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廉颇败北谋换帅
作者:于标      更新:2020-07-13 16:27      字数:11025
  &nbs./chapters/20133/15/2470914634989348847807891348591.jpg]]]

  秦国与赵国的强大军队如同两股铁流,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百里战线上迎面相撞,一场战国时代最宏大的战争终于上演了!

  廉颇及众将急于洗雪不胜秦军之耻,发力进攻,而秦将王龁按兵不动。

  王龁(he)带领众将登高岭察看战区形势。

  “报!赵军前军行进迅速,已距我80里”

  “再探!”

  王龁眼望山下一片开阔的平地深思,忽然抚掌大笑。

  诸将问“将军可有奇谋?”

  王龁笑道:我等领王命取韩地,夙兴夜寐,忧惧在身,不敢稍怠。我已命依山修造营垒,徐徐抵御,如何竟遇得廉颇这个匹夫?这厮昔ri一败再败,今ri却恃强逞勇,急于接战以求胜乎?罢罢罢!急入吾口,却之不恭。再败廉颇,你们诸将就都要加官进爵啦。

  诸将闻言各自欣喜。

  王龁传令,命撤去山上营地,主力后退25里。

  “王昆听命!汝引5万军马,就在平原设阵迎敌,两兵相接即佯装败退10里,需以阵型涣散,军械抛弃,士卒惊惧以示敌。”

  “桓龁(huanhe)听命,汝引10万军马接应王昆军后,再退15里,返身迎敌!”

  “王翦、李信听命!汝各引军8万与敌军间隔逆行,绕过敌两翼,潜至其后。以此山上烽烟为号,出击敌后!”

  “吾将自引30万军,从口袋阵中两翼发起突击,合力破敌!诸将自当密切协同,大破赵军于此地!”

  ------

  廉颇军奋力突击,见到秦军败退,且一败再败,观察战区两侧山势,也没有敌军营垒,果然中计,继续轻进。

  最终,20多万赵军被秦军伏击歼灭,廉颇手下大将赵茄战死,廉颇率部苦战突围,险些成为俘虏。

  秦军执行“打蛇尾”任务的李信、王翦等人对于上党地形不熟,竟然在山中迷失了道路。要不是这种情况的出现,长平之战就提前结束了!

  面对突然出现,始料未及的大量敌军,廉颇只得下令撤退,坚守营垒对峙。秦军多次挑战,廉颇都不出兵迎战。

  且说廉颇收拾残军、匆忙转入防御,在连续被秦军攻破沁河、空仓岭两道防线后,终于固守住长平西南老马岭上的长平关(今ri高平关)防线关隘。廉颇拒不出战,高平关雄关如铁,秦军猛攻不破,秦将王龁也无可奈何,两军形成相持之势。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描述此战全过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ri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走赀?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yin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ri,皆内yin相杀食。来攻秦垒,yu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she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这段话中透露的重要内容是:

  1、前263年(四十四年),白起攻打韩国的南阳太行道,把这条通道堵死。-------这条道路,很可能就是后来秦新军从野王北上的道路。

  2、前261年(昭王四十六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缑氏和蔺邑。------这是为了巩固对野王的掌控。

  3、前260年(昭王四十七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战役发起的时间。

  4、四月,王龁借此进攻赵国。------秦军主动攻击赵**队?

  5、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下两个城堡,俘虏了四个尉官。

  6、七月,赵军高筑围墙,坚壁不出。秦军实施攻坚,俘虏了两个尉官,攻破赵军阵地,夺下西边的营垒。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赵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交战。----------廉颇到底坚守了几个月?坚守三年之说可信吗?

  7、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一只突袭部队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住。赵军交战失利,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兵。------这是认定赵国中了圈套,也是后来“纸上谈兵”之说的发端。

  8、秦王得知赵国运粮通道已被截断,他亲自到河内,封给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秦国下了血本,赵国在干什么呢?

  9、到了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军内士兵们暗中残杀以人肉充饥。困厄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jing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结果秦军she死了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用欺骗伎俩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此战前后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这就是“坑杀”的由来,但绝不是司马迁杜撰的,因为在《战国策》中也有不止一处记载指责秦军白起杀害俘虏。但是,就是司马迁也没有明确说出坑杀了有多少。后世坑杀40万降卒之说不值一驳!

