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抢来的督军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更新:2020-08-04 19:24      字数:4706
  这天晚上,回到住处,刘庆斌见到了蒋志清、张群和何敬之,他高兴地大喊道:“二哥!三哥!四哥!你们回来了!太好了!今晚不醉不归!”

  于是乎,他们叫来陈其美,兄弟五人举杯畅饮起来。

  陈其美把刘庆斌从杭州回来之后的经过详细给蒋志清、张群和何敬之三人介绍了一番。

  “这下可好了,我平时见了老五,还得叫大师兄呢。”陈其美哭笑不得。

  蒋志清三人一脸艳羡地看着刘庆斌。他们知道,刘庆斌取得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一定付出了他们所看不到的东西。把他们任何一个人在刘庆斌的位置上,绝不会比刘庆斌做得更好。

  酒酣耳热之际,陈其美说道:“各位兄弟,今天晚上是不能再喝了,我得早点睡觉了,明天一早还要开会呢,要选出新的上海督军。”

  “还用选吗?这督军肯定是大哥您的。”蒋志清一脸满不在乎地模样。

  “那也得要开会推选才能作数。”陈其美也是信心满满。

  “二哥、三哥、四哥,你们明天也跟大哥去开会,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对,赶紧来通知我。我和那个李燮和不太对付,我就不去开会了。”刘庆斌不放心的叮咛道。

  第二天,陈其美领着蒋志清等三人前去李平书的上海商会参加会议。刘庆斌总觉得心里不太放心,唤过伊贺笠原让他远远地跟着去探听消息,有了情况迅速回来报告。

  约摸过了一个多小时,伊贺笠原回来了,他悄声禀告道:“主人,李燮和的人将开会地点包围了。”

  刘庆斌转身对身边的伊贺纳言吩咐道:“集合白狼战士和铁血战士,立刻赶往上海商会。”

  出门的时候,他对伊贺笠原附耳吩咐了几句,伊贺笠原立刻转身而去。

  当刘庆斌赶到上海商会的时候,果然见到光复军的人在大门外面。

  刘庆斌对白狼战士和铁血战士做了一个手势,白狼战士和铁血战士立刻冲向了光复军

  ……

  “啪!”刚走进院内的刘庆斌听到了一声脆响,似乎像搧耳光的声音。

  果然,李燮和的声音从屋内传了出来:“陈其美,告诉你,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要不是因为姓刘的毛孩子¨¨¨”

  刘庆斌推门而入:“李司令,不知我这个毛孩子怎么惹着你了?”

  “刘¨¨¨刘小公子,你怎么来了?”

  “李司令,我听说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做上海督军,我年纪虽小,但拳头也不软,也想争一争这上海督军。怎么?不行吗?”刘庆斌一点儿也不像开玩笑。

  “刘小公子,你听谁说的?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儿呢?”

  “哦……不是凭拳头,那就是凭功劳了?如果是凭功劳,我来争这上海督军似乎也说得过去。”

  “这……”

  “怎么了?李司令,你有意见?那好吧,我就不争了。我说李司令呀,你看我们俩都是外人,这上海的督军就让人家上海人去做吧,你说呢?”刘庆斌似乎直接拍板了。

  正说着,外面隐隐传来了喧哗声和锣鼓声。

  “卫兵!”李燮和大声喊道。

  “不用喊了,你的卫兵都让我的人给捆起来了,他们就是听到了,也没办法答应你。”刘庆斌摇摇头。

  “笠原,”刘庆斌朝着门外喊道。

  “主人,什么事?”笠原赶紧跑上前来。

  “外面怎么回事呀?”刘庆斌问道。

  “报告主人,上海市长李平书,上海督军陈其美发布了布告,宣布了上海军政府成立,上海各界正在敲锣打鼓庆祝军政府的成立呢!”

