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再次交锋
作者:竹叶小刀      更新:2020-10-29 17:13      字数:2670
  !

  曹操得知刘备领为徐州牧大怒:“我仇未报,刘备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我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即传号令,克日起兵去打徐州。荀彧入谏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帝据守河内,都深知固本以制动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虽有困难,终成就大业。主公本来首事兖州,也像是以前的关中、河内。今如果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而攻,便会失去自己兖州。如果徐州没有得到,主公该怎么办呢?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然已经服从刘备,必助刘备死战。主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曹操说:“今年土地荒芜缺粮,军士坐守于此,终非良策。”荀彧说:“不如东攻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容易破之;破而取其粮草,供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这时顺天之事。”于是曹操让夏侯惇、曹仁留守,自己率领军队进发,以曹洪、典韦为先锋,很快击败以刘辟、何仪、黄邵、何曼为首的黄巾军,刘辟、何仪投降,黄邵、何曼被杀。

  兴平二年(195年)春天,缓过气来的曹操亲自进攻当时吕布驻军山阳的邻城定陶,并派曹仁攻打句阳,以期达到孤立吕布的目的。结果成功迫使吕布后退。夏天,吕布决定反扑,派薛兰,李封屯兵巨野,准备以此吸引曹操的主力,自己率领大军随时准备接应。但他的这个如意算盘被曹操看透,他派曹仁攻打巨野,给人以曹操本人在曹仁军中的错误感觉。吕布果然上当,率轻骑赶往巨野,准备合击曹军主力。结果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败而逃。曹操乘势以全军攻击薛兰李封军,薛、李军被前后夹击,战事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屠杀,薛李全军被歼----曹操对吕布首次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时候,败退中的吕布与陈宫部会合,聚集到一万多部队。两人一合计,决定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转身又来战曹操。曹操没想到吕布回来的这么快,之前已经让各部队分散出去收集粮草去了,驻扎在巨野的中军只有一千来人。仓促间,曹操大胆的采取了"空城计",把全部的一千人统统列阵于营外虚张声势,吕布陈宫观察到曹操大营西边有个大堤,南边有大片的树林,又见曹操的有恃无恐状,料想对方肯定有伏兵,便就地扎营,着力于巩固防御阵地,不敢贸然进攻。曹操当晚连夜调回了大量的部队,全部埋伏到大堤下,作好了打败吕布军的准备。而吕布得到报告,才知道曹操昨天的举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心里很后悔,第二天一早便主动进攻。

  他大模大样的率领骑兵直接突击堤上的曹军中军,结果曹军伏兵大出,吕布军出其不意,大溃,退回本阵才勉强稳住了阵脚。晚上,由于害怕在与曹军的决战中被全歼,吕布便连夜逃走,与陈宫一起,放弃了兖州。取得巨野会战决定性胜利的曹操,顺利拿下了定陶城,并分兵平定了叛变的诸郡县。十二月,攻陷雍丘,由于攻城花了五个月之久,曹操展开了血腥的杀戮,张邈灭族。张邈本人在去投靠袁术的途中被部下杀害。这样,从张邈陈宫叛变到曹操收回失地,前后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这年十月,汉献帝正式封曹操为兖州牧,这回终于不是自封的了。绕了一大圈后,死伤无数人之后,兖州重新回到曹操的怀抱,豫州和徐州的部分地区也在控制之中。这一年曹操41岁,进入不惑之年的他政治上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他也为好友张邈感到惋惜,少时一起长大,讨伐董卓时还是他帮助自己调集军队出兵汴水之战,第一次出兵时向家人交代后事说:“我如果(战死)回不来了,你们去投靠孟卓(张邈的字)吧。”而战后返回与张邈的见面时,两人竟然激动的泪流满面--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真让旁人感动唉。

  为什么曹操亲信任的老战友张邈和最器重的部属陈宫会叛变呢?张邈的问题出在他的嫉妒心上。他从小就喜欢做老大,为此仗义疏财到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士人因此多归附他。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陈留太守,地位实力及名声均在曹操之上。谁知曹操很快就做了兖州牧,自己反成了他的下属,心中非常的不平衡。加上他与袁绍的关系很恶劣,而当时曹操与袁绍已经结盟,他很害怕曹操终有一天会杀了自己向袁绍献媚。所以被陈宫一鼓动,就马上叛变,并迎接了他的盟友吕布进入兖州。

  陈宫的问题则出在他的侠义心上。他的性格刚直壮烈,对曹操破袁术后杀掉素有才名的前九江太守边让,并且强占边让美丽的妻子做情妇这件事很不能释怀。而且,他和陶谦的关系很好,曹操讨伐陶谦,陈宫一再劝阻,曹操根本不听,也没带有他出征。但仍然交给他一支部队驻守东郡,防备可能来自冀,青州的危胁----由此足见曹操对他的信任。陈宫却辜负了这份信任,正好率领这支部队去迎接吕布进了兖州。

  这次反叛使曹操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陈宫的智计高绝,几次把曹*到了死路,如果不叛变,相信日后能达到荀彧荀莜贾诩那样的高位,这样的人才跑了真可惜。幸亏出现了个富有智谋,具备坚强意志的程昱,不仅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而且在曹操最艰难的时候,坚决制止了他投靠袁绍的错误念头,否则,曹操的命运就和后来的刘备差不多了。此外,荀彧的从容,韩浩的果敢,典韦的猛勇,甚至还有夏侯惇的忠于职守......都在关键时刻帮了曹操一把。想要得到天下,这样的优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啊!所以后来曹操就有《求贤令》的颁布,使全国大半人才都聚集到了他的左右。这次反叛也使曹操认识到了后勤的重要性。与吕布的战争中,由于蝗灾的严重影响,粮草接济不上,不仅没能拿下濮阳,还因为供应不足而被迫解散了大量官吏和部队,最后只剩下万多人,甚至差点投靠了袁绍!相信那时候,曹操才真切体会到了《孙子兵法作战篇》中那段"凡用兵之法,驰车十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深刻涵义。痛定思痛,后来他之所以坚持不懈的大力推广屯田之策,应该是受到这次危机的强烈刺激所致了。这次反叛,还使曹操认识到了士兵素质的重要性。夏侯惇部的哗变,濮阳城里的溃败都是士兵素质过低产生的后果,这严重影响到了战争的胜败,几乎把曹操推到绝境,曹操由此更坚定了强兵的思想。由于当时曹军的主力是收编的青州黄巾军,人数虽众,素质却过低,要想通过法制建设在短期内把他们训练成铁军是不可能的。幸亏有了那场蝗灾!那场蝗灾的负面效应是使曹军的规模锐减,但正面的效应却是使曹军去芜存菁,反而增强了战斗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曹操治军的难度。在后来曹军不断的壮大中,始终坚持了治军的建设,从而为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后来更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