  现在保留下来的长平古战场遗址:西起头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余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长约30余公里。后世给起了不少名字,如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还有所谓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等等,估计大部分是基于后世传说,牵强附会开发的旅游景点,不足全信。

  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莫衷一是。几千来地形地貌改变,河道平移、改道,恐怕是已经“人非物也非”了!就是后世的挖掘指认,也未能发现有尸骨如山的状况,以至于引发人们对流传已久、似乎有鼻子有眼的“白起坑杀降卒”之事的怀疑!

  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分析,一个是地势上的主、次高点,一个是河水,另一个是关隘,也就分别是空仓岭、大粮山,丹水和长平关。

  先秦时代的长平战场,最可能的就是秦军牢牢控制西部的空仓岭、赵军控制大粮山、韩王山东西对垒,赵**队应据守着高平关,另外很可能秦赵两军沿着丹河隔河对阵,谁也无法顺利渡河去吃掉对方。

  空仓岭古代叫丹朱岭,相传是帝尧封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东西走向,海拔1131米。

  高平关位于高平与沁水交界的老马岭上,此地山高崖陡,关隘雄险,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当年廉颇曾此处以黄沙装入口袋,堆积成粮仓的模样欺骗秦军。而在大粮山正西三十里处的老马岭,后来又叫空仓岭,传说秦军曾在此布设虚假粮仓欺骗赵**队,两地因而得名。-------无论真假,这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双方都缺粮,对峙很无奈!

  ------

  秦昭王召集群臣前来咸阳宫商议。

  秦昭王:“上党城邑17,已取其11,王龁军大胜。如今赵军挫败、龟缩不出,迁延ri久,又难有进展,徒费粮饷。继续拖延,恐诸国生变。本王有收兵之意,众爱卿意下如何?”

  秦相国范雎:臣以为不能退兵!一旦退兵,难说能保有秦军苦战获得的上党城邑。而且一旦退兵,必然助长赵国的气焰,也会使韩国、魏国、齐国倒向赵国,形成合纵之势,若楚国再趁机发难,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武安君白起:臣以为应当退兵讲和,赵**队实力不容小觑,这是我们在河水北方最强大的对手,现在就摊牌还为时尚早。如果继续对峙下去,赵国必然与关东诸国勾连,齐心协力来对付秦国。军事只是大国政治的手段,臣以为和谈有好处。赵国锋芒受挫,若其恼羞成怒,与我们火拼到底,战事如不控制,将愈发不可收拾,形势更难预料。

  将军蒙骜:见好就收,也是个办法嘛!

  上卿王稽:恐怕,------是你要和谈,人家不肯呀-----

  客卿楼缓:臣以为不和谈,就这样对峙下去,最后欢笑的是众诸侯国----坐视两雄相争,彼此削弱,它们岂不弹冠相庆?臣熟悉赵国的情况(曾担任过赵国上卿),愿意出使赵国,面见赵王劝和!

  秦相国范雎:大王,臣不是反对和谈,而是在当下明显有利的态势下,若是由我们来提出和谈的建议,赵国方面必然会以为秦军疲惫,更加暗地里增加兵力以抗衡秦军,那样反而达不到止战休兵的目的。除非是赵国方面主动提出来-----放弃上党!

  将军蒙骜:上党是战略要地,赵国岂肯完全放弃?

  范雎:那就只有继续对峙下去,一退则千里。上党有失,则我们新获得的河水北岸的土地,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破合纵的办法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诸国认识到秦国的实力,只有其慑服我们,连横才会成功!

  将军郑平安:与赵国和谈的前提是-----赵国交出上党!

  范雎当初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得见魏王,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yu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谢绝。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齐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雎装死,被抛于郊外。返家后即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匿,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不疑。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难得之才,将他和郑安平带回秦国。

  范雎(在秦国的名字还是张禄)在秦国发迹担任相国、获封应侯后,自然与郑安平、王稽交往过密。

  而被范雎扳倒的对手穰侯魏冉,已去陶地养老,这个陶地是指今ri山东定陶(又称陶丘,相传尧、舜二帝均以此为都,统御天下),不是古代另一个陶地(今ri山西平遥),魏冉对武安君白起、已故大将胡阳等人有知遇之恩,白起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事将领。

  -----------

  此时,廉颇败绩、死守营垒的消息,也使赵国方面也陷入慌乱之中。

  赵孝成王(赵丹)对自己听信上卿蔺相如的建议、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派出廉颇出战上党,颇有悔意。可是,赵括去了,就一定行吗?赵国那么多威名赫赫的军事将领,为何一定非要在赵括和廉颇之中选择其一呢?