  刘庆斌出门前吩咐伊贺笠原去找张仁奎,让他安排贴布告和敲锣打鼓的事宜,没想到张仁奎的办事效率竟然这么高。

  李燮和听了伊贺笠原的报告,转过脸指着李平书和陈其美,哆嗦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来。最后,他如泄了气的皮球般一坐在椅子上,他知道他彻底地被踢出局了。

  李平书和陈其美莫名其妙地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知道这肯定是刘庆斌的杰作

  刘庆斌笑嘻嘻地看着陈其美和李平书:“李市长,陈督军,恭喜你们呀!军政府刚成立,还有很多事等着你们处理呢,你们去忙吧!”

  两人转身就准备出门,还没跨过门坎,就听到了刘庆斌的声音:“大哥,你等等!”

  陈其美和李平书转过身来不知所然。

  刘庆斌走到李燮和面前:“李司令!”

  李燮和抬起头失神地看着刘庆斌。

  “啪!”李燮和刚抬起头,刘庆斌顺手就给了李燮和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刚才进门的时候,好像听到你搧了我大哥一耳光,现在我替大哥还上。”

  李燮和一手捂着脸,一手指着刘庆斌:“你……”

  “好了,现在扯平了。李司令,你大人有大量,别和我这小孩子一般见识了……”

  说完,刘庆斌把陈其美拉了过来,将陈其美和李燮和的手硬拽在了一起,做起和事佬来:“旧事咱就不提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就当以前什么都没发生吧……”

  当陈其美和刘庆斌兄弟五人出门后,屋里传来了哭声:“不带这么欺负人的……还有没有天理了……呜……”

  听到了李燮和的哭声,兄弟五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当天晚上,刘庆斌来到了李平书的家中,朱葆三和虞洽卿早已在李平书家中等候刘庆斌了。李平书、朱葆三和虞洽卿三人都是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上午刘庆斌离开李平书上海商会的时候,给李平书递了张纸条,告诉他晚上要去家中拜访,让他事先把朱葆三和虞洽卿约来有要事相商。

  “三位前辈,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刘庆斌歉意道。

  “哪里,哪里,刘小公子,你的大名在上海可是家喻户晓了,我们能见到你非常高兴。”朱葆三哈哈笑道。

  李平书抱拳对刘庆斌说道:“上午光复会的事情,还未谢过刘公子呢!”

  “谢我什么?我可什么都不知道啊!”刘庆斌装起了迷糊。

  李平书先是一愣,继而明了笑着点头不语了。

  虞洽卿也说道:“刘公子,你那句‘上海的督军就让人家上海人去做吧’可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去了。”

  李平书见刘庆斌不愿再提光复会之事,就开门见山道:“不知刘公子请我们前来,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只是刘某有一桩生意要与三位前辈合作,不知三位前辈可否有兴趣?”刘庆斌径自坐在沙发上。

  “哦?刘公子,您说来听听。”李书平这才知道刘庆斌约见他们的真实目的。

  “这桩生意很大!我想我们几家出资联合成立一家公司。”刘庆斌首先说道。

  三人不动声色。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另外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设立分公司。”

  李平书的眉毛向上挑了挑,依然不动声色。

  “我个人出资四百万元,大约占40%的股份,青帮投资200万元,占20%的股份,剩下的40%的股份不知三位有没有兴趣?”

  三人此时皆已动容。刚开始的时候,刘庆斌说要成立个公司,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上海注册一两万元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可是听了刘庆斌的投资计划,公司的注册资金竟然达到了一千万元,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公司呀?怎能不让他们三人心动呢?

  三人依然没有问为什么,继续往下听着。

  “公司下面要开办很多新型工厂。”

  “有多少工厂?”虞洽卿忍不住第一个问道。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除了租界以外的上海滩都是我的工厂。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黄浦江两岸,都是我的工厂。”

  虞洽卿不说话了。

  “我只是大股东,具体的经营由你们三个来负责,但是,你们必须和青帮签定一份合约,所有工厂的工人必须由青帮来提供。”

  朱葆三惊呼道:“这怎么可以?青帮的人都是地痞流氓,怎么能当工人呢?”

