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求贤若渴
作者:白十九      更新:2020-08-10 03:53      字数:2332
  大冬最后一场雪过去了,眼看快到阳春三月,三国联军的军队准备南下攻梁。

  局势复杂,梁国的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中见分晓,梁国的都城弥漫出莫名的躁动和不安。

  各国在会盟之后,便已向梁国派出大量的商人间谍,他们潜入梁国,一是收集政情军情,二是散布流言制造混乱。

  这是平阳侯的计谋,用这些渗透梁国各地的商人密探,用智勇才结交梁国各郡重臣及地方官员,将三国分梁的消息四处扩散,瓦解梁军斗志。

  三更了,梁君的上书房依旧烛火通明,他来回踱步,下面站着几位近臣,皆一筹莫展。

  忽然,太监总管匆匆来报:“皇上,禀报皇上……”

  太监总管附身到梁君耳边了些什么,梁君顿时脸上荡漾起释怀的笑容,赶紧屏退臣子,让太监总管把那人带进来。

  不多久,走进来一位英姿飒爽的公子,公子不是别人,正是连珏!

  “连珏,你可回来了!”梁君欣喜若狂,“梁国有救了,有救了!”

  “皇上。”连珏依礼跪下参拜,梁君赶紧扶起连珏,“不必多礼,这些年来,辛苦你了。”

  连珏此次回来,不但带来了联军大军的作战计划,还深知联军的缺陷,早有奇谋献上。身为死间的连珏,在离开梁国前,曾向梁君许下誓言,离间诸国,助梁君一统下。

  晋、楚、蜀三国谁也不会想到,连珏竟成了扭转此次大战的最为关键人物。他超高的演技,以及凄惨的背景骗过了所有人,包括朝夕相对的李昭平。

  ……

  联军大军出兵,各国密切关注战事。

  蜀国蓉城,君臣也各种不安,不知道这一仗之后,下又会有怎样翻覆地的变化。

  白起宁近日忙于科考,蜀国尤其重视今年的科考,皇帝李崇昱迫不及待选拔一批贤才,用于今后辅助变法。

  在第二轮郡试之后,白起宁留意到一位名叫苏仪的年轻人,此人的文章不仅才华横溢,更是见识颇深颇广。

  不久后将会开始第三轮国试,听苏仪已经来到了蓉城,白起宁决意去会一会苏仪。

  白起宁让大将军府的伴读郑玮装成参加国试的学子,郑玮原本是三弟白冉的伴读,打探到苏仪住在青云客栈,郑玮便也住进那家客栈,故作有缘结识了苏仪。

  郑玮也是颇有见识之人,与苏仪交谈之后,以为苏仪却有奇才。不过苏仪曾经去齐国谋仕,却无功而返。

  郑玮将自己的见闻告之白起宁,第二白起宁便乔装成书童,跟着郑玮,去拜会苏仪。

  苏仪略备了酒菜,与郑玮欣然就座,同饮而谈,白起宁微微低头候在郑玮身后。

  白起宁一番打量,苏仪身着布衣,相貌平平无奇,眉宇间却有一丝不俗的气魄。

  两人吃菜酌,笑语稍歇,郑玮悠然而笑:“拜读苏兄大作,茅塞顿开,这几日都有所打扰,想多听听苏兄高论。”

  “郑兄见笑了。”苏仪摆了摆手,“我也是不知该去何处,才来参加蜀国科举。”

  “听闻苏兄曾去齐国,是希望在齐国成就一番事业?”郑玮问道。

  “原本是这么打算的,齐国民众富庶,兵力强盛,国力本隐隐为五国之首,乃下第一可图大业之邦啊。”苏仪认真答道,却叹了口气,“不过如今经历一场内乱后,国力大有削弱啊。”

  郑玮定了定神,又问:“那以兄之见,如今谁为第一国?”

  苏仪微微皱眉:“晋国。晋国上百年来虽无大功,但地广人众,潜力极大,是可造之国!”

  郑玮点了点头:“那兄为何会来蜀国谋位,以为蜀国如何?”

  “唉。”苏仪重重叹了口气,“蜀国是我的母国,我本该为蜀效力,然而蜀国屡遭挫折,被邻国压迫已久,而当今君王不思进取,一派萎靡颓废,让人心寒啊。”

  白起宁目光一沉,这个苏仪竟然把蜀国得如此不堪,那他又何必来蜀国浪费时间,看来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

  郑玮也颇为不悦问道:“苏兄这么看不起蜀国,还来考取功名作甚?”

  苏仪缓缓答道:“蜀国国弱,皆因无才。皇上太过重用外戚势力,让外戚当道,若是蜀国有明君贤臣,整治国政,扫除奢靡,何愁国力不振?蜀国最大的短处,便是旧制立国,未曾变法。”

  白起宁听了苏仪此言,目光炯炯有神,看来他与她的想法不谋而活,未经变法,国无活力,如今只能自保图存,怎敢有吞国图霸之心!

  “变法就能救蜀国?”郑玮再问。

  “严格的律法,使得蜀国民无私斗,官无贪吏,商无欺诈,工无作伪,夜不闭户,如此可强。我游离多年,尚且没有一国能有如此气象!”苏仪答道。

  “所以,苏兄想在蜀国一展拳脚?”郑玮连连点头。

  “难啊。”苏仪深知其中艰难。

  郑玮与苏仪谈了半个时辰,郑玮担心白起宁一直站在身后,腿软难受,便回头对白起宁轻声道:“你也累了,就坐过来一起听听。”

  白起宁点头,坐了过来,苏仪看向白起宁,先前以为只是个书童,便没有理睬,而此刻一看,竟人唇红齿白,模样姣好的书生,像是个女人。

  “郑兄你这书童,该不是女子。”苏仪轻笑道。

  苏仪的目光看得白起宁很不适应,她低下头,也不多语。

  “哈哈哈,我这书童长得漂亮,苏兄也不能拿她打趣啊。她生性胆弱,苏兄别吓她,我们还是继续聊。”郑玮忙道,岔开话题,“如今四国攻梁,苏兄以为如何?下会不会大变?”

  “可联军已经错失了最好的先机,给了梁国足够久的应战准备。此战如何,尚不可得知,还是静观其变。”

  ……

  在这儿一聊就是整整一下午,白起宁听了苏仪对列国不少见解,对苏仪的才识颇为钦佩赞赏。

  “司徒大人以为如何?”郑玮问道。

  “此人安邦定国变法之策,定在我之上!”白起宁答道,“我才疏学浅,只是胆大心细,论真才实学,不及苏仪。”

  “喔?”郑玮惊愕的并非白起宁如此夸赞苏仪,而是她如此坦然承认自己不如苏仪。

  白起宁有意推举苏仪,蜀国若要变法图强,正需要这样的大才。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大文学小说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