  现在廉颇败了,老迈的蔺相如又能负担什么责任呢?赵孝成王也并没有责备上卿蔺相如的意思,只是有些怨恨起廉颇。

  他召集来谋臣虞卿、楼昌、平阳君赵豹、郑朱等人商议。

  赵孝成王:长平没有打胜,还战死了一个都尉(赵茄),本王想增兵与秦军决战如何?

  楼昌说:“无益也,不如派遣重臣去和秦国讲和。”

  虞卿说:“那些主张和谈的人,认为不与秦国讲和,赵军必败。而掌握和谈的主动权却在秦国,大王估计秦国是想打败赵军呢?还是不想打败?”

  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一定想要打败赵军。”

  虞卿说:“大王且听我的,您派出使臣,携带贵重的宝器,去亲附楚、魏,楚、魏两国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宝器,一定会接待我们的使臣。赵国的使臣到了楚、魏,秦国必定会怀疑诸侯组织了合纵阵线,必定有所畏惧。这样,去与秦国和谈,才能成功。”

  赵王不听虞卿的计谋,与平阳君赵豹决定跟秦国议和,并派贵人郑朱去秦国,秦国接待了郑朱。

  赵王召见虞卿,说:“我让平阳君与奏国议和,秦国已经接待了使臣郑朱,你认为和谈的结果会如何呢?”

  虞卿说:“大王和谈一定得不到成功,赵军一定会被打败,诸侯中庆贺战胜的人,会都在秦国。郑朱是赵国的贵人,去到秦国,秦王和应侯范睢也一定会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向诸侯宣传。楚、魏以为赵国已和秦国媾和,必不会出兵救援。秦国得知诸侯不来救赵,和谈就肯定不会成功。”

  赵、秦和谈终究未能成功,赵军后来果然被打得大败。赵王到了秦国,秦国留下赵王,然后才同意媾和。---------难道赵孝成王长平战后,果然去秦国谢罪了?(除了《史记赵世家》中有,“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这句话,并没有更多过硬的任何佐证)

  赵国,显然是失去了一次避免国难发生的绝好的机会!

  话又说回来,赵孝成王也绝不是傻子,上党地方尤其是长平,一旦落入秦国手中,赵国邯郸的西南门户就会洞开,这一仗不得不打!

  赵国所能接受的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赵国能够控制丹河、空仓岭一带,而秦军被压缩在汾水一带。而秦国希望的最好的结果就是,秦国控制空仓岭至丹河一带,赵**队被压缩到丹河以东。

  廉颇固守第三道防线(丹河以东)的态势,正如秦国所愿,而不是赵国期望的。所以,和谈也就不可能有结果。

  赵国派人与秦国和谈,既不真心实意,也阻绝了诸国援救它的念头,为以后的不幸埋下了祸根。-------大臣楼昌无意之中成了“灭亡赵国”的第一把刀!清醒明智的虞卿又能怎样呢?

  ------

  现在,不会再有关东诸国的援兵来支援赵国了,秦国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

  秦昭王还是嘱咐说:常言说三晋合则秦弱,三晋分则秦强。若是齐楚也来搅局,我们就赶快退兵!不要忘了赵国的相国是齐国将领田单。

  秦相范雎于是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游说,使用离间计,到处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的老母亲上书赵王:先夫赵奢曾经对我说,不可以让赵括为将。现在,大王执意如此,老身唯有一个请求,就是一旦战事不利,不要惩罚我们宗族使受牵连。

  此时,田单求见赵王,力阻赵括出战!

  赵孝成王说:本王派廉颇去干他能力所不能应对的事情,现在后悔莫及。当初,是你力荐赵括的,如何现在反对呢?

  田单对曰:上党战场目前的形势趋于稳定,大批的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廉颇虽然打了几个败仗,但实力尚存。目前坚守不出,与敌对垒,这是将帅根据战场的形势而因势利导的决断,不能听信谣言而猜疑他的忠诚。

  如果此时换帅,廉颇下属将领们必然也要大规模调动,而他们刚刚熟悉了战场的环境,这会引起军队的混乱,军心不稳是大忌啊!