  刘主斌微笑着说:“朱先生,你说的那是以前,以后不会了。”

  刘庆斌说完他把庞大的青帮改造计划详细地述说了一遍。

  最后他总结道:“今后的青帮将是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有朝气的上海新青帮。给你们提供合格的工人,那是绰绰有余的。”

  李平书笑道:“刘公子,您的这个青帮改造计划如果能够成功,上海的治安状况将会大为改善,这比开一百家工厂的功德都要大呀!”

  “还有,你们必须和每个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每天工作不得超过八小时,每月有四天的带薪休假,休假期间加班要付双倍工资。”

  李书平三人愕然不语,等着刘庆斌的解释。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也是股东,难道我就不怕亏本吗?如果,我告诉你们,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英、法、俄、德、美等几十个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将会爆发战争,你们会怎么想?”

  三人如傻子一般地看着刘庆斌。

  刘庆斌自然不能说他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但是好在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于是,他从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与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抢夺殖民地说起,一直说到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将李平书等三人忽悠得云里雾里。

  最后,刘庆斌断言道:“这些国家肯定会发生一次大的战争,并且这次战争的时间至少要三四年时间。所以,我才计划成立这么一家公司的!”

  刘庆斌见朱葆三还要张口,直接用话封住了他的口:“朱先生,我知道您想问什么!放心吧,不会有万一的,难道我投入的四百万是废纸吗?再说了,我会和你们三位签一份秘密合约,如果我的假设不成立,你们三位所有的损失都由我来负责全额赔偿。怎么样,现在可以放心了吧?”

  刘庆斌说的兴起,直接起身又开始踱起步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准备,抓紧时间修建厂房,尽早从各个国家引进生产线。重点放在药品、被服、毛毯、帐篷、雨衣和罐头上。其次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枪械弹药生产,江南制造局现在在我们手里,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这对我们是很有利的。另外,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及早大量囤积铜、铁、钨、锡等战略物资。这仗打的时间越长,我们发财就越多……”

  这一夜,他们四人一直商议了很久。当刘庆斌离开的时候,李平书等三人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个不停。

  第二天下午,杜月笙来到了他的住处:“师祖,您交代要找的人我给您带来了。”

  刘庆斌对杜月笙一笑:“很好,你很能干,去吧,有事我会再找你的。”

  杜月笙离开之后,刘庆斌打量着眼前之人:“您就是黄世仲黄先生?”

  “是的,刘公子!不知你找我来是……”

  昨天晚上刘庆斌离开李平书住处的时候,让朱葆三帮他物色一下是否有合适的主编,他准备办一份报纸。长期从事报业生意的朱葆三毫不犹豫的向他推荐了黄世仲,并简要的叙述了他的经历。听了朱葆三的介绍后,刘庆斌就暗暗记住了这个人,今天一早他就让吩咐杜月笙尽快将黄世仲带来。

  “我想办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刘庆斌开门见山。

  “哦?如何与众不同?”黄世仲一听到办报眼睛就亮了。

  “报纸名叫《迷津报》,取指点迷津之意。我办报是为了开启民智、顺应民心、引导民意。第一年报纸完全免费,第二年半买半送,第三年以后正常发行,我会逐年加大对报纸的投入,至于能不能盈利我不做要求。”

  黄世仲也算见多识广了,还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东家。

  “报纸总部设在上海,办报所需人员、办报地点以及相关事宜你全权负责办理。要想办法与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柏林日报》、法国《巴黎时报》、日本《读卖新闻》等国外知名报纸分别取得联系,与他们签订合约,尽量实现新闻内容共享。另外,全国各地也要安排记者站,任何新闻都要尽快传递回来。你明白吗?”

  黄世仲作为老报人,听了刘庆斌的一番话是又喜又忧。喜得是如果刘庆斌的做法真的能够实现,那这份报纸就有了“快”、“新”、“全”三大优势,想不成为全国各大报纸中的领头羊都难。忧的是这个无底洞得需要多少钱往进去添呀?

  黄世仲的想法刚冒出心头,就听见刘庆斌说到:“你去做一个预算,报纸初创,用钱的地方多,该花就花,别替我省钱,需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总之,我要得是全国第一流的报纸!”