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寡岁月
作者:孤鸿清影      更新:2020-08-11 15:31      字数:3510
  让秦婧媛觉得最不争气的就是这双小脚。

  她心里对天篪已经不敢再有丝毫的想念了,她不仅没有任何的希望回到天篪的身边,成为他的女人,即使天篪并不把那休书看着是他们解除婚约的证据,她也没有脸再承认是天篪的女人了。只是苦了杨春这孩子。她要活下去,她真的又忍受不了这一个人的孤独,才把杨春要到自己的身边。但是她又不能明明白白地看着自己的女儿一天天长大,而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她要负担起母亲的责任来,她不仅要让杨春成人长大,还要让杨春读书识字,她不能像乡下的那些人家,不让女孩子读书。她深知,读书对杨春的重要。于是婧媛便把杨春送到河西刘庄小学去读书。后来,婧媛在刘庄小学又认识了那里的先生韩满堂,于是韩满堂和秦婧媛以及后来的杨春和韩露,才又有了两代人的一段情感纠结。

  秦婧媛自己已经学会种田了,她再也不穿旗袍了,她和乡下女人一样子,穿上二蓝士林足布下田,与那些女人在一起,一身泥,一身汗地做活,脏了,下河水里洗澡,累了,坐在田埂上歇歇,别的女人在说脏话,她听了,跟着笑。别人说脏话时没有人拿她逗笑,知道她心苦。丁大安的事发生后,人们不仅没有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反而很同情她。她把自己种不了的田,献给了农会,农会马长宝会长,又把她的田分给了一些没有土地的人家。丁大安在外面躲了年把,又回来了。丁大安得了一些土地,也有了自己私有田。八路军来得好呀!人们平等了,平等了就在一个心理平等线上说话,婧媛不想做地主奶奶,那样人人敬她,心里又远着她,她现在和别人平等,别人也和她亲近了,只是这对小脚做农活,太使不上劲了!

  人家不管是旱天还是阴天,打场还是下水田,脚踩在地上平平稳稳,她走在地上总是走不稳,尤其是阴雨天,地被雨水泡湿了,松软了,一脚踩下去,一个坑,一提脚,坑里洇出水来。人家大脚板,就像骆驼走在沙地上,一点不陷,人们便笑她的小脚,美得不是时候了。

  帮她做事的好心人有同族的婶婶嫂嫂,也有相处要好的杂姓邻居,但帮忙终究不是常有的时候,一切事情还要靠自己一双手去做。她虽然学会种庄稼,也学会种各种瓜菜、青果,但一个人还是走前无后。可惜春儿又小,只能跟着里里外外地走着叫着,但这已经足够了。她已经不再那么孤独,她也有信心活下去了。

  自从认识了韩满堂韩先生,婧媛的心里又多了一份喜悦。

  这女人跟男人一样,怎么就不知道利害呢?明明知道她一个寡居之人,是不能和男人随便有往来的。自从那次和丁大安出事之后,秦婧媛就巴不能自己这辈子再也不是女人了,或者说再也没有女人的愿望了。可是她才是三十来岁的女人,她的生理要求容不得她完全拒绝对男人走入视野的绝对排斥,男人同女人一样对异性有天然的情绪和**。秦婧媛便心里暗暗地骂自己,你真是不要脸!

  韩满堂走入秦婧媛的心中,是韩满堂有同杨天篪一样的文雅气质。韩满堂出生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读过私熟,在洋学里念过中学,后来赶上家庭衰败,不读书,在乡里做了两年财粮,人很年轻,八路来了之后,旧乡政府解散了,旧乡公所变成了八路的新乡公所,当然就不要他再做财粮了。韩满堂便回到刘庄,那时刚开办洋学,韩满堂即使做过民国政府财粮,也是属白事,没有恶绩,更没有命案,远比那些背枪的乡丁印象好,八路军来了也要开办学堂,韩满堂便成了教书先生。

  韩满堂本来不认识秦婧媛,当然秦婧媛也不会认识她,韩满堂那时在刘庄地主家庄园里开办学校,四个年级三十多个学生,学生都是上复式班,两个老师把四个班级分成两个教室里教,一个教室里两个班,先生先教这个年级,再教那个年级。

  杨春上二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在一个班。有一次杨春下午发高烧,小脸烧得大红布似的,韩先生便让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送回来,这个学生叫韩露,比杨春大两岁。韩露送杨春回来,韩露也是不大的孩子,他背不动杨春,走走停停,过了时间没回去,韩先生放学后不放心,便一路打听人找过来,找到了杨春的家,便认识的秦婧媛。

  韩露是韩满堂的儿子,就因为韩露背杨春回来,在人生这段最初起步的履途中,奠定了爱情的基础,遗憾的是,长大成人后,因严酷的政治问题,又使他们相亲相爱而不能成为眷属,后来阴错阳差地重逢了,却又是貌似人非。这一说又是几个时代过去了。若干年之后,杨春和韩露进入不惑之年,才觉得人生真是一场梦,一场光怪陆离的梦!这些都在本篇的下下卷中才能有所描述。