  赵括所长者,用谋也!可是目前的相持态势下,秦强我弱,留给他腾挪辗转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现在所急需者,就是固守,也只能是固守,这样秦军就不能说完全占据了上党。派谁去为将都可以,就是赵括不能去。

  赵孝成王问:何也?

  田单继续说:赵括之所短者,勇武不及廉颇。谋略虽善,但他年轻,不知道再好的谋略也需要士卒用命才能实现。否则,就是被包围的敌人也会逃脱。赵括统领三军,必然不甘心当前的状况,而企图去打破它。他必然希望打破甚至逆转目前的局面,可是从目前情况看,秦军野战的实力大大强于赵军。之前,臣之所以举荐赵括,是想趁敌我均不知虚实的时候,尽速歼灭秦军,打开有利局面。现在这时候,敌我虚实已明,布防严密,赵括用谋必分兵,以图险中求胜,这样去做就非常危险了!

  蔺相如认为:上党之战时间长久了,严重消耗国力,必须速决。赵**队完全有实力在上党与秦军打一场运动歼灭战,从而达到以战止战,谋求和谈的目的。考虑这种情况,为有利于谈判桌上的外交斡旋,最后和平解决冲突,赵国必须做出反应,主动去打几个胜仗。所以,支持用赵括替换廉颇!

  田单之谋又一次未被采纳,徒唤奈何。

  且说赵国武成侯赵括接到赵孝成王的谕令,立即披挂整齐、登台拜将。野外大营,二十四万赵家军盔明甲亮、摩拳擦掌,列阵森严、等候检阅。

  赵国满朝文武君臣-----赵王、上卿蔺相如、相国田单、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中书令郭开、柱国赵禹、大臣虞卿、楼梧、楼昌等人俱来相送,就连长期卧病在床的乐毅也让家人搀扶着前来--------此次军队出征,对于赵国来说,关系太重大了,这几乎是拼上了赵国全部的家当!

  武成侯赵括接过王命统军虎符,鞠躬施礼。“臣授命领军,必不辱使命!”

  赵孝成王:赵括,廉颇军新败,敌势正炽,汝当何以迎敌?

  赵括:启禀我王,臣赵括虽身在邯郸,但心系上党,ri夜不敢忘怀。晦明变化、朝思夜想的,正是上党之战局。--------臣以为,方今我军军战不利,沿河与秦军对垒,已经将近9个月了。

  秦赵都到了苦苦支撑的境地,但是上党要地、城邑大多为秦国所取。在这种情况下,和谈也不会有赵国希望的结果。大王此番派臣前去,就是要打破这种僵局,力争拼杀出一个对我有利的局面。此次出征,臣一定拿下空仓岭,将秦军压制与汾水一线。如果条件允许,臣将力争歼灭秦军于上党!

  赵孝成王颔首赞许:“好!------本王已命令晋北军马,抽调主力南下,配合汝等作战。”

  上卿蔺相如也高兴地说:“赵括将军,此番老臣鼎力保举你领军出征,就是希望你能再演麦丘与阏与大捷,打出几个解气的胜仗啊!---唉,谁能想到廉颇会如此有勇无谋,致使战局若此。----”

  赵括:“上卿大人,前线不劳担心,本将最忧虑的,一是粮食,第二还是粮食,第三才是军事物资。大军远行荒僻之地,军粮无法就地筹措,敌人手中也不会有多少粮食。军械我们可以夺取,草料可以就地解决,可粮食-----只能依靠后方的补给呀!”

  蔺相如:“赵括将军放心!吾与田相国,会全力保障大军所需。”

  乐毅被家人搀扶着趋前:“武成侯,------”

  赵括上前紧紧拉着乐毅的手臂,激动地说:“望诸君(乐毅封号),您也来啦!晚辈这厢有理了!------”

  乐毅拉过田单和赵括嘱咐:“前方将士用命,戎机不可失。后方军民支前,宁肯自己饿死?前方?可缺少前方一粒粟!方今大旱之年、饿殍遍地,这场战争打得并不是时候啊。---后方饿死一些百姓,国土还存在。前方饿死士卒,就是亡国之兆了。”

  蔺相如:“望诸君不必多虑,我们已经去各国筹措军粮。当下,从齐国借来的大批粮食正在陆续运来。韩国也答应借一些给我们。派往魏国、楚国方面的使者,也已经出发了。---”

  平原君赵胜:“过几ri,我再去一趟魏国。”

  大臣虞卿叹一口气:“赵括将军,此去稳住阵脚即可。不要再扩大战事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赵孝成王:“众爱卿之言,本王都听着,-------汝等是有话在心里憋着,不吐不快啊!----那本王也来说一说。

  上党之战能不能不打?关系到国家安危的战略要地,不得不打!

