忌讳谈论死亡,国君不忌讳研究国家灭亡。人的寿命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久,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保存。人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都是开明的君主最希望研究的,不知道大王是否愿意听?”听到这里,秦王的怒气稍稍缓解,问:“此话怎讲?”

  茅焦说:“忠臣不讲阿谀奉承的话,明君不做违背世俗的事。现在,大王有极其荒唐的作为,我如果不对大王讲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

  秦王停顿了一会,说:“你要讲什么?说来听听。”

  茅焦说:“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国,也不仅仅因为秦国的力量强大,还因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现在,大王车裂你的假父,是为不仁;杀死你的两个弟弟,是为不友;将母亲软禁在外,是为不孝;杀害进献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纣的作为。如此的品德,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呢?天下人听说之后,就不会再心向秦国了。我实在是为秦国担忧,为大王担心啊。”

  说完之后,茅焦解开衣服,走出大殿,伏在殿下等待受刑。

  秦王政听了茅焦这番话之后,深为震动,知道自己的行为对收买人心、统一天下大业不利,于是,他亲自走下大殿,扶起茅焦,说:“赦你无罪!先生请起,穿上衣服。我愿意听从先生的教诲。”

  茅焦进一步劝谏说:“以前来劝谏大王的,都是些忠臣,希望大王厚葬他们,别寒了天下忠臣的心。秦国正图一统天下,大王更不能有迁徙母后的恶名。”秦王说:“以前的人,都是来指责我的。没有一个讲明事关天下统一的道理。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哪里有不听的道理?”于是,秦王采纳了茅焦的建议,厚葬被杀死的人,又亲自率领车队,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阳,母子关系得以恢复。

  返回都城咸阳的太后极为高兴,设酒宴款待茅焦,席间对茅焦赞赏有加,她一迭声地称赞说:“先生是天下最正直的大臣。在危急时刻,先生转败为胜,安定秦国的江山社稷,使我们母子重新相会,这都是茅君的功劳啊!”

  后来,茅焦受到秦始皇的尊敬,被封为上卿。

  笔者认为:茅焦劝谏秦王,应当确有其事,只是没有那么壮烈!秦王也不可能杀害那么多大臣!那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蔡元放在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杜撰的!

  茅焦劝谏秦王,结束对其母的囚禁,行孝义仁信之举,应当正和了秦王的心思,为嬴政邀取了美名,这在先秦时代无疑是巨大的功勋,否则他也不会一举位列上卿。

  但不幸的是茅焦所为,实际上是羞辱了君王。况且,李斯来了!

  可怜的茅焦,只享受了片刻的荣耀,就糊里糊涂成了牺牲品,悲惨地倒在他苦苦追求的仕途之上!

  我们也可以去想象:如果李斯不是以密信的方式,上书秦王劝谏,而是当庭指责秦王做得不对,其结果会如何?这就是李斯的聪明或者说是狡黠。

  呜呼!茅焦,真的是该罚不该死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