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吕不韦灭东周
作者:于标      更新:2020-07-13 16:29      字数:3533
  在三种势力之外,秦国还有第四种势力存在----这就是赢xing王族和庶民的势力,虽然由于秦王赢楚暗弱的xing格使然,王权受到极大地抑制,但它毕竟掌握着一只关键的力量:武装部队!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秦国的主力部队也被华阳太后牢牢地掌控---华阳太后的哥哥阳平君实际掌握兵权,但秦王赢姓势力却可以执掌规模庞大的民兵预备役部队---秦国百姓平时分散进行定期的军事训练,战时立即汇聚整军。军队的编成是: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秦国商鞅变法后的体制是奖励战功,有功封赏,无功无爵,爵不世袭(王族除外)。无功者,步行。小功者,出行可乘牛车。大功者,可乘车马。次序井然,不得逾越。

  吕不韦身为上卿,虽身为帝王之师,算有大功但无军功,只可骑马,不得乘车。这也是吕不韦在迎接赵姬母子入城时,变通当车马御手的一个原因。无军功,就不可能染指军事力量,其政治地位可想而知。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分为: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上造,17驷车,**庶长,19关内候,20彻候.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商鞅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秦军战斗力。

  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

  禁止私斗,商鞅认为,在战场上,士兵为国家公斗而战,奋勇杀敌,是应当的。乡里打斗,为私而斗,于国无力,违反规定者将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作用秦国鼓励军功的具体制度,使秦军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

  作为荣誉,军功爵位基本具备现代军衔制的特点,秦军中:国尉、上将军、将军、陴将军、都尉、郎中、军侯、伍长等,都是军官职务名称。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以作为证据,后来改为割鼻。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的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而如果士卒战场抗命,立斩。投降敌国,家属连做,但获得国君赦免的,可暂不执行。

  吕不韦热切盼望策动一场能够使自身建立功勋的战争。

  问题是打谁呢?

  赵国:已经地方不多了,兵力猬集邯郸,不好打,况且还是自己的祖国,也不能打。

  韩国:朝中有韩夫人坐着,打不得。

  楚国:提起华阳太后就头大,连想也不想了。

  魏国:中间隔着韩国和赵国,有点远。

  齐国:更远!

  燕国:两国结盟,师出无名。

  卫国:太小,是个小侯国,灭了也不值几个钱,邀不了什么功。况且夏太后是卫国人,也打不得。

  越国,已经投降楚国,自然也不能去打!

  吕不韦察看地图,找来找去,一个一个否定,急的头上直冒汗。

  “啊!终于找到对手了!”吕不韦举起酒樽,如释重负,一饮而尽!

  原来,战国时期,周朝暗弱,诸侯割据,周王只剩下一小块封地。东周王朝境内的小封国西周已经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军所灭,周赧王病死,西周公被迁于但狐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小封国东周还存在。东周国家虽小,却承周体,代表着数百年的一个王朝。灭了东周,名义上就是继承了天下。

  “就打定它了!”,东周国在诸国征战中,历来保持中立,哪个诸侯也不敢得罪,却依旧祸事临门。

  于是,一份“秘密情报”被交给赢楚: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真是yu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秦王获得密报,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

  吕不韦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进入周国太庙,这里放置着天下九鼎。

  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吕不韦逐个触摸着九个青铜大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鼎,仔细认真地读着刻在上面的铭文,感慨万千,久久不离去。

  随从的众将齐声称贺:武王伐纣,周朝始兴。幽王无道,烽火买笑,因之势微。今周附于秦,我大秦领受天命,国运天择。吕公领天道而绝周祚,乃不世之功也!

  吕不韦捋须颔首,听着很是受用。“岂敢,领天道的是秦王啊!”

  诸将中有人大声建议:吕公,我们把九鼎带回秦国,把它们放在国都的广场上,让秦国的百姓看一看吧!

  吕不韦笑着:这倒不可,岂不闻秦武王之事乎?

  原来,秦国早年的国君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生xing粗直,威猛雄壮,好与勇士角力为戏。大力士乌获、任鄙皆为其重用。齐人孟贲,是著名的力士,曾在野外见黄、黑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黄牛伏地,黑牛犹触斗不止。孟贲大怒,左手按黑牛之头,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孟贲闻秦武王招致天下勇力之士,来到秦国,秦武王素闻其勇,拜为大将,与乌获、任鄙一同受到宠信。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使者向秦武王致天子问候之意,并声称天子在王城将备盛礼迎接秦武王。秦武王谢辞使者,不敢与周王相见。他知道九鼎在太庙之中,遂往观看。入太庙,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甚为壮观。那九鼎是大禹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载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俱有龙纹,又称“九龙神鼎”。夏传于商,商传于周,迁之于洛邑。迁时,用卒徒牵挽,牛车负载,不知重量几何。

  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

  九鼎名称各不同,鼎腹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区别。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秦武王回头问任鄙、孟贲道:“你们二位,能否举起此鼎?”任鄙推辞说:“我只有百钧之力,此鼎重千钧,无法举起。”孟贲笑道:“我试试。”于是用两根粗绳系在鼎耳之上,伸开双臂,套入绳索之中,狠狠喝道:“起!”那鼎离地半尺,重重砸在地上。由于用力过猛,眼珠迸出,眼眶流血。

  秦武王笑道:“虽然勉强举起,也太费力了。你既然能举动,难道寡人举不动?”任鄙进谏道:“大王万乘之躯,不可轻试!”秦武王不听,卸下锦袍玉带,束缚腰身,更用大带扎缚其袖。任鄙拉着他的袖子苦苦劝谏,秦武王大怒道:“你自己不能举,难道妒忌寡人之力吗?”任鄙见秦武王发怒,不敢再谏。秦武王大踏步向前,亦将两臂套入绳索中,想道:“孟贲勉强举起,我偏要举起再行走几步。”于是尽平生之力,屏一口气,喝声:“起!”那鼎亦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声,将胫骨压断。众人急忙把他扶归公馆,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秦武王即位时曾言:“得游巩、洛,生死无恨。”今ri果然死于洛阳。

  周赧王闻变大惊,急备美棺,亲往视殓,哭吊尽礼。秦人奉丧以归。秦武王无子,迎其异母弟稷嗣位,是为秦昭襄王。昭襄王讨举鼎之罪,诛孟贲,族灭其家,因任鄙能谏,任为汉中太守。

  听吕不韦讲完,诸将闻言都吐出舌头,心怀敬畏,不再提移鼎之事,吕不韦安排好驻守,引军班师不提。

  得胜凯旋,(尽管是捏的软柿子)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吕不韦为什麽拒绝搬移九鼎呢?

  这是其政治抱负使然,吕不韦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平天下”,不过这个“平”字,是平衡、和平、平稳的“平”!,后来的李斯也果真“平了天下”,不过却是铲平、夷平、荡平的“平”!</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