  目前,打成这个样子,对我们是否有利?-------极为不利!

  我军困难,秦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关键时刻,就看谁能咬紧牙关拼上去!力拼一把,保得家国安定,这样值得!

  赵括拜谢君王:“臣必不负君王所托,力克秦军、捍卫疆土!”

  赵括捷足登上指挥战车,拔剑高呼:“大军起行!--------”

  欢声雷动,气冲霄汉。赵国的又一只雄狮劲旅,慷慨出征!

  ------------

  书说简短,廉颇被赵括替换,恨恨回到邯郸,一个前来慰问的都没有,原来的门客纷纷改投别处,偌大府第冷冷清清,甚是凄凉。

  且说赵括引军疾行潜入上党丹河以东大营,替换了老将廉颇,他即刻调整了部署,但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赵**队依旧隔河与秦军对阵,照常在岸边巡逻、继续修筑、坚守营垒,制造出赵国仿佛要长期与秦军对峙下去的假象,秦军也并未发现赵军有何异状。

  赵国士兵经常下到河中去洗浴、游泳,或在岸边浣洗衣物,秦军士兵也是这样,彼此也都只在靠近本**队的河岸一边,这本是司空见惯,加上天气炎热起来,故此并未多疑。

  《山海经》曰:“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水经注》云:”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也。西丹水自丹山(即今打鼓山)北流,经剧县故城东,东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东丹水也。东丹水北迳县合西丹水。”-----秦赵两军相隔的就是大丹水,河面足有百余米宽阔,河水很深,两岸都很陡峭,确实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若在往年,此时正值雨季,上游来水丰沛,丹河水深流急,是不容易涉渡的。

  偏偏正值大旱之年,天公不作美,丹河的径流较常年窄小了许多,河底淤积的砂石又很紧密结实,许多地方竟能够涉渡了。

  赵括暗派军兵详细探查了多处渡河地点,筹划妥当,心里渐渐有了底。

  这ri夜深,ri月无光,赵军先选拔了数百名水xing好的军士,偷偷从上游潜渡过河,然后换上秦军的装束,装扮成一只正在调动的秦军小部队,运动至秦军大营侧后。

  而数十万赵**兵饱餐一顿后,趁着夜se,抬着事先准备妥当的木筏、皮筏,从事先选定好的几处渡河地点,一齐渡河、杀向对岸。

  “不好啦!-----赵**队渡河啦!-----”秦军疏于防备、猝不及防,睡梦中闻听jing报四起,尽管也匆忙调遣人马上河岸御敌,奈何赵国已经渡过河的部队,趁机潜入秦军大营,四处放起火来,还一齐呼喊:“攻下秦军大营啦!------”,秦军眼看后面营寨里一片火海、杀声一片、腹背受敌,惊惧之下哪里还是赵**队的对手,秦军将领收拢不住队伍,一齐败退下去。

  战至天亮,赵国大军已经踏上丹河西岸,夺取了附近几处山头,大批作战物资也运输过河,稳住了阵脚。

  秦将王龁在空仓岭上接报赵**队已经击破丹水、杀上西岸,情知不妙,急忙命令收拢队伍,上山坚守住营盘,暂避赵**队的锋芒。

  长期对峙之下,秦军本也是疲惫不堪,也是食不果腹,战斗力大减。

  在赵**队的狂攻之下,空仓岭多处失守,赵**队开始沿着山脊从两侧突击主峰,赵军又放火烧山、发起火攻,秦将王龁无奈只得留下一只军队坚守山上营垒、引大部分残军逃至山下,好歹算扎好新的营垒、将赵国追兵抵御住。

