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花第35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0-11-20 02:42      字数:2050
  起倒塌,一个接一个。

  2003年伊始,因种种原因,哥哥又回到了湖南株洲,临行前,哥哥看了我的,这时我已写了有十几万字,哥哥说:“是珍珠,”所谓珍珠,是我对自己的文字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形容。“不过被埋在草里面,你要学会除草,否则你就会被你的读者当草一样的锄掉。”我说:“我不愿意做草,我是花。”哥哥说:“花过无影,你去悟。”这天,我们一起背诵了宋代词人张先那首著名的木兰花。

  的完成是在2004年的中秋佳节,我和哥哥坐在他株洲的家里,我们分吃了一个月饼,之后,他打开电脑,就最后一章的某段做了调整,并加了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上帝馈赠的一件礼物,死神无时无刻不在觊觎,并随时予以掠夺。

  六天后,2004年10月5日,在长沙至株洲的高速公路上,我的哥哥遇车祸身亡,年仅四十。我始终记得六天前的那个中秋之夜,月色清明,点点杨花飞舞,花过无影……

  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我将这两句宋词刻在了哥哥的墓碑上。

  和哥哥一同遇车祸身亡的还有我的父亲。哥哥是驾驶员,父亲坐在他的右边,当救护车赶到时,哥哥早已经死了,父亲则死在去医院的路上父亲亲眼目睹了亲生儿子的死亡。殡仪馆,父亲的遗容虽经过休整,却依然显得魔怪森然,尤其是那双眼睛……

  我始终觉得这场车祸与我有些关联。父亲住在常德,他是为了看我而来株洲的。其实,我应该去看他,却因为刚刚完成,忙于出版等琐事而未能成行。出事的前一晚,父亲还在电话里说:“我写了一副对联,等你的出版了,我就高高地挂在正门口。”父亲擅长写联,他常说这在他们老家是一门手艺,而父亲的手艺却是祖传的。父亲的爷爷是乡里的一个秀才,一笔好字,出口成章。父亲的手艺还为我的添了一个亮点。书中之第六章有这样一副对联:雨过天晴高山格外壮丽

  时来运转陋室依旧悠然

  横批:来日方长

  便是出自父亲之手。

  2003年7月,我接父亲来深圳看病,父亲是坐飞机来的,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我去机场接他,问他晕不晕机,他摇头的动作很像一个孩子。父亲得的是帕金森综合症,幼稚是此种病的特征之一。我又问他飞机上有什么新鲜事,父亲继续摇着他的头,说:“没什么新鲜的。就是坐我旁边的老头,他的女儿也在深圳,他总向我炫耀他女儿有钱,俗我懒得理他,只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我女儿是个作家”给父亲看病的是个民间中医,传说很神,他的诊所距我住的地方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每天陪着父亲往诊所跑,加之煮饭煲药,写的时间自然少了许多。父亲很是内疚,几次闹着要回家,他一闹我便教训他,那情形完全是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

  一天中,父亲最高兴的事情便是晚饭后边散步边和我谈我的。他总是换好鞋,双手搁在膝盖上,腰背笔挺地端坐在门口等我。父亲是个刻板的人,有一天下雨,他硬是让我陪着在门口的人行天桥上来回走了两个小时。

  父亲总想帮我做点什么,我说:“不如你来帮我改稿子吧”父亲便严肃了一张脸,说:“充其量改几个错别字。”父亲是在谦虚,其实我这点所谓的文学根底都是他给的。八岁,他要我读牛虻红楼梦。那个年代,在偏僻的湘西,一书难求。我十岁那年,父亲捡了一本散文集,如获至宝,亲自包了封面,要我从头至尾地背……

  第六章中的那副对联,可以说是我为了给父亲找事做而别具匠心加上去的。父亲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几易其稿,书中这一稿他和我都很满意,我逗他道:“等书出版了,我一定要注明这副对联的作者,你老人家要出名了。”父亲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我一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便是我和父亲最后的相处。

  我回到父亲在常德的故居,我没能找到父亲为庆贺我的出版而写的那副对联。

  父亲在深圳呆了三个月,其实,我陪伴他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其余的时间都是田姨在照顾他。

  田姨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田姨来的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她,天很热,她却穿得很多,满身的包裹,像只骆驼,她竟为我带来一大袋子书,全是我小时候读过的。她说:“你是写书的人,这些书派得上用场。”我在诊所的附近为田姨和父亲租了一套小房子,父亲怕吵着我,极少给我打电话,也不准田姨打。田姨说我瘦,怕我写坏了身子,做了好吃的总忘不了叫我,我不去,她便亲自送了过来。她是一个鲜少出门的人,父亲常说她出了门就会把自己弄丢,而她第一次来我的住宅便记住了路。一天,她送来了她最拿手的焖猪脚和红烧鱼,坐在一边看我吃,眼睛里有母亲的味道。走时,她对我说:“你有时间还是去看看你爸爸,他很想你。”我终于去看父亲了,田姨正在给他做按摩,满头大汗,见我来,手也不停,说要做两个小时,还差十分钟。看着田姨娴熟的指法,我的心里很是宽慰,之后,去看望父亲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父亲的病总不见好转,于是,便决定回家。走的那天,田姨的身上又挂满了大包小裹,看着她骆驼般的背影,我对父亲说:“等我的出版了,我要给田姨一笔钱。”父亲说:“你寄给她,她要面子。”父亲生怕我不知道田姨的名字,说了好几遍,还不放心,写在了我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