  韩先生来到秦婧媛的家时,婧媛正在不放心让一个孩子回去,留下来又怕韩先生着急,这两难的时候,婧媛见到韩先生找来了。你说人的境遇有时就是这样,很有戏剧性,而韩先生后来的灾难也便从今天开始了。

  秦婧媛最初送杨春上学的时候,收下杨春的不是韩先生,是另一位女老师。女老师是八路的地下联络员,那人性格很好,后来还乡队知道了她的底细,把她吊在杨家桥头的一棵洋槐树上,扒了上身衣服,一剌刀一剌刀捅在胸口上,**上,给捅死了,下身的白裙子变成了红裙子。

  这次韩先生来婧媛家找儿子寒露,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老师到学生家来找学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这很正常。现在叫家访,过去叫巡学。过去老师巡学,每到哪家,家长都非常热情,有时还留先生吃茶吃饭,但是韩先生是来找儿子的,也顺便看一下杨春,发烧怎么样了,本来是指望看了就走,想不到两人见面就有了好感。

  前面说过,秦婧媛之所以一眼就看上了韩满堂,是韩满堂很有些像杨天篪的儒雅气质,秦婧媛看到他最初一刹那,心不禁不动,那死水一般的情绪不觉惊起了一阵波澜,深深埋藏起来的**,不知不觉地一下子复活了。当然秦婧媛也不是过去的秦婧媛了,她已经再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了。而这位韩先生,在这样满眼都是目不识丁的乡人女人中,突然看到秦婧媛,就像一片荒草地中看到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奇葩,尽管秦婧媛一身朴素与乡下女人无异,但那言行举止总是掩盖不住她的书香出生的气质。

  韩满堂原来在民国政权下的乡里做财粮的时候,女人在吕口小镇上镇公所旁边摆小日杂铺,镇公所里的镇长,常常去她那里买大前门烟,说经她手摸过的香烟,拿在手里就多了一种气味,那是一种烟之外的女人味。韩满堂的女人就看着镇长的脸,在他的小八字胡下看到了他似笑非笑的嘴,在说着越来越出格的话,终于她被她诓到了镇公所去了,过了一夜,后来就常常趁韩满堂不回来时,把那镇长纳入自己家过夜。

  韩满堂直到八路打过来,那镇长连同他女人一起跑了,才知道女人和那镇长已经私通半年了。

  韩满堂从此没有再续女人,便和女人留下的儿子韩露一起过日子。旧政府倒台了,他便回到了刘庄老家,**接着办洋学,他这个认了些字的乡下人,当时实在是难得,他又没有什么政治问题,便在刘庄当了教师,父子俩也就在学校里安住下来。

  秦婧媛感谢韩先生和韩先生的儿子韩露,要留他们父子俩吃晚饭,韩满堂拒绝了,但是从此两人都有了心事。

  秦婧媛突然有了一种希望,先前她最不喜欢下雨天。天下雨了,阴沉沉的,她最怕阴沉沉的天,阴天她总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她心里很冷。另外,天下雨,地上的泥土就十分难走,过去她在新安镇,走的是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下乡最初是丁大安给她挑水备柴,种庄稼,现在呢,下雨她还要下田。可是自从认识了韩先生,她从韩先生的眼神中,就一眼看得出来韩先生对她也很有好感。

  当然秦婧媛是不会轻易有所表现的,她便希望天能下雨,天下雨了,她便可以有理由送杨春去上学,再去接她回来,这样一天有两次往返,有四次可以见到韩先生的机会。

  韩先生好像对她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来接送弱小孩子的又不是她一个家长,韩先生总要同她们告别,告别时都一样的客气打招呼。但秦婧媛又感到韩先生待她又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她又不能说得准。也许是自己多疑,秦婧媛注意到,韩先生跟其他家长告别,只是扬扬手,说声好好好,一路走好,而同她说话就不一样,总是有意无意地看一眼她的脸,目光在她脸上一扫而过,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又像是有什么别的话要说,但终究什么也没说。送她走的时候,又不一样,送别人走,从没送出大门,只送出教室,就在院子回头了。送她走时,还要把弱小的杨春抱一抱,送到大门外,然后送到她的手里。这时婧媛就有了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她知道爱屋及乌。

  韩先生在交接孩子的时候,总要在杨春身上拍了拍说,这孩子挺疼人……

  婧媛笑笑说,是疼人,只是……婧媛要说只是命苦,但她没说出来,就匆匆走了。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的过去。

  终于有一天,韩先生说心里话了,他说,为什么不想给孩子找个父亲呢……

  秦婧媛嗫嚅了半天说,怎么找呀……她又说,她有个父亲……只是不再身边……

  韩先生脸一阵红了,婧媛的脸也红了。以后便发生了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