  不足三四ri光景,长平战场易势,秦军伤亡惨重,空仓岭也只有少数地势险要的地方还没有陷落,其他要隘已尽数落入赵括手中。

  赵括麾军进攻,秦军节节抵御,又被迫后退了几十里,空仓岭上的秦军残余也被迫投降了。

  “穷寇且莫追!”赵括下令退军,固守空仓岭,并在山下设营、构筑起野战壁垒。-----战前制定的目标已经顺利达到,他是在等候君王的指令,谨慎的赵括并没有对秦军的野战能力放松jing惕。

  尽管赵**队奇袭得手,歼灭了数万秦军,可毕竟王龁手中还有数十万军马可用,敌人依旧是一只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对于能否啃掉这样大的硬骨头?赵括心里也并没有多少把握,他还需要观察和等待,尤其是等待从晋北南下来援,以及从汾阳南下、负责向东扫清沁河西岸秦军的赵**队就位。

  秦军将领王龁见赵**队不再追击,下令秦军分路反攻,企图夺回空仓岭失地。山地作战,秦、赵两军强大的战车部队失去用武之地,全靠徒兵肉搏。赵军依托山下大营和山上部队的居高临下的反冲击,与秦军血战月余。秦军损兵折将、王龁焦头烂额、望山兴叹,赵括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

  此时,赵括派人回邯郸,去面见赵孝成王。除了催促粮草,他要求三件事:一、要求赵国再组建一只不少于30万人的战略预备队,以随时弥补长平苦战的严重消耗。二、要求扩权,由自己相机直接指挥赵国在晋北和临汾的部队,配合长平作战。三、要求赵国派镇守扈辄所部军队与韩国联手攻击上党南部、黄河以北、沁水、丹河交汇的野王一带地区,威胁甚至切断上党秦军南逃的通道。

  赵括是对的,他准确地预见了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开始思考三路围歼秦军的作战计划。

  可是,赵括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迟迟未获批准。------赵王及上卿蔺相如拨打的算盘是罢战休兵,争取和谈!在赵国君臣的犹豫不决之中,千载难逢的良机渐渐失去了-----

  -----

  且说秦昭王在咸阳见到了赵国派来说和的使臣郑朱,赵国方面答应割让六座城邑给秦国,双方罢兵议和。秦昭王十分满意,当下应允并盛情款待郑朱,并派遣大臣楼缓代表秦国去赵国商议和谈之事,顺便接受赵国答应进献的六座城邑。

  谁知风云突变,楼缓才到赵国都城邯郸,上党战局就起了变化。秦国扣押了郑朱、赵国扣押了楼缓,两国和谈成了笑话。

  秦昭王又羞又愤:“好啊!-----赵国抛出和谈的烟雾,原来是迷惑我们,是为了暗地里调兵遣将、趁机发起攻击啊!---好歹毒的激an谋!-----本王跟赵国拼了!”

  至此,所有臣子的规劝,秦昭王都不再听从,他铁了心要与赵国在上党血拼到底!

  “传召武安君白起!”

  ----------

  斜阳西挂,已经略显幽暗的山间小路上,四十余骑人马正倍道疾行、战袍随风飘舞、猎猎有声。当中那匹青棕骥骝上端坐的一位魁梧大汉,正是秦国大将----武安君白起!

  正东方向,烟尘起处,一队秦军膘骑前来接应。

  白起一行勒住战马,定睛察看。那一小队膘骑兵来到近前,军官们跃下马鞍,上前问候:“武安君大人,末将前来迎候!”

  白起扬起马鞭,手指前方的山峦,“中军大帐,还有多远?”

  “大将军,前面就是草台岗了,过了那里再走二个半时辰,就是王龁将军的营地。王龁将军安排吾等在此迎候大将军,今夜,将军就在草台岗安歇吧!”

  白起手捋胡须,绷起嘴角,目光yin郁地说:“不啦!----就在那里休整一下,人吃马喂,然后诸位辛苦一下,我们兼程夜行,午夜前赶到大营!”

  “诺!”卫兵们齐声答道。

  马队飞驰而去,直扑长平战场!

  此前,秦军新统帅白起已经下达了履新以来的第一道命令:蒙骜兵团沿沁水北上,迎击赵国临汾方向向上党运动的部队,而镳公统帅的兵团抢占上党北部山岭一线,去阻止晋阳南下的敌军!

  现在,他急切地要赶到指挥部中军大帐,去迎击赵括军的挑